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強調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近年來,隨著媒體融合深入推進,各類新媒體在暢通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渠道、搭建多樣化社會治理平臺、匯聚各方資源、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縣級融媒體中心應進一步發揮媒體融合發展的積極作用,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信息技術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力量,現代通信技術有助于降低社會成本、提升社會效率。從全球范圍看,我們已經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曾有重要論述:“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互聯網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讓我們離新聞現場如此之近,輿論反應也如此之迅速。“唐山燒烤店毆打女子事件”的毆打監控視頻曝光后,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網上輿論持續發酵。隨即,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青報、光明日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等先后發表文章,多角度剖析這一輿情事件。唐山當地也迅速反應,開展“雷霆風暴”專項行動,快速偵破案件,及時回應民眾對自身安全、社會安定的強烈訴求。
如今,互聯網已經滲透社會公共管理領域,比如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空氣檢測、排污監測、食品溯源、疫情防控、防洪防汛、應急管理等等,我們通過互聯網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任何一次技術革命,都推動著人類進步。隨著中國邁入5G時代,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新產業不斷涌現,社會管理能力、社會服務能力也將發生根本改變。我們有必要未雨綢繆,以新的技術發展為依托,探索構建起新的社會管理模式,打造社會治理“城市大腦”,其中,縣級融媒體中心將積極發揮信息高地、服務中樞的作用。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開年第一課”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人民日報社,來到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線。在這堂充滿“沉浸式互動體驗”的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在媒體融合發展中,我們一方面要強化媒體與用戶的連接,打造更多更優質的有利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互動平臺。高度重視網、端、微、屏等多種終端建設,促進單向傳播向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場景轉變。簡化用戶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降低用戶參與成本。加強用戶習慣和偏好研究,優化用戶互動體驗,形成高黏度、高頻率的互動平臺,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打好群眾基礎。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激發其參與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用戶是發揮全媒體作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媒體融合發展應著眼于拓展用戶覆蓋面,實現“終端隨著人走、信息圍著人轉”。
此外,要著眼于社會和用戶可持續發展需求,聚焦社會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幫助用戶解決操心事、煩心事。要不斷拓展用戶網上網下參與社會治理的深度,推動“媒體+政務”“媒體+服務”“媒體+商務”等的發展,提升全媒體服務水平,提升用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特別是重大傳染性疾病中,武進融媒體中心暢通信息,權威發布,緊急辟謠,消除恐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通過建構線上線下渠道,組織公益直播帶貨,聚合社會各方資源,對接市場和用戶需求,切實幫助解決群眾面臨的實際難題,許多滯銷的農產品經網絡直播搶售一空。疫情期間,秀珍菇培育戶夏斌因萬斤秀珍菇滯銷而憂心忡忡,經過今日武進APP的報道和傳播,一天就銷售了8000斤,最后搶購一空。互聯網成了助農紓困信息發布的重要平臺,讓產銷對接更加順暢,讓保供工作更加有力。
未來城市的發展藍圖,小到衣食住行,中到生產流程,大到管理決策,集中了人們對生活的所有想象。在基礎創新、產業生態、普惠AI、融合技術等要素疊加下,以人為本、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新型智慧城市離我們越來越近。
當前,我國正在努力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媒體融合發展不僅僅是新聞單位的事,要把我們掌握的社會思想文化公共資源、社會治理大數據、政策制定權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勢。
凝聚“善治”新力量,媒體責無旁貸。近年來,武進區融媒體中心與武進區政協攜手開展“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全媒體直播,無論是區級層面,還是社區層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反響,線上線下參與度空前高漲,讓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在基層化解。武進區政協還開展了“一村一員一室,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政協委員投身一線、深入群眾,發揮宣傳引導、解疑釋惑、凝聚共識作用。武進區融媒體中心為有關鄉村重訂了鄉規民約,協調解決村道建設問題,免費制作了形象宣傳片。
“善治”的力量有很多,“善治”的路徑也有很多。比如推動黨員議事組、鄉賢議事廳等以居民為主體的自治組織,參與社區治理與公共服務;探索“微網格”“樓道長”等模式,充分發揮網格員“前哨”作用;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中國好人”“身邊榜樣”的典型來鼓舞人、引領人、啟發人;創新訪調對接信訪代理機制,推進非訴解紛平臺建設,打造“老娘舅”志愿服務社等陣地,營造良好法治氛圍。武進區融媒體中心都積極參與其中,聚焦基層治理體系創新和治理效能提升,唱響武進好聲音,講好武進精彩故事,集聚向善向上的力量。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篇大文章,社會治理需要全局一盤棋。武進區融媒體中心將堅持“黨媒姓黨”,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社會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堅持善政善治、善為善成,積極推動形成社會治理共同體,為維護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奮力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社會治理的“武進答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