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菊平
如今,體檢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當拿到體檢報告時,經常會看到各種部位的“鈣化”。有一部分人頓時不淡定了:懷疑自己得了惡性腫瘤,嚴重者茶飯不思,影響生活工作。因此,本期“專家門診”,有必要向大家普及一下有關于腎上腺區域出現鈣化后該如何正確對待。
鈣化,英文Calcification,簡寫成“Ca”。由于惡性癌腫的英文“Cancer”也可以簡寫成“Ca”,往往會引起誤會。那么鈣化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
鈣化是指人體血液或者局部組織內的鈣鹽成分沉積在某個區域。許多臟器都可能出現鈣化,如甲狀腺、乳腺、前列腺、肝、肺以及腎上腺等。腎上腺屬于腹膜后器官,左右各一,由于位置較深,受腸道氣體的影響,超聲有時很難發現異常。
但對于有經驗的超聲醫生而言,會發現以下特征:腎上腺區域出現類似結石一樣的強回聲或高密度影像的鈣質沉淀。當然,計算機斷層掃描(C T)檢查具有客觀、清晰的優點,平掃C T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腎上腺區域的鈣化灶,增強C T可以將腎上腺的形態以及血供更好地展現出來。
根據病因,鈣化可分為原發性鈣化和繼發性鈣化,前者少見,后者多見。原發性鈣化以代謝障礙為主,如沃爾曼病。該病好發于嬰兒,通常伴有肝脾腫大、雙側腎上腺均有鈣化,存活時間一般不超過出生后6個月。繼發性鈣化則主要包括腎上腺結核、出血、血腫及部分良性增生和腫瘤性病變。
根據病理,鈣化可分為非腫瘤性鈣化灶和腫瘤性鈣化灶。非腫瘤性鈣化灶包括腎上腺結核、囊腫和假性囊腫等;腫瘤性鈣化灶包括腎上腺腺瘤、髓樣脂肪瘤、嗜鉻細胞瘤、畸胎瘤、神經節細胞瘤以及腎上腺皮質癌等。
對于腎上腺鈣化我們不必恐懼,絕大多數的病理屬于良性病變,可以得到根治。我們要調整心態,尊重科學,到正規的醫療單位進行診治,不再談“鈣”色變。
計算機斷層掃描(C T)可以客觀準確地檢測腎上腺鈣化以及腎上腺的病變,增強C T還可以了解血供信號,以及與腎上腺周圍臟器(腎、胰腺、肝臟、脾臟、腸道)的關系,為手術提供幫助。因此,對于可能需要手術的患者而言,C T應該作為客觀檢查的首選。
目前大部分醫療機構的C T,其輻射量還是屬于低劑量的,對人體傷害不大。對于隨訪患者而言,磁共振(M R)可以作為一項輔助檢查。M R具有無輻射的優點,在隨訪過程中對跟蹤腫瘤的大小具有一定的價值。但體內如果有植入性金屬異物(如鋼板、心臟支架等),做MR就要慎用,最好咨詢專科醫生了解體內異物的材質,再與放射科醫生充分溝通。對于腫瘤比較巨大,懷疑同時伴有其他部分占位時,PE T/C T檢查可以全面了解疾病的狀態。
要對伴隨的腎上腺占位進行定性檢查,即明確腎上腺的內分泌功能是否異常。正常腎上腺會分泌許多內分泌激素(如醛固酮、皮質醇、腎上腺素等),以維持人的正常生理運轉。門診可以做初步篩查,我們可以通過檢查患者血和尿中的這些激素指標,來判斷內分泌是否異常。如果門診發現內分泌功能異常,需要入院(內分泌或高血壓科)做進一步的檢查。有內分泌功能異常者,通常伴有高血壓、低血鉀、向心性肥胖等臨床癥狀和體征。
如果懷疑結核的話,還需要進行結核方面的排查,如胸片或胸部C T(肺結核)、結核菌P P D試驗、尿液結核桿菌查找及培養。
延伸閱讀
腎上腺鈣化問答
Q:腎上腺鈣化的良惡性如何區分?
A:鈣化并不是良惡性的標簽,需要通過伴隨的腎上腺腫瘤來做出初步判斷。如果伴隨的腎上腺腫瘤直徑大于7厘米,生長方式呈浸潤性生長,同時患者具有惡病質(消瘦、貧血貌等)的表現,就要高度懷疑惡性。當然術后的病理報告是區分良惡性的最終依據。
Q:腎上腺鈣化會自行消失嗎?
A:腎上腺鈣化不是短時間產生的(以年為單位),與整體以及腎上腺局部的代謝有關,一般情況下自行消退的可能性比較小。
Q:腎上腺鈣化是否一定需要手術?
A:腎上腺鈣化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初診時如果鈣化灶伴隨的腎上腺腫瘤最大直徑小于2厘米的話,可以定期隨訪,如每半年做一個超聲,每一年做一次CT或M R。如果腫瘤最大直徑超過2厘米,同時血供比較豐富,平時有高血壓等疾病因素,就有手術的指征。當然,內分泌功能的檢測也是手術的重要參考指標。如果考慮鈣化伴隨的腎上腺內分泌功能異常的話,即使最大直徑小于2厘米,也是具有手術探查指征的。
鏈接
腎上腺鈣化,手術方式有講究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顯著優勢,目前越來越廣泛用于腎上腺腫瘤的治療。一般而言,最大徑小于等于7厘米的病灶,可以選擇后腹腔鏡治療;最大徑大于7厘米的病灶,可以選擇經腹腹腔鏡治療。對于病灶特別復雜(如巨大、侵犯周圍臟器和大血管的腫瘤)的患者,開放式手術應作為備選方案。
由于體檢發現的腎上腺鈣化一般都比較小,因此后腹腔鏡下腎上腺病灶切除是非常適合的。例如上海瑞金醫院已經將部分腎上腺手術納入日間治療中心,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只要4 8小時就可以了。
術后的病理報告非常重要,因為病理是對病變的最終“審判”,是腫瘤良惡性的主要依據。術后2周病理報告出來后,患者務必與主刀醫生團隊進行聯系,制訂下一步的隨訪和輔助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