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牛 侍向南
為準確分析掌握動散條件下政治工作基本特點,確保有的放矢、精準施策,近期我們結合抽組演訓時機,分析研究部隊在動散條件下開展政治工作的難點堵點和運行規律。總的感到,動散條件下政治工作具有動態性、分散性、多變性、復雜性等特點,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拿出對策,確保政治工作為戰服務、為勝保證的效能得到充分發揮。
客觀層面分析,政治工作有以下難點堵點:一是節奏平快導致服務保證難適應。這次演訓任務訓練任務重、時限要求高、階段轉換快,政治工作涉及專業較多。有的對臨時黨團組織建立、指揮軍官代理與考核、宣傳鼓動、保密和“四反”等工作予以重點關注,對紀檢政法等工作則只是適當兼顧,還存在跟著任務跑、追著行動走的現象,被動應付應對的多,主動融入作戰鏈、保障鏈不夠。二是臨時抽組導致現實思想難掌控。演訓官兵由多家單位抽組而成,官兵作為戰友卻不熟悉、整體運行卻不整合、協同保障卻不協調,“官不知兵、兵不知官”的現象比較突出。可以說,直至任務結束,營主官一般也難以細致掌握本營戰士基本情況,時時掌握思想動態更是難上加難。三是時間零散導致規范落實難實現。抽組期間,為全面配合落實軍事訓練中心工作,集中大塊時間開展教育、組織文化活動難以保證,主要利用訓練間隙見縫插針開展戰地教育文化活動,但教育缺少足夠時間保證,效果就顯得差強人意。四是小群多路導致組織功能難發揮。各營臨時黨組織因任務而建立、隨任務而終止,成員之間磨合時間短,黨務能力參差不齊,委員聚少離多是常態,信息掌握不全面、交流意見不方便,給臨時黨組織集體領導帶來一定考驗。調研感到,保障行動中任務繁重、時間緊急,多以小隊、小組形式組織實施,臨時黨支部對保障行動指導跟不上趟,以軍事指揮代替支部決策,營級政治指揮員不能掌握保障全過程情況,對一線官兵現實表現了解掌握不全面不及時。五是編配缺位導致一線力量難深入。指揮所政工席位編配較少,力量稍顯不足,對有關通知下發后部隊貫徹執行得怎么樣,難以跟蹤問效。抽組的營政工主官,有頂崗的、有兼職的,對開展政治工作不夠熟悉、經驗不夠。
主觀層面分析,政治工作主要有以下難點堵點:一是臨時心態難以適應崗位要求。一些政工骨干以出公差的心態履職盡責,工作無標準原則、落實無思路計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缺乏主動有為、自主創新、迎難而上的勇氣和魄力。二是慣性做法難以適應動態要求。總的看,政治教員、思想骨干隊伍對動散條件下的特點規律掌握不夠,還走不開機械套用營區抓經常性政治工作的模式,沒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靈活適變。三是配角思維難以適應保證要求。個別政工干部“陣地意識”不強,把演訓任務當作純軍事任務,政治工作經常敲邊鼓、站后排,服務保證變成了服從讓位。
習主席強調指出:“要探索政治工作服務保證戰斗力建設的作用機理,把政治工作貫穿到戰斗力建設的各個環節,融入到軍事斗爭準備全過程。”隨著實戰化軍事訓練深入推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成為部隊新常態,這就要求政治工作必須走進訓練場、深入群眾中、融入實戰化,不斷提升對備戰打仗的貢獻率。
一要做到部隊在哪里,組織功能就發揮到哪里。依靠組織開展工作是我軍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在動散條件下緊跟任務特點建強組織、發揮作用,才能保證部隊分散但組織不散、行動多向但始終處于組織領導之下。一是健全組織聚合力。堅決發揮黨組織統戰領戰功能,按照規定程序第一時間調整建立臨時黨組織,明確責任分工,落實責任要求。對單獨執行任務的分隊,堅持分頭負責、定人負責,做到力量下沉、靠前指揮,確保任務延伸到哪里、組織保證就跟進到哪里。二是指導幫建強能力。嚴格落實旅黨委常委輪流幫建計劃,按照“靜態到點幫與動中跟隨幫相結合、階段重點幫與全程跟蹤幫相結合”的思路,采取分片包干、蹲點指導的方法,持續開展“幫建支部、幫帶干部、幫抓骨干”活動,不斷提高黨支部骨干抓建能力,確保工作能自轉、矛盾能自解、安全能自保。三是開誠布公增信力。針對臨時黨組織成員之間磨合時間短、務黨能力參差不齊等矛盾問題,通過經常性開展組織生活,通過真誠坦誠談心交心、推心置腹交流意見,及時消除營黨委、連黨支部委員之間的陌生感,增加信任度,提升議事決策水平。
