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友
作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我軍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用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部隊,始終重視集中性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灌輸,提高官兵的政治覺悟和革命熱情,使部隊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確保部隊始終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而奮斗。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效要把重點放在“統”上,統任務、統內容、統力量、統資源。根據黨和軍隊的奮斗目標來“統”教育,既要防止借口“原封套搬”不會出錯而生硬機械地執行教育任務,也要防止“自以為是”的理解而把個人臆斷揉捏到任務之中。
(一)統合教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資源調動起來,大家動手、一起來做。教育這片沃土,不僅是政治干部耕耘的良田,也是其他干部骨干大顯身手的舞臺。只有各方密切協同、齊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成為戰斗力提升的強大助推器。各級領導干部、機關人員和軍隊院校、訓練機構教員以及基層干部骨干等,作為政治教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應當結合工作實際,主動參與,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不僅可以壯大教育隊伍,而且更有利于寓教于訓、寓教于管,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更加扎實有效。
(二)統籌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主脈,從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3 個方面分成21 類教育內容,構成主題鮮明、精要管用的內容體系。一是堅持貫徹政治建軍要求,始終把聽黨指揮作為基層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題,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教育、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教育、軍委主席負責制學習教育、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軍魂教育、忠誠教育、時事政策教育等。二是堅持學思悟貫通、知信行統一,突出黨中央、中央軍委關于備戰打仗決策部署學習教育,以及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教育、現代戰爭特點規律教育、軍隊根本職能教育、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教育、形勢戰備教育、戰斗精神培育等。三是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創新發展相統一,突出黨和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學習教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軍史學習教育,以及黨性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紀律、法治、廉政、官兵友愛、擁政愛民教育等。
(三)統攬教育對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堅持統一要求和分類指導相結合、先進性要求和層次性要求相結合,引導官兵打牢立身做人的思想基礎。軍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黨性教育,強化思想政治素質、履職盡責能力和模范帶頭作用;軍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培養對黨忠誠、愛軍精武、愛崗敬業、嚴守紀律的精神品格;義務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著力增強聽黨指揮、獻身國防、依法服役意識,激發熱愛本職、成長成才的動力,打牢履職盡責、建功軍營的思想政治基礎;文職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著力培養政治合格、業務熟練、恪盡職守、遵規守紀的職業操守,強化姓軍為戰、支撐保障的職業認同。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效難點在“分”上,即分類指導、分工協作、分別實施、分頭落實。組織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差異化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區分不同人員和崗位需求搞教育,防止上下一般粗、一鍋煮。
(一)分配好教育任務。譚政報告早就提出:“整個軍隊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因此,政治工作的任務,只能根據我軍的基本任務與當前具體任務去規定,不能在我軍基本任務與當前任務以外再有所謂政治工作的獨立任務。”針對年度主題教育、專題教育、經常性思想教育、形勢戰備教育內容多、種類全的實際,繪制年度教育統籌圖,將各項思想政治教育圍繞主題統籌安排,組織上突出全盤統籌和一體推進,做到主題鮮明開展教育;內容上突出政治站位和思想啟發,起到鑄魂育人的引領作用;實施上突出精簡高效和解決問題,達到統一思想的教育目的,合并同類項,取最大公約數,確保時間安排合理、內容全而不亂。
