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志清 武冬
(1.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校北校區,620599;2.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100084)
目前,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以下簡稱傳統校)已發展成為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重要的培養基地之一。本文以武術項目為例,總結了傳統特色校運動隊建設與基礎訓練的實施要義,以供參考。
基本功是完成武術各項目競技的核心能力。基本技術是提升競技水平、創造最佳運動成績的基石。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內容的全面性和有序性,系統地教授基本技術,做到標準、規范,避免過分追求功利化的運動成績,導致運動員出現早期專項化訓練問題。
武術作為民族優秀文化,已經形成了一些先進的訓練理念,積累了大量的實效方法。如,“腰、腿、鼎、樁”四功的整體性獨特訓練方法。也可將國際上最新的訓練理念和方法與武術項目特點相結合,不斷充實和完善武術基礎訓練的內容和方法體系,如核心力量訓練、懸吊式訓練、功能性體能訓練、PNF柔韌訓練方法等。
“武以德立”不僅是一種形式要求,更是一種文化表達,精神彰顯。訓練本身也是教育的過程,通過武德教育不僅能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能保證運動員長期堅持艱苦訓練。此外,還應將武德教育具體化,養成武術行為規范,如,武術抱拳禮、日常訓練著裝,師生交流禮儀規范、武術比賽的儀式程序等。
武術項目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其中所融匯的哲學、醫學、美學等內涵所反映的精神思想,不能忽視,更不應該丟失。只有深刻認識和理解武術文化,才可能不斷深化對武術技術和內涵的理解。此外,教練員應注重訓練與文化學習的協調發展,這不僅能更好地幫助隊員理解和掌握武術內涵、提升武術理論基礎,更為解決學訓矛盾奠定基礎。
當前,先進的科技手段直接影響著運動訓練效果及比賽成績。如,基因選材、生物反饋技術等已經引入體育訓練,特色校青少年武術基礎訓練也應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為選材、訓練等服務。
1.加強理論學習。教練員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專業理論,能夠提煉出武術套路競賽所需的核心基本功內容,形成全面的專項訓練內容體系。按照武術套路核心要素,如,武術特有的精氣神、規范的功架、靈活的身法等,將核心要素組合進行有效訓練。此外,教練員還應能夠根據隊員生長發育的身心特點,適時地抓住他們生長發育的敏感期,有順序地發展學生各種專項基本素質和能力。
2.制訂長期計劃。教練員要針對學生未來發展、身心特點、競技狀態等,制訂以半年、1年、多年為周期的訓練計劃,激發運動員參加訓練的內在動力。在制訂訓練計劃時既要注意基礎階段的長遠性,還要結合短期比賽任務進行綜合考慮。
3.建立各項制度。教練員可發動隊員集體討論,制訂合理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既可以培養運動員的自主性,又可以強化責任意識,促使大家自覺遵守。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結合隊員的訓練情況和表現,通過各種激勵方式激發運動員對武術事業的熱愛,促使其持續不斷地艱苦訓練。在懲罰隊員時,教練員應把握時機和尺度,形成良性循環。
4.做好榜樣。教練員(教師)對隊員而言,身教大于言傳,因此,教練員要從言談舉止、訓練學習、日常生活等方面嚴于律己,做好榜樣。如,教練員可以與隊員一起學習、訓練,不僅可以監督隊員,而且教練員的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隊員,進而起到監督與激勵的作用。
1.培育責任感和榮譽感。在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終身為武術事業奉獻的精神和為國爭光的責任感與榮譽感。引導隊員了解武術的拳種、觀摩優秀運動員訓練、觀看世界武術比賽等方法,培養隊員學習和訓練的自覺性、榮譽感等。
2.養成武術禮儀行為習慣。強調武術行為規范和武術禮儀要求,提高精神品質,樹立武術精神風貌。如,進入訓練場地、遇到教師、與同伴練習等都有一定行為要求,潛移默化地讓隊員養成武術禮儀和行為習慣。
3.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突出協調、柔韌、力量和有氧耐力,促進隊員身心健康發展。早期的訓練應注意一般性全身身體素質訓練,確保身體基本運動能力的順序發展,不可過于追求專項素質訓練。從青少年自然生長發育的生理學角度,及時抓住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生理敏感期,以保障隊員在各項身體素質敏感期獲得發展。
如,8~9歲的男生、6~7歲的女生神經系統靈活性強、模仿力突出,教練員應利用這一生理特點發展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
4.打好武術專項基礎。專項基礎主要包括全身各個部位的基本能力訓練,尤其注意肩、腰、腿的柔韌性和協調性訓練,防止錯過生理敏感期。此外,還應規范武術技術動作,掌握武術套路主要競賽項目的基本技術、組合以及套路,突出技術的規范性,為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奠定基礎。
在選擇項目時,不可過早進行傳統拳種單項化訓練,應以長拳、長短器械的基本技術為主,也不可過度追求不適宜的跳躍和力量訓練。此外,教練員還應注意每個技術動作的規范和標準,做到過程清晰、力點準確、含義明確。
5.注重隊員身心健康發展。教練員在訓練時應以隊員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宗旨,促進隊員正常的生長發育,不可為了比賽成績忽略了身心健康發展。在基礎訓練時期,應避免過度過早訓練猴拳等武術象形類拳種的身體形態與素質,以免形成不良的身體姿態,影響青少年正常生長發育。
1.兼顧技術性與趣味性。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要注意基本技術之間的關系,技術選擇由易到難,訓練方法和手段以多樣性和趣味性為主。如,通過系列訓練法實現層層遞進、有趣多樣,促進訓練效果的達成。
2.兼顧基本技術提升水平。教練員可精選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拳種的基本技術及套路作為基礎訓練內容,可選取諸如長拳類的查拳、華拳等內容作為訓練內容。從近代發展的武術套路競賽看,武術的技術基礎主要以查、華、洪、炮、彈等拳種為依據,因此可將以上拳種作為典型拳種內容。教練員可根據選取的拳種,充實和豐富現有的訓練內容體系。目前競賽體系的長拳系列有拳、器械等項目,教練員可適度拓展,從其他傳統拳術借鑒優秀訓練方法,諸如劈掛拳的身法訓練有助于提高長拳的技術水平。當隊員的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后,可采取歸類的方式合并同類項,如,自選長拳與規定長拳按照不同競賽時間同步訓練,也可以在自選套路中融入規定套路動作組合,一舉兩得。
3.合理調控訓練運動負荷。教練員應從隊員身心特點和健康角度出發,注意訓練負荷的調控,避免早期的超套訓練。訓練中根據需要合理調配量與強度關系,在學習新動作階段應該以數量為主,適當增加負荷;熟練動作階段應以強度為主。在增加強度時,應注意隊員的心肺功能,不可進行超套路的大負荷訓練,避免過度訓練出現身心損害和厭練心理。如,在不同環境下訓練、以表演作為訓練手段等調節訓練節奏,保持訓練熱情,避免因單調重復而厭練。
總之,青少年運動訓練要注意其身心發展和運動項目規律的有機結合,做到身心健康與運動技能同步有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