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實
(北京泰瑞特檢測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15)
智能攝像頭通常是指搭載操作系統,將光學圖像轉換為電信號并保存記錄,可以通過移動智能終端進行操控,與云平臺進行通信,含有人形偵測、移動追蹤、移動偵測及人臉識別等一個或多個智能功能的攝像機系統。通常情況下,智能攝像頭可以在居家環境、公共環境、娛樂環境及車載環境中廣泛使用。
智能攝像頭與傳統攝像頭存在較大區別,主要體現在:智能攝像頭是在傳統攝像頭的基礎上搭載操作系統并通過軟件算法實現智能化功能的攝像頭,擁有安防偵測、人形識別、人臉識別及遠程報警等功能;傳統攝像頭僅是通過鏡頭采集圖像后,由攝像頭內部處理器對圖像處理并轉換為數字信號輸出,主要應用于安防、監控、攝影及攝像等場景。此外,相較傳統攝像頭,智能攝像頭在圖像輸出格式、信息安全包含、圖像識別性能以及圖像和聲音傳輸質量等方面性能更優[1-2]。
智能攝像頭產品按照使用場景可以分為智能看護攝像頭、智能貓眼攝像頭、運動拍攝攝像頭以及智能行車記錄儀等。智能看護攝像頭可使用手機軟件遠程查看家中兒童、老人情況,還可與家中兒童、老人實時語音通話;智能貓眼攝像頭可發現門外可疑人員并遠程通知主人,同時可通過人形識別功能啟動錄制門外人物活動視頻,還可以通過移動用戶終端的變聲對講實現遠程通話;運動拍攝攝像頭可佩戴在使用者的身體、衣服和飾品或使用者操控的運動物體上,以使用者第一視角記錄日常生活和運動瞬間;智能行車記錄儀可以在行車中實現紅綠燈、限速、事故路段預警播報和錄制,還可以通過重力感應器,在緊急剎車或發生碰撞時自動錄制視頻,還可以通過延時攝影技術實現停車視頻壓縮記錄[3]。
2020年,全球家用攝像頭應用廣泛,產品出貨量達到約8 889萬臺,約為中國產品市場的2.2倍。到2025年,全球范圍內出貨量將突破2億臺,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9.3%。目前,全球家用攝像頭市場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故產品市場出貨量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球產品市場規模將突破7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1%。目前,全球主要的智能看護攝像頭和智能貓眼攝像頭的廠商有美國亞馬遜公司旗下品牌Ring和美國Arlo等,主要的國外運動拍攝攝像頭的廠商有美國GoPro,主要的國外智能行車記錄儀的廠商有韓國BlackVue、韓國 Thinkware等。
2018年至2020年,家用智能攝像頭市場高速增長,自2016年以來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3.5%。2021年,中國家用智能視覺產品市場規模約為426億元。隨著家用智能攝像頭與智能家居產品的進一步融合,未來智能攝像頭市場規模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到2025年,產品的年復合增長率可能達到21%。
智能攝像頭產業鏈主要包括產品元器件硬軟件相關廠商、終端硬件品牌廠商和云服務提供商以及渠道商和用戶消費者。其中,產品元器件硬軟件相關廠商屬于上游,其向中游的終端硬件品牌廠商提供產品制造所必須的器件,如芯片、鏡頭、通信模組等元器件/中間件;上游的軟件系統提供商向中游的云平臺服務提供商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和智能視頻算法等相關服務[4]。產品終端硬件品牌廠商是整個產業鏈的主導方,一般兼任云平臺服務的提供商。
目前,我國智能看護攝像頭廠家主要有螢石、小米、360、華為、TP-LINK、喬安等,智能貓眼攝像頭廠家主要有螢石、移康智能、小米、360等,運動拍攝攝像頭廠家主要有影石、大疆、AKASO、螢石、SJCAM等,智能行車記錄儀廠家主要有360、70邁、惠普、盯盯拍、海康威視、趴趴狗、云路、凌度等。
早先,攝像機的行業標準《非廣播用數字攝錄一體機通用規范》(SJ/T 11415—2010)和《非廣播用數字攝錄一體機測量方法》(SJ/T 11416—2010)僅面向非廣播用數字攝錄一體機,即家用攝錄一體機,重點關注產品的畫質性能,不包括智能攝像頭,缺乏對智能攝像頭的網絡性能、智能及信息安全性能的相關標準規范。
目前,攝像類產品的國家標準只有針對傳統攝像機的《單傳感器應用電視攝像機通用技術要求及測量方法》(GB/T 16697—2017),其適用于單傳感器應用電視攝像機,不適用于智能攝像頭,相應的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也不適應智能攝像頭智能化模塊、信息安全模塊的標準規范。

圖1 2016-2025年中國家用智能視覺產品市場規模
2021年12月,中關村標準化協會批準發布《家居用智能攝像機技術規范》(T/ZSA87—2021)團體標準,自2021年12月23日實施。該標準由北京泰瑞特檢測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牽頭制定。該標準規定了測量項目、測試環境及測量方法。測量項目主要考量基本功能、智能功能、應用軟件信息安全、人臉識別、圖像輸出格式、設備安全、圖像質量、圖像傳輸時間以及圖像和聲音傳輸質量等方面。此標準有效填補現有產品標準空白,促進企業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助力產品質量治理規范,提升消費者使用體驗。
