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財
蛟河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吉林蛟河 132500
在奶牛的養殖中,乳房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當奶牛患上乳房炎時,不僅會影響其產奶量,而且也會影響乳制品的品質。與此同時,當乳房炎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致病細菌進入到淋巴中,或者進入到血液當中時,還有可能導致奶牛出現毒血癥等其他疾病,從而對奶牛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從以往的養殖工作中可以看出,奶牛的乳房炎具有重大的危害,它不僅影響奶制品和乳制品的產量、質量,也會影響奶牛的使用壽命,增加養殖戶的養殖負擔,降低綜合收益。
在低產奶牛和高產奶牛之間,高產奶牛往往擁有更大的乳房炎發病概率。同時,當奶牛的年齡較大,或者奶牛的胎次過多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病的概率。另外,與其他季節相比,夏季往往擁有更高的乳房炎發病率。究其原因,這通常與管理措施有著密切聯系。當管理不到位時,奶牛乳房炎的患病概率會顯著增加。例如,在擠奶時操作錯誤,或者操作不夠規范,會增加奶牛的患病風險。當擠奶工具、毛巾、雙手沒有做好消毒措施,或者對乳頭實施過度擠壓,這些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當擠奶設備的負壓太高、設備的脈沖過速、擠奶時間超出規定限制時,或者擠奶的頻次太高、缺乏藥浴養護等等,這些行為都可能造成乳腺、乳頭的損傷,從而增加患病風險。
在對奶牛進行飼養時,如果日糧的搭配不夠合理,可能會導致奶牛的營養不夠均衡,從而造成某種營養物質的缺乏,導致奶牛自身的抵抗力不足。當奶牛感染一些相關的致病菌以后,出現不同程度的乳房炎癥狀。例如,當日糧中沒有足夠的硒元素、維生素E時,將顯著增加發病風險。另外,為了增加產奶量而增加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也會造成乳房的負擔過重、敏感度提升。此時若是遇到變換飼料的情況,或者誤食變質飼料的情況,則很容易引發消化代謝紊亂,進而誘發乳房炎等疾病。
奶牛的生長環境,與奶牛的乳房炎發病率有著密切關聯。當牛舍的環境臟亂差時,糞尿得不到及時清理,墊草得不到及時更換,將會招引大量的蚊蟲、蒼蠅。而且,這些害蟲也會傳播疾病,誘發乳房炎疾病的發生。同時,在冬季如果換氣不及時,也會造成有害氣體上升,進而引發一些呼吸道疾病,降低奶牛的自身抵抗力,導致其更容易感染乳房炎。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奶牛患病因素主要與細菌感染有關。例如,常見的有革蘭氏陰性菌、陽性菌,還有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等。另外,毛孢子菌、念珠菌、諾卡氏菌,以及隱球菌等真菌,也是重要的致病菌。當奶牛感染這些細菌和真菌以后,通常會導致它們產生發熱、食欲下降的現象,或者產生產奶量顯著下降、乳房腫大等不良現象。當奶牛感染牛乳頭皰疹、口蹄疫、牛痘等病毒時,也會造成奶牛乳房的皰疹、丘疹等情況。這種情況往往會誘發奶牛的一些其他疾病,進而造成養殖戶的整體養殖損失。
在養殖奶牛的時候,定期進行免疫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結合具體的養殖情況,定期開展免疫操作,為奶牛注射相應的疫苗,是降低染病率的重要保障。目前,使用“奶牛乳腺多聯疫苗”,可以起到良好的疾病預防作用,降低乳房炎的發病風險。特別是針對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菌的感染,該疫苗能夠起到十分有效的預防作用。另外,結合奶牛的實際情況,為它們注射“奶牛乳房多價滅活疫苗”,也可以實現優良的預防效果。尤其是針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病菌的感染,該疫苗可以實現強大的預防作用。在實施免疫操作時,通常可以在奶牛分娩之前兩個月、分娩之前一個月,以及生產之后的第3天,分別實施免疫操作。這樣可以強化免疫的效果,保障奶牛的身體健康,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奶牛預產期的前3天,應當避免使用疫苗,以免影響奶牛和腹中犢牛的健康、安全。除此以外,在奶牛的干奶期,可以向乳頭內注射藥物,起到一個長期抗菌的作用。使用插入導管的方式進行灌藥,能夠降低乳腺內部的感染機會。
