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

信息化是愈加響亮的時代強音,是勢不可擋的發展潮流。“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黨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绷暯娇倳浂啻伟l表的重要論述,為信息化賦能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廣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推動基層黨建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讓黨的旗幟在互聯網上高高飄揚。
從“心”出發,
迎接黨建信息化時代到來
信息技術發展一步,黨建工作就要跟進一步。黨建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要想真正深入人心,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一條基本原則,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人人擁有麥克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因網而生、因網而增、因網而變。目前,我國有9.89億網民。網民來自群眾,群眾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特別是當代青年是“網生代”,伴隨著網絡成長。他們樂于創新,易于接受新事物,也深刻影響和塑造著網絡社會。把他們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有利于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黨建工作如果照搬老把式、老套路,就會讓基層黨組織水土不服、脫離群眾;黨建工作如果不與時俱進、因勢利導,把工作做到“網絡上”、做進“朋友圈”,深入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那么“互聯網+黨建”就會乏力,也就難以鏈接“年輕的心”。
面對黨建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必須高度重視信息革命的重大作用和深遠影響,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黨的建設中自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信息化水平,為黨建插上互聯網“翅膀”。
立足實際,
把握黨建信息化發展癥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建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線上與線下協同共進,促進了“互聯網+黨建”的高速發展,黨建App、微信公眾號、可視化管理平臺、3D虛擬展館、“5G+VR”沉浸式體驗館……如雨后春筍般興起。透過VR沙盤播控系統顯示屏,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廉政教育等主題的裸眼3D圖像盡收眼底;佩戴VR眼鏡,即可沉浸式體驗火箭發射、衛星升空等壯觀場景……各式各樣的展示路徑,有效提升了黨建工作效能,讓基層黨建更“走心”。
但是,目前“互聯網+黨建”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重視不足,思想觀念滯后,導致“新瓶裝舊酒”,用傳統思維指導“互聯網+黨建”;有的內容不“接地氣”,沒有考慮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黨建宣傳缺少用戶黏性;還有的因社會組織類型多樣、業態復雜,從業人員流動性強,黨建工作存在“盲區”和“空白點”,“互聯網+黨建”難以實現有效覆蓋。推動黨建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必須把握癥結、對癥下藥,積極融入“互聯網+”的時代熱潮。
深度嵌入,
實現黨建信息化長效發展
為黨建插上信息化“翅膀”,必須植入互聯網思維。領導干部畫地為牢、不愿觸網,就會與網絡社會脫軌;視網絡為“洪水猛獸”,不敢觸網,就會形成“老辦法不靈、新辦法不會”的本領恐慌;只“潛水”、不“冒泡”,對網絡民意充耳不聞,就會與人民群眾漸行漸遠。
黨員領導干部要樹立開放思維,主動擁抱互聯網,多利用網絡“充電”,多利用網絡和網民互動溝通,多利用網絡改進工作,解決民生“痛點”“難點”;要樹立平臺思維,充分發揮網絡傳播優勢,靈活運用多媒體、自媒體等多種方式,搭建黨建工作宣傳平臺,使黨的聲音直抵基層,架起黨群“連心橋”;要樹立用戶思維,針對不同層面、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分類管理、因需施策,貼近黨員需求、回應基層關切,讓服務群眾變得“觸手可及”。
“互聯網+黨建”不是簡單相加、生搬硬套,而是黨建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因此,要把黨建嵌入網絡空間,開設黨建微信公眾號、App、黨員微信群,搭建“微黨課”、在線學堂等平臺,宣傳黨的政策理論,講好紅色故事,開展經常性網上互動;要嚴格黨組織線下管理,堅持“鍵對鍵”與“面對面”相結合,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建設規范化的活動場所,激發黨員參與熱情,使黨的活動既契合“網性”又堅守“黨性”,既富于“網味”又體現“黨味”,增強黨員教育管理實效;要注重優化宣傳方法,堅持單向教育與雙向互動相結合,用生動鮮活的語言、圖像或動漫等形式,把黨的理念潤物無聲地滲透到網絡陣地之中,使黨建充滿感染力與凝聚力,真正從指尖流向人們心底。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創新:有的建立“黨員e家”,邀請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入駐,開通了黨組織與基層黨員交流的“直通車”;有的建立支部黨員微信群,廣泛覆蓋流動黨員,讓他們“離鄉不離黨”“人走千里一線牽”……從實踐來看,沒有一定的覆蓋面,“互聯網+黨建”便難以起到實效。因此,要開辟基層黨建工作新陣地,大量運用信息化手段,有序推進組織設置和工作覆蓋,實現“黨員走到哪里,黨組織服務就跟進到哪里”;要充分利用黨建工作新平臺,科學劃分網格,建立網絡黨支部,定期開設微信黨課,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要鼓勵黨員群眾積極參與,讓黨建信息化平臺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宣傳陣地,成為廣大黨員和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家園,堅持開辟一個陣地就“活”一個、打造一個平臺就“亮”一個。
(作者系中國人事報刊社理論評論部編輯、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