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青 梅震潔
黨的二十大,是全黨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黨的二十大報道,是廣電媒體彰顯責任擔當、服務中心工作的重要體現。如何讓重大主題報道入腦入心,實現兩個輿論場的同頻共振?南京廣電集團(以下簡稱“南京廣電”)守正創新、匠心打磨,推出全年跨度的融媒主題宣傳季《踐行囑托向未來》和聚焦會前會中的融媒特別報道《踔厲奮發新征程》,形成各有側重、特色鮮明的主題報道產品矩陣,探索出一條創新出彩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實踐進路。
做好黨的二十大報道,需要在嚴謹中“上接天線”,在生動中“下接地氣”,以多元化和小切口的主題聚焦,讓宏大主題宣傳報道走進“尋常百姓家”,通過城市的發展、環境的優化、街巷的變遷、個人的故事,展現時代發展的南京篇章,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圍繞報道好大會盛況、傳播好黨的聲音,品牌欄目《直播南京》推出特別編排《踔厲奮發新征程》。大會開幕當天,多路記者多點連線,報道市民關注盛會召開,全景展現南京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做法。在節目直播過程中還穿插了南京長江大橋、紫金山、玄武湖等實景畫,帶市民“走進”南京城此時此刻的美好生活。
背街小巷直接反映了城市的文明水平、和諧宜居程度,也承載著城市的煙火氣。以城市小巷為切入口,南京廣電推出體驗式Vlog《金陵小巷》系列報道,以出鏡主持人Vlog的形式,帶領大家走街串巷,尋訪特色小巷的前世今生,深入城市肌理看南京的十年巨變。
人物的故事,寫就時代的華章。品牌欄目《城市面孔》推出特別節目《逐夢新時代》,四期特別節目分別聚焦用“生命科學”開創鴿業高地、追夢鄉村振興的徐善金;放棄香港優越工作,回到南京傳承中國傳統藥香文化的90后楊亦照;全心投入污水治理事業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張徐祥;還有構筑起專屬年輕人“筑夢”空間的90后海歸創業者林傳文。通過他們的個人成長經歷窺見社會、國家的變化,通過這些群像的展示讓城市記憶更豐滿、更生動、更有人情味。
以何種視角和手段做好黨的二十大報道的呈現,直接決定著主題宣傳的傳播效果。南京廣電將在地內容的呈現和跨區域采制相結合,向縱深和廣域做好主題內容的多維呈現。
南京廣電推出融媒報道《百街百號看變化》,發動南京94個街道6個鎮,挖掘十八大以來基層發生的顯著變化,將內容以圖文、短視頻的形式發布在牛咔視頻客戶端各街鎮的牛咔號上并通過專題頁面集納。這其中的好線索,由記者深入采訪,通過融媒報道方式,在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等多渠道發布。這一發動城市基層組織,觀察、講述屬地發展和故事的做法,一方面為記錄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最鮮活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讓這一活動在全市近百個街道中形成影響,提升了傳播覆蓋面。
在做好在地宣傳的基礎上,南京廣電進一步將主題宣傳的輻射范圍向都市圈和全省范圍推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江蘇考察調研,對江蘇的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總書記的囑托在江蘇落實得怎么樣?10月16日,南京新聞綜合廣播策劃推出南京、南通、揚州、徐州、鎮江五市廣播聯動直播節目《不負囑托啟新程》,沿著總書記在江蘇的足跡,全景展現五市在經濟發展、保障民生、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果,獻禮二十大。
作為中國第一個規劃建設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8+2城市臺聯動原創短視頻《踔厲奮發新征程攜手并進向未來》展現各自地區十八大以來取得的顯著成就,同時開設《都市圈黨代表話盛會》專題,報道都市圈黨代表參會感受,以跨區域的視角,呈現出以南京為中心的區域發展所交出的時代畫卷。
重大主題宣傳需要打通兩個輿論場。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融合發展,尤其面對宏大主題的融媒傳播,需要在敘事層面兼顧權威性堅守和年輕態表達。
