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近代文學事件“醒獅”說的形成與延異*

2022-02-09 08:19:32羅時進
社會科學 2022年12期

羅時進 王 丹

從文化史角度考察,事件發生往往與特殊經歷有關。日常均質化的生活不易產生事件,而處于差異化狀態的經歷,會打破原有的文化心理平衡狀態,能夠隨機觸發不同事件的出現。在近代歷史上,士人身處和感受差異之境的經歷遠較往代為多,在文學創作上自有所反映,故從某種角度而言,近代文學史最接近于事件文學史了。證成這個觀點的例證甚夥,曾紀澤的《中國先睡后醒論》的問世和其后延異而成的“醒獅”說①按,“延異”是德里達提出的一個哲學概念,參見雅克·德里達:《延異》,汪民安譯,《外國文學》2000年第1期。,便是其中一個典型。關于曾氏此文學者們已有所討論,多為史實敘述與文義闡釋,對其與“醒獅”論形成的關系,立足于知識考證,也有一定意義。但作為近代歷史背景下的一個重要事件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何種文學影響等,學界的討論尚不充分。本文擬從緣起、延異、重構三個方面對這一事件的內在經緯進行梳理和研究,這或許可以為當下近代文化史、文學史研究,推開一扇探察的扃牖。

一、事件緣起:《中國先睡后醒論》問世

《中國先睡后醒論》的問世與“醒獅”說形成,是一個前后關聯而成的事件,后者的影響遠勝前者,但沒有前者的事件生成,便沒有后者的產生。德勒茲在《意義的邏輯》中曾討論事件生成過程的特點,認為事件具有不確定性,不是單一方向的生成,因為它同時既指向未來,也指向過去。①何成洲:《何謂文學事件?》,《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事件一方面以具體的形態出現,同時又往往逃避它本源,構成新的運動和力量。故要追溯“醒獅”說的形成,當對作為緣起的曾紀澤《中國先睡后醒論》作出解析。

曾氏之文事涉外交,討論適當由此入徑。 1814年9月—1815年6月召開的維也納會議是近代國際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 1815年3月19日,奧地利、西班牙、法國、英國、葡萄牙、普魯士、俄國和瑞典等歐洲國家簽訂了關于外交使節等級和位次規則的章程(即《關于外交人員等級的章程》)。該章程第1條規定:外交代表共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為大使(Ambassador,包括羅馬教廷使節或圣使);第二級為公使(Envoy Extraordinary and Minister Plenipotentiary);第三級為代辦(Charged’affaires)。②魯毅、黃金祺等:《外交學概論》,第4章《外交代表與領事代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第114—115頁。此時正值清嘉慶十九年至二十年,沒有史料表明這一將對中國未來具有影響的會議和所簽訂的章程為清廷所知曉。沉浸在“天朝上國”夢中而以“撫馭萬國”自居的清王朝,尚獨立于世界之外,努力維持著自成一體、恩威四海的帝國現狀。

但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改變了一切。西方早已窺伺著東方,尤其是中國這個古老的帝國。其以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后,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迫使清廷接受所謂國際法,包括《天津條約》要求派駐公使和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都顯然是歐洲霸權勢力擴張企圖的一個部分。但即便如此,派公使駐節他國已是清朝所必需,之后清廷擬定了相關出使章程,初步確定了使外規則。

如果以郭嵩燾、何如璋等為第一代駐外使節的話,接替郭嵩燾的曾紀澤是第二代使節。按照光緒二年九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擬定的出使章程,“出使各國大臣擬自到某國之日起,約以三年為期。期滿前由臣衙門預請簡派大臣接辦,各國副使亦一律辦理”,“出使各國大臣有兼攝數國事務者,應如何分駐之處,由該大臣酌定。”③朱壽朋編:《光緒朝東華錄》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95—296頁。曾紀澤出使期間兼攝英、法、俄數國事務,且前后長達八年,遠遠超期,可見朝廷對其之信任。在近代外交史上,曾氏確實是一個足稱英曜卓杰的人物。

八年的外交生涯,曾紀澤走出國門,與世界直接相遇。在其經歷中最可稱道之事件即是成功改簽了崇厚在沙俄脅迫下簽訂的《里瓦幾亞條約》,以折沖樽俎的智慧和堅毅不拔的性格收回伊犁領土,同時收回了原約割失的伊犁南境烏宗島山、帖克斯川流域等要隘大片領土以及其他國家權益,堪稱“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④曾紀澤:《巴黎致總署總辦》(庚辰正月二十四日),《曾紀澤遺集》,長沙:岳麓書社1983年,第170頁。之壯舉。身處遙遠他國期間,其寫作不輟,而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發表了《中國先睡后醒論》一文,闡述了外交方略和國家立場。這兩件事并非孤立存在,前者是外交實踐,后者是外交思想。應當注意的是,《中國先睡后醒論》發表于曾紀澤八年外交生涯行將結束之際,故無其外交體察,則無思想之生成,二者關系如土壤之于樹干著花。進一步論之,又與曾紀澤的世界觀念、公忠體國之品性緊密相關。