改善奶牛的生長環境,能夠極大地提升奶牛的生存質量,降低它們的染病風險。例如,在高溫的夏季,以及在嚴寒的冬季,養殖戶都要合理控制牛舍的溫度,保障溫度適宜,提升環境質量。在夏季高溫來臨時,做好降溫防暑的工作,避免奶牛出現中暑的情況,避免溫度過高影響奶牛的食欲和產奶量。在寒冷的冬季,則要做好保暖和通風的工作。在保障溫度適宜的前提下,促進空氣之間的流通,能夠減少奶牛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會,避免奶牛出現抵抗力下降,從而減少乳房炎的染病概率。而且,合理控制牛舍的溫度,也能夠減少或者避免冷應激、熱應激的反應,提升奶牛的健康程度。另外,日常管理中還要及時清理糞便,避免蚊蟲滋生的現象,防止蚊蟲傳播疾病。對于奶牛使用的墊草、飲食器皿等用具,也要定期進行更換,做好嚴格的消毒措施。通常情況下,保障每月兩次的嚴格消毒,能夠極大地提升環境質量,提升衛生安全的等級。在夏季高溫的季節,則可以結合牛舍的具體情況,適當地增加消毒次數,以便于維持牛舍的正常生長環境。除此以外,注重觀察牛舍的濕度,借助通風換氣等操作,保持牛舍內的濕度平衡。避免溫度過濕、過干的情況,也非常有利于提升奶牛的健康水平,降低乳房炎的感染機會。值得一提的是,關注奶牛的運動情況,保障它們每日接受適量的光照,并獲得足夠的運動量,將有利于提升其健康程度,從而減少乳房炎的染病風險。
擠奶的操作手法是否規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奶牛的乳腺健康,影響它們的乳房炎發病概率。因而,作為奶牛養殖戶,需要加強對擠奶操作的重視,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擠奶操作。一方面,在擠奶之前,要認真做好消毒措施。在清洗雙手之后,使用無菌的干凈毛巾來擦拭奶牛的乳房。與此同時,適當地對乳房進行按摩,能夠顯著促進乳汁的分泌。使用拳握式的手法,可以明顯降低物理損失對奶牛的刺激。另一方面,在完成擠奶工作以后,還需要使用無菌的衛生毛巾,把奶牛的乳房和乳頭全部擦拭一遍,以保障局部的清潔。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多頭奶牛身上使用同一條毛巾,及時更換干凈的毛巾。除此以外,定期檢修擠奶設備,并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一旦發現設備問題,就需要及時維修,以免真空壓力太大損傷它們的乳頭。對于已經出現乳房炎病癥的奶牛,則需要結合其自身情況,使用人工擠奶代替機械擠奶操作。對于確診的奶牛,還需要及時進行隔離處理,做好科學的治療工作。當奶牛恢復健康以后,再結合現實情況實施合群操作。對于外面購買的奶牛,則需要記錄其健康情況,并在隔離期滿以后,確認無疾病時實施合群操作。除了這些預防措施以外,采用乳頭藥浴的方式,也能夠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例如,在完成擠奶任務以后,奶牛乳房的“頭管括約肌”尚未完成收縮,這時病原體容易趁此入侵。如果在擠奶操作以后使用藥液進行處理,則可以起到預防病原體入侵的作用。根據實際的養殖條件,在擠奶之前和擠奶之后,分別實施乳頭藥物的操作,將明顯降低乳房炎的發生機會。在日常的養殖活動中,養殖人員密切觀察奶牛的身體健康情況,了解奶牛乳房的健康程度,及時調整擠奶操作,將有助于保障奶牛的健康,降低乳房炎對養殖與生產的影響。
在養殖奶牛時,合理配比奶牛的日糧,保障奶牛的營養均衡,能夠提升奶牛的抵抗力,降低它們感染乳房炎的概率。一方面,在日糧中適當地添加一些中草藥,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奶牛的抗病能力,而且不會對奶牛的產品品質造成影響。例如,在日糧當中合理地添加一些白芍、當歸、黨參、黃芪等草藥,堅持喂養21 d,能夠顯著增加產奶量,保障奶制品的質量。同時科學地實施配比操作,添加一些維生素E、甘草、山楂、益母草等輔助成分,也能夠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另外,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利用蘇木、蒲公英、赤芍、半枝蓮、黃柏、熟地、木芙蓉等幾味藥材,把它們加工制成中草藥噴霧,也能夠促進乳房炎的治愈。另一方面,保障日糧當中的蛋白質、能量等含量均衡,保障其中的維生素E、A的含量充足,保證銅、硒、鋅等微量元素的均衡,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飼養操作。只有確保每日的日糧養分充足、合理,才能真正地提升奶牛自身的抗病能力,從而降低它們的患病概率,保障它們的身體健康,提升整體的產奶量與品質。
總而言之,在奶牛養殖的過程中,當奶牛感染乳房炎時,會造成其自身的產奶品質、產奶量下降,甚至會誘發其他的疾病,威脅到奶牛的生命安全。因此,養殖戶需要提高對乳房炎的重視程度,針對疾病的誘發因素,合理制定預防措施。在日常的飼養管理當中,要加強對環境的管理,合理搭配奶牛的日糧。同時,規范擠奶操作,做好免疫工作,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乳房炎發病率,提升產奶的最終品質與產量,提升養殖戶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