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可
(北京陽光云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2021年10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廣播電視臺融合媒體云平臺 總體架構》(以下簡稱《總體架構》)等兩項標準,為融合媒體云平臺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總體架構》將融合媒體云平臺定義為: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供公共服務能力與工具,重構融合媒體業務流程,開展服務類、綜合服務類、運營服務類等業務的綜合技術支撐平臺[1]。鑒于此,媒體云的建設把重點放到打造支撐全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內容共享和數據共享的新平臺上,拋棄煙囪式架構模式,靈活組建生產域、調度工作流程,自由組合租戶自服務。相比公有云,媒體云不僅擁有云平臺泛行業服務能力,同時也實現垂直類(媒體)行業重生產能力,擁有更大帶寬、更低時延,安全可管可控。
媒體云總體分為三層進行建設,分別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層、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層和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層。
IaaS混合云管理平臺包含服務器、網絡、存儲、安全等硬件設備及虛擬化等管理于一體,實現基礎資源統一調度、編排、管理,并組合資源池化能力,為各類業務提供基礎IT資源支撐。平臺主要包含GPU服務器、通用服務器、數據庫系統、對象存儲、NAS存儲、虛擬化體系、各層交換機等硬件資源,是平臺的基礎資源層,為各類應用提供底層運行條件。
PaaS層對基礎設施服務層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有效整合,為軟件服務層提供統一公共能力服務,包括資源適配服務、公共能力服務、運營支撐服務、業務集成服務以及接口開發服務。資源適配服務用于適配基礎設施服務層資源,并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絡資源以及安全資源的統一調度;公共能力服務為軟件服務層各類業務提供公共能力支撐;運營支撐服務提供用戶管理、租戶管理、門戶服務、運營管理等面向媒體運營所需要的支撐能力[2]。
SaaS層承載了各新媒體平臺、播控、傳輸、媒資、收錄、后期云非編(新聞、長視頻、短視頻)、流媒體、電臺、總編室、人資及ERP等業務體系,部署了智能媒資平臺、云收錄平臺、壓縮域流媒體平臺、云非編生產管理平臺、資源服務平臺、行政服務平臺、原子能力服務平臺等業務所必需的應用,能夠通過PaaS業務混合云管平臺服務層的支撐,完成業務系統的應用和公共工具原子服務能力集的應用,讓應用能夠根據業務、流程的變化而快速迭代更新。
在媒體云平臺規劃設計中,PaaS層提供滿足云平臺所需的服務支撐能力,包括業務云管、統一門戶、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網關服務以及流程編排服務等幾部分內容。
PaaS層作為SaaS層與IaaS層的中間層,向下與各類云基礎平臺對接,實現資源同構,為業務系統和能力產品提供資源支撐;向上為SaaS層應用系統提供能力調用服務,通過能力產品構建,為媒體業務生產環節中的通用場景或自定義場景提供統一能力支撐;同時還可以支持向未來的合作機構用戶提供開放的能力租用服務,從而建設成擁有運營模式的PaaS平臺,增加平臺的可拓展能力。媒體云Paas層平臺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媒體云Paas層平臺架構圖
以云技術核心為驅動,標準開放為準則,PaaS層服務于廣電行業傳統媒體應用,同時展望新媒體運營。PaaS層分為媒體云統一門戶、業務云管、中臺和智能服務等幾個部分。PaaS層既提供各類應用系統的公共通用支撐環境資源服務(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庫、網絡資源、中間件以及網絡安全資源等),又提供公共原子能力服務,應以能力自助服務進行流程定義和重構、過程數據標準化管理、公共數據標準管理、PaaS層自身開放以及開發迭代的支撐能力。PaaS層公共服務能力應是開放、標準的統一化平臺。