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南京廣電第一時間推出系列短視頻《專家讀報告》,邀請省社科院和省委黨校專家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生動解讀報告特色亮點,多角度劃重點,有深度有分量,推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時代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等系列短視頻,從主題聚焦到解讀的角度、觀點、措辭都體現權威性和專業性,彰顯主流媒體的堅守與責任。
除了邀請專家學者連線采訪之外,融媒品牌“頭條主播說”還打造推出了《主播說報告》系列短視頻,以更加網感的表達和包裝,以活潑積極的語態解讀報告;原創系列短視頻《20秒看見“寧”》,用一個個精彩瞬間畫面,展現南京的全新發展和變化;《二十大時光》系列短視頻真實展現市民、網友的深切感受,將會議內容、精神和社會發展、百姓生活鏈接起來,凸顯貼近性。
除了以年輕態和網感的敘事方式外,南京廣電還策劃推出了聚焦青年群體的品牌活動“學習向未來”。其中,“學習向未來·大篷車”巡回宣講活動充分調動南京的紅色資源,面向青年群體傳播紅色資源與歷史故事;“學習向未來·青年說”征集活動面向全市團員青年,從城市變遷、行業特點、身邊故事、個人感悟出發,錄制宣講視頻,做好二十大報告中“青年強,則國家強”的實踐詮釋。
南京廣電充分運用H5、短視頻、互動海報等新媒體手段,策劃一系列聚焦二十大主題的交互產品,通過牛咔視頻APP、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廣泛轉發,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為了迎接黨的二十大,10月15日,南京廣電牛咔視頻推出“喜迎二十大 我為南京十年成績單點贊”H5,梳理經濟總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空氣質量優良率等方面數據,通過互動點贊的形式,向網友生動呈現南京十年成績單。10月22日,二十大閉幕會當天,集團推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啟新征程 建設新南京”江北新區+11區“一把手”系列訪談新媒體產品,包括南京12個板塊的單張海報和系列短視頻;同時推出一個重點H5產品,以南京地圖板塊點播的方式呈現南京12個板塊的系列訪談短視頻。多件交互新媒體產品的推出,讓更多市民、網友以多樣化方式感知、參與到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通過技術的創新應用,助力重大主題報道的廣泛到達。
除了互動產品外,南京廣電還積極嘗試Vlog拍攝和延時攝影等創新的技術表達方式,展現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方方面面,讓技術賦能內容生產,從而以充滿創新精神和匠心品質的內容產品,在內容到達的基礎上,進一步打動受眾,強化傳播效果。
2022年5月,南京廣電推出沉浸式短視頻報道《“悅”看十年》,綜合使用行進式、跟拍式、第一視覺、全景、航拍等多樣化手段,通過新老影像對比,反映十八大以來南京在科技創新、城建、交通、長江大保護、生態建設、制造業、商業、文化、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多個領域取得的發展成就。出鏡記者張子悅的全現場串聯以及對新聞參與人、當事人的采訪,突出新發展理念帶來的變化以及群眾的積極評價。10月15日,黨的二十大開幕前一天,南京廣電重磅發布創意宣傳片《星軌記錄:南京城的最美星空》。從曾經秋冬頻現的霧霾天,到如今抬頭可見的水晶藍天、璀璨星空,十年里,南京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也讓過去不可能實拍的星軌攝影成為現實。2022年5月13日至10月12日,攝制團隊采用延時攝影的方式,100小時的守候,拍攝了10500張照片,在南京的多個地標,記錄下夜空中美麗的星軌,視頻被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央視頻、抖音、快手等平臺廣泛轉發。
在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南京廣電集團不斷探索重大主題報道多維建構的創新進路,守正創新壯大主流輿論。主題融媒報道一方面充分發揮城市廣電的在地優勢,深耕城市,展現本地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南京的十年發展,體現時代前行的堅實步伐。另一方面,運用新媒體技術賦能和技術創新,突破城市廣電宣傳傳播的地域壁壘,在更廣范圍講好南京故事,展現時代風貌、彰顯中國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