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巖
榆樹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榆樹 130400
大量實踐表明,采用傳統的農業管理方式,對玉米秸稈等農作物進行大面積焚燒后,會對外界自然環境造成諸多不利影響,在破壞生態系統平衡的同時,在秸稈焚燒期間,會排放大量有毒氣體,對人類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威脅。當地政府及農業管理部門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利用先進的處理技術,對農作物秸稈進行綜合開發與利用后,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與此同時,養殖人員對農作物秸稈進行合理調配后,能夠形成大量優質的喂養飼料,快速促進畜禽類快速生長,繼而為養殖人員謀取較大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眾所周知,玉米農作物在玉米籽成熟之后,為了快速達到預設的制貯效果,農民通常會直接將玉米果實摘除,將剩余的青綠秸稈、半干秸稈、干秸稈切碎或揉絲后,裝入黃貯窖中。此過程中,操作人員應采用適當的方式將秸稈的貯存環境設定為厭氧條件,進行統一的發酵方法后,能夠將秸稈農作物加工成具有較高營養價值、貯存成本較低及口感較好的優質飼料。與此同時,采用適當的黃貯儲存方式能夠促使玉米的發酵效果達到最佳,畜禽等動物食用后生長速度較快,繼而增加經濟利益。
第一,玉米秸稈黃貯飼料的口感性相對較好,管理人員對玉米秸稈內部的微生物進行全面的發酵處理后,整個結構質地會變得相對柔軟,散發著明顯的酒香,能夠全面刺激牛只的食欲;第二,消化率和營養價值相對比較高,通過完整的黃貯儲存,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玉米秸稈內部的木質素和大量纖維素能夠被快速分解,在整個木質素和纖維素原有結構發生改變后,促使瘤胃微生物的接觸面積逐漸擴大,保證玉米秸稈的營養價值較大,且能夠被牛只快速消化;第三,貯存成本較低,操作人員不必投入大量資金將玉米秸稈材料進行貯存,在大量資源被充分開發的基礎上,整體的管理成本與青貯、氨化、微貯技術低很多;第四,飼養食用相對安全,黃貯飼料內部的微生物菌種為乳酸菌,被人類和動物食用后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即使此類菌群長期寄存在相關飼料中,也不會對動物帶來較大傷害;第五,貯存時間較長,操作人員通過完整的黃貯技術處理后,秸稈內部會相繼產生大量的乳酸菌,久而久之,乳酸大量匯集,整體的酸度在3.9以下,能夠及時抑制大量微生物頻繁活動,呈現保質期較長的優勢。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省養牛業從20世紀80年代迅速發展,最近幾年逐漸衰落。在農村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采用牛耕馬犁的農業耕作模式,從一定程度上給農民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夯實基礎。在傳統養牛模式下,養殖人員通過放牧形式對牛群進行喂養,從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外界生態環境,封山禁牧過后,農戶主要采用圈舍飼養,玉米秸稈仍舊是主要的飼料來源之一,但是飼養安全問題日漸突出。例如,第一,飼草一旦出現發霉變質情況,可能導致牛只出現消化系統疾病,如果草料內部含有大量化肥農藥,長期喂食可能導致牲畜出現累積病毒;第二,如果人為因素在草料內部加入毒藥,也可能導致牛只死亡情況,因此,研制干凈衛生的玉米秸稈黃貯飼料是未來養牛業的形勢所趨,飼養人員應及時在黃貯飼料內部合理添加有效成分,減少飼養周期,節約養殖成本,提升養殖戶的收益。
貯備人員應在玉米果實穗粒飽滿后,在最短時間內將玉米秸稈及時收割處理。
操作人員應借助先進的大型玉米秸稈收獲設備或者應用適量多功能鍘草粉碎機對相關玉米秸稈進行統一切短操作,每段長度基本控制在2~4 cm,以達到最佳的貯存效果。
在玉米秸稈貯存操作之前,應及時將窯池清掃干凈,針對土窯結構,可以適當在底部鋪設0.15~0.25 mm厚的聚氯乙烯膜。
