周云霞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與物流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近幾年,新時代的主題詞成了“新零售”和“大數據”,一種將消費者、產地供應商、物流配送等供應鏈上資源整合起來的平臺性思維企業涌現出來,即互聯網電商平臺企業。在蘇州生鮮市場,尤其是在老百姓“菜籃子工程”方面,互聯網電商平臺也大量興起,如食行生鮮、每日優鮮、淘鮮達、叮咚買菜、同程配送、多多買菜等。其中,“食行生鮮”生鮮新零售企業(以下簡稱“食行生鮮”)以電子商務為載體,以社區智能生鮮配送站為服務點,實現農產品由生產基地直供社區家庭,為老百姓提供便捷、新鮮、平價、安全的農副產品。食行生鮮以C2B2F新型的物流運作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現代信息技術與新型物流方式結合的方式,改變了生鮮農產品生產、管理、流通、營銷的傳統模式,打破行業和地區界限,在當下這個利潤低廉、成本消耗巨大的生鮮電商行業中,在蘇州率先取得良好的盈利。
目前,蘇州農產品大部分來自外地。蔬菜來自于河南等地,肉類主要來自蘇北等地,這些農產品大部分通過傳統物流模式運到蘇州,如何保證生鮮產品的安全和質量以及新鮮度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而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更成為生鮮電商企業關注的焦點。
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在蘇州擁有著巨大的商業潛力。蘇州自身擁有東西山果業種植基地,太湖、陽澄湖水產養殖基地等,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州積極響應“菜籃子工程”的號召,大批的生鮮電商企業飛速涌現并發展,老、舊、臟亂的農貿市場逐漸減少,干凈衛生的社區生鮮市場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生鮮超市出現在蘇州人的視線中。
許多大的生鮮電商企業在蘇州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食行生鮮、每日優鮮等首先在大街小巷建立了自提柜,價格也讓人滿意,食品安全與新鮮程度也都有了保證,讓許多蘇州市民實現了蔬菜自由、吃肉自由、買菜自由;足不出戶產品就送到了家門前的自提柜,比以往更加省時便捷。
食行生鮮是最先響應蘇州政府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號召,采用C2B2F的物流模式,不僅讓投資者們眼前一亮,更是得到了蘇州政府的支持。它將源頭產業如種植、養殖、采摘、屠宰等和物流的包裝分揀、冷鏈運輸配送倉儲統合,形成了一體的產業鏈。目前,食行生鮮早已通過了D輪融資,注冊資本更是達到了1.1億元,依靠獨特的運作模式,服務于蘇州、上海等城超過3 000個社區、410萬戶家庭。現已與100多家農產品基地建立了合作關系,從源頭上保證了產品產地的安全和可靠。
C2B2F也就是Customer to business to farm(C指顧客,B指企業,F指農田或者工場),用戶預定是首位,信息傳回到B端,B端收集數據并整理,F端今日收到訂單,次日發貨,模式是“T+1”,購物端主要包括微信商城、PC端、PAD端、手機端,而終端則是自營的快遞柜。這是食行生鮮使用的新物流模式:將客戶產生的訂單進行匯總,在后臺的系統統計出所有訂單數據后,直接從源頭的農產品基地定時定點采購,經有低溫倉庫的冷鏈分揀配送中心進行打包、分揀、裝車等工作,通過冷鏈運輸車輛在制定時間段內投放至生鮮食品柜。
據了解,食行生鮮的用戶下單的當天,數據會在21:00前進行匯總,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與供應商交接,而供應商會將需求的產品配好貨,送到食行生鮮的配送中心,由食行生鮮驗收之后將生鮮分揀、打包、出車,配送到社區的自提柜,等待用戶自行提取。作為一個生鮮O2O平臺,食行生鮮在蘇州及周邊城市的冷鏈配套體系和基礎設施已經基本上完成。就目前而言,食行生鮮的客戶多以中青年人群為主,這類客戶群體能熟練使用互聯網,平時會忙于工作,追求便利和品質生活。同時,這一類人也是目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占比非常大的一部分消費群體。
2.1.1 降低成本
產品一般都是從產地直接配送到自提柜,只需要簡單的包裝即可,節省了很多包裝成本;自提柜的選址通常都是在社區內,這些地點的存放成本低,比門店低很多;自提柜解決了多點配送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
