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玲 梁林麗 李婷婷 鄭楚真 黃雪月
1東莞市厚街醫院重癥醫學科,東莞 523000;2東莞市厚街醫院心血管內科,東莞523000
我國具有較高的心力衰竭患病率,根據2018年我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上升階段,其心力衰竭患病人數可達450萬左右[1]。因此如何管理心力衰竭患者,降低其發病率、病死率以及再入院率,提高其生活質量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急性發作患者經臨床救治,病情穩定后實施出院后延續護理,定期隨訪,指導健康生活方式、平穩情緒,可以防止病情反復,改善患者預后。本文通過探討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實施延續性干預,分析其對患者干預的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本文為回顧性研究。選擇2020年1月至12月東莞市厚街醫院重癥監護病房(ICU)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為研究對象,2020年1月至6月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實施常規護理的50例ICU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為對照組,2020年7月至12月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實施延續性干預的50例ICU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為試驗組。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出院3 d前病情較穩定;無其他并發癥發生;患者或家屬具備文字及圖片閱讀理解能力;語言溝通正常,能正確使用手機。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或臟器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的患者。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本次住院天數、重復住院經歷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經東莞市厚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同意本次研究。

表1 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智慧護理信息系統:(1)服務建檔。病房護士指導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或家屬關注醫院公眾號,關聯身份證號碼,應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建立個人健康檔案,ICU責任護士協助錄入急診患者信息,患者轉普通病房后由病房護士補充輸入。包括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疾病資料(疾病危險因素、不良生活習慣、心功能分級、合并存在其他基礎疾病、入院原因、既往病史、病程、遵醫依從性等)。(2)錄入診療信息。由責任護士錄入患者住院期間診療信息,包括: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落實急性心力衰竭臨床路徑診療護理計劃、人文關懷等;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智慧護理信息系統的操作流程,能夠自行錄入相關信息。(3)出院前核查。出院前3 d由責任護士評估患者出院前的身體情況、護理人員出院指導質量、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確認掌握系統應用功能。出院當天責任護士檢查平臺確保完成所有信息的錄入、關注并綁定患者或家屬。
2.1、對照組 采用常規出院護理流程,包括:出院前3 d由責任護士評估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的出院準備程度、出院指導質量、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評分等;對患者進行口頭衛生宣教,發放健康教育相關的資料,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如心力衰竭危險因素、預防以及出院后飲食、復診等內容;醫院客服中心隨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
2.2、試驗組 應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進行出院后延續性干預:(1)患者出院后1年內,工作人員需要定期登錄護士助手,動態追蹤患者出院復診信息,及時解答患者線上問診提出的疑問;系統提示“沉默用戶”,需要電話聯系了解情況,必要時安排家庭訪視,確保患者接受延續護理服務。如第1、3個月進行入戶隨訪,在隨訪時攜帶便攜式檢測儀器,記錄其身體指標變化情況,了解其護理方案執行力,及時調整護理方案。(2)延續性護理措施。對患者居家期間可能出現的水腫及吸氣不暢等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借助后臺情況等,讓患者學習并掌握。對患者強調復診的重要性,若發生不適,需要立即咨詢并到醫院進行會診。(3)日常生活管理。指導患者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并適當進行太極和慢步等運動,提高機體耐受力;禁煙酒,防止病情加重。同時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溝通,使家屬可以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情變化,并給予一定的情感支持。
2.3、效果評價方法(1)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進行評價,包括健康知識水平(10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14個條目)、自我概念(11個條目)及自護責任感(8個條目)4個維度,共43個條目,總分172分,評估分值與自我護理能力呈正比[2]。向患者發放評分量表,患者填寫完畢后,由護士進行收回,其量表回收率為100%。(2)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活力及精神健康8個維度,每項內容為百分制,分值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呈正比[3]。(3)隨訪兩組本院患者1年內再入院次數,計算發生率;統計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臟性猝死等不良反應發生例數,計算發生率[4]。1年內再入院次數,通過《1年內再入院次數統計表》評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等。不良反應通過向患者發放《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包括患者基本情況、使用藥品情況、不良反應過程描述、關聯性評價、報告人和報告單位信息6部分。干預1年后對患者進行評估,其中ESCA和生活質量評分由患者自評,再次入院次數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為代評。