研究近代歷史文化,抑或文學史,“世界”觀念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關鍵問題。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傳統深厚,但在相當漫長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即世界”意識中,“天下觀”與“中國觀”幾乎等同,而且這種“天下觀”又衍生出根深蒂固的“華貴夷賤”的價值觀。漢代的“張騫通西域”、唐代的“萬國來朝”、明代的“鄭和下西洋”以及傳教士來華等事件,雖然使國人對“天下”界域的感知不斷擴大,但對中華文明之外的多元文明形態并無深入的認知。正如利瑪竇來華后所強烈感受到的:“中國人認為他們遼闊領土的范圍實際上是與宇宙接壤的,與他們國家相鄰接的少數幾個王國——在他們知道有歐洲存在之前就僅知道這幾個國家——在他們的估計中幾乎是不值一顧的?!雹堇敻]、金尼閣:《利瑪竇中國札記》,何高濟等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79頁。但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不得不進入世界體系,“西學”“洋務”逐漸成為傳統文化之外的新知識,睜眼看世界且“看到”世界的士人越來越多。曾紀澤自非這個群體的先驅者或最高明者,但一定是他那個時代掌握西學知識較為充分的士人。①羅時進:《在近代已近晚清未晚之際:論曾紀澤的西學知識結構與域外詩創作》,《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4期。他從學習語言而勉力吸取西學知識,將西學知識納入自我知識版圖,由此眼界大開。在近代已“近”而晚清未“晚”之際,曾紀澤站在了歷史前沿。郭嵩燾有言:“西洋之法,通國士民一出于學,律法、軍政、船政,下及工藝,皆由學升進而專習之,而惟任將及出使各國,必國人公推以重其選?!雹诠誀c:《條議海防事宜疏》,郭嵩燾撰、梁小進主編:《郭嵩燾全集》第4冊,長沙:岳麓書社2018年,第781頁。顯然,曾紀澤派為駐外公使,才識與人品都無愧為一時之選。

外交經歷拓寬了他的視野,曾紀澤對中國禮教文明之外尚有不同的文化傳統與文明形態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認為:“彼諸邦者,咸自命為禮義教化之國。平心而論,亦誠與島夷、社番、苗猺獠猓,情勢判然,又安可因其禮義教化之不同,而遂援‘尊周攘夷’之陳言以鄙之耶?”③曾紀澤:《巴黎復陳俊臣中丞》,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文集,卷5,長沙:岳麓書社2008年,第184頁。當然,對不同文化與文明應予以尊重,是一個方面;用不同的外交方法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是另一方面,甚至必要時應施以強硬手段,以武止戈。其《倫敦復李香嚴》云:“吾華以懼戰過甚,反釀成不得不戰之勢,此可為太息也?!雹茉o澤:《倫敦復李香嚴》,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文集,卷5,第195頁?!秱惗貜完惪〕贾胸犯裕骸胺ㄔ街?,雖強鄰蓄意已久,然實由吾華示弱太甚醞釀而成,目前相持不下,日在危機,我誠危矣,彼亦未嘗不危。若我能堅持不讓之心,一戰不勝,則謀再戰,再戰不勝,則謀屢戰,此彼之所甚畏也。”⑤曾紀澤:《倫敦復陳俊臣中丞》,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文集,卷5,第194頁。由此可知,在他的世界觀念中,了解各國和對等相待,是統一的,二者不可畸輕畸重。

“公忠體國”為曾國藩的從政倫理,曾紀澤赴任歐洲之前覲見西太后的問對中,慈禧太后便有“曾國藩真是公忠體國之人”的評價?!肮摇?,即正道而行,光明盡忠,己不徇私亦不畏人私怨。覲見中有旨:“你隨行人員,均須留意管束,不可在外多事,令洋人輕視?!痹o澤對:“臣恪遵圣訓,于隨帶人員一事格外謹慎?!瓝癯妓刈R之讀書之人中,遇事皆留心者用之。至于通事、剛八渡⑥按,剛八渡,英語comprador的音譯,系洋涇浜英語。等人,大半惟利是圖,斷無忠貞之悃,臣不敢輕易攜帶?,F在攜帶之二等參贊官陳遠濟,系臣妹婿,臣敢援古人內舉不避親之例,帶之出洋。”⑦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日記,卷1,第301頁。為選用既不會有損國格且具忠貞之悃的適當外交人員,其“內舉不避親”,亦堪稱“公忠”。

“公忠體國”更表現為一種民族的、國家的立場。在此次覲見中,曾紀澤說:“辦洋務難處在外國人不講理,中國人不明事勢。中國臣民常恨洋人,不消說了,但須徐圖自強,乃能為濟?!雹嘣o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日記,卷1,第302頁。西太后旨:“這些人明白這理的少。你替國家辦這等事,將來這些人必有罵你的時候,你卻要任勞任怨。”曾紀澤對:“臣從前讀書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語,以為人臣忠則盡命,是到了極處。觀近來時勢,見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時須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層,竟須拼得將聲名看得不要緊,方能替國家保全大局。”在其意識中,“體國”就是要“替國家保全大局”,而“公忠”是思想基礎,是一切行為的前提。就此而言,前述面對侵略戰爭,絕不可示弱,當謀戰致勝而已,可謂“公忠”與“體國”的至高立場與境界。

曾紀澤的《中國先睡后醒論》是一篇鴻篇巨制的外交專論,正可詮釋其“公忠體國”之心。此文討論的問題涉及當時外交諸多方面,如外交積弱狀況與原因、中國應持之對外方略、改簽不平等條約、重視強化與藩屬國的關系、善處國外的僑民、整頓海防加強軍力等。而扣題之筆在“睡”與“醒”,作者對比而論,令人耳目一新。

