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奕明
(江西省七〇七電視臺,江西 贛州 341000)
廣播電視屬于傳統媒體,不僅具有深厚的觀眾基礎,而且信息采集能力強,是我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造成巨大沖擊,廣播電視行業只有轉變發展思路和技術手段,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廣播電視加快信息化建設,向著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不僅能提高節目的質量和豐富性,還能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1]。三網融合為廣播電視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但在資金、人才、制度等因素的影響下,廣播電視行業距離信息化建設目標仍有不小的差距。基于此,本文結合實踐,探討三網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方法。
簡單來說,三網融合就是將有線電視、電信、計算機通信三者融合起來,建立一個全面、高效的通信網絡,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三網融合是科技與標準融合的典型表現形式,各網絡從過去條塊分割、各自發展的模式轉變為集成共享、協同發展的模式,能提高產業帶動力和價值創造力。三網融合后,信息服務從單一業務升級為多媒體綜合業務,能降低基礎建設投入,提升網絡性能,拓展業務提供范圍,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三網融合的技術基礎包括數字技術、寬帶技術、軟件技術以及IP技術。
(1)數字技術。數字技術的應用,使電話、數據、圖像等信號通過統一的編碼進行傳輸交換。這些業務在網絡中都變成了0或1的比特流,存儲進數字終端后,最終以音頻或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信息傳輸與處理的基礎。
(2)寬帶技術。寬帶技術的核心是光纖通信。三網融合后,業務數據量大、服務質量要求高,數據傳輸時需要很大的帶寬。光纖通信滿足這一要求,在保證傳輸質量的同時,能顯著降低成本[2]。
(3)軟件技術。軟件技術的應用,可以支持用戶需要的特性、功能和業務。以各類App為例,其成為人們獲取新聞資訊、進行溝通交流的必要手段,同時擴大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影響力。
(4)IP技術。廣播電視節目內容數字化之后,利用IP技術,才能承載在通信網絡介質上。在IP技術的支持下,可對多種業務數據、軟硬件環境、通信協議進行集成,方便對網絡資源開展綜合性的調度管理。
面對新媒體的劇烈沖擊,廣播電視行業作為傳統媒體,只有奮起直追才能跟上時代與技術發展的步伐,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通過信息化建設,能推動廣播電視快速發展,優化廣播電視管理模式,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
在三網融合的技術支持下,廣播電視行業在不斷轉型升級,如從局部數字化向全面數字化轉變。數字技術在節目制作、播放、反饋的各個環節均有運用,呈現出網絡化、信息化的特點,提高了信息傳輸的時效性。得益于互聯網、5G通信等技術的推廣,在農村地區和偏遠山區,通過改造固定電話線路、建設網絡信號線路,加快了數字化廣播電話的發展速度,提高了信號的穩定性。
站在廣播電視行業的角度,信息化建設能優化內部管理模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多種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處理效率,可以縮短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進一步提高綜合效益[3]。二是部分節目信息是事先準備好的,遇到突發狀況時會引起管理上的問題。通過信息化建設,在管理上突出了開放性、靈活性特征,既能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又能發揮出信息平臺的資源共享功能,從而有效應對突發狀況,提高管理水平。三是信息化建設實現了節目制作的無紙化,將各種信息資源存儲在硬件設備或云端,不僅拓展了存儲空間,而且能保證信息的安全性,為后續信息的使用提供便利。
廣播電視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滿足三網融合的要求,也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為例,它們的運用提高了效率和質量,在提升節目制作水平和規范化程度上發揮出巨大作用。與此同時,廣播電視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與運營,對從業人員提出更高要求。除了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從業人員還要熟練操作信息設備,了解數據交換、電子商務等新興事物,并且加強與受眾之間的溝通互動,如此才能將科技與人聯系起來,制作出優質的節目,促進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
廣播電視行業內,按照不同分工可劃分為節目制作、播出、傳收、監管四個機構,對應節目的生產流程。其中,制作機構負責節目的策劃生產;播出機構負責對不同的節目進行編排,經一定渠道銷售給播出單位,或經不同網絡直接播送出去;傳輸機構負責節目信息的傳輸,主要傳輸途徑有線電纜、衛星、互聯網等,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監管機構負責監控與管理,監督節目內容是否合法、播出渠道是否安全。三網融合給廣播電視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挑戰,以下從這四個機構進行具體分析。
對廣播電視行業而言,節目制作是一個優勢領域,節目制作機構具有充分的節目制作權和監管權。在三網融合背景下,節目的播出渠道增多、受眾人數增加,社會影響力變大。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為節目制作機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但同時,受眾對于節目的制作數量、質量均提出新的要求,不論是節目播出機構還是最終的受眾群體,他們對節目類型、內容的喜好存在巨大差異。如何兼顧效率和質量,吸引受眾的目光,提高市場競爭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在廣播電視行業體制下,節目播出是整個產業的核心環節。各地的廣播電視臺是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機構,在過去,是人們獲取資訊最普遍、最重要的渠道。三網融合背景下,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起來,節目播出機構既要鞏固受眾群體,又要將部分精力放在智能終端上,這對于節目的編排、播出、運營而言均是一個個挑戰。而且,電信運營與互聯網運營的出現,打破了節目播出機構的壟斷地位,在市場化運作方面明顯優于廣電運營商。例如,部分受眾過去從廣播電視收看節目,如今轉變為在手機、電腦上收看節目,而且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能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4]。
廣播電視傳輸機構,在節目信息傳輸上主要包括有線傳輸、無線傳輸、衛星傳輸三種方式。其中,有線傳輸是過去節目信息傳輸的主要方式,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均有廣泛運用。無線傳輸以DTMB(地面數字多媒體廣播)、CDR(中國數字廣播)和調頻廣播為主,和衛星傳輸共同成為有線電視網絡欠發達地區的節目信息傳輸方式。三網融合背景下,受影響最明顯的是有線傳輸,因為其在互聯網介入方面不占優勢,且傳輸帶寬較窄,傳輸什么節目信息,受眾就只能觀看什么節目。相比之下,電信傳輸在這方面具有數據量大、帶寬更寬等優勢,尤其是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的推廣運用,對傳統的節目信息傳輸方式造成巨大沖擊。受眾想要看什么節目,就可以搜尋對應的內容,這對于節目傳輸機構而言是一個挑戰。
