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加,宋 巖,趙春輝,薛志紅,阮洪玲,盧松巖
1.吉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長春 130062;2.鎮賚縣鎮賚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鎮賚 137300;3.吉林省牧業信息中心,吉林長春 130062;4.洮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洮南 137100;5.磐石市牛心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磐石 132300;6.長春市雙陽區畜牧總站,吉林長春130600
家禽沙門氏菌病是由致病性的沙門氏菌所引起家禽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疾病,各種日齡的家禽均可感染,但以2周內的雛雞最易感染,是育雛雞最主要的疾病,一旦管理和預防不到位,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家禽沙門氏菌病是小雞育雛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控制不好常和大腸桿菌等疾病繼發,出現大量死亡。蛋雞感染可能造成生產性能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出現死胎,孵化過程中的弱雛或死雛增多。雛雞發病常突然死亡,一般癥狀不明顯,不易診斷和對癥治療,死亡率可達20%~30%,甚至高達50%。后備雞感染可抑制生長,生長發育緩慢,降低飼料利用率。產蛋雞卵巢或輸卵管受損,導致卵黃性腹膜炎,出現“垂腹”現象,產蛋率、受精率下降。家禽沙門氏菌傳播循環相當復雜,糞便、羽毛、飼料、飲水、孵化器、育雛器、耐過雞都可能是傳染源,實際生產中防不勝防。
為多種沙門氏菌,根據其特征可分為雞白痢沙氏菌,禽傷寒沙門氏菌,由帶鞭毛能運動的沙門氏菌。
既能垂直傳播又能水平傳播,其中,種蛋垂直傳播是本病最重要的傳播方式,如果使用感染沙門氏菌的種雞所產的種蛋進行孵化,那么孵化出的雛雞也會感染沙門氏菌,感染的雛雞很快出現發病癥狀,死亡率較高,即使經過有效治療,病雞也會終身攜帶沙門氏菌,當外界環境有變化或者其它應激因素存在時即可發病,雞蛋中也會有沙門氏菌存在,影響孵化或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且有雞白痢的種雞場,每批孵出的雛雞都會發生雞白痢,代代相傳。水平傳播主要是通過被病雞糞便污染的飼料、飲水和用具,經消化道而感染發病。雞舍內的養殖環境衛生好壞直接影響雞的健康情況,如果環境衛生較差,細菌容易繁殖,雞感染的概率較大。另外,種雞人工授精過程也是沙門氏菌病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種雞場人工授精所使用的器械沒徹底消毒,有被沙門氏菌污染的情況,就會導致該病大面積發生。
各種沙門氏菌最容易感染雞和火雞,感染通常是終身帶菌的。其中,禽傷寒沙門氏菌也可感染鴨等其它禽類。禽副傷寒沙門氏菌對各種家禽和野禽均易感,且感染人。
雞白痢是雞白痢沙門氏菌感染雛雞后所發生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該病多發生于2周齡以內的雛雞,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產蛋后的成年雞感染多表現為慢性發病過程,終身帶菌但是臨床癥狀不典型,如果種雞帶菌可以通過種蛋垂直傳播給雛雞,其排泄的糞便如果不及時清理和消毒也可成為傳染源。種雞場一旦被沙門氏菌所污染,一般很難根除和凈化。感染的種蛋孵化時,在孵化后期會出現死雛或弱雛的情況,孵化的健雛率明顯下降。
雛雞3~7日齡開始發病,出現怕冷扎堆,下痢、排出石灰樣稀糞,粘在肛門周圍羽毛上,又稱“糊屁股”。因糞便干結,堵住肛門,所以雛雞排便時會發出“尖銳”叫聲。2~3周齡是發病高峰,死亡率可達20%~30%。剖檢病死雞,發現卵黃吸收不全,卵黃囊內容物變成淡黃色或黃綠色液狀物,有時呈干酪樣粘稠物。心臟病變主要表現為心肌表面有灰白色壞死點或小結節。病程超過一個月的病雞,肝臟腫大,有出血點,或者灰白色針尖狀或小米粒樣灶性壞死點。盲腸有時會出現干酪樣栓子。
青年雞感染多見于40~80日齡,發病突然,病雞通常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呈現零星死亡,不出現死亡高峰。剖檢典型的癥狀為肝臟異常腫大,腫大的肝臟占滿整個腹腔,肝臟表面可見大量的紅色或黃色小壞死點。成年雞雞冠逐漸萎縮、變小、發紺、時有下痢,產蛋量高峰不高,維持時間短。剖檢病死雞,卵巢與卵泡變形壞死,呈橘子瓣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卵泡變色,呈暗灰色或紫紅色。有的卵泡破裂形成卵黃性腹膜炎,嚴重者肝臟、脾臟上也會有灰白色壞死點。
