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君妍
個別幼兒園在日常生活中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落實環節也沒有對幼兒產生多大的影響?;诖耍谟變簣@一日生活中,一切都應以相應的目標為導向,音樂教育的滲透環節也必須融入多元因素,從而讓幼兒在這些因素的引導下健康成長。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音樂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表明幼兒的一日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也希望幼兒在幼兒園中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大體來說,幼兒園一日活動可以分為生活活動、體育活動、自主游戲活動和學習活動,能夠滿足幼兒的各項發展需求。音樂教育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對于幼兒來說,音樂并不僅是音樂,還是幼兒彼此之間溝通和交流的語言。為了保證幼兒能夠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教師一般會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充分利用音樂,發揮音樂的作用。但在日常的滲透環節中,部分教師在步驟的細致化方面處理得并不是特別好,經常是為幼兒播放完音樂就算完成任務,其他的內容都由幼兒自己去領會。而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如果教師只播放音樂,并不進行詳細的講述,幼兒是沒有辦法看到更深層次的 東西的。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融入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如何選擇合適的音樂開展高質量教學,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當前,部分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對于常規音樂的使用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如一些幼兒園盲目地選擇音樂,忽視了幼兒的需求;一些教師在音樂的滲透方面只注重表面的滲透,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探究。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在一日生活中滲透音樂時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也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音樂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
部分幼兒園滲透音樂的形式主要是根據相關的經驗和教師自身的感覺。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一日生活中滲透音樂方面還缺乏相應的探究,在不同場景下難以做到靈活應對。例如,在自由活動時,部分教師播放了輕音樂,很難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而在午餐時卻配上了歡快的音樂。通過以上情況我們就可以看出,部分教師所呈現出來的音樂千篇一律,并沒有做到合理的選擇,更談不上有效的滲透,且沒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階段是幼兒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會通過科學的引導,讓幼兒掌握各項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部分教師在室外活動時會使用口號讓幼兒迅速集合,也會利用拍手的形式促使幼兒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然而,這些傳統的過于機械化的動作形式,無法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難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而教師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滲透音樂教育,充分發揮音樂的優勢,讓幼兒在音樂的引導下開展活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師借助不同類型的音樂,帶領幼兒開展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可以讓幼兒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其中,進而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音樂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陶冶幼兒的情操,從而對幼兒日后的學習產生正面的影響。教師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音樂教育,可以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的含義,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審美水平。
入園和離園環節是建立良好家園關系的主要時間段。在幼兒入園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輕快活潑的音樂,緩解幼兒的緊張感,也減少家長的焦慮情緒。例如,《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曲風活躍的歌曲,富有朝氣而又趣味十足,歌詞朗朗上口,幼兒很容易記住。所以,教師可以將此首歌曲作為幼兒入園時的背景音樂,讓幼兒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在幼兒離園時,教師也可以選擇播放合適的歌曲,引導幼兒快速排好隊,然后與同伴和教師開心地說再 見,讓幼兒以平穩的心態離開幼兒園。
在開展晨練和戶外活動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節奏鮮明的音樂,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促使幼兒主動參與其中,跟隨音樂盡情活動,釋放內心不愉快 的情緒。
例如,在引導幼兒活動時,教師可以播放《健身操》,讓幼兒根據歌詞的提示做相應的運動。歌詞中有“扭扭脖子”,教師可以讓幼兒沿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扭一扭自己的脖子;歌詞還有“長高高”,教師可以讓幼兒伸出手臂,做跳躍運動??傊?,教師在引導幼兒活動時完全可以將音樂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帶領幼兒進行高質量的學習,讓幼兒體驗到各項活動的樂趣。
在幼兒園的進餐環節,除給幼兒提供足夠營養的食物外,教師還需要給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在進餐期間,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舒緩明朗的音樂,讓幼兒愉快地進餐,攝入足夠的營養。在午睡環節,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一些輕音樂或者趣味故事,將幼兒帶入夢鄉,保證幼兒的睡眠質量。在午睡結束后,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節奏比較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在音樂的引導下適當加快速度,快速整理好心情參與下午的學習活動。
過渡環節是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各種銜接環節。幼兒在入園后不會馬上參與學習活動,在室外活動結束后幼兒也不會馬上就開始下一項活動,這期間會有一些過渡環節。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音樂資源,讓過渡環節變得更加順利。
在過渡環節,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不同節奏的音樂提醒幼兒,讓幼兒知道聽到什么音樂要做什么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在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后、戶外活動開始前的過渡環節,教師可以播放輕快活潑的音樂,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也可以借助一些歌詞提示幼兒接下來要進入戶外活動環節,讓所有幼兒做好準備工作。
教師的教學并不是單純地讓幼兒完成一些學習任務,還要保證幼兒每天有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其實,大部分一日活動的開展或者過渡環節的設計是比較輕松的,教師可以根據前后的活動內容,在過渡環節播放適宜的音樂,讓幼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輕松度過過渡環節。
例如,教師可以在過渡環節播放《跟我做》這首兒歌,帶領幼兒做相應的動作,或讓幼兒自由設計動作。歌詞中有“輕輕拍”,有的幼兒會輕輕地拍手,有的幼兒會輕輕地拍桌子,而在播放到“重重拍”時,有的幼兒會重重地拍自己的雙手,還有的幼兒會重重地拍腿。因此,在過渡環節,教師可以播放合適的音樂,讓幼兒自由設計動作,以增強幼兒的體驗感,有效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教育應順應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讓幼兒的能力得到增強。在過渡階段,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與行為習慣有關的歌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遵守相應的規則,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過渡環節,教師可以借助音樂營造輕松而又愉悅的氛圍,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幼兒健康 的人格。

音樂教育的內容可以滲透到幼兒園的各個活動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專門的音樂區域來開展活動,以增強音樂教育的效果。例如,幼兒大多喜歡唱歌,對歌曲中慷慨激昂的部分更是感興趣,會反復跟唱,也會試著運用一些樂器來拍打節奏。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特征設置音樂區角,并帶領幼兒開展相應的音樂活動,營造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給予幼兒相應的引導,從而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的音樂水平在自身的引導下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音樂并不是簡單的一門學科,而是幼兒自我情感流露的需要。所以,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設計理念中,教師應適時融入音樂教育,并通過科學合理地設計一日活動,讓幼兒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完成相應的任務,開心度過每一天,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