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東豐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東豐 136300
在牛類呼吸道疾病中,牛流行性感冒比較常見,其傳染性特點顯著,也叫作牛流感。針對于牛流行性感冒的傳播,牛的品種、年齡等并非主要的限制,但是經常發生于乳牛和黃牛之中。而且在該疾病的傳播時間方面,一年四季均是感染的高發期,但在早春、晚秋季節更為多見。對于牛流行性感冒,雖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感染率,但是其致命率并不高,所以在養殖場內的日常養殖工作中,應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切實保證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以免導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的出現。
在牛的常見疾病中,牛流行性感冒比較常見,其傳染性特點顯著,一年四季的發病率均比較高,其中,春秋季的發病率更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冷熱交替的影響下,會降低牛的免疫力,一旦病毒侵入體內,將會促使此病的發生,尤其在氣溫突然下降時,其暴發范圍和暴發面積會大大增加。同時,在發病率方面,乳牛和成年黃牛所占的比例較高,對其傳染源進行分析,主要包括攜帶病毒的牛和病牛,其傳播途徑主要以呼吸道為主,同時被污染的飼喂器具等,也是一大傳播渠道,特別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如氣溫突然下降、飼料更換等,因為牛免疫力的下降,會使病菌在牛體內乘虛而入。除此之外,在牛存在年老體弱等現象時,患上牛流行性感冒疾病的概率也比較高。
針對于牛流行性感冒,作為牛類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牛流行性感冒熱病毒所致。在較高溫時,會喪失活性,但是在低溫時,其適應能力較強,所以在氣溫突然下降時,會大面積暴發牛流行性感冒。基于時間方面,在早春、深秋和冬季經常發生,因為這些時間段的晝夜溫差大,所以極容易對牛的抵抗力造成影響,促使牛染病率的增加。基于傳染源角度,病牛為主要的傳染源,其傳播方式側重于呼吸道傳播,且通過空氣飛沫來進行。此外,即使牛已經獲得康復,傳播病毒的可能性也是比較高的。需要注意的是,牛流行性感冒具有世界性疾病的特點,所有的牛類感染率都比較高。但是其傳播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牛的品種、年齡等,同時乳牛、黃牛等,為主要的染病群體。
針對于牛流行性感冒,其潛伏期凸顯,通常來說潛伏期最短為3 d,最長為1周。在發病初期階段,其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的隱匿性特點,而且病牛輕度失調顯著,在進入到病發期后,病牛的高熱癥狀會愈發明顯,體溫往往在40 ℃以上,并且持續高燒2 d左右。對病牛的臨床癥狀進行分析,主要體現在發燒、咳嗽、皮膚溫度不均勻等方面,甚至會對病牛的正常站立和進食造成影響。這時,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治療,會快速傳播牛流行性感冒疾病,而且也會威脅到病牛的生命健康。通過對牛流行性感冒的不同臨床癥狀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幾種類型。
在冬季,風寒型牛流感屬于高發疾病,由于天氣寒冷,寒氣極容易侵襲到牛的體內,從而引發風寒型牛流感疾病。在臨床癥狀中,病牛非常害怕寒冷,其鼻尖及四肢部位溫度較低,且精神萎靡,甚至出現流涕、咳嗽等癥狀。其中,其鼻液呈透明或渾濁狀態,同時病牛排便量的減少趨勢顯著,排出的糞便不僅稀薄,而且非常惡臭。
在夏季,風熱型牛流感比較常見,因為夏季炎熱,風熱極容易侵襲牛的體內,從而加劇風熱型牛流感疾病。對其臨床癥狀表現進行分析,在感染患病后,其發熱癥狀開始出現,并且病牛機體出現高燒、畏風等癥狀,同時精神狀態萎靡。雖然咳嗽的嚴重程度較低,但是四肢發軟且全身疼痛,排便較干燥。此外,在疾病后期,病牛的呼吸困難等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對于混合型牛流感,季節并非主要的限制因素,一年四季的發病率均比較高,主要包括風寒型牛流感癥狀、風熱型牛流感癥狀。在臨床癥狀表現中,病牛怕冷,且存在流涕、咳嗽癥狀,甚至行走困難、出現跛行,同時,也缺少良好的精神狀態。
