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燕
習主席指出:“要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不斷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軍隊育人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把全部的力量充分動員起來,把所有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把各方面的資源充分調動起來,努力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軍隊育人工作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軍之大計,部隊、家庭、社會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形成全員育人格局。
(一)牢固樹立全員育人理念。官兵生活工作在軍營中,但其思想無時無刻不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愿軍戰士胡修道在參加上甘嶺戰役前接到家信:“家中一切都好,就是缺少一張立功喜報。”胡修道把親人的希望作為動力,在堅守陣地時一天打退敵人41 次沖鋒,斃傷敵280 余人,榮立特等功。當前,要用習主席有關重要指示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全員育人的高度政治自覺;要樹立“人人都是教育者”的理念,充分調動基層骨干育人的積極性,把育人工作作為分內之事,做到思想人人管、教育人人抓、工作人人做;要加強研究探索,深化對家庭、社會在育人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在推動全員合力育人上下功夫、使長勁。
(二)切實打通全員育人鏈路。部隊、家庭、社會全員育人要落到實處,必須從實際出發,建立科學工作機制,打通全員育人的完整鏈路。編制體制調整以來,許多部隊在大規模調整的基礎上重新組建,原來的共育格局被打破,新的共育格局尚不成熟;隨著部隊訓練實戰化程度的提高,部隊遠程跨區機動、基地化訓練成為常態,部隊、家庭、社會共育官兵面臨移動頻繁、距離變遠、交流不便的挑戰。為此,要抓好籌劃設計,針對不同官兵的實際情況,分別制訂共育計劃;要建立溝通交流機制,定期交流、交換信息,隨機交流、解決問題;要注重創新方式方法,既要“請進來”又要“走出去”,充分發揮部隊、家庭、社會的育人作用,做到無縫銜接。
(三)創新開展全員育人活動。實踐活動只有走深走細走實,育人工作才能入腦入心入行。部隊、家庭、社會全員育人要注重靈活運用方法手段,創新育人活動形式。可以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等開展走訪慰問活動,使官兵在感受社會尊崇、感悟崇高價值中堅定強軍信念;開展“三信一書”活動,即官兵人人撰寫“假如明天上戰場,留給親人一封信”告別信,親友撰寫“假如明天上戰場,親人怎樣對我說”囑托信,面向全社會收集“假如明天上戰場,人民會有啥重托”慰問信,退伍老兵遞交“若有戰召必回,一封永不過期的請戰書”;通過組織微會議架起家隊溝通連心橋,通過推行微資訊打造信息共享直通車,通過過好微生日匯聚干事創業正能量,通過進行微通報激發爭先創優原動力。
官兵成長成才是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必然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客觀規律,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育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
(一)引導官兵扣好軍旅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初入軍營是青年官兵軍旅人生的第一步。這個時期,青年官兵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價值觀塑造尚未定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確引導。習主席指出:“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為此,要強化帶兵人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切實把帶好“兵之初”作為使命所系、職責所在;要堅持以身作則,用“第一任導師”的良好形象,為官兵立起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要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官兵頭腦,把打牢聽黨指揮的思想根基作為扣好官兵第一粒扣子的關鍵。
(二)利用遂行重大任務契機培養官兵。習主席指出:“要在實際工作中經歷一些難事、急事、大事、復雜事,才能不斷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從這個意義來說,遂行急難險重任務是育人的寶貴契機。為此,要加強組織籌劃,根據重大任務的性質特點明確各階段育人工作的計劃安排,真正把遂行重大任務變成培養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大課堂;要強化官兵接受磨礪的自覺意識,教育引導官兵勇敢接受重大任務的考驗洗禮,全面提高思想覺悟和能力素質;要注重總結升華,及時把官兵在執行重大任務中感人事跡的“閃光點”加以提煉,進行廣泛深入的教育引導,進而固化沉淀為官兵的良好品格。
(三)把握官兵成長進步階段性特點做好育人工作。習主席指出:“人的成長、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跟人的生理發育一樣,所以要把這幾個階段都鋪陳好。”育人工作只有準確把握官兵成長進步每一階段的特點,堅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才能提高質量效益。為此,要提高育人工作的科學性,自覺遵循育人工作規律和官兵成長規律,既不能揠苗助長、操之過急,又不能刻舟求劍、故步自封;要提高育人工作的精準度,根據每一名官兵思想覺悟、專業技能、心理素質、品德修養等方面的優長和不足,制定合理的路線圖,確保育人工作有的放矢;要扭住育人工作的關鍵節點,在官兵崗位變化、職務調整、任務轉換等時機及時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官兵樹立新目標、明確新方向。
環境氛圍對身處其中的人往往具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作用。軍隊育人工作必須積極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使官兵在時時處處受教育中成長成才。
(一)用光榮傳統教育官兵。我軍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光榮傳統,體現了我軍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風,始終是我軍教育人、培養人的寶貴資源。習主席強調:“要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此,要提升思想認識,自覺把營造環境氛圍作為搞好光榮傳統教育的關鍵一環來抓;要加強營區環境氛圍營造,建設好燈箱走廊、榮譽室、文化長廊等,使官兵時時處處位于光榮傳統體現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風的洗禮之中;要建好網絡榮譽室等移動平臺,讓紅色遺跡、紅色故事通過圖片、模型、互動體驗等手段活起來、動起來,增強光榮傳統的感染力。
(二)用崇高精神塑造官兵。我軍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創造了包括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精神等在內的眾多崇高精神,匯聚成了我軍特有的精神文化。這些崇高精神誕生于不計其數的典型英模人物的鮮活事跡,特別能感召人、鼓舞人,始終是我軍塑造官兵的寶貴財富。為此,要適應新時代官兵特點,打造全方位宣傳網絡,形成宣傳強勢,使承載崇高精神的典型英模人物切實走進官兵心間;要用好參觀見學手段,經常性組織官兵深入革命老區、烈士陵園、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參觀中接受崇高精神的洗禮;要用好軍史場館,讓歷史走出史館、走近官兵,使官兵了解崇高精神的形成、觸摸崇高精神的脈絡、感受崇高精神的魅力、汲取崇高精神的精髓,讓崇高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三)用神圣事業感召官兵。人們只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事業的崇高價值,才會為之不懈奮斗。進入新時代,推進強軍興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成為全軍官兵為之奮斗的神圣事業。習主席指出,強軍事業是干出來的,沒有一股子勁、沒有一股子氣是不行的,并明確作出了用神圣事業感召官兵的指示要求。為此,要進一步加強思想引領,營造強軍興軍的濃厚政治氛圍,讓矢志強軍興軍成為軍營主旋律,讓官兵時時處處感受到強軍興軍的使命召喚;要加強文化引領,通過開展讀書演講比賽、唱響強軍歌曲、觀看強軍影片等方式,倡導形成崇尚事業、建功部隊的風尚;要加強典型引領,讓矢志強軍事業的人香起來、有位子,激發官兵你追我趕的十足干勁,形成熱火朝天的干事創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