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近日,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下線。該機組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風電機組。據介紹,此次下線的單機容量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葉輪直徑252米,葉輪掃風面積約5萬平方米,約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面積;輪轂高度達146米,約相當于一座50層大樓的高度。在額定工況下,單臺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發電34.2千瓦時。根據多年平均發電量設計值,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可節約標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16兆瓦風機作為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機組,其成功研制不僅體現在單機發電量的提升,還可以有效促進海上風電施工效率提升與用電成本降低,將對相關技術產業的升級進步產生推動作用,提升海上風電經濟性。
本刊訊近日,衡陽百兆瓦級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項目邁出關鍵性的一步,在星城長沙,項目正式簽約。在進行了兩輪簽約后,衡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力、雪天鹽業簽訂了《湖南衡陽百兆瓦級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項目合作開發框架協議》,清華大學、中國電力、雪天鹽業三方簽訂了《湖南衡陽百兆瓦級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項目合資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的簽訂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意味著項目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壓縮空氣儲能是一種長時間、大容量、無排放、無污染、本質安全、長壽命儲能的新型儲能。該項目創新示范性強,既是湖南首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也有望成為全國首個百兆瓦級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本刊訊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明顯優化,低碳工藝研發應用取得重要進展,重點品種單位產品能耗、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24%以上。“十五五”期間,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確保2030年前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碳達峰。
本刊訊近日,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江蘇省鹽城市、浙江省湖州市、山東省濟南市、廣東省深圳市、重慶高新區、四川省成都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等10個地區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通知明確,各試點地區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試點目標和任務,細化工作計劃,提出可操作、可落地的實施舉措。加快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化轉型,發揮行業綠色化轉型對數字產業的帶動作用,形成數字化綠色化良性循環,帶動新的技術進步、引領新的發展方式,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模式。
本刊訊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支持民間投資參與102項重大工程等項目建設。《意見》指出,根據“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國家重大戰略等明確的重點建設任務,選擇具備一定收益水平、條件相對成熟的項目,多種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已確定的交通、水利等項目要加快推進,在招投標中對民間投資一視同仁。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及相關站場、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民間投資以城市基礎設施等為重點,通過綜合開發模式參與重點項目建設,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太陽能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儲能等節能降碳領域投資力度。鼓勵民間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積極采取以工代賑方式擴大就業容量。
本刊訊科技部近日印發《“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規劃》指出,到2025年,國家高新區、自創區布局更加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高新技術成果產出、轉化和產業化機制更加完善,攻克一批支撐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一批兼具原創性和先進性的高水平標準,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國際領先的產品,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保障作用明顯增強,綠色低碳和智能化轉型成效顯著,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取得重要進展,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和一批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全方位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