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焰
(駐馬店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舍飼蛋雞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生腹瀉性疫病不僅導致雞群生產性能下降,也將給雞群健康帶來威脅,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經濟損失。本文從疾病因素和管理因素兩方面分析了蛋雞腹瀉性疫病流行原因,提出了改善環境條件、落實消毒制度等防控對策。
舍飼蛋雞發生腹瀉性疫病,可能由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引發。首先,夏季溫濕度較高,雞舍容易繁殖大量細菌。蛋雞感染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在腸道內產生毒素,引發菌群失調、消化功能紊亂等癥狀,最終引起腹瀉;其次,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也將導致雞群出現腸道功能異常情況。因為病毒侵害雞的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導致雞抵抗力下降,有害細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出現消化吸收不良癥狀,導致腹瀉發生;最后,雞舍環境溫暖潮濕,有利于球蟲、線蟲等寄生蟲發育繁殖。雞群感染球蟲后,發生腹瀉、血便等癥狀,不能有效治療將反復發作。感染線蟲等寄生蟲,雞胃腸道功能將受到損傷,無法順利吸收營養物質,腸道pH值不斷下降,加速腸道蠕動的同時引發腹瀉[1]。
規模化養殖場飼養的蛋雞通常養殖密度較大,管理跟不上將導致腹瀉性疫病在雞群中流行。一方面,養殖人員缺乏環境管理意識,未能及時對雞舍清掃和消毒,導致環境衛生較差。雞舍環境通風不足,雞舍內溫濕度較高,為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繁殖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產蛋雞代謝旺盛,多數營養物質用于產蛋維持,飼料搭配不合理則無法滿足雞群需要的營養,導致雞群免疫力相對較低。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雞群采食后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引發胃腸功能障礙,導致腹瀉發生。此外,有些養殖戶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藥物預防疾病發生,濫用藥物往往導致腸道正常菌群被破壞,引發雞群腹瀉。盲目用藥也可能給蛋雞肝臟、腎臟等器官帶來損傷,引發消化系統紊亂,使蛋雞免疫力下降,繼而容易發生腹瀉。
要有效預防舍飼蛋雞發生腹瀉性疫病,應當為雞群創造舒適安全的雞舍環境。加強環境控制,減少雞舍內的病原微生物數量,夏、秋季節加強環境通風,減少舍內有害氣體的同時,保證環境溫濕度適宜。夏季還應做好防暑降溫,采用濕簾或噴霧設施等進行降溫,避免雞舍內溫度過高。春、冬季節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雞群發生應激反應。做好日常環境衛生清潔,每天沖洗水線,每周對減壓閥、過濾器和料槽等進行清理,確保料槽壁不存在霉變、污染等問題,同時保證飲水新鮮干凈。每天定期清理糞便,定時通風,保證雞舍干燥、清潔[2]。
為避免雞群受到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侵害,應制定完善雞舍衛生消毒制度并嚴格落實。日常定期對雞舍內外環境進行消毒,雞舍內采用合適的安全消毒劑對墻壁和各種器具進行消毒,及時殺滅滋生的細菌、病毒。雞群糞便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收集、消毒。雞舍入口處設置消毒室,進出人員和器具經過嚴格消毒以免攜帶致病菌進入雞舍。定期對雞舍飲水進行監測,并添加消毒劑進行飲水消毒,以免出現大腸桿菌超標等問題。此外,還應定期對雞群進行驅蟲,做好雞舍周圍水源殺蟲工作,減少環境中滋生的寄生蟲,確保雞群健康[3]。
舍飼蛋雞應合理配制雞飼料,為雞群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增強雞群抵抗力,降低腹瀉性疫病發生幾率。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飼料,確保飼料質量好、食用安全。在雞群生長的不同階段,正確合理搭配飼料,如雞群育成后期應在飼料中添加粗纖維,將麩皮含量控制在10%以內,食鹽含量不超過3%;在產蛋率達到10%后, 3~5 d內逐漸更換產蛋高峰期飼料,避免雞群胃腸道受粗蛋白等物質刺激。保證飼料營養均衡,避免出現蛋白質、鈣等超標的問題,能夠預防腹瀉發生。此外,應妥善儲存飼料,保證環境干燥、衛生,并嚴格控制鼠患,防止飼料發生霉變或被污染等。
雞群發生腹瀉性疫病,要及時科學用藥,以免疫病廣泛傳播。為確定引起腹瀉的原因,應及時采取科學手段進行疾病診斷,并通過藥敏試驗選擇高效藥物,以取得理想療效。治療期間,每天應在飼料中添加少量活性炭或鞣酸蛋白,必要時可以在飲水中添加止瀉藥物,連續用藥3~5 d可見效。雞群發生腹瀉后,應適當減少飼料中的鈣和鹽,并添加碳酸氫鈉、維生素C,減少雞群飲水以減輕腹瀉癥狀,幫助雞群迅速恢復健康。遭遇頑固性腹瀉,應采取中西醫結合手段,使用抗生素止瀉消炎的同時,使用中草藥修復受損胃腸黏膜。此外,日常進行預防性用藥,應選用綠色安全的藥物,如使用止痢草提取物可抑制大腸桿菌等致病菌、微生態制劑促進雞群腸道乳酸菌繁殖,有助于維持雞群的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