當以上環節基本完成后,管理人員應統一將玉米秸稈放置于窯池結構內部,將其全部鋪平后,使玉米秸稈在沒壓實之前的單層結構在32~42 cm,在全部壓實處理后,單層玉米秸稈應控制在14~21 cm之間。
首先,應合理添加食鹽,即在每層玉米秸稈沒有壓實且鋪平后,按照每噸黃貯飼料加入8.2 kg的劑量添加食鹽材料。例如,第1層應每噸加入3.2~5.2 kg,第2層應每噸加入5.1 kg左右,3~5層每噸加入6.2~8.2 kg,確保每噸玉米秸稈食鹽量控制在8.1 kg左右后,在最上層玉米秸稈進行壓實,并按照每平方米加入260~300 g食鹽進行綜合管理。其次,對于加水環節,一般情況下,第1層可以不加水或者加入少量水,在第2層加入少量水后,依次在3~5層加入常量水,在實際的加水期間,應保證是在每層玉米秸稈鋪平且沒有壓實進行的。加水人員應使用水管統一將其進行噴灑澆灌處理,確保秸稈水分含量控制在62%~72%。與此同時,在添加其他輔料過程中,制備人員可以統一添加適量玉米粉等,通常每噸加入3.2~5.2 kg即可;再次,在尿素添加期間,應確保最上一層黃貯飼料制備環節基本完成后,在每層表面及時按照每噸5.1 kg左右的含量添加處理,減少秸稈材料腐敗的不良現象。
在玉米秸稈壓實過程中,應結合不同窯池的容積采用適量的壓實方式,如果窯池體積相對較大,可以合理使用小四輪、大馬力拖拉機進行壓實處理。一旦整個窯池體積相對較小,可以通過人為方式壓實即可。踩踏人員應加強對窯池邊角區域的壓實處理,仔細的將玉米秸稈進行采壓,及時排除內部多余的氣體,為后期秸稈發酵創設諸多有利條件。
首先,操作人員可在玉米秸稈最上層壓實的部位進行操作,將薄膜及時覆蓋在高于窯面45 cm左右的位置,通過統一密封處理方式保證整個窯池處于不透氣不透水的狀態。與此同時,操作人員應及時在薄膜上方22~32 cm位置鋪設22~32 cm的麥秸干草,在上方鋪設15~20 cm厚的土體后,將窯池四周挖設適量的排水溝。此外,操作人員也可以在玉米秸稈最上層壓實處理后,在高出窯面42 cm左右的位置覆蓋12~22 cm厚的廢糖蜜、酒槽等材料,并及時添加含糖量較高的工農業副產品,使用適量薄膜進行密封處理,達到預設的密實效果,隨后,應及時將窯池的封口邊沿用土體壓實,中間用土體、石塊或其他重力較大的物體進行綜合處理,將封口壓住后,避免大風天氣塑料刮飛的不良現象。
在使用玉米秸稈黃貯生物發酵飼料進行養牛期間,飼養人員應高度重視對飼料質量的控制,嚴格根據優質的飼養標準采購顏色呈青綠色和黃褐色的飼料,并保證飼料具備濃厚的酒香氣味,且黃貯飼料質地相對潮濕。飼養人員不應為了節約飼養成本而采購低劣的黃貯飼料對牛群喂養,避免牛只食用后出現消化道疾病。如果將低劣的黃貯飼料喂養給孕牛后,極有可能造成孕牛出現流產現象,嚴重時可能出現牛中毒或者直接死亡情況。
利用玉米秸稈等農作物進行飼料發酵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取料環節,對于窯池結構,操作人員應從一端打開后,依次根據每層秸稈的厚度按照順序分層取出,在保證整體的表面平整度后,有效減少大量玉米黃貯飼料混入泥土之中。養牛人員應根據當地的季節氣候,結合牛群的進食情況取出適量的黃貯飼料,通常情況下,每次取料量至少應保證牛群1 d的喂食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春季、夏季等溫度較高的季節,有害微生物和細菌可能出現大面積、快速繁殖情況,取料人員在取料完成后應立即將黃貯窯的窯口進行封閉處理,降低黃貯飼料接觸外界空氣而出現變質的不良現象。
玉米秸稈通過特定方式進行加工調制大量青貯料、黃貯料、微貯料后,整體的營養價值相對較高。然而,將其視為喂養飼料時,飼養人員不應立即將其直接喂給牛,而應及時選擇適量的干草和精料,按照適當配制比例確保其能夠合理攝入基本營養。尤其是在使用氨化秸稈時,由于其具備較濃的特殊氣味,飼養人員應將其晾曬一定時間后再進行喂養。在開始喂養期間,不應用量過大,降低牛只食用后身體出現不適的現象。
在實際的牛只喂養過程中,很多牛群可能出現不喜食的情況,此時養殖人員可以在牛只空腹時全部喂養玉米秸稈黃貯飼料,在適應一段時間后再喂養其他草料。在飼喂量由少到多的情況下,結合不同牛只的年齡、體積及生長情況每天飼喂適量的黃貯飼料。在實喂養過程中,應避免批量將玉米秸稈黃貯飼料全部運至圈舍內,盡量減少相關材料與空氣接觸出現霉菌,被牛只食用后導致發生相關疾病,阻礙牛群快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