“睡”是歷史與現狀,“醒”是過程與期待。文中否定“國家興必有廢,果系天運之循環”的觀念,論現狀不過處于酣睡態,而非垂斃:“愚以為中國不過似人酣睡,固非垂斃也。緣中國之意,以為功業成就,無待圖維,故垂拱無為,默想熾昌之盛軌,因而沉睡入夢耳……沿至道光末年,沉睡之中國,始知己之境地,實在至危至險,而不當復存自恃鞏固之心。”⑨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補錄,第369頁。然而自鴉片戰爭以來,“略已喚醒中國于安樂好夢之中,然究未能使之全醒?!逼鋵ξ磥淼恼J知是,中國必醒而自強。但他國所憂者在所謂“黃禍”,那么“醒”來的中國會不會侵伐他國?對此其云:“有問中國有三萬萬人,如一時俱醒,而自負其力,其作事得無礙于中西之和局否?或記昔時之屢敗,今驟得大力,得無侵伐他國否?余應之曰:決無其事。蓋中國自古自今,只為自守之國,向無侵伐外國之意。有史書可證。嗣后亦決無借端挑釁、拓土域外之思?!雹僭o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補錄,第369—370頁。他更明確闡述,“醒”來的中國必取安民富國之策,這是曾氏長期接受儒家民本觀形成的思考,也是由“體國”之性表現出的務實傾向。

此文于寶軒纂輯《皇朝蓄艾文編》時收錄之并作《跋》曰:“曾惠敏公此論,于交涉虛實之間,苦心孤詣;或因西人素所鄙夷之處,迫制之端,而悚以危詞,懾其輕蔑之氣;或于中朝為難,牽掣失機之事,回護通融,借張國勢,收拾人心。其持論吞吐斷續之中,實有一腔熱血,大聲涕淚,漬于字里行間。”②于寶軒:《皇朝蓄艾文編》卷1,上海:上海官書局鉛印本,第37—38頁。這應能代表讀者對曾氏之文的普遍感受,是對曾氏所持“世界與中國”觀念的理解,更是對其“公忠與體國”人格的贊嘆。這種理解與贊嘆,表明曾氏鴻文寫作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而這正是事件得以延異、重構不可或缺的基礎。

二、事件延異:從“睡龍”到“醒獅”的演繹

與魏源的《海國圖志》和徐繼畬的《瀛寰志略》相比,《中國先睡后醒論》的面世遲了約40年。魏氏、徐氏是近代最先睜眼看世界者,所產生的影響達半個世紀之久?!吨袊人笮颜摗分皇且黄撜f文,對時代的思想啟示性和沖擊力似難以與魏、徐著作并論,但其先輩所著皆出于書本知識和相關聽聞,而曾氏之文則是在八年駐節西歐經歷,且直接處理重大外交事件基礎上的思想成果,故有其特殊的時代價值。

與《海國圖志》和《瀛寰志略》類似,《中國先睡后醒論》傳播到了日本,故日本也進入了該文作為事件文化延異(cultural differentiation)的范圍。 1905年的《東京日日新聞》載《清國外交之活歷史》一文論及:“盛享清國近世大外交家之名、至今聲望不衰之曾紀澤氏,十數年前介紹清國于列強時曾稱清國乃睡獅也。即‘臥龍’二字譯作‘睡獅’,由此于當時歐亞外交界風靡一時?!雹邸稏|京日日新聞》1905年11月5日,參見石川禎浩:《晚清“睡獅”形象探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這里說“睡獅”為“臥龍”的轉譯,并無根據,蓋為想象之語。

曾紀澤筆下有無“臥龍”意象,有無轉譯的可能?回答是否定的。目前從《曾紀澤集》的《文集》部分和《詩集》部分看,涉及到“龍”的不下10篇(首),如文章中“往者西師飆發,方內土崩;南康龍飛,霸圖初見”④曾紀澤:《擬陳伯之〈答邱遲書〉》,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文集,卷1,第116頁。;“金龍既安于河伯,玉虎又禮于并州”⑤曾紀澤:《叔父威毅伯六十壽詩序》,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文集,卷2,第134頁。;“培翔麟威鳳之材,際風虎云龍之會”⑥曾紀澤:《劉公楚元八秩壽序》,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文集,卷2,第135頁。;“夫吐鳳雕蟲,選舉歸右文之典;云龍風虎,經綸資良干之材”⑦曾紀澤:《蕭母黃太淑人八十晉二壽詩序》,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文集,卷2,第138頁。,顯然都是黼黻之文,無深刻的時代感。其詩大體亦如此,“鳴鳩乳燕春將及,風虎云龍事未央”⑧曾紀澤:《送四妹歸郭氏呈筠仙丈二首》其一,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詩集·戊集上卷,第216頁。;“洞庭春漲走蛟龍,雨過浦帆趁好風”⑨曾紀澤:《呈外舅劉霞仙先生》,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詩集·戊集上卷,第221頁。,用典敷事,應酬氣息濃厚。其寫及“睡龍”的是《題所畫徐頌閣少宗伯扇》“搜攪潛淵起睡龍,鳳回驟雨作前鋒”⑩曾紀澤:《題所畫徐頌閣少宗伯扇》,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詩集·己集下卷,第289頁。,以及《題所畫吳漁川甥扇》曾描繪“山勢飛翔水折旋,靈湫潑墨應龍眠”?? 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詩集·己集下卷,第289頁。的情景。這兩首詩寫于結束了八年駐外使節生涯之后,細繹之確實與以往筆下“龍”意象有很大不同,具有某種心態意義和思想意涵。但若說“睡龍”意同“臥龍”,而“臥龍”又轉譯為“睡獅”,則臆想成分太多,其間意脈難以觸摸。

