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波
吉林省農安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吉林農安 130200
雞蛔蟲是一種線性寄生蟲,對雛雞的危害較大,易發于高溫多雨季節,往往寄生在其小腸黏膜等處,造成雞的腸道阻塞、腸結膜發炎等情況,嚴重時可能造成雞的死亡。感染雞蛔蟲的雞表現出產蛋量下降、便血、精神不佳、生長受阻、拉稀等癥狀。
雞球蟲寄生于雞的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影響雞的消化吸收功能。常見的球種有柔嫩艾美爾球蟲、毒害艾美爾球蟲、巨型艾美兒球蟲等,寄生雞腸道的不同部位。球蟲病在3~6周齡的雛雞中較易感染,通過飼料及飲水中的感染卵囊進行傳播。容易在雞場中廣泛發生,阻礙雞的生長發育,造成雞的大批量死亡[1]。
小型雞場引進本地土雞1 400羽,30日齡的成活率為98%,45日齡后雞群發病,每日死亡5~30例,發病雞表現為食欲減退、精神狀態差、體形消瘦等癥狀。對雞進行新城疫L弱毒疫苗滴鼻,雞群為放養形式,2周內發病率達到74.32%,死亡率達到9.75%。
雞群病弱雞較多,發病雞精神不振、身體消瘦、缺乏活力、減少走動、雞冠顏色較淺、食欲不振、羽毛缺乏光澤,表現出腹瀉、便血的癥狀。
對病雞進行解剖檢查,發現病雞身體消瘦,肌肉較為蒼白,存在貧血現象。氣管內存在大量的粘性分泌物,器官有蟲體附著,胃黏膜出血,腸道破裂,盲腸末端存在出血,腸道內有大量蟲體。雞盲腸明顯腫大,腸內存在凝血塊,組織碎片成豆腐渣樣,小腸壁壞死,腸內容物存在血液。
寄生蟲的耐藥性成為雞寄生蟲病防治的重要障礙,因此,在對寄生蟲病進行藥物治療時,需要協同雞的飼養管理,提高雞的抵抗性,做好免疫預防,并配合藥物治療。
雞場的飼養環境嚴重影響蛔蟲病及球蟲病的發病率,雞場內需要確保良好的環境衛生,做好雞場內的清潔與消毒。確保雞場有良好的飼養空間,控制適當的飼養密度。雞場內密度過高會造成活動空間受阻,增加了雞群發生碰撞的概率,從而增加其出現應激狀態的可能。確保雞場內濕度適宜, 避免潮濕、濕度過高的情況。
對于雛雞的發育階段來說,濕度過高會對球蟲的卵囊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因此,雞場的墊料應當保持干燥,尤其是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濕度與溫度較高能夠促進蛔蟲球蟲的生存和傳播。保持雞舍內良好的通風,避免空氣渾濁對雞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雞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引起球蟲病與蛔蟲病的發生。雞糞便是寄生蟲傳播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確保雞群飲用水、飼料的衛生,避免糞便對飼料造成污染。及時做好雞舍內的清潔,對糞便及時清除,將糞便進行發酵處理殺死寄生蟲的卵囊。做好飼槽、工具的消毒工作,采用沸水、堿水等對用具進行消毒。在雞場內定期使用球殺靈等藥物進行消毒,消滅雞舍內存在的蟲卵,對地面做好定期的清刷。
保持雞舍內有較好的通風條件,保持空氣和地面干燥,控制雞舍內的光照時間和強度。在飼養過程中,需要減少人為因素對雞群造成的影響,為雞群的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減少外部刺激對其造成的應激反應。在確保其舍內環境條件衛生、適宜的同時,也要保持雞場周圍環境的衛生良好,飼養戶之間做好溝通協調,共同保持飼養環境的干凈衛生,阻斷疾病的傳播。
進行科學飼喂。飼喂過程中需要將成雞與雛雞分開進行喂養,雛雞身體的抗性較弱,對球蟲病易感,分開喂養能夠避免成雞帶有的蟲卵對飼養環境造成污染,導致球蟲、蛔蟲病傳播和暴發。確保飼料的營養,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硒元素能夠提高雞群的體質,增強雞對球蟲及蛔蟲的抵抗力。飼料中需要有充足的微量元素、維生素、氨基酸與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對于雛雞的飼養,維生素A、維生素K以及維生素C對其生長發育尤為重要。足量的維生素K以及3倍推薦量的維生素A能夠促進雞在病后的恢復。
養殖中常采用帶蟲免疫方法進行預防。球蟲疫苗的使用成為預防和控制其球蟲病的重要方法。由于雞球蟲在水平較低時,不會導致雞群發病,因此,雞球蟲疫苗利用雞球蟲感染和發病的特點,球蟲卵囊在雞體內繁殖并排出新的卵囊在墊料中,使雞能夠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對雞球蟲的免疫,并在該過程中通過不斷循環,增強雞的免疫能力。雞球蟲弱毒疫苗運用在雞球蟲的防治中,以其良好的遺傳性和極佳的免疫效果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雞球蟲的免疫活疫苗分為強毒苗和弱毒苗。雞球蟲的強毒苗是從病雞排出的糞便中收集球蟲卵并將其分離純化,制成強毒活蟲苗。每日為雞投服1~20個卵囊,激發其免疫效果,為雞群帶來良好的免疫保護。