(二)分配好教育資源。各級黨委應當堅持平戰一體,把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條件建設納入部隊建設整體規劃,配套完善學習教育場地、設施、器材,改進廣播、音視頻、網絡系統,推進軍史場館數字化、開放化,為部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條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體系建設,推進教材音視頻化、數字化、網絡化。根據部隊執行作戰行動、戰備行動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以及參加聯合訓練需要,統一組織編發教材和輔助讀物,編發任務中思想政治教育提綱,搞好教育保障。結合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區域協作,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駐防相對集中單位之間建立協作機制,實現師資力量、教材教案、場地設施等資源利用最大化。
(三)分配好教育時間。定期開好教育準備會,旅(團)級單位通常每季度不少于1次;軍(師)級以上單位可以結合部署重要教育任務,學習貫徹同級黨委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部署要求,講評教育情況,部署教育任務,組織備課示教等。教育時長應當根據實際所處狀態進行換算。部署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應當充分考慮部隊承受能力,根據形勢任務變化及時調控,但是教育時間原則上每月不少于2 天,旅(團)級單位、基層單位自主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分別不少于年度教育時間的20%、40%。
(四)分配好教育渠道。探索“軍營+家庭”的新方法,利用定期走訪、網絡平臺等形式,向軍嫂們講清部隊正在進行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軍人醫療、保險、住房保障、工資福利等制度改革,要堅信通過改革軍人家庭會越來越幸福。探索“軍營+政府”的新平臺,形成宣傳資源共享、宣傳人才共育的合作機制,借助地方宣傳平臺強大的輻射影響力,讓軍人軍屬的光榮事跡不僅在軍營內傳頌,在軍營外也要飄香,形成強烈的榮譽感歸屬感。探索“軍營+專家”的新路子,充分利用駐地資源,邀請紅軍后代、抗戰老兵、高校專家、企業掌門人等擔任“編外指導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法律、心理、衛生等專業性較強的教育,借地方智庫為教育“換腦強能”。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效要把落點放在“合”上,精細制定教育的路線圖、施工圖。既要抓整合,也要抓融合,避免“同質部署”問題;既要抓單項的“閉合”,也要抓長期的“回合”,從而實現螺旋式上升。
(一)結合“動”的特點,注重有機結合。部隊任務繁重、人員分散、場所單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多措并舉,組織參訓部隊積極借鑒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微媒體”短小精悍、全民參與的傳播模式,把集中教育與隨機教育、思想教育與訓練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開展以快、精、活為主要特征的“微教育”。動態掌握思想脈搏。各級政治機關定期組織問卷調查,堅持派工作組到訓練場與官兵談心,準確掌握參訓官兵的思想現狀。營連開展談心交心活動,用好“望、聞、問、切”基本方法,建立完善兵情檔案,切實搞準弄清每名官兵的思想底數。營連注重發揮思想骨干“信息員”作用,利用訓練間隙、課余時間經常分析本單位官兵思想動態,研究經常性教育和隨機教育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立足“散”的實際,注重深度耦合。要深化“供給側”思維,緊扣現實思想的“困惑點”,輸入砥礪奮進的“源代碼”,供給勝戰所需的“造血干細胞”。建立“費效比”模式,由“漫灌式”向“滴灌式”教育轉變。始終堅持結合單位使命任務和工作實際,靈活教育方式,運用“小微實”手段,將教育從課堂向外延伸拓展。針對聯合訓練課題重大、標準要求高,安排“適應轉變要求、積極投身聯訓”教育;針對駐地民社敵情復雜、隱蔽斗爭形勢嚴峻,安排“敵情就在身邊、防范必須從嚴”教育,并通過喊響戰斗口號、張貼標語警句、發布溫馨提示、編印快訊小報,使教育主題在潛移默化中進入官兵頭腦、留下深刻烙印。
(三)著眼“活”的要求,注重搞好綜合。新時代官兵受思潮多元、文化多元的社會環境影響,具有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對準官兵的關注點、興趣點、興奮點、敏感點,才能找準“穴位”,敲對“鼓點”,提高政治教育“命中率”。訓練任務錘煉。針對現在部隊訓練任務重、標準要求高、完成難度大的實際,把完成中心任務作為檢驗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標,明確具體要求,細化檢查考核標準。行為養成教化。破除“只有集中上大課才算搞教育”的觀念,把落實教育活動延伸到工作訓練一線,滲透到一日生活制度。重大活動磨礪。堅持把主題實踐活動作為深化鞏固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結合實彈訓練、教學比武、教學評價等大項任務,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激發官兵獻身事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