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嘉
調兵山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調兵山 1127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以及人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生活中對牛肉及其制品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多,催生了養牛業的規模化發展。雖然牛規?;B殖模式體現出了便于科學管理、科學飼料配方、周密的防疫體系等方面的明顯優勢,養殖場戶的經濟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在養殖生產的過程中也表現出來一些問題需要加以應對和解決。本文就歸納了規模化養牛場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針對性的應對方法,目的是供相關的養殖戶參考,共同提高養牛業的經濟效益。
中國現階段對牛的品種較為重視,但是因為在進行牛品種改良的實際過程中沒有確定準確的改良方向,這就造成了中國的牛改良品種依舊不多,只占據了牛所有類型的30%~40%,與其他的發達國家或者是牛肉大國比起來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且,有一部分經過雜交的牛,在進行雜交的過程中沒有受到相應的管制。所以,大部分牛場在進行牛品種改良的過程中沒有按照優質牛的雜交原則,這也就導致了牛的生產性能大幅度降低,以及牛群的整體質量下降。在中國的部分地區中,其本地原有的牛具有著優秀的養殖特點,對于飼料的耐受強度極高,肉質也極為鮮美,品質比較高。但是,其除了各種養殖優勢以外,本地牛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生產性能并不高,不僅生長的速度比較慢,而且在相同的養殖條件下,遠遠比不上其他品種牛的產出量,很難達到理想中的經濟效益。例如,中國特有的品種黃牛,國家通過對黃牛的生長進程進行了研究,并掌握了黃牛的養殖特點以及成長規律。在這之后,研究人員又將遼育白牛和黃牛進行了雜交,提升了其生長速度,增加了養殖牛的整體產量,但根據真實的情況進行分析,不難看出,雜交后的本土牛依然滿足不了優良的牛肉需求,和理想中的產量有很大的出入。
養殖牛場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措施便是消毒措施,消毒措施是否落到實處以及完成情況對養殖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牛場要擴大自身的規模,那么首要做的便是全方位地實行相應的消毒措施。在目前的養殖行業中,有一部分養殖戶對消毒措施以及養殖場的消毒需求只了解片面的內容,這就導致了養殖戶沒有足夠預防疫病的意識,將疫病擴散和發生的風險大大提高。因此,在大規模的牛場當中,養殖戶以及工作人員應當對養殖環境進行全方位的清掃消毒,尤其是對于養殖時需要使用的專業設備、養殖牛舍和相應的用品,更要重點消毒,并且要按照定期消毒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牛疫病暴發的可能性。
在畜牧行業當中,肉牛的生產水平高低,遺傳的原因占據40%,后期的飼料和補充的營養占據20%,飼養和管理的好壞也占據肉牛生產水平的20%,剩下的15%、5%,分別是疫病的防治以及居住環境等其他的因素。從這個角度看,明顯能夠得出,豐富養殖牛的品種是提升肉牛生產水平的關鍵。但是肉牛行業和奶牛行業是不同的,奶牛行業可以采用品種單一的牛,只要產奶就可以,肉牛行業則需要綜合多個不同的品種,并且在這個基礎上要進行大范圍的雜交,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牛場養殖的效益。筆者通過對中國往年的肉牛品種具有無順序改良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一定的結論,那就是想要豐富肉牛品種,首先要明確肉牛的改良方向,還要加強對種牛站、原種場以及品種改良中心的基建工作,以此保障肉牛的品種體系持續性地擴大。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應當對細管凍精改良的技術進行優化,借此推進肉牛行業的發展以及養殖牛場的改革。
