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圖/中新
2022年1月17日中國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月17日人民銀行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MLF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1年期MLF中標利率從2.95%下降到2.85%,7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從2.2%下降到2.1%。
本次降息的時點較市場預期有所提前,力度也比市場普遍預期的5個基點更大。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利率調整的是央行政策利率。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購利率調整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對各類市場價格均會產生影響。
1月18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答記者問時表示,本次降息是為了增加流動性供給,提前對沖1月份稅期高峰、政府債券加快發行、春節前現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他說,中期借貸便利和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降,體現了貨幣政策主動作為、靠前發力,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通過LPR傳導降低企業貸款利率,促進債券利率下行,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有助于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性,支持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穩定經濟大盤,保持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央行降息后,1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是否也會有相應的下調引發市場普遍關注。機構預計,屆時1年期LPR將跟隨下行10個基點,5年期LPR有望下行5個或10個基點,以更好滿足合理的購房融資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介紹,LPR是由報價行根據對最優質客戶的實際貸款利率市場化報價形成的,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都會影響LPR報價,還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以及存款利率監管等,對資金的成本也會產生影響。
2021年以來,央行加大了跨周期調節力度,7月和12月兩次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6月,優化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12月降低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這些政策有效降低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帶動去年12月的1年期LPR下降了5個基點,銀行的資金成本下降,帶動貸款利率相應下降。
考慮到2022年的穩增長壓力,機構普遍認為2022年貨幣寬松仍有空間。中金公司1月18日發布的一份研報認為,考慮到三重壓力下穩增長壓力仍大,政府債發行前置,今年一季度晚些時候或二季度早些時候仍有進一步降準或降息的可能。“盡管目前宏觀杠桿已高,松貨幣幅度難比當年,但本輪降準降息操作或仍未結束”。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2022年貨幣政策如何調整將取決于“寬信用”政策的效果。央行除了將繼續使用結構性工具對小微企業、三農、綠色貸款提供低成本資金,還將繼續釋放LPR改革紅利,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并壓降銀行凈息差。此外,在他看來,“考慮到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規模擴張(從而投放基礎貨幣)需要一個過程,且隨著我國貿易順差可能高位收縮,外匯占款有回落壓力,要保持大致平穩的M2增長,2022年存款準備金率仍有1~1.5個百分點的下調空間”。
近期美聯儲釋放了加速Taper和加息的信號,孫國峰在回答央行是否擔憂中美貨幣政策背離所帶來的資本外流或者人民幣貶值等沖擊時表示,中國的宏觀經濟體量大、韌性強,應對疫情以來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沒有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好跨周期設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金融體系自主性和穩定性增強,人民幣匯率預期平穩,這些都有助于緩和和應對外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