二要做到官兵在哪里,思想教育就延伸到哪里。針對營連教育骨干隊伍薄弱、力量分散的實際,要著力在優化教育“供給側”上下功夫,將內部挖潛與善借外力結合起來,整合教育力量、聚合教育資源,努力走開具有野外特點的抓教路子。一是抽組成立政教庫。樹立“人人皆是教育者”的理念,抽調各營連政工干部、思想骨干、先進典型,組成精干政治教員隊伍,分時段、分專題集中備課,輪流到各營連送教上門。同時,建立重大問題互商、難點問題互助、教育信息互享制度,定期組織巡回走訪,及時為官兵解疑釋惑,回應思想關切,拉直心中問號,確保思想包袱隨時歸零,輕裝上陣投入訓練。二是就近建立微協作。根據各營連駐點部署情況,本著打破建制、就近就便的原則,建立教育協作微片區,把各個點位的零散人員按片劃到附近單位參教。營連之間配備加強的力量,堅持人隨事走,在哪個單位執行任務就參加哪個單位的學習教育,既能發揮資源優勢,又能激發內生活力,打造出建制單位與教育片區互補共融的生動局面。三是用好駐地活課堂。部隊駐地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為開展主題教育提供了鮮活教材。及時走訪駐訓地域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建立互助協作關系,邀請當地參戰老兵講戰斗故事,組織到歷史博物館、革命英雄紀念館等參觀見學,開展向黨旗宣誓、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把軍營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很好地結合起來,有效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要做到任務在哪里,骨干力量就部署到哪里。野外不同于營區,小隊行動多、“真空”時間多,容易出現規章制度脫實走虛、人員管理失管失控情況。對此,要充分發揮干部、骨干和黨員三支隊伍作用,確保部隊管控嚴格、管理不散。一要強化干部帶頭作用。組織全體干部向英雄團長祁發寶學習,大力倡導廣大干部“訓練站排頭、吃飯排最后、睡覺在門口、休息靠后頭”,哪里最艱苦就向哪里沖,哪里最需要就向哪里去,始終以模范帶頭感召部隊,用實際行動引領官兵。二要強化骨干監督作用。要堅持制度落實全面延伸,及時調整安全管理網絡、思想骨干隊伍和“三互”小組,做到常拉袖子常提醒,確保在演訓期間各項制度落實到位,解決好制度落實上的“空檔”、內部關系中的“隔閡”、個別人身上的“隱患”。三要強化黨員示范作用。積極號召廣大黨員當先鋒、打頭陣,充分發揮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個黨員一團火的作用,叫響“向我看”“讓我來”“跟我上”,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爭當訓練尖兵、保障能手,為官兵樹好榜樣、做好表率。
四要做到困難在哪里,心思精力就集中到哪里。野外駐訓部隊在外時間長,官兵家庭和個人難免出現現實矛盾問題,對此各級黨組織要靠上去工作,做好一人一案、一事一策,切實把困難解到位、把關懷送心上。一要搞好細致摸排。通過組織思想匯報面上摸、談心交心個別排,及時掌握官兵現實矛盾困難,區分類別及時梳理成冊,根據輕重緩急逐一制定對策措施,能立即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跟蹤解決,確保問題梳理到位、措施制定到位、效果跟蹤到位。二要搞好人文關懷。依據任務階段特點視情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拍攝一段親人寄語視頻、寄送一封組織慰問家信、走訪一次參訓官兵家庭,以親情感召力激發備戰打仗內動力。三要搞好協調對接。積極協調中心機關和抽組單位,著力解決好抽組官兵家屬就業安置、子女入托入學等現實問題,為家庭受災、涉法涉訴等提供有力援助,確保官兵心無旁騖上戰場打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