問題是,《中國先睡后醒論》與“醒獅”說的結合是一個“被認定”的事實,曾氏首倡“醒獅”成為一般認知。那么,后人是如何從該文中引申出“醒獅”說的呢?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出現超出起因的結果,“總是某種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發生的新東西,它的出現會破壞任何既有的穩定架構”。①斯拉沃熱·齊澤克:《事件》,王師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6年,第6頁。客觀來看,曾氏之文在“世界與中國”問題上表達的觀點是穩健的,但所延異出的“醒獅”說卻較為激進,雖非完全“出人意料”,但顯然屬于“發生的新東西”。

對此學者們一般將其歸于梁啟超的演繹,這不無史料根據。這里簡略敘述一下梁啟超涉及《中國先睡后醒論》的一些論述。光緒二十五年(1898)閏三月初一,梁啟超在保國會第二次會議上演講,激勵國人覺醒而奮起:“嗟乎,昔曾惠敏作《中國先睡后醒論》,英人烏理西(英之子爵,今任全國陸軍統帥)謂中國如佛蘭金仙②按,“佛蘭金仙”為“Frankenstein”的早期音譯,今譯“弗蘭肯斯坦”,為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在1818年所作長篇小說的主角,身份為熱衷于生命起源研究的科學家,他曾用不同尸體的各個部分拼湊成一個身形巨大、力大無窮的怪異生物。當這個怪物終于獲得生命、睜開眼睛時,弗蘭肯斯坦卻被其猙獰面目嚇得落荒而逃。這部書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在英國風靡一時,主人公弗蘭肯斯坦雖是人類、與獅無涉,但常被用來代指其所造之怪物,此怪物先是懵然若死,一睜眼則人人驚遁,遂與“醒獅”意象合流。曾紀澤筆下尚未出現此等意象,首次提及者為梁啟超。之怪物,縱之臥則安寢無為,警之覺則奮牙張爪,蓋皆于吾中國有余望也?!雹鄱∥慕?、趙豐田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1頁。光緒二十五年(1899)四月,梁啟超在日本流亡途中創作的《自由書·動物談》中寫道:某日他隱幾而臥,聽到甲乙丙丁四人談論曾見到過的奇異動物,丁曰:“吾昔游倫敦。倫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狀若獅子,然偃臥無生動氣?;蛘Z余曰:‘子無輕視此物,其內有機焉,一撥捩之,則張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敵也?!嘣兤涿淙嗽唬骸⒄Z謂之佛蘭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紀澤,譯其名謂之睡獅,又謂之先睡后醒之巨物?!雹芰簡⒊骸读簡⒊返诙?,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60頁。當年五月,梁啟超于《瓜分危言》一文中剖析《英國未能深知中國之內情》稱:“其故皆坐未深知中國腐敗之內情,以為此龐大之睡獅終有撅起之一日也,而不知其一挫再挫,以至于今日?!菝粼鴮τ⑷舜笱栽唬骸袊人笮阎尬镆?。’故英人亦有佛蘭金仙之喻?!雹萘簡⒊骸读簡⒊返诙?,第289頁。

學者單正平撰《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一書,其中關注到“中國睡獅說”被國人接受和傳播的過程。他簡約梳理出的傳播路徑是:曾紀澤將英國博物館中的怪物機器人弗蘭金仙命名“為睡獅(姑妄信其有),且在題畫詩中對獅子的特征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義有所提示—英國人將弗蘭金仙的命名轉述給日本人—梁啟超讀日文報刊而知此說法—梁啟超撰《動物談》—黃遵憲、鄒容等人繼而援用”⑥單正平:《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0頁。。

以上論說有一個比較纏繞的問題是“梁啟超讀日文報刊而知此說法”,這或是指日本《太陽》雜志1896年9月5日刊登的尾崎行雄所撰《東洋的危機》一文,其中有如下論述:“五洲列國對支那存有誤解——將這一半死老朽之帝國視為睡獅,此乃東洋和平之一大擔保。支那領土廣大,人口眾多,乃不易相處之邦國,人皆知之,致歐美諸國誤以為它盡管已衰老腐朽,但猶存強大實力,巨大余勇。職是之故,諸國皆懼怕睡獅覺醒,盡可能采取親善方針。即便不得已與之交戰,亦盡可能快速恢復和平,實行親善政略。此情形無異于希望在不驚動睡獅酣睡的范圍內,拔去睡獅之爪,觸碰睡獅之牙?!钡诹簡⒊c曾紀澤《中國先睡后醒論》之間插入“日本人”“日本報刊”,從時間軸線上梳理是很難理順的。梁啟超于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時間為光緒二十四年(1898)十月,此前鮮有可能讀到尾崎行雄之文,而當年閏三月他已經發表了保國會第二次會議演講,公開宣傳了《中國先睡后醒論》,接著的《動物談》《瓜分危言》都是對保國會演講的申發,故梁啟超之說并非參酌日本人士所論,而是對曾紀澤一文的直接演化。如果說梁氏有所參酌的話,倒應該不僅讀過曾紀澤的《題所畫徐頌閣少宗伯扇》,還應讀到曾氏的《為徐頌閣宗伯畫獅子紈扇題律并引》《為潘伯寅大司空畫獅子紈扇率題一律并引》等。其從《中國先睡后醒論》中抽繹出“醒獅”說,⑦按,單正平的《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提及此點,極有見地。是綜合曾紀澤詩文的一種有意識的文化延異。

