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 姝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學前教育逐漸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STEAM教育理念在學前教育領域中也逐漸被大力推廣和應用。該教育理念倡導教學應有目的性,并注重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探究。而幼兒園建構活動對提高幼兒動手實踐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均有積極作用。所以,積極探索STEAM教育理念下幼兒園建構活動的實施路徑意義重大。
STEAM教育也叫“元教育”,該教育理念關注各學科的有效融合,強調教育的跨學科性,通過對多種學科的融合應用來實現(xiàn)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踐應用中具有獨特的教學優(yōu)勢。第一,STEAM教育理念倡導在學科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融入跨學科教育的內容,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豐富。第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背景下的課程教學活動更加注重教學情景的構建,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在趣味型的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對學科知識的構建。第三,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倡導突出數(shù)字化教學的優(yōu)勢和作用,幼兒可以在數(shù)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潛移默化地樹立現(xiàn)代化的學習觀念, 達成跨學科學習能力全面提高的學習目標。
1.跨學科原則??鐚W科原則是STEAM教育理念在實踐應用中的突出特點,該教育理念強調要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將原本零散的知識構建成一個整體,讓幼兒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學會靈活使用各學科知識去解決問題,進而實現(xiàn)對幼兒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幼兒園建構活動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開展建構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建構活動中涉及的各學科知識,并在幼兒參與建構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時引導,從而幫助幼兒構建跨學科知識體系。
2.情境性原則。STEAM教育理念還具有明顯的情境性特征,在實踐應用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圍繞教學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以情境為載體,拉近生活和學習的距離,將知識還原到實際生活之中,讓幼兒在熟悉的場景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逐步驅動幼兒的內在學習動力,實現(xiàn)在情境中提高幼兒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但幼兒的學習情況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情境對幼兒學習活動的影響是不同的,只有讓幼兒主動進入情境才能發(fā)揮教育的價值,才能讓幼兒在情境中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獲得成長和進步。所以,以STEAM教育理念為基礎開展幼兒園建構活動時,教師需要注意為幼兒創(chuàng)設合適的活動情境,用符合幼兒認知規(guī)律、身心發(fā)展特點及生活經(jīng)驗的情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進入活動情境中,并在相應情境中積極開展建構活動,主動解決建構活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能力、動手實踐能力。
3.設計性原則。STEAM教育理念強調學習應有具體的輸出環(huán)節(jié),同時強調輸出作品的設計性,教師要引導幼兒在完成作品設計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整合、遷移,以作品形式具體化地展示幼兒的學習成果。教師通過引導幼兒進行作品設計,可以讓其更充分地理解相關開放問題。所以,在以STEAM教育理念為指導,開展幼兒園建構活動時,教師需要注意要在活動中凸顯出設計理念,讓幼兒在參與設計、完善設計中學會思考各種可能性,以獲得最理想的設計效果。在完成作品設計后,教師還可以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并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思路,讓幼兒在介紹自己作品的過程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整合能力,從而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4.合作性原則。合作性是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本質,該教育理念強調同伴合作。以小組的模式開展教育活動,可以讓小組成員通過分工合作、共同討論交流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在分工合作下更快速地完成材料收集分析、假設驗證、結果評價等環(huán)節(jié),以提高活動效率。同時,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幼兒的思維相互碰撞,這對于幫助幼兒完善自身的知識建構、增強自身的合作意識及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均具有積極意義。所以,在幼兒園建構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為幼兒組織有合作性質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相互合作中獲得不同的游戲體驗,并在相互幫助、相互配合下感受與同伴合作的積極作用,從而讓合作意識在幼兒心中生根發(fā)芽,為其今后合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奠定基礎。
幼兒園建構活動和STEAM教育的開展都離不開豐富的工具及材料。因此,教師在以STEAM 教育理念為基礎開展建構活動時,不僅要充分認識該教育理念的內涵與價值,而且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滲透該理念,同時還應在建構活動開展前做好充分的活動準備,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豐富建構材料。多樣、豐富的建構材料、工具是保證各項建構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落實STEAM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礎。在準備建構材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為其提供低結構化、多形狀、多顏色、多材質的材料,如磁力片、齒輪積木、水平器、尺子等,以豐富的建構材料為支撐,讓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從而實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目標,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STEAM教育注重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以真實問題為基礎,旨在讓幼兒在真實情境中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促使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與技能,獲得更真實的學習體驗,從而提高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這一理念為基礎開展建構活動,就需要教師關注對建構游戲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符合幼兒認知規(guī)律的問題情境來幫助幼兒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提高幼兒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
3.引導幼兒制定計劃。STEAM教育理念強調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而制定計劃則是發(fā)展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必要路徑。但根據(jù)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都沒有要求幼兒要提前規(guī)劃,這也就導致部分幼兒在參與建構活動時容易遇見各類問題,如材料不夠用、積木顏色不和諧等,影響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在開展建構活動前,教師應注意為幼兒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幼兒提前制定計劃,以保障活動順利進行,讓幼兒能夠全身心投入活動,充分發(fā)揮建構活動的價值。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充分考慮STEAM教育理念的要求以及幼兒年齡特點,盡可能地在建構游戲中凸顯出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性、合作性,實現(xiàn)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所以,在開展幼兒建構活動時,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合理選擇、設計建構活動內容,在選定活動主題后,為幼兒預留充足時間去制定計劃,在完成計劃制定后,則需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動手實踐機會,鼓勵幼兒投入建構活動,充分凸顯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發(fā)展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達到“做中學”的教 學效果。
在建構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圍繞建構活動的內容為幼兒創(chuàng)設合適的生活情景,以情境為引導,帶領幼兒主動思考情境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并引導幼兒主動開動腦筋去分析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以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情境的引導下,幼兒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相互合作、驗證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最終發(fā)展綜合能力。
STEAM教育理念不僅注重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性,同時還重視在活動中給予幼兒適當?shù)闹笇В詭椭變赫J識自己在建構活動中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調整改進,以進一步提高能力。所以,在幼兒參與建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情況適時給予引導,以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建構活動。當然,在幼兒完成建構活動后,教師還可以為幼兒預留一定時間,讓幼兒認真觀察自己的作品,在觀察中反思自己遇到的問題,調整作品中不理想、不滿意的地方,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養(yǎng)成反思的好習慣,促進幼兒發(fā)展。對于幼兒的建構作品,教師可通過幼兒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來進行多元評價,最后再由教師對建構活動進行總結,以幫助幼兒逐步豐富自身的建構知識,便于其后續(xù)改進調整。
總而言之,STEAM教育理念的應用為幼兒園建構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要求,在具體實踐中,需要教師充分理解該理念的內涵,并積極尋找該理念和幼兒園建構活動融合的契機,盡可能地發(fā)揮該理念的教育價 值,促進幼兒園建構活動的質量不斷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