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山 劉曉瑋
(作者單位:濟南市濟陽區融媒體中心)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新聞獲得了良好的發展,這為傳統的廣播電視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節目能夠通過多種不同的平臺和渠道進行傳播,并對傳統單一的廣播電視新聞進行了有效的創新,符合當下媒體市場的發展需求。目前,很多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面臨著困境,如報紙、廣播、電視等,因為人們越來越喜歡通過手機等智能設備接收各種信息,這樣的接收途徑和方式使信息獲取更加精準高效,導致通過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獲取新聞信息的人越來越少。對此,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努力更新自身的新聞編輯工作理念,制定出符合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的有效措施,以此滿足新時期的媒體發展需求。
媒介融合是指多種媒介平臺相互關聯,主要是為了增強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媒介融合理念可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實現媒介的融合與交叉,另一方面是實現媒體結構的融合。在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只能進行相應的新聞信息采集和歸納工作。狹義方面的媒介融合是指媒介傳播渠道的融合。受眾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在網上獲取新聞信息。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信息數字化傳播渠道發生了大的改變。信息數字化新聞的傳播速度體現出媒介融合的優勢,比傳統單一的媒介融合渠道更具時效性。對于新聞傳播來說,新聞工作人員只需要通過多樣化的媒介渠道,就可以將新聞內容上傳到新媒體平臺上,用戶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查詢到信息,有效彌補了傳統新聞編輯工作的不足。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很多自媒體通過多種新媒體渠道實現了信息的迅速傳播,更受用戶的廣泛歡迎[1]。
社會新聞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對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需要對編輯的新聞內容進行優化選擇,積極選取正面的新聞信息,遵循職業道德,使得受眾能在非常輕松的氛圍中接收新聞[2]。具體做法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充分了解大眾的心理,多選取正能量的新聞,更好地滿足大眾的心理需求,全面提升收視率。近年來,由于媒體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越來越注重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以此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促進廣播電視新聞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現階段廣播電視新聞的類型較為固化,不少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還是慣用傳統的工作方式,無法完全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受眾的需求也就無法得到有效滿足。要改變這種現象,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完善自己的工作模式,以此適應媒介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節奏。
現階段,傳統的傳播方式不再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是年輕人,已經很少在固定的時間內收看電視新聞,所以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很難有更好的傳播效果。對此,在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編輯的創新工作成為廣播電視媒體最為關注的話題。
媒介融合視域下,更多的觀眾愿意觀看電視劇和具有娛樂性的綜藝節目,但電視新聞節目需要滿足一定的原則,不能有娛樂元素,新聞節目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更新速度較慢,無法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3]。
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布流程比較復雜,需要經過采訪、編輯、審核、播發等環節,且播出平臺固定,這導致新聞信息的收集途徑單一,信息傳播范圍有限,傳播速度較慢,受眾流失較多。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行業需要探索新的傳播方式,優化傳播途徑,重視內容同質化問題,避免使受眾產生審美疲勞[4]。此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在快節奏的新聞傳播態勢下,還要對新聞內容進行優化創新,以有效解決新聞編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其在輿論引導方面的作用,避免廣播電視新聞的真實性被消解。
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不能與受眾群體進行良好的互動,導致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形式較為單一,缺乏互動性。因此,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積極引導受眾群體對新聞產生興趣,實現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價值[5]。
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新聞質量有著密切關系。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在創新過程中,會受到傳統新聞編輯工作模式的影響,無法滿足新時期受眾的收視需求,這是因為大部分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還存在傳統的工作思維,不能在全局視界下創新內容,導致新聞內容對受眾的吸引力不夠[6]。
