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惠芬
學校若要更好地為教師規劃未來,需要把教師團隊建設放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坐標中,在用心育師過程中作出新的貢獻。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我校”)成立“創想”好教師團隊,為教師尋找到價值坐標、成長方向,點燃教師專業發展的激情,催生教師不斷向名師進發的夢想。
“創想”好教師團隊聚焦立德樹人之根本,聚焦兒童立場的共生,聚焦教育的難點、育人的疑點、管理的痛點、發展的重點,兒童立場與問題在場才是育人的螺旋槳。在我校的核心價值引領下,“創想”好教師團隊將學習、研修、工作融入師生幸福而完整的創想生活中。
在厘清核心價值—解讀核心價值—內化核心價值的過程中,教師在成就他人的同時實現自我成長,明晰前行方向,形成奮斗合力,在厚實自身、關愛他人、服務社會三方面勇于承擔責任,有所作為。我校雙向選擇種子教師,重點培養種子教師,為他們制定破解問題、形成課題的可行計劃。我校聚焦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尋找教學困境,把大命題轉化為日??尚械男≌n題。我校將“用創想為國家創新人才奠基和啟蒙”的大命題化為“重構學習:指向創想素養的課堂再造”“兒童好奇心激發和培養”“重構生活:知行合一、創學玩一體”等切口較小的課題,讓教師展開實踐與研究。
在“創想”好教師團隊進行專業發展規劃時,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其實是培育教育自信的過程。尋找教育的價值坐標、沖破倦怠感,這是每一位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
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尋找自己的通道,一是優化主干道,即開展素養導向的學科育人,抓住關鍵興趣與方法,讓課程拓展常態化。如抓住每個年級的關鍵能力重點、評價要點、拓展視點、操作節點,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實現內涵與質量的提升。二是共研棧行道,打破學科建設、課堂轉型的堡壘,編寫學科拓展、學科質量手冊,進行素養導向的大單元設計;建立以標準為尺度、策略為平臺、評價為杠桿的機制。同時,聚焦教學關鍵事件及問題,形成“想進來:‘創+’的盒子”,用學科之眼看全世界。三是通達快車道,通過名師工作室、優秀教師培育站、青年教師青藍工程等多種共同體的組建,開展專題性、長程性、針對性研修,使青年教師不斷實現一年入門、三年成型、五年成才、八年成器的目標。我校和教師發展中心、師范院校形成合力,借力指導、引領教師成長。我校還形成專業發展伙伴共同體,樹立教育事業鮮活榜樣的人文意義、學術意義,讓每位教師擁有成長的機會,讓每位教師找準定位。
教師有專業成長的關鍵期,工作的第1年是激情和夢想的敏感期,工作的前3年是入格定格的關鍵期,工作15年至20年是自我成長的高原期。我校精心設計、描繪教師成長目標,不斷書寫教師隊伍建設“奮進之筆”。一是突破自身成長的藩籬,形成群體的《“四有”好教師成長手冊》、個體的成長規劃,為教師搭臺子、壓擔子、給方子,給不同成長期的教師以不同的專業期待。二是構建學術引領的組織體系,通過與專家結對、領銜項目研究、成立名師工作室,精準打造“名優教師”,精心培養“骨干教師”。三是營造文化場域,通過形成課題群落、項目關聯,帶領新進教師、青年教師成長。
“高位勢能”與“深度聚焦”之后,教師的成長還需要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深耕、深研、深究,通過頭腦風暴與專家引領,將問題破解;對教師的成長始終采用場景卷入、策略創生,讓每位教師帶著問題來、帶著策略走,構建學校發展的正向循環和長遠發展優勢。比如我校一直在尋找學科素養導向下的學與教轉型的通用鑰匙,采用大設計、強杠桿與微創新的策略。大設計是基于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研究的學科教學方式改革的框架厘定;強杠桿則是從縱向與橫向、宏觀與微觀、基礎與拓展等多層面創建的基于技術支持的學業評價方式;微創新則是從互動方式、內容教學、學習空間等方面進行探索,通過開啟教師未來素養的工具包,形成實踐智慧的同頻共振,研發資源包、平臺架、工具箱、策略圖、實踐路等。
作為有著肥沃土壤的田野播種者,我校要做的是播下專業情意的良種,施下專業自覺的肥料,清除耗能低效的雜草,播撒專業成長的陽光,培植一片片叫作“星河名師”的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