在媒體云平臺建設設計中,PaaS層既要考慮保證衛視頻道和地面頻道、播控中心、傳輸覆蓋中心等現有傳統媒體業務應用適配(傳統業務包括IP收錄、非編制作系統、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等),實現傳統IT技術向云技術平臺的技術轉型,又要兼顧新媒體發展,為各新媒體平臺、5G電臺等業務提供通用、開放的基礎資源能力和平臺原子組合服務能力,保證新媒體慢直播、短視頻、大數據分析、內容云生產等相關的媒體服務。
媒體云PaaS層主要由統一門戶、業務云管、用戶中臺、媒體中臺、智能中臺、大數據中臺和資源服務、能力自助服務組成。
云平臺(IaaS、PaaS、SaaS)的以下特點能夠全面支撐媒體融合業務發展對IT基礎資源提出的挑戰和要求[3]。
(1)彈性伸縮。管理員和終端用戶可以根據性能要求動態更改資源。管理員可以向其資源池添加存儲、計算和網絡資源,同時終端用戶也可以修改虛擬機資源,以實現支持應用程序工作負載所需的服務能力。同時,用戶在使用業務系統時,業務云管會彈性地拉起或者釋放相應的資源,并且能夠做到用戶對底層資源的無感知體驗。
(2)自動化運維。云平臺提供智能運維洞察信息,避免中斷和提高效率,聚合監控狀態、性能、事件等信息的關聯關系,能夠實現故障自動化修復。
(3)安全多租戶。云環境中的多租戶支持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對多租戶的物理和虛擬隔離。此隔離功能涵蓋網絡、計算和存儲資源,可以為每個租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確保租戶使用云平臺的安全性。
(4)按需服務。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調配基礎架構、應用及能力服務,從而加快資源交付的效率。
(5)透明計量計費。云平臺可以針對能力產品服務進行計量、計費、控制、管理等,包括各能力產品在調用時長、使用次數等維度的計量計費數據,通過精細的計量、準確的計費、實時的控制來完成云平臺的運營支撐服務[4]。
(6)較低的成本。媒體上云后,相關主體不再需要像往常一樣建設機房、購買服務器和軟硬件,不用擔心設備的更新淘汰,也不需要固定的運維人員,只需按需彈性地購買服務,從而為運營方節省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后續成本。
3.2.1 對接IaaS層(南向對接)
PaaS平臺通過云資源中間件,與各個云基礎資源對接,實現多個云環境的統一管理,實現私有云和公有云平臺資源的同構,為媒體云構建混合云為底坐的通用能力平臺。
3.2.2 對接SaaS層(北向對接)
通過標準的API網關,PaaS平臺可為SaaS層提供多個中臺原子能力服務。原子能力可以單個或組合的方式(用戶中臺、媒體中臺、智能中臺、大數據中臺等)被調用,并形成API標準化接口規范和管理。
通過資源服務和業務云管,PaaS平臺可提供PaaS層通用基礎資源服務能力和管理,資源服務將IaaS層資源產品和PaaS層業務云管能力產品進行發布、展現和下單,并且提供SaaS系統的統一入口和媒體云平臺的全局通知、公告、政策、消息。
3.2.3 PaaS層能力構建和管理
PaaS平臺為媒體云提供靈活的公共原子能力的集成和產品構建,及用戶中臺、媒體中臺、智能中臺、大數據中臺、資源服務和能力自助服務。
隨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的飛速發展,AI能力被運用在許多交叉行業中。在媒體云平臺中,將人工智能能力注冊到PaaS平臺上,經過授權后,上層業務系統就可以通過API接口對這些能力進行調用。鑒于現在各種類型的媒體應用使用AI能力的需求越來越多,此種方式大大增加了人工智能應用調度的靈活性,也避免了重復購買智能能力而帶來的不必要的資金支出。
智能中臺是提供人工智能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核心基礎能力服務,支持媒體云框架下的針對視音頻文件實現數據采集、數據治理、模型構建、智能決策和迭代進化的AI能力中臺。
智能中臺由樣本庫管理模塊、人臉識別模塊、OCR識別模塊、語音識別模塊、涉黃涉暴識別模塊、智能識別與媒資系統接口開發[5]等功能模塊組成。模塊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智能中臺AI模塊設計圖
在媒體上云成為行業大趨勢的今天,建設一個高效、智能、開放的媒體云平臺顯得尤為重要。媒體PaaS平臺既擁有通用PaaS連接資源層IaaS和應用層SaaS的作用,又有媒體PaaS所特有的針對廣電和媒體行業個性化的智能能力和管理方法,是媒體云架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充分利用云平臺的優勢,才能更好地為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發展助力,加速媒體融合,實現媒體真正的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