這種文化延異,在一定程度上與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有關。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他引用章學誠“文人之文,惟患其不己出;史家之文,惟患其己出”之語,表示不盡相同的觀點:“有天才的人,最能把別人的話熔鑄成自己的話”,“一個字、一句話都有根據,這種辦法,我們大家是贊成的,因為有上手可追問。但亦有短處,在太呆板。因為有許多事情未經前人寫在紙上,雖確知其實,亦寫法采錄,而且古人行為的臧否與批評,事實的連絡與補充,皆感困難。吾人可師其意,但不必如此謹嚴。大體固須有根據,但亦未嘗不可參入一己發現的史實?!雹倭簡⒊骸吨袊鴼v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69頁。梁氏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學家,其敘述歷史提倡不拘泥于歷史記載,而注意前人并未寫在紙上的很多事實,因此可以對“事實”加以連絡、補充、發揮。顯然,他是不排斥在一定事實基礎上加以演繹的,這種演繹是持有自我立場的歷史導讀,而導讀所起的正是將“事實”擴展為“事件”的延異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延異”之“延”是延展,“異”是改變。延異是過程,更是結果,它往往在兩種情境下產生:一種是對事實或文本理解不足,或出于闡釋的焦慮而不求正解,以己意解讀;一種是讀書得間,更透徹地理解了文本的內在意義,在正當的文化預設下作超越文本的啟示性解讀。對前者,沒有辯護的必要;對后者,應予適當的寬容,甚至給予一定的贊賞。梁啟超對曾紀澤是懷有敬意的,對其在對外關系上強調“如中國已能自強,則可似漢、唐之馭匈奴、西域、吐蕃、回紇;若未能自強。則直如春秋戰國之晉、楚、齊、秦鼎峙而相角,度長而挈大”②曾紀澤:《巴黎復陳俊臣中丞》,曾紀澤撰,喻岳衡校點:《曾紀澤集》文集,卷5,第184頁。之說,有深切的同情之理解。其云:“我中國果其老大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問題也。如其老大也,則是中國為過去之國,即地球上本有此國,而今漸漸滅,他日之命運將盡也。”他對“漢祖、唐宗”在歷史上之強盛同樣有著熱情的向往,對未來懷有信念,直斥“我中國其果老大”之論“惡,是何言!是何言!”③梁啟超:《少年中國說》,《飲冰室合集》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530頁。身處千年歷史之大變局,其心中有一種喚起沉睡的民族魂,使之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文化預設。

這是符合歷史發展邏輯的預設,以其內在的因果關系將“臥龍”以“睡獅”替代,再一變為“醒獅”,最符合時代理想了。故知“醒獅”說成為一種文化延異,正凸顯出向著民族、國家生存奮進方向的延異正義。這里所說的延異正義,是排除了文化偏見,具有合理的文化預設,符合普遍正義原則,且能達到理論自洽的意義重構。在這一過程中并無強制性動機,顯示出高度的“順理成章”。

正義性延異不但不受干預,反而能夠引起共鳴。正是經由梁啟超對曾紀澤《中國先睡后醒論》進行了“事實的連絡與補充”,“醒獅”說方能成為一種國族、民族的啟蒙符號,電力四射,刺激了普遍的情緒和感應。其成為事件之影響巨大,也許已超出了曾紀澤原有文本的思想容量,甚至可能超出了梁啟超演繹“醒獅”說的心理預設。這也說明,文化延異一旦產生,就可能形成巨流效應,隨著歷史潮流奔涌,成為推動時代發展的精神力量。

三、事件重構:晚清南方的“醒獅”文學

一個時代需要一種精神圖騰,“醒獅”正是近代走向晚清并向現代轉變的圖騰。而特定時代產生文化和精神符號,“為了贏獲它的名字,這個事件必須超出已經存在的可能性”,“溢出其自身的語境和再現”。④WORTHAM S M.The Derrda Dictionary London: Continuum, 2010, p.48.“醒獅”說的超出、溢出效應,最突出地體現在文學領域,而進一步考察可以發現,這種超出、溢出效應的感召力在江南和更廣泛一些的長江以南地區特別顯著。一批具有先進思想的文人,受到曾紀澤、梁啟超的影響,用文學之筆書寫“醒獅”,在相當意義上是對文化延異加以文學性重構,以助成特定時代思想大廈的建造。從這個意義上說,“醒獅”說是一個重要的近代文學事件。