國際上,全部與攝像頭相關的標準共有9個,大部分都是數字安全攝像設備相關,智能攝像頭的智能化并未提及。
2021年,山東省對攝像頭產品進行監督抽查,抽查依據《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 安全要求》(GB 8898—2011)、《聲音和電視廣播接收機及有關設備 無線電騷擾特性 限值和測量方法》(GB/T 13837—2012)等標準的要求,對攝像頭產品的標記和使用說明、防電擊保護的結構要求、正常工作條件下的觸電危險、絕緣要求、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保護裝置、保護接地措施、穩定性和機械危險、電源端子騷擾電壓以及騷擾功率等項目進行了檢驗。本次抽查不合格率為7.4%,不合格項目主要涉及標記和使用說明、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在物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用于家庭安防的智能攝像頭逐漸走進居民日常生活中。智能攝像頭在保障居民安全的同時,也存在大量安全隱私問題,如云存儲易泄露用戶信息、智能攝像頭安全防護等級低等。2017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關于智能攝像頭的質量安全的風險警示稱,在完成測試的40批次中,有32批次樣品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產品可能導致用戶監控視頻被泄露,或智能攝像頭被惡意控制等危害。
智能攝像頭產品信息安全標準較少,沒有成體系。智能攝像頭信息安全存在個人信息、云平臺、設備、信息內容和應用軟件安全等方面問題。在個人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現象,甚至部分產品未經用戶允許私自獲取用戶個人敏感信息。在設備安全方面,部分產品存在未關閉調試端口等相關問題。在信息內容方面,有違法的音視頻或文字內容。在應用軟件方面,存在用戶身份鑒別機制不完善、通信不安全、存在運行安全等方面的問題[5-6]。根據北京泰瑞特檢測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參與智能攝像機摸底測試數據顯示采樣的15批次智能攝像頭產品中,在網絡通信方面,26.7%的產品存在http方式傳輸數據,并采用部分明文通信;設備終端方面,整體安全水平不足,53.5%的產品均未進行固件加密;在移動應用程序方面,80%的產品存在不符合安全規范的情況。
目前,針對智能攝像頭在圖像識別、網絡傳輸、圖像質量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智能攝像頭產品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是空白的,無法指導行業治理水平提升,且國行標制修訂過程緩慢,無法適應性能的更新迭代速度。團體標準的采信率仍較低。
中國智能攝像頭行業集中度低,市場魚龍混雜,終端企業參與者眾多,智能攝像頭產品的質量、安全系數等難以得到保障。消費者普遍反映家用安防智能攝像頭產品使用體驗欠佳,如智能攝像頭視頻畫質不夠清晰、反應慢、功能少、安全等級低、手機連接易失敗、夜晚紅外攝像畫面曝光過度等。
首先,建議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研發生產企業應針對智能攝像頭產業虛標現象進行深度分析,規范圖像輸出質量、圖像識別、用戶體驗和信息安全性能的宣傳,加快智能攝像頭產品標準制定進程,全面考慮智能攝像頭在無線傳輸性能、圖像識別、用戶體驗和信息安全等專業的測評方法的研究。
其次,建議生產研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聚焦產品圖像輸出質量,加大對圖像識別算法的調校,注重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研發,加強產品軟硬件固件加密能力,加強設備通信的加密保護能力,減少共享云端公共信息,加強移動設備App(應用程序)的隱私保護能力,促進產品質量整體提升。
最后,智能攝像頭因收集大量個人信息,容易存在產品軟硬件終端安全、后端信息系統安全、數據傳輸安全、移動應用安全等質量安全隱患。建議消費者避免使用不當或超預期使用,增強隱私信息保護意識,定期修改智能攝像頭默認密碼,并保持密碼的復雜度,及時更新操作系統和相關的移動應用App版本,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及時報修。
智能攝像頭的廣泛應用,有助于提高綠色智能家電消費。但是目前產品標準缺失以及應滿足參數的虛標等問題,仍需要第三方實驗室和質量從業者充分結合質量現狀,了解相關質量痛點,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