要想提升養殖牛的安全,改革養殖牛場,那么提升防牛疫的工作效果是必然的也是實現這兩個目的的重要基礎,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深層次地完善養殖牛的防疫流程,保障消毒措施落到實處,并且具有及時性和有效性。這些舉措對于改善養殖牛的生存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保障養殖牛身體強健的基礎條件。在進行防疫消毒工作的過程中,負責養殖牛的工作人員不但要保證給牛提供足夠的飼料,還要對飼料的營養進行核對檢驗,確保這些飼料是健康無公害并且能補充牛所需要的營養元素,為提升肉牛產量夯實基礎。例如,工作人員要明確飲用水、飼料的來源,避免給養殖牛使用帶有農藥的飼料,尤其是被噴灑過農藥的青飼料。當然,工作人員也要注意飼料的保存以及選擇,對于發生了霉變、受潮的飼料進行及時處理,不能貪便宜讓牛進食這種飼料,也要避免自己在工作時,不小心將這種有問題的飼料混合進好飼料當中,導致牛的健康出現問題。而且,工作人員也要保證牛舍的干凈、干燥、保暖等等,定期進行牛舍的消毒,消毒時交叉使用不同類的消毒劑,避免病毒出現抗藥性。不僅如此,工作人員在對牛舍進行消毒時,不放過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在發現病牛之后,要對病牛所接觸過的所有東西進行徹底的消毒,避免發生其它牛感染疫病的情況。另外,牛的居住環境也應當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牛舍的結構應當結合現代化的建設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牛舍,以及牲畜的數量具有統一性,以及牛舍等建設布局合理,提升規?;B殖場地的環境水準,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牛健康成長,改善了牛的生產流程,將規模化牛場的利益最大化。
要想強化養殖牛的效率,首先就要注意提升養殖環境的整潔衛生,盡可能地降低養殖的密度,避免牛舍出現擁擠的情況。這樣一來,可以讓牛舒服地進行日常活動,保持愉悅的心情,提升肉質,還可以規避交叉感染的情況出現。其次,工作人員應當從牛的居住環境入手,給牛構建一個整潔衛生的養殖環境,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牛生病的概率,也能夠強化防疫效果。對于牛的居住場所,必須要將溫度以及濕度,保持在適合牛生活的水準。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注意加強牛居住場所的通風以及保溫措施,要將牛舍中的氨氣濃度控制在合適的位置。
例如,在夏天的時候,工作人員要對牛舍做好防暑措施,可以在每天早上給牛應用0.9%濃度的淡鹽水,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牛出現中暑、脫水的情況,還要保障牛舍內的濕度不超過65%。如果是冬天的時候,工作人員必須要做好相應的保暖措施,要隨時注意牛舍內的溫度,保證其不低于-5 ℃,并且要鋪設地面墊料,及時地清理牛舍地面上的排泄物,還要注重防范賊風以及穿堂風的出現[1]。最后,給牛供水的時間要格外注意,最好選擇在中午,水溫要保持在20 ℃左右,讓牛在冬天飲用溫水,防止受寒。并且,在實際的喂養當中,工作人員要保障飼料搭配的科學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牛的營養需求。另外,最常用的防疫途徑便是接種不同種類的疫苗,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按照牛的年齡給其進行接種疫苗。首先工作人員在給牛進行接種疫苗前應當選擇正規的、經過官方認證的疫苗,并且在進行接種的時候,要注重接種步驟的嚴謹、接種疫苗的用量、時間、注意事項等,以此來規避接種操作失誤而引發的牛應激行為或者反抗行為。并且,要將氣喘病、牛瘟等大型傳染性疾病的接種情況重視起來,根據本地牛的疫病高發形勢和自家養殖場進行結合,從中總結經驗,以此來給生病的牛最及時、最有效果的治療診斷。如果在牛群中發現了疫病或者傳染疾病的情況,給予病牛治療的工作人員應當立即向有關部門進行報備,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對疫病進行診斷以及對疫病發生的源頭進行隔離[2]。
要想提升養殖牛行業的附加值,相關人員可以通過改善基礎設施以及將整體規劃落到實處為基礎,來進行生產附屬產品的開發研究[3]。而地方政府方面應當完全發揮自己的管理優勢,為專門負責養殖牛加工的單位提供更全面的工作支持。這樣一來,可以為提升養殖牛產品的附加值夯實基礎,讓牛場的負責人員或者是地方上的農民利益最大化。
總而言之,牛場如果是處于開放的環境下,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內進行放牧工作。放牧工作的開展不但可以讓牛獲得更多更豐盛的牧草以及充足的養分,還能給牛足夠的活動空間[4]。這樣一來可以提高牛的運動量,讓牛的肉質更加緊實的同時提升牛的免疫力,還能促進牛身體中的食物消化,避免牛出現積食的情況。但是,負責照顧牛的工作人員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適度性,如果在進行放牧工作時沒有注意適度性,就很容易造成因為過度放牧而導致的環境問題。另外,作為負責養殖的工作人員,要將豐富牛的品種以及牛的居住環境當做工作重點,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力將發生疫病以及傳染病的風險降到最低[5],為推動中國畜牧行業的持續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