廣播電視行業的節目監管機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廣播電視臺,另一個是專業監管機構。前者主要是內部監管,后者主要是外部監管,共同把控節目內容,確保節目合法合規。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單位擁有節目的制作權和監管權,而且監管范圍擴大到電信網、互聯網。從節目類型看,手機電視、IPTV等新形式出現,節目播出的時效性明顯提高,網絡的交融性、開放性、復雜性提高,這對監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戰。在保證節目數量與質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成為監管機構必須思考解決的問題。
三網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實施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必然發展趨勢。從相關實踐來看,廣播電視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尚存在新媒體系統功能單一、網絡安全防護不到位、專業運營管理人才缺乏等問題。對此,本文提出幾點措施建議,以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
新型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廣播電視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支撐。以大數據、云計算、云服務為例,這些技術對于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云計算服務,能轉變廣播電視行業的傳統服務理念,將所有服務信息云化處理,滿足大規模用戶的需求,提高資源使用率。以節目制作環節為例,采用BPASS云計算服務模式,對資源配置、制作流程進行全方位監控,可提高節目制作效率,保證制作安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運用,可對廣播電視行業的傳統技術進行升級,尤其體現在通信、存儲、監控管理等方面。以節目素材的保存為例,它是節目制作的基礎,通過建立數據庫,能保證節目素材的安全性,為后續使用提供便利。
廣播電視的信息化建設,需要構建完善的全網邏輯架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打造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將機房、系統、網絡等聯結起來,一方面對內存進行擴容,另一方面可兼并處理異地數據。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資源是打造數據中心的主要方向。
第二,建立內容制播體系。節目制作與播出,包括信息采集、處理、策劃、演播室等整個生產管理系統。云計算技術的支持,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節目內容的制播效率和質量[5]。
第三,建立播控服務體系。播控服務主要發布內部運營任務,同時提供外部服務,要從單一業務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轉變為跨業務系統的IaaS,以及全臺范圍的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形成覆蓋全臺全網的節目信息發布運營平臺。
第四,建立運行支撐體系,分別從內部、外部部署兩套機房BOSS系統,提高信息平臺的運行管理效率。
第五,建立服務保障體系,要涉及業務咨詢、終端維護、網點培訓及投訴處理等環節,保證服務內容的全面性。
對于廣播電視的信息化建設,加強受眾數據分析是一個要點。以受眾需求為準完成節目的制作與播出,能夠提高受眾的黏性,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對一系列信息資源進行整合處理,為節目制作提供真實的、優質的素材,加快節目制作速度,促進廣播電視行業有序發展。第二,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以單向信息傳播為主,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不足,無法及時獲得受眾的反饋,影響了節目內容的調整、節目形式的創新。在未來,利用信息化建設平臺,廣泛收集受眾的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觀看習慣等,經大數據分析挖掘數據背后潛藏的價值,能夠為節目制作調整提供參考依據。第三,根據不同受眾的需求,對節目定位、播出等方面進行靈活調整,在保證節目內容合法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收視率和社會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廣播電視信息化建設中,還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儲備充足的智力資源,需要注重“引進來”和“走出去”這兩個原則。
(1)引進來。從人才聘任選拔環節入手,制定嚴格的考核測試程序,兼顧知識、技能、道德素養等要素,打造一支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隊伍。利用這些人才,為現有專業團隊補充新鮮血液,發揮出傳幫帶的作用,最終實現整體素質的提升。
(2)走出去。現有人員加強培養培訓,制定長期培訓規劃。除了基本技能以外,人員還要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熟練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以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在制作、播出上的創新。
三網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的信息化建設要將數據安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著重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網絡加密。對關鍵數據信息進行加密后傳輸,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的優點,可避免數據泄露風險,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6]。第二,訪問控制。信息化平臺的訪問,要嚴格執行授權制度,為不同層級的管理者賦予不同的訪問權限,將授權用戶與特定系統資源隔離開,保證系統穩定運行。第三,使用防火墻技術。防火墻可對傳輸信息進行有效識別,對潛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除,營造安全的信息傳輸環境。
三網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必然趨勢,能推動廣播電視快速發展,優化廣播電視管理模式,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本文從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構建全網邏輯架構、加強受眾數據分析、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完善安全防護體系五個方面,系統闡述了信息化建設措施,能夠為實際工作開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