2.1.2 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C2B2F模式是從產地到社區在到客戶手中,不需要經過過多的中間環節和庫存,不僅降低倉儲成本,更大程度上保證了產品的新鮮度。食行生鮮每天都會對食材進行檢查和驗收,可以做到從源頭把控食品安全,依靠技術來實現每個差評都能追蹤,保證食品安全。
2.2.1 冷鏈物流體系的成本高
食行生鮮的C2B2F模式雖然節省了包裝成本、倉儲成本以及物流人員人力成本等,但是冷鏈物流體系的成本仍然太高。能夠將生鮮農產品冷凍、冷藏的自提柜,成本就高達數萬元至十幾萬元不等,而這正好是生鮮農產品保存的必要條件。此外,食行生鮮大多運輸運力都是靠冷鏈車輛,而每臺車輛的成本也是十多萬元到二十多萬元不等,以及耗資巨大的冷庫和分揀中心。
2.2.2 冷鏈物流運力不充足
雖然現在食行生鮮在華東地區的市場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是其自營的車輛仍然嚴重不足,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力仍占比不少,這直接導致了單量冷鏈運輸車輛的運輸時間長。而生鮮農產品就是依靠時效性去競爭的。
2.3.1 生鮮農產品沒有標準化
對于蔬菜、水果、肉類這一類冷鮮產品,在農貿市場或生鮮超市購買時可以看到、觸摸到,是最直觀的挑選,而網上購物時,只能看到圖片和描述,有時買到的產品個體差異大,沒有標準化。而如何保障標準化和規范化,不僅是食行生鮮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2.3.2 地區限制
食行生鮮目前有著較為明顯的地域化特色,市場份額大部分在華東地區,而且對于種植、養殖基地的建設依賴性很強。另外,有的社區訂單高可以盈利,而有的社區訂單低則沒有盈利甚至虧損。如果食行生鮮向外發展,在短時間內也是很難取得成果的。就如之前入駐北京,就因為沒有配套的冷鏈物流體系,C2B2F模式難以完整地實行,只能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來配送,給客戶帶來的配送體驗不佳,不到一年就慘淡收場,而其他地方也是大同小異。
2.3.3 競爭激烈
目前,此類平臺企業已經眾多,且低價競爭嚴重。
2.4.1 市場廣闊,發展前景好
生鮮農產品電商是中國電商最后的“藍海”,食行生鮮目前已經搶占了一部分的市場份額,擁有了穩定的用戶,為蘇州等幾百萬家庭提供服務,隨著華東地區市場的擴大,食行生鮮將取得更快的發展。
2.4.2 政策扶持
在國家“菜籃子工程”的號召下,食行生鮮是積極響應的企業之一。從整個蘇州來看,因為許多老的農貿市場取消,從某些方面來說,食行生鮮自提柜實現了部分農貿市場的功能,這不僅完善了很多社區的周邊配套設施,而且為當今快節奏的社會提供了便利,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安全,這使得食行生鮮的許多基礎設施在建設時可以得到蘇州市政府的一定扶持。
從食行生鮮這個案例來看,由于食行生鮮各個站點之間距離遠,而物流活動中,從源頭到分揀中心,再到自提柜,可以運用更為精準的物流系統和導航系統,規劃更合理的運輸、配送路線,降低空車率,還可以有效避開高峰車輛擁堵的狀況,提高效率,縮短備貨周期,降低運輸的成本及倉儲成本。面對高昂的冷鏈車輛購買費用和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合理運用物流軟件與導航軟件,再依據每日的訂單量合理規劃配送路線和方案。
蘇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從蘇州各地生鮮農產品源頭來看,自身具有很多蔬菜種植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如太湖、陽澄湖水產基地以及東西山農產品基地,而且周圍南京、上海等城市都是農產品需求量大的城市。可與這些周邊城市合作,建立良好的供需關系,同時配套完整的物流方案,建立穩定的物流模式,促進蘇州農產品物流更好地發展。
隨著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和壯大,蘇州市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需求也越來越大,對于食品安全質量也是越來越重視。相信蘇州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及經營理念會更加優化,實現企業、社會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