傳統的新聞采編流程通常是記者先采集新聞素材,再由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進行編輯處理。該過程需要記者對新聞信息的采集工作進行明確規劃,并能夠獨立完成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工作。而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進行稿件處理,并能通過廣播電視媒介將其傳播出去,可以將新聞信息明確劃分,合理分配給其他工作人員,以此實現有效的分工協調。但是在實際采編過程中,傳統新聞信息采集編輯工作會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在創新時需要進行復雜的采集與編輯流程,一旦在任何一個環節上出現問題,都會造成廣播電視新聞出現質量問題[7]。其次,新聞的生產環節較為封閉,導致各個環節之間容易出現相互脫節等情況,一旦編輯和受訪者沒有發生必要的關聯,就會導致受訪者的訴求意向或出現模糊的傾向,這是因為采集到的新聞信息都是記者整理總結的,這樣會導致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出錯。而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在創新時,因廣播電視新聞具有很強的集成性,會對非傳統信息采編產生積極的影響,采編資源會被最大化的應用,讓新聞內容更易得到受眾的歡迎。
傳統的廣播電視采編部門需要依據相應的工作內容進行規劃,按照行業屬性進行各部門職位的設置安排,并對各個部門進行分工。這樣就可以在傳統廣播電視欄目的狀態下,對其進行相應特性的分析,但這種部門劃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突發事件發生后,各部門的領導可以派遣專屬人員并結合自己部門的實際進行專業采訪,將欄目資源全部投入新聞事件報道當中,但是如此操作往往會導致資源浪費,同時也會大力削弱新聞信息采集工作的創新性,最終導致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下降。此外,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布平臺會對新聞采編工作有一定的限制,從而不利于廣播電視新聞的創新。另外,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難以為繼,這需要廣播電視媒體增強新聞傳播的立體化及集中化,完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機制,滿足人民群眾關注新聞的需求[8]。同時,還要激發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創新力和想象力,讓他們可以直面市場,在企業內部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的輕松氛圍,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調動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僅如此,相關部門還需要制定出有效的獎勵機制,加大人力資源管理力度,以此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和收視率。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臺需要積極建立屬于自己的受眾群體,同時需要積極建立時效性強的傳播渠道,這需要廣播電視媒體將各種渠道進行融合,以此構建良好的新聞資源平臺,實現跨時空的新聞編輯工作。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與當事人取得聯系,并能根據新聞事件的實時變化,及時更新廣播電視新聞,有效利用自身廣播電視媒體的優勢,進行專業性報道。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更關注身邊發生的熱點事件。對此,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主動收集和人民群眾有關的新聞信息,并為人民群眾提供最新信息,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對新聞的實際需求。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要順應時代發展,結合最新的事件動態,加大新聞信息后期的制作力度,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處理。其中主要涉及如何較好地運用語言,并能準確獲得高質量的新聞評價信息。首先,要積極加強語言運用,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后期的制作效果,還能推動新聞語言的優化升級。其次,可以通過語言文字進行有效編輯,以此傳遞出最新的新聞要點。通過這種方法,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不僅可以合理運用語言,還能強化員工全新的工作理念,并能激發員工積極學習,有效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再次,在技巧剪輯方面,不僅需要加強對新聞編輯畫面形象的宣傳,還需要巧妙運用新聞鏡頭,有效提升新聞編輯的內容剪輯水平。
在創新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工作積極性。例如,廣播電視新聞管理部門可以加大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力度,積極面向社會召集更加優秀的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并通過嚴格的考核,選出優質的員工,創建高效的媒介融合廣播電視新聞部門。此外,廣播電視管理部門需要給予編輯人員更多的發揮空間,讓他們不再限制在傳統體制當中,能采編制作出更多優秀的新聞報道。同時,管理部門要根據編輯人員每天報道的新聞數量給予編輯人員獎勵,使得他們重視新聞作品的發布。此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有效創新,還可以讓工作人員進行彈性工作,使得他們積極進行戶外采訪活動,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以此解決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在工作上進步艱難的問題[9]。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面臨著很多問題。對此,廣播電視媒體需要積極加強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并通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以專業的新聞報道積極引導新聞輿論的走向,以此充分發揮出廣播電視臺的積極作用。此外,廣播電視新聞管理部門還需要更新管理理念,以此構建全新的管理方法,通過完善考核機制,實現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潛能的有效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