研究者已經注意到道光朝以后,在對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南方和北方呈現出一定的差異。近代的新興力量大多肇始于得風氣之先的南方或以南方為主,倡導改良與革命的首要人物大都出自江南⑤按,這里的“江南”指清代蘇、松、常、鎮、江、杭、嘉、湖諸府屬地。、皖南、湘南、嶺南、閩南一帶。從改良思潮的醞釀到改良派的形成大體皆起于南方,即便是后來的立憲運動也以南方為基地。①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第270頁。包括辛亥革命在內的晚近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南方士人及其思想同樣起著主導作用。南方是近代思想文化的孕育、孵化之地,也是改變舊中國力量的生成、發展之地。在整個中國歷史進程中,也許只有近代是由南方人物及其思想起重大變革作用的,愈至清民之際,這個特征愈明顯。

如果說,文學是傳播思想文化最好的介質的話,那么由湘南曾紀澤創說《中國先睡后醒論》,并經嶺南梁啟超破繭化蝶的“醒獅”說,在晚近文學舞臺上主要是由南方文人不斷加以形象化表現,并為之擴大影響從而建構為一種具有主流性文化意識的。

刊物是那個時代最具有傳播力的工具,不僅能夠集中思想資源,而且可以讓志同道合者走上共同的奮斗道路。 1902年,梁啟超作為維新派代表在日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第33號封面便是一頭雄獅于空中騰躍,獅子右爪踩踏的是小小地球,這可以看作最早的《醒獅》專刊了。②逄增玉:《東亞病夫、醒獅與涅槃鳳凰——晚清到五四時期中國形象的書寫與傳播》,《現代傳播》2008年第6期。1903年,鄒容《革命軍》在上海發表,其有“天清地白,霹靂一聲,驚數千年之睡獅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獨立”說,對“醒獅”形象賦予了革命、獨立的意涵,真正驚醒了國人。 1905年9月,江南著名士人高旭、陳去病、柳亞子這批后來南社的發起人在日本東京創辦了《醒獅》月刊,以“革命主義”為號召,反對專制政體,反對君主立憲,其封面就是一頭威武的獅子。第一期發表劉師培的《醒后之中國》,在提到的“擬國歌”中便有“如獅子兮,奮迅震猛,雄視宇內”的宣言般的表述。在其后的國民革命中,各種以“醒獅”命名的刊物不斷出現,上海獅吼社就先后發行過以其為名的半月刊和月刊。 1924年10月,信奉國家主義的青年黨在上海創辦的機關刊物,以《醒獅周報》命名,創刊詞中有道:“昔者曾紀澤出使歐洲,鑒于西方東侵之猛,嘗以‘睡獅’之說告彼都人士曰:‘中國地方之大,人口之多,巍然獨立于亞洲,其狀有雄獅然,今特睡而未醒耳?!瓎韬?!我國民豈真劣等而不可救藥耶?抑矣果如曾氏之言,為睡而未醒之雄獅耶?”③《〈醒獅〉周報出版宣言》,《醒獅周報》第1期,1924年10月10日。這里直接將曾紀澤作為“醒獅”論的創造者,所申發的亦為曾氏《中國先睡后醒論》意旨??陀^而言,這里的“睡獅—醒獅”論倒是超越了黨派分歧,應當與“醒獅派”絕對的“國家主義”有所區別地看待。

在中國這個詩歌國度中,任何重大歷史事件都可以譜寫為詩韻文字。在晚清民初,這座宏大的藝術殿堂承載著喚醒民眾的責任,事件提供了啟智的題材,也提供了醒世的可能,而“醒獅”自然成為詩人筆下最具有魔力的意象。 1903年3月,金山高燮在《政藝通報》刊出《醒獅歌祝今年以后之中國也》影響甚大:“盲云蔽天白日微,群虎入室競肆威。豺狼當道工媚虎,敢向同類爭啖肥。斯時獅睡睡正熟,鋸牙不露闔其目。群虎眈眈視曰嬉,呼牛呼馬甘屈服。嗚呼!豈有巨物龐然稱獸王,含羞忍辱氣不揚。仰鼻吐舌忽大吼,左眄右盼非尋常。躍入虎穴齊俯首,冥頑失色皆倉黃。強權能造平權界,坐執牛耳堂哉皇。獅乎獬乎,觀汝方頤高眶貌殊恢,果爾不愧百族魁。我欲攜汝登諸二十世紀如荼如錦新舞臺,試演活劇紛披異彩,莫敢逼視真豪哉。我欲祝汝從此大覺大悟雷聲一震靖九垓,莫使鼠輩笑汝盛名之下無真才?!边@里的“群虎”,明顯是指不斷進行殖民擴張而“入室”作威的泰西列強,而中國其時熟睡,鋸牙不露,闔其雙目,毫無獸王之雄風。但一切都將變化,一切正在變化。告別了19世紀后,睡獅必醒,一旦醒來,從此將覺悟非凡,如雷之吼,聲震九垓,令眾獸不敢逼視,天下為之安靖。詩人心中鼓蕩著雄風,以橫掃千鈞的筆力吞吐云氣,以驚世駭俗的意志直擊人心,為20世紀《醒獅歌》贏得了最先的聲譽。