禽傷寒主要感染育成雞和產蛋雞,特別是8~16周齡的青年雞最易感。感染沙門氏菌的病雞排泄的糞便是主要傳染源。病雞離群呆立、翅下垂、羽毛松亂、雞冠蒼白、食欲廢絕、體溫升至43~44 ℃。排出淡黃綠色或綠色糞便,污染肛門周圍羽毛,雛雞發病與雞白痢基本相似。
急性病例會迅速死亡,通常不見明顯病癥變化。病程稍長的,肝、脾顯著腫大,表面有灰白色小米粒狀壞死點,膽囊充滿膽汁腫大。亞急性或者慢性病例,腫大的肝變成淡綠棕色或古銅綠色,俗稱“青銅肝”。產蛋雞常見有腹膜炎,并有輕重不同的腸炎,卵巢、卵泡有時充血、出血、變形、變色。
禽副傷寒是由有鞭毛能運動的沙門氏菌(鼠傷寒、腸炎等沙門氏菌)所引起的傳染病總稱。4~5日齡的雛雞最易感,感染后可出現雛雞大批死亡。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下痢、結膜炎等。消化道和種蛋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也可以通過呼吸道等其他途徑傳染,該病多呈現地方性流行。雛雞感染多呈急性敗血癥,死亡嚴重,成年雞多呈隱性感染不表現明顯癥狀。多發生于1月齡內的雛雞,青年雞和成年雞多表現為慢性和隱性感染,病雞怕冷、拒食、閉眼縮頭,拉白色糞便,排便時發出痛苦的叫聲。急性死亡者,無肉眼可見的變化,病程長的肝、脾有條紋狀或針尖狀出血和白色點狀壞死灶,又稱肝臟邊緣有雪花樣的壞死灶,肺充血、出血性腸炎。
雞沙門氏菌病既是“卵傳病”,又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水平傳播,所以要想要想防止雞沙門氏菌的發生,就要從種源和管理這兩方面著手。
4.1.1 種雞場采用不斷檢疫雞群和淘汰陽性雞的方法,保持無白痢雞群是控制沙門氏菌病最有效的措施。商品雞場選用沙門氏菌凈化的種雞場的優質雞苗。
4.1.2 加強管理,給雞群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逐步改善雞舍的通風條件、保持空氣新鮮、降低舍內氨氣濃度和灰塵,定期消毒,寒冷季節選用1%的食用醋熏蒸或噴霧消毒,防止糞便污染飼料和飲水。
4.1.3 微生物制劑防治,可長期在飼料中添加益生素或益生菌等微生態產品,通過控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達到抗菌作用。
4.1.4 開口水中加入2%的食醋3~5 d,同時在飼料中加入大蒜、花椒等溫補殺菌的中藥。
一旦雞群發生沙門氏菌病,治療時應遵循青年雞輪換和交替使用敏感抗生素,產蛋雞和雛雞優選抗菌中藥,同時配合益生元、益生素等微生態制劑調理菌群的治療原則。
4.2.1 青年雞發病后選用磺胺類藥物,如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增效劑(TMP)配合使用,TMP與磺胺類的比例為1:5,混料給藥,濃度為0.02%,也可選用多西環素、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環丙沙星等抗生素,連用4~5 d。
4.2.2 雛雞在進雛4~6 d時如果發現因為垂直傳播導致雞白痢,大面積發病并且致死率極高時,不要著急給任何藥物治療,建議先觀察2~3 d,目的是將病弱雛直接淘汰,避免給飼養后期造成無窮麻煩。不給藥期間,建議采用高錳酸鉀飲水消毒,濃度0.05%,也就是50 kg水加25 g高錳酸鉀,全天飲水消毒,連用2 d即可。同時,采用百毒殺進行帶雞消毒。雛雞的內臟器官發育不完善,2~3 d后在選用抗生素治療時,優先選用副作用較小的抗生素如硫酸粘桿菌素、新霉素等,連用3~5 d。使用抗生素后,再用3~4 d的微生態制劑如益生菌、益生元調理腸道菌群。
4.2.3 如果發病較為嚴重則建議采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進行全群注射給藥。1盒(規格2 mg:0.2 g,10支/盒)可以注射90~120 kg的雞。另外最好搭配獸用黃芪多糖一起注射。
4.2.4 打針給藥后,采用雞痢靈散外加磷霉素鈣進行集中拌料給藥(用量:雞痢靈散0.5 g/只; 磷霉素鈣50 kg料拌20 g),連用4~5 d即可。
4.2.5 產蛋雞發病用藥應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采用頭孢噻呋鈉16 g+舒巴坦鈉4 g進行飲水給藥,兌水量125~150 kg(也可以使用含阿莫西林以及三代頭孢成分的復方制劑,進行飲水給藥),連用4~5 d即可。同時可以選擇2種抗菌中藥配合治療,如穿心蓮、地錦草、大蒜、花椒等廣譜抗菌的中藥,按照1%~2%比例拌料,連用4~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