但免疫劑量不準容易造成雞群的卵囊數量增多,甚至出現球蟲病暴發的危險。弱毒苗則是通過對弱球蟲株進行研究獲得。雞球蟲疫苗通常通過口服方法進行免疫,使用滴口、飲水等方法。在接種過免疫疫苗后,通常不易誘發雞球蟲病,但如果過量吞食卵囊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導致雞卵蟲病的發生,并且會表現出雞球蟲病的各種特征,出現便血等癥狀。完成免疫接種后,在雞產生免疫后的2周內應避免服用抗球蟲藥物,飼料中也不能添加抗球蟲藥物,不對墊料進行更換。雞球蟲病疫苗需要雞在服用疫苗后,將繁殖過后的蟲卵排出體外,雞將排出的卵囊再次服入體內,卵囊在體內繁殖,從而使雞獲得較強的免疫力。若在雞完成免疫之前對墊料進行更換,雞則無法通過取食墊料上的卵囊來進行二次免疫。
雞場環境條件不佳會影響疫苗的保護效力,因此可以將球蟲疫苗與球蟲藥結合使用來提高球蟲病的防護效果。對雞群進行疫苗免疫,在雞群患球蟲病后,使用藥物便可較快控制病情,因此,使用球種疫苗能夠提高雞體對藥物的敏感性,在暴發球蟲病時能夠通過藥物治療有效控制病情。
藥物治療是治療球蟲病和蛔蟲病的有效手段。對于雞蛔蟲的治療,可以采用氣霧給藥、外用給藥、經口給藥與體內注射的方式。在春秋兩季對雞進行驅蟲,雛雞在2月齡與產蛋前進行驅蟲。藥物選擇左旋咪唑、伊芬美克、伊維菌素等進行驅蟲。伊維菌素擁有良好的驅蟲效果,是抗生素類抗寄生蟲藥,應用較為廣泛,副作用及毒效較低,對蛔蟲有良好的驅殺效果,并且對螨蟲等寄生蟲也能夠達到良好的驅除效果。蛔蟲卵需要在50 ℃以上的環境進行消殺,因此對雞舍進行蛔蟲消毒可以使用熱水沖洗的方式,對糞便處等污染場地使用熱石灰水、弱堿水進行消殺,殺滅蛔蟲卵。使用左旋咪唑對雞蛔蟲病進行治療,按照雞的體重來配比藥劑量。
雞蛔蟲病的防治也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在飼料中加入煙草粉末并充分攪拌,雞隨飼料食入煙草粉,能夠達到較強的驅蟲效果。腸黏膜的幼蟲需要在一個月后進行二次驅蟲。使用苦楝樹二層皮、使君子研成粉末,制作藥丸或拌料進行投喂同樣能夠達到良好的驅蟲效果。竹葉花椒文火炒黃研制成末進行投喂,治愈效果極佳。
抗球蟲藥物是主要的球蟲病治療手段,在雛雞飼料中幾乎都是添加抗球蟲藥物,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多重抗藥性、交叉抗藥性等問題。抗球蟲藥物的種類較多,主要分為化學合成、離子載體以及中草藥三種。化學合成的抗球蟲藥物主要成分為氯苯呱、呋喃唑酮等,作用機制較為復雜。離子載體的抗球蟲藥物通過與堿金屬離子相互作用,引起寄生蟲體內的細胞膜功能失調,從而起到抗蟲的效果,該類藥物的普及率較低,應用較為廣泛,主要使用的藥物有莫能霉素、拉沙里菌素等。中草藥使用在球蟲病的治療中,通過殺滅蟲體、抑制蟲體的增強、提高雞體的免疫能力來緩解雞球蟲病的臨床癥狀,中草藥使用在球蟲病的治療中,有良好的效果,但存在一定的毒性殘留。采用甘草、大黃、黃柏、黃連適量研制并混合,放進飼料里混合喂養,并連續使用3~5 d,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根據雞患病的時間及程度選擇合適的抗球蟲藥物,并在藥物的活性峰期選擇服用時間。雞感染抗球蟲病峰值為1~2 d,則使用離子載體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感染峰值期為3~4 d則使用百球清、三字蟲草粉等對其進行治療。在用藥過程中注意用藥程序,延緩抗藥性對雞產生的效果,選擇不同類型的抗球蟲藥進行交替使用,并在交替使用中按照一定的規律,根據對雞群抗球蟲藥耐藥性的分析以及雞球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來選擇抗球蟲病藥物交替使用的時間、種類,輪換用藥與聯合用藥能夠有效減緩耐藥性。
雞球蟲病和蛔蟲病是分布較為廣泛的寄生蟲病,一旦暴發會給養殖戶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對一起雞球蟲病與蛔蟲病混合感染的病例進行了分析,探討了該病例中球蟲病與蛔蟲病混合感染的發病癥狀、診斷與防治。對該病的預防與治療需要做好飼養管理,確保雞場的環境干燥、飼養密度適當、衛生條件良好,定期對雞舍及飼槽、工具做好消毒和驅蟲,及時清理糞便更換墊料,以良好的環境條件提高雞的抗病能力,飼料中添加足量的微量元素、維生素與蛋白質,對于球蟲病恢復期的雞適當添加維生素A與維生素K促進其恢復。做好免疫預防工作,對患病雞群采用藥物治療方式,并對藥物進行交替使用,減少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