在預防和傳播方面,應注重養牛場消毒清潔工作。通過養牛場的消毒清潔,給予牛流行性感冒疾病有效的預防作用。而且在養牛場消毒清潔工作中,應確保清掃的全面性和徹底性,及時清除糞便,防止病毒傳播依附于排泄的糞便,同時牛舍通風換氣工作應落實下去,形成清潔、干燥的牛舍環境。在牛舍消毒工作中,10%的漂白粉或草木灰水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而且強力消毒靈,有助于全面消毒效果的提升,在混合消毒時,強力消毒靈與水應根據1:2 000的比例來進行,當然也要積極消毒牛舍出入口和通道,借助生石灰噴灑,以此來將消毒效果提升上來,從而避免牛流行性感冒的蔓延。
分析牛流行性感冒疾病的發病時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季、秋季。在這一過程中,牛群的免疫疫苗接種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養殖戶來說,在購買疫苗時,應對正規銷售渠道進行選取,并不斷提高接種的疫苗質量。例如對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加以購買,為順利接種提供合理的依據,在接種疫苗的作用下,有助于牛抵抗病毒能力的提升,將牛流行性感冒疾病的發病率降至最低。
一般來說,在蚊蟲孳生前30天左右,為接種免疫疫苗的關鍵時期,要想將疫苗的抗病毒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在首次接種疫苗20 d左右,應進行再次接種。此外,未患病牛群緊急接種也是至關重要的,其中,應加強高免血清的使用,如此來進行接種注射,從而使病牛的抗病毒能力得到提升。
對于養殖戶而言,應提高對日常飼養管理的重視度,為提高牛自身的免疫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首先,應對牛的飼料配方進行合理規劃,將豐富的飼料投喂給牛,并對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等草類植物予以進食,為提升牛自身免疫力創造有利條件,防止病毒的侵害和威脅,從而給予牛健康生長強有力的保證;其次,應確保牛的飲用水質量,防止任何污染的出現,如果污染的水源被飲用,會使污水中的細菌和病毒在牛的體內“乘虛而入”,從而加劇牛感染細菌和病毒的出現;最后,基于養殖戶角度,應對牛的生長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將飼料配方調整到最佳,使牛的每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都可以得到保證,確保牛機體免疫力的穩步提升。
眾所周知,因為牛流行性感冒疾病的潛伏期顯著,并且在發病初期階段,其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很難迅速發現病情,而且在病情不斷加重過程中,發燒、高熱現象凸顯,這不僅會加重其病情,而且還會增加治療的難度性。因此,應高度注重發病的初期階段,定期體檢,間隔14 d進行1次,第一時間將牛的異常表現挖掘出來,為是否患病提供一定的判斷價值。其中,在牛體檢過程中,應對牛的飲食量、呼吸情況等予以密切關注,如果牛飲食量減少,且精神萎靡,是牛流行性感冒的象征,這時應迅速隔離病牛,對消毒殺菌工作進行落實,給予疾病傳播、疾病擴散有效的預防。
首先,中藥治療。借助中藥治療,可以將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因為牛流行性感冒差異性的存在,中藥治療方法的差異性也比較大,繼而影響著實際選取的藥材,所以在飼養方面,應將對癥下藥原則貫徹落實下去。對于風寒型牛流行性感冒,應對陳皮、羌活、當歸等進行選取,其劑量均為30 g,然后再選取麻黃、桂枝以及砂仁等,其劑量分別為25、20、15 g,在混合后,與適量蔥和姜進行混合添加,隨即加清水煎進行喂服;如果為風熱型牛流行性感冒,石膏、大黃、杏仁、瓜萎以及陳皮、麻黃等,分別為60、60、30、30、30、20 g,混合后加清水喂服;對于風濕型流行性感冒,蒲公英、蔥白、板藍根分別為125、125、95 g。
其次,西藥治療。借助于西藥治療,其見效較快,其作用主要是解熱鎮痛,并給予牛康復后的感染一定的預防作用。在西藥治療方法中:首先,應加強濃度為10%的葡萄糖溶液的使用,其劑量在1 500 mL左右,采取靜脈注射的方式,2次/d,連續注射3 d;其次,加強濃度30%的安乃近注射液的使用,或混合使用25 mL的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650萬U的青霉素等,然后予以肌肉注射,2次/d,連續注射2 d;最后,肌肉注射10%的氨基比林,其劑量的選取主要為30 mL,2次/d,連續注射3 d。
總之,對于牛流行性感冒,加強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尤為重要,不斷提高牛的免疫力,防止身體疾病的出現,推動養牛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