丘逢甲《裝裱宜蘭山人獅子圖已成題其端》詩曰:“鄂公褒公毛發動,人間少有英雄姿。睡獅不醒今已醒,坐撫奇兒氣尤猛。大地山河一吼中,一出群雄歸管領?!薄抖咝匈泟Ω?、奇峰兄弟》更是未以“醒獅”名題的《醒獅歌》:“昨聞大高忽畫虎,群雄草澤爭驚猜。畫虎高于真虎價,千金一紙生風雷。我聞獅尤猛于虎,大高畫獅勿畫虎。中國睡獅今已醒,一吼當為五洲主。不然且畫中國龍,龍方困臥無云從。東鱗西爪畫何益?畫龍須畫真威容。中原豈是無麟鳳,其奈潛龍方勿用?!雹茳S志平、丘晨波整理:《丘逢甲集》(增訂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12—313頁。將其詩與高燮之作比較,前者是催喚睡獅之醒來,后者則謂雄獅已醒,雖然都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但丘氏將理想實現的情景逼真寫出,雄豪奇偉,震蕩心魂。

眾所周知,1902年至1905年之間,包括高燮、蔣智由、秋瑾在內的許多江南文人都曾創作《醒獅歌》,這已經不能歸結于詩界革命的影響了,而是與同盟會的革命宣傳活動有著直接的聯系。 1904年4月出版的《教育必用學生歌》收錄了18篇“近人近作新歌”,其中即有《醒獅歌》,還有與之精神一致的《醒國民歌》《警醒歌》等。①參見施愛東:《中國龍的發明:16—20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第266頁。古老帝國昏懵沉睡太久,“東亞病夫”積貧積弱過甚,政治結構陳陋窳敗不堪,變革需要旗幟和號角,“醒獅”適當其時承擔其功用,而最早具有維新、改良、革命意識的南方詩人成為旗手、號手,他們用《醒獅歌》的符號和旋律傳播著英雄主義的形象,在海內外知識界回旋激蕩。

文學史發展表明,一種具有事件意義的時代強音不會限于某種文體的表達,文人擅長什么文體,或某種文體具有特定群體的輻射力,時代強音就會自然出現。故晚清民初的小說、戲劇中同樣可以見到“醒獅”題材的作品,而作者也恰恰主要是南方文人。

關于這方面的小說,自然不能不提及梁啟超的政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其中已有“雄獅猶睡”“睡獅驚起”之語。曾紀澤的湖南同鄉陳天華對《中國先睡后醒論》有深切的理解,并愿為喚醒巨獅而拋頭顱、作犧牲。他在《猛回頭》中激情洋溢地寫道:“猛睡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逃藏。 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歲;才是我,大國民,氣吐眉揚?!?905年12月,陳天華蹈海殉國,1906年5月,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連載其遺著《獅子吼》。②按,此書因陳天華蹈海殉國未完成,只寫到前8回,按原計劃應是一部中篇或長篇小說。這是一部以幻境映照現實的政治小說,開篇寫道:原來此山有一只大獅,睡了多年,因此虎狼橫行;被我這一號,遂號醒來了,翻身起來,大吼一聲。那些虎狼,不要命的走了。山風忽起,那獅追風逐電似的,追那些虎狼去了。在小說中他大聲疾呼:“掃三百年狼穴,揚九萬里獅旗。”③陳天華:《獅子吼》,高玉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6頁。顯然,“醒獅”是其心中民族奮起自強的崇高理想。因陳氏作為激進革命宣傳家的影響,也因這部書的思想和藝術力量,《獅子吼》每回印出后讀者都爭相傳閱,以先睹為快。

另外,錢塘人汪康年在辛亥革命前一年發表于《芻言報》的《睡獅》值得一讀。這是一篇筆記體小說:“西人言中國為睡獅。獅而云‘睡’,—終有一醒之時。以此語質之西人,西人皆笑而不答。于是乎莫知其何取義矣。后見馴獅者,叩其解。馴獅者曰:‘此義遙深。吾輩從前習馴獅之術,皆捕小獅子使母狗乳之,及其長成則獅形而狗性矣,易馴之以為戲。后有人與之戲,至張獅口數獅齒,時適獅甚饑,乘勢一口,將人之頭咬下。觀者震駭,咸咎吾術之未精。因復深思,乃得一法,以生鴉片抹于牛肉以餌獅。初僅少許,繼則漸加,鴉片之量既廣,獅則終日昏皆在睡夢中,盡人調戲。雖能張拳開口,發聲嗥吼,不過如夢譫而已,實不能咬人。蓋有獅之形,無獅之質,并前之狗性亦無矣。殆將長睡,永無醒時。貴國之大,猶獅之龐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鴉片耶?以此為譬,庶幾近之?!妫蓱衷?吾愿中國人憬然悟之?!雹芡艨的辏骸锻麴η涔P記》卷8附錄《琴瑟寄廬類稿》,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第218—219頁。這個以對話形成的故事,雖無梁啟超、陳天華政治小說對現實的深切批判和對“醒獅”的激情禮贊,但其中總結近代社會狀況,尤其鴉片輸入中國后國人渾然不覺危機到來的情狀,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作者描述那龐然巨獅,因長期受狗乳滋育,則成狗性;終日昏睡,任人戲弄。最后點出問題的嚴重性:受毒之深,奚止于鴉?“愿中國人憬然悟之”,這里“悟”之語義同“醒”。此語借虛擬的“西人”之口道出,似曾紀澤“先睡后醒”之意,也有梁啟超等變革圖強者思想閃耀的光彩。

研究近代文學、文化事件,應當將女性作為一個重要的參照系。重審“近代”就自然要重審近代女性,而江南女性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以“精神”為標尺來衡量的話,都顯然已經超過了中國女性的均值。她們不會在“醒獅”這個關涉中國變革的顯題討論中缺席,也不會在這片文學創作的天地留下空白。