2.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例(%)描述,行χ2檢驗;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ICU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ESCA、生活質量評分見表2。干預前,兩組ESCA、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ESCA、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所提高,其中試驗組提高更明顯,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為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試驗組為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實施延續性干預的患者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例數50 50自我護理能力干預前99.1±13.5 98.6±13.8 0.183 0.855干預后101.1±10.5 108.9±11.4 3.559<0.001生活質量干預前66.1±7.4 65.8±7.1 0.207 0.837干預后74.2±8.1 82.1±9.4 4.502<0.001
出院后1年內,試驗組再次入院2例次(4.0%)、不良反應1例次(2.0%),對照組分別為9例次(18.0%)、11例次(22.0%),差異均有統計意義(χ2=5.005、9.470,P=0.025、0.002)。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慢性心力衰竭是一個進行性的過程,發生后若后期未出現新的心肌損傷,其就會處于穩定階段,但是因為心室重塑等因素,其呈不斷發展趨勢,而且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現急性心力衰竭發作[5]。同時我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4次,約69%的患者有1年內再住院經歷,年均住院天數達22 d,我國心力衰竭患者年均醫療費用近29 000元,高于我國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何管理心力衰竭患者,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降低再入院率,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常規護理只注重患者的院內護理,忽視其出院后的護理,通過電話或微信等回訪均存在一定限制,如電話回訪的缺點是醫生參與率低,干預效果低,而微信則存在時間段局限性。而延續護理是一種院內護理的擴展和延續,能夠保障患者出院后得到持續有效的護理干預,避免患者病情惡化而再次住院,從而延緩疾病發展,改善預后[6]。
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以無線網絡為依托,應用平板電腦以及手持APP端作為信息傳輸載體,將醫院信息系統通過無線網絡與信息終端對接的智慧護理信息系統。其中智慧護理信息系統提供患者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將智慧護理應用于延續護理,有利于實現患者出院后通過智慧護理信息系統對患者進行動態指導與監督,促進其健康行為,從而降低再入院率,減輕患者的家庭社會負擔。有研究報道,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應用延續護理,在傷口造口方面取得很好的實踐成效,目前尚未有智慧護理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續性護理的文獻報道[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ESCA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且再入院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表示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延續性干預可以顯著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延續性干預改變常規的“灌輸式教育”,更加注重人的社會性,強調護士的臨床教育者和倡導者的角色,體現出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各方面的協調作用。同時患者家屬進行監督和參與,可以達成伙伴關系,從而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研究發現通過信息的延續、管理的延續、關系的延續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實施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服藥依從性[9]。其中延續性護理核心理念是通過指導和教育的形式幫助患者消除疾病的危險因素,并為其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而智慧護理信息系統將患者信息進行智能化管理,將智慧護理應用在延續護理中,有利于實現患者出院后通過借助信息系統對患者進行動態指導和監督,促進其健康行為,進而降低其再入院率,顯著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10-11]。同時智慧護理信息系統應用了雙重核對,且信息流通,可以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12]。另外,應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建立檔案有利于掌握動態信息,有針對性提供延續服務;并且使用平臺開展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病情監測、及時就診,鑒定復診和不良反應,可有效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本研究還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立足于臨床及患者,通過智慧護理系統構建醫院-社區-家庭聯動的延續性護理,然后借助智慧護理信息系統建立在院患者的健康檔案、調查患者的出院準備度以及出院指導質量等,可以動態追蹤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以及再入院率等,從而促進患者的健康行為、降低再入院率。
綜上所述,在智慧護理信息系統下實施延續性干預,可提高ICU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降低再次入院率,有利于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