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海
2021年9月,我榮幸地加入周靜老師的“詩意思政”團隊。一年多來,我收獲頗多,尤其是課堂教學方面。為打造詩意課堂,探尋詩意之美,工作室依托“詩意思政”微信公眾號平臺,開展2022年中考復習系列微課活動,所有成員都有任務,這也是我第一次嘗試用詩意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課堂。在周靜老師的指導下,我成功完成了微課任務,在“詩意思政”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并被推送至鹽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讓我更加有信心去追尋思政課的詩與遠方。
“無情境不教學”,這是周老師與我交流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的任務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四單元的復習,如何選擇一個主題情境將兩個單元的知識聯系起來?《承擔社會責任》《維護國家利益》這兩個單元體現的角度分別是“我與社會”“我與國家”,需要選擇優秀人物的事例作為主題情境,但我認為僅靠個別人物很難覆蓋所有的知識點。
通過請教周靜老師,并結合當時的時事熱點,我選擇了“七一勛章”獲得者作為優秀人物案例。2021年,中共中央表彰了為黨和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29名黨員,并授予他們“七一勛章”。我對29名獲獎者一一進行梳理,挖掘出與教材聯系最緊密的三個人物: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張桂梅、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當代愚公黃大發。
優秀人物確定后通過什么形式來呈現呢?周老師給出了建議:情境要生動,必須激起學生心中的漣漪,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我決定選用視頻的方式來呈現,經過仔細梳理,我選用了記者采訪張桂梅校長的視頻片段。面對記者的采訪,疾病纏身的她毅然回答:“我有一口氣,都會站在講臺上,九死亦無悔。”她的這句話充滿詩情和豪氣,將責任與擔當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的生命雖然定格在了喀喇昆侖高原加勒萬河谷,但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邊防戰士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因此,我選擇了對邊防戰士采訪的視頻,展現了邊防戰士深受衛國戍邊英雄鼓舞后保家衛國的信心和決心。當代愚公黃大發一心為民,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用實干兌現“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這是“七一勛章”頒獎中對他的頒獎詞,將他的實干精神全部展現,因此我選擇了習近平主席為他頒獎的視頻。
優秀人物的錚錚誓言,主持人對頒獎詞的深情朗誦,無不撥動著每位學生的心弦,讓他們身臨其境,熱血沸騰。但情境的展示只是手段,必須要設計出與情境相一致的問題。好的問題需要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周靜老師與我交流問題設計時總是提醒:設問要巧妙,要有思維度,最好能設計出靈魂之問、詩意之問。張桂梅校長的事跡宣傳得比較多,如果僅僅是為了體現她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或許只需要一些圖片和文字素材,并直接問學生從張桂梅校長身上看到了什么就可以了,但這樣的問題是淺顯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重在踐行,于是我選了視頻中張桂梅校長的一句話,即“我有一口氣,都會站在講臺上,九死亦無悔”。我請學生結合視頻材料回答:張桂梅校長的言行給你哪些啟示?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找出張桂梅校長身上的優點,更能促使他們思考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形成愛崗敬業、關愛他人等道德品質。
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用他的生命和熱血誓死捍衛國家尊嚴,英雄雖已遠去,但他的精神浩氣長存。邊防戰士發出了“紅色基因只要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只要在關鍵的時候,它就會體現出來”的最強音,表達了他們保家衛國的堅定信心。經過再三斟酌推敲,我設計出兩個問題:(1)紅色基因為什么在祖國需要的關鍵時刻就會體現出來?(2)從衛國戍邊英雄身上學到了什么?第一問強調國家利益至上、國家利益的重要性。第二問重在踐行,啟發學生為了維護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更要努力學習,提高素質,為維護國家利益做好充分準備。
隨后,我又拋出下一個問題:當代愚公黃大發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這一問題的設計主要是考查學生分析素材的能力,必須認真看、認真聽,從素材中梳理答案。解決第一問之后我又設計了第二問,從青少年實際出發,追問作為青少年應該怎樣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引導學生樹立理想、立志成才,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做敢于肩負責任的公民。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與優化,真正實現了情境與知識的交融,讓知識的要點在主題情境的展示中,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
道德與法治課要想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必須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冻袚鐣熑巍贰毒S護國家利益》這兩個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和責任意識。詩意課堂打開的方式,不僅可以依托主題情境,設計與主題情境相匹配的問題,來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可以充分挖掘其他學科的知識,做到學科融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大量的古今詩詞,“位卑未敢忘憂國”啟示我們每一種角色都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啟示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責任,恪盡本分,勤勤懇懇,謹慎誠信,自強不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激發學生生出濃濃的愛國之情……欣賞詩詞,能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因為是復習課,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可以通過習題訓練來加強。在訓練部分我選擇了這樣兩道題:
1.(2021·連云港)“清澈的愛,只為中國。”2020年6月,年輕戰士陳祥榕在守邊護邊的過程中壯烈犧牲,用青春和鮮血在喀喇昆侖高原筑起巍峨界碑。他的事跡啟發我們( )
①我對他人負責,他人對我負責②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③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放棄個人利益④要心存祖國,自覺承擔對國家的責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1·武漢)“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边@段歌詞反映了( )
①個人利益是國家利益的集中體現②國家發展為個人成長提供良好條件③個人要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④國家利益是每個人的具體利益之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只要我們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做個有心人,定能事半功倍。
一節成功的公開課的背后雖然有著成長的辛苦、內心的煎熬,但更多的是一種執著,一種情懷,一種態度,一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