毫無疑問,“醒獅”說是一種民族意志的表達,也內含了個性解放的意義,因此晚清江南女性自覺地將“醒獅”說作為向“天地無情薄女流”①陳華:《題韞蘭詩草后》自注,惲珠《國朝閨秀正始續集》附錄,紅香館道光十一年刻本。的封建社會沖擊的精神動力。江南女杰秋瑾在《〈中國女報〉發刊辭》云:“世間有最凄慘、最危險之二字,曰黑暗。黑暗則無是非,無聞見,無一切人間世應有之思想、行為,等等。黑暗界凄慘之狀態,蓋有萬千不可思議之危險。危險而不知其危險,是乃真危險;危險而不知其危險,是乃大黑暗?!乱荒钗抑袊诎岛稳??我中國前途之危險何如?我中國女界之黑暗更何如?我女界前途之危險更何如?予念及此,予悄然悲,予憮然起,予乃奔走呼號于我同胞諸姊妹?!雹谇镨骸渡缯f》,《中國女報》1907年1月第1期。在該報她以“黃公”署名③按,“黃公”是誰的問題,2014年夏曉虹在《晚清女報中的國族論述與女性意識》(《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一文中,懷疑“黃公”是秋瑾化名;胡全章后來發表《〈中國女報〉秋瑾佚文佚詩考論》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參見《文學遺產》2020年第2期。發表了《醒獅歌》:“四千余年睡不足,雄獅白日作雌伏。亞東老國閉國門,白晝無人鬼夜哭。崇山大河作天塹,閉關絕符屏異族。五丁巨斧劈不開,忽然開花巨彈破空來。地崩山摧酣夢破,開眼乃見二十世紀新舞臺。新舞臺,鐵血造,鋼輪巨舶攻城炮,大獅手舞足且蹈,徽章赫赫飏通都,優者戰勝劣者奴。斗量車載好頭顱,有血不流非丈夫! 呼同胞,造時勢,天之驕子誰能制?龍旗植遍五大洲,日之所臨,皆吾黃種殖新地?!雹堋吨袊畧蟆?907年3月第2期《文苑》。從“開眼乃見二十世紀新舞臺”等表述,可以看出與此前高燮《醒獅歌》一脈相承的關系,然而作為女性革命家的宣言,其具有的標志意義是不可忽略的。

作為革命志士和文學家的秋瑾對其時江南女性的影響極為深刻,無錫奇女子秦森源是其崇拜者和追隨者。秦森源等曾編寫《醒獅血痕》劇本,共11幕,敘述一批女學生與簽訂賣國條約者拼死斗爭的故事,“完全是同人等的理想”。作者自敘此劇編寫緣由,“因感現在女學生,大半都沒有什么作為,非常可慨。又聽說將要設立女子政法大學,那么女子的責任,實關于國家前途不淺,然而先要有識力和愛國心,方能濟事。所以這劇中的愛國女子名叫志蘭、志秋,就是效法羅蘭夫人同秋瑾的意思?!比珓∽詈簏c題道白為:“現在時勢無論對內對外只有拼著犧牲,方才能夠喚醒千年的睡獅哩!”⑤秦森源著,王珂輯注:《秦森源遺集》,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90—191頁?!靶血{血痕”的主題躍然而出,一代勇于為民族犧牲自我的女性形象,鐫刻在近代江南文學史上歷久不磨。

余 論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成為古今中外矛盾沖突的場域,因沿海、沿江的原因,各種信息最先在這里交匯,各種矛盾也最先在這里展開。明清以來這里已經形成文化思想的高地,而“世界觀念”和“民族意識”的雙重變化,使這片大地成為再造傳統的試驗場,新思潮不斷涌現,激蕩出陣陣浪濤,也醞釀或構造出種種事件。

曾紀澤的《中國先睡后醒論》在這里產生初期影響,并延異、重構為“醒獅”說,并非偶然,有其人文生態的必然性?!靶血{”文學的南方屬性,其實正可以歸之于近代性的范疇,也具有近代文學的某種原色。當然必須承認,這是一個總線索、主脈絡式的分析、歸納,“醒獅”說作為一個事件的溢出效應并不止于南方地域,相關文學創作也有在各地普遍興起的趨勢。那么,它們為“主脈絡”增加了什么,是否存在某種思想文化的差異,與近代性的黏著或離散狀態如何,文學創作主題和風格有怎樣的異同?對此,尚需進一步深入討論和研究。

“醒獅”說的出現,在晚清思想文化史上幾乎劃出了一條“時代線”,它是文化啟示,也是思想動員。一時文學創作題材為之拓展,增添了民族自強的色彩,而隨之出現的鑄魂思潮,充實了“睡”與“醒”之間的精神領域,進一步激勵世人覺醒,卷動了整個知識階層,成為民族復興的動能,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對于這一文學遺產、文化財富,應當充分珍視和闡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亚洲二区视频| 国产va在线|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3344在线观看无码|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亚洲综合色在线| AV网站中文|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亚洲永久色|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天堂视频网|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无线视频| 欧美在线伊人| 成人在线第一页|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久久免费成人| 国产在线啪|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18|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黄色国产在线|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婷婷色中文| 国产第一色|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91精品视频网站|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欧美激情第一区|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h视频在线| 网久久综合|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