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云驄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事業投入力度增大, 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成為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用于實驗室醫療設備購置的經費迅猛增長, 大多數衛生高職院校都通過采購節約率指標來評判實驗室設備采購的績效,但這一指標難以全方位地進行采購績效評價。因此,應針對衛生高職院校實驗室設備采購中設備專業性強、造價高及更新快等特點, 以計算科學化、指標多樣化及項目層次化相結合為原則, 把一系列相互聯系 、互為因果的指標進行系統結合, 形成評價指標體系,為學校更好發展提供相關決策信息。
高職院校需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履行教學、科研及服務社會的職能,結合學校辦學特點和未來發展方向,參考了南醫大附屬醫院的常用績效指標和暨大實驗室設備采購績效評價體系[1],兼顧 “3E”原則[2],初步確定了采購績效評價體系的整體框架。通過征求相關專家的意見與建議,將初定的框架進行指標優化,從而建立了衛生高職院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構建采購績效評價體系的“3E”原則——經濟性、效率性以及有效性[3],先確定出三個方面的一級指標,再通過聽取相關專家的意見,在每個一級指標下充實優化具體的二級指標,最終確立了衛生高職院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見表1。

表1 衛生高職院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體系指標
1. 預算編制率指標。預算編制率指標反映了學校財務資金方面是否支持該采購。預算編制率=納入預算編制總金額/采購預算總金額,該指標數值越大,說明學校在編制資金預算時將該采購納入明年計劃中,在資金方面也是傾向于該采購計劃。衛生高職院校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因此資金使用方面需要符合財政的規定,監管越嚴格,也就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采購預算完成率指標。采購預算完成率指標反映了采購部門對財政下撥采購方面資金的使用進度。采購預算完成率=采購預算實際完成總金額/采購預算總金額,該指標數值越大,表明采購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越好,采購目標也就越能實現。
3.采購節約率指標。采購節約率指標反映了采購部門對于財政采購資金的節約情況。采購節約率=(采購預算總金額-采購合同總金額)/采購預算總金額,該指標數值越大,采購就越節約,但采購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無止境地節約財政資金。隨著衛生高職院校部門預算編制的推進,預算項目逐漸細化,預算編制準確率提高,采購節約率也會呈降低趨勢[4]。
4.到貨及時率指標。 到貨及時率指標反映了采購部門完成采購工作的效率性。到貨及時率=年內完成采購的項目數/年內計劃采購項目總數,該指標數值越高,對學校越有益。
5. 質量合格率指標。質量合格率指標反映了采購部門采購設備質量的高低情況。質量合格率=合格設備總金額/(合格設備總金額+不合格設備總金額),該指標數值越高,采購越能實現預期目標[5]。
6. 專業覆蓋率指標。專業覆蓋率越高表示該設備的通用性越高,各專業越能實現資源共享,在有限的財政資金支持下,更易實現教學目標。專業覆蓋率=采購設備能通用的專業數/校內總專業數。
7. 科研經費率指標。通常情況下,學校實驗室設備主要用于教學,承擔的科研項目較少。科研經費率=年內設備所獲科研經費/設備固定資產總值,設備上獲得的各個級別的課題經費與設備固定資產總值的比率體現了該設備的科研效益。對于學校來說,當然是設備的科研效益越高越好。
8. 社會服務費率指標。對外開放、服務社會也是學校的三大基本職能之一。社會服務費率=年內設備所收取的社會服務費/設備固定資產總值,實驗室在保證校內教學和科研的情況下,應適當向社會開放,以充分發揮設備的社會效益,這有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
在明確了衛生高職院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各項指標的前提下,進行每項指標權重的確定工作。通過調查以及咨詢各級專家意見,應用德爾菲法與層次分析法,以各項指標在設備采購中的重要程度來確定權重,如表2所示。

表2 衛生高職院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體系指標權重
衛生高職院校原有的采購績效評價較為單一,只能反映采購部門工作的某個方面,不夠全面。對W學校近三年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現狀進行初步分析,具體數據見表3。
將表3中每一個指標設置成百分制,基準分值為60分,再以基準分為基礎,根據W學校的實際情況適當進行調整。最終的評分結果分為五個級別,90~100分為優秀,80~90分為良好,70~80分為中等,60~70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具體績效評價標準如表4所示。
根據以上構建的采購績效評價體系,對2018—2020年W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進行考核,具體結果見表5。

表3 2018—2020年W學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原值

表4 W學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標準

表5 W學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考核
由表5可見,W學校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績效評價考核結果,2018年合格、2019年中等、2020年良好。這說明W學校在實驗室醫療設備采購方面正在積極努力改進,但因為存在一些問題,暫時無法達到優秀的程度。
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投入力度的增加,學校用于實驗室儀器設備購置的經費也有所增加,這些經費來源大多為財政性資金。在相關實驗室儀器采購過程中不但要關注過程,確保符合相關文件規定,還需要對資金使用的結果負責,關注績效,科學合理地進行評估,以實現學校教育發展的長遠目標。實驗室醫療設備是學校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基礎,其采購的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以及效益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效果。因此,需要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措施,以進行改進。
實驗室醫療設備的專業覆蓋率較低,雖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僅覆蓋了學校50%左右的專業,設備通用性較低,較難實現校內資源共享,需要加強設備購置計劃的審核與論證[6]。在提出購置計劃時不僅要考慮學校的專業交叉性,還要同時兼顧學校的未來發展方向;完善采購計劃的審核與論證,盡可能覆蓋更多地專業,以提高實驗室醫療設備使用效益為第一要素。
由于歷史原因,一些學校實驗室人員的隊伍水平遠遠落后于教師隊伍,在科研方面也有所欠缺,獲得的科研支持經費也較少。引進高學歷人才,改善實驗室人員架構,將高層次人才充實到實驗室隊伍中,帶動并提高實驗室的整體科學素養[7],有助于提高實驗室醫療設備的科研效益。
大多數實驗室醫療設備管理仍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即設備到位后相互封閉利用率較低,甚至有閑置現象,沒有充分挖掘其使用效益。學校需要完善實驗室設備的對外開放機制,做到校內、校外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醫學設備的效用。具體操作方面,可以借助互聯網搭建實驗室設備共享平臺,在共享平臺上公布學校設備的相關信息和收費標準等,統一進行網絡化管理,實現校內外資源共享,從而加強實驗室醫療設備的社會服務效益[8]。
學校各級部門及相關人員要重視采購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將采購績效評價結果與總體發展規劃、經費投入、經濟效益考核等方面相掛鉤,真正實現對財政資金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在有限財政資金投入下提高相關資金使用效益,使學校經濟和社會效益得到最大化,以實現學校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