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芳,毛 琴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江蘇蘇州 215000
意外傷害是指因各種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導致的突發事件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是引起患兒傷殘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研究顯示,意外傷害所導致的患兒死亡率約占其總死亡率的40%,且創傷后應激障礙發生率更高[2-3]。意外傷害患兒主要依賴對象為父母,若父母缺乏滿足患兒需求的能力或存在創傷后應激障礙,會影響患兒的生理、心理健康及行為和治療效果[4]。積極心理學指出意外傷害患兒父母會有創傷后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指個體與創傷性事件抗爭后所體驗到的正性、積極的心理變化[5-6]。既往研究多關注白血病、癌癥患兒父母的PTG,但對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研究偏少[5]。本研究旨在了解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現狀并探討其影響因素,為從父母角度降低患兒意外傷害后的心理負擔提供幫助。
采用便利取樣法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診于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意外傷害患兒及其父母為研究對象?;純杭{入標準:年齡0~14歲;符合國際分類標準第10版意外傷害患兒的診斷標準[5];意外傷害后需到醫療單位進行專業化治療的中度傷害患兒[7];經救治后病情穩定;父母為主要照顧者?;純号懦龢藴剩狠p度、重度意外傷害及伴有精神障礙者?;純焊改讣{入標準:是患兒的主要照顧者;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且能獨立完成問卷調查;自愿參與本研究。患兒父母排除標準:有心理或精神疾患的患兒父母;存在醫療糾紛;曾參加過此類研究。采用Gpower 3.1計算樣本量,α=0.05;考慮到樣本流失率、參考相關文獻并結合醫院急診室工作特點[8]。本研究共納入意外傷害的患兒及其父母各120例。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設計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意外傷害患兒的意外傷害類型、意外傷害患兒父母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工作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有無創傷經歷等。
1.2.2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
Tedeschi等[6]構建了PTGI,中文版由汪際等[9]于2011年譯制和修訂。本研究采用此量表評估意外傷害患兒父母經歷患兒創傷后產生的正性或積極心理變化的程度。PTGI由人生感悟、個人力量、新的可能性、精神改變和人際關系5個維度構成,共20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0分為“完全沒有經歷這種轉變”,5分為“這種轉變非常多”。量表得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預示調查對象的創傷后成長水平越理想。PTGI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9]。
1.2.3事件相關反芻性沉思問卷(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
ERRI我國董超群等學者[10]譯制修訂。問卷包括侵入性反芻性沉思(1~10條目)及目的性反芻性沉思(11~20條目)2個維度,共20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0分為“從來沒有這種想法”,3分為“經常發生這種想法”。總得分范圍為0~60分,量表總分越高預示調查對象的反芻性沉思傾向性越高。中文版侵入性反芻性沉思和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兩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是0.93和0.85[10]。
1.2.4家庭關懷度指數量表(Family Adaptation Partnership Growth Affection Resove Index,APGAR)
采用張作記修訂的APGAR[11]評估意外傷害患兒父母的家庭關懷度狀況。APGAR由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和親密度5個維度構成。采用Likert 3級評分法:“幾乎很少”記0分,“有時這樣”記1分,“經常這樣”記2分。量表分值范圍為0~10分,意外傷害患兒父母所測得的總分越高預示家庭功能越理想。家庭功能根據分值分為三個等級,即嚴重障礙(0~3分)、中度障礙(4~6分)、功能理想(10分)。APGAR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57。
應用SPSS 18.0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數±標準差,描述意外傷害患兒及其父母的一般資料。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進行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對影響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變量進行進一步篩選。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本組120例意外傷害患兒的受傷類型中跌落50例(41.67%)、交通意外31例(25.83%)、燒燙傷10例(8.33%)、其他29例(24.17%)。120例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I總分為(58.23±14.23)分,各維度均分從高到低排序為人際關系(3.33±1.20)分、人生感悟(3.15±0.96)分、個人力量(2.81±0.99)分、新的可能性(2.61±1.12)分、精神改變(2.50±0.91)分。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文化程度和創傷經歷的意外傷害患兒父母的PTGI得分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意外傷害患兒父母一般資料及PTGI得分的單因素分析(n=120)

表1(續)
本研究顯示,患兒父母ERRI總分為(30.17±8.11)分,目的性反芻性沉思為(14.31±7.90)分,侵入性反芻性沉思為(16.41±9.56)分;APGAR總分為(8.05±1.78)分。Pearson相關分析示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和APGAR與PTGI總分呈顯著正相關(r=0.743,P<0.05;r=0.732,P<0.05);侵入性反芻性沉思與PTG呈顯著負相關(r=0.033;P<0.05)。
將PTG作為因變量,將表1及相關分析中有統計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結果顯示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和家庭關懷度是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影響因素,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4 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意外傷害威脅患兒的健康和生命,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且突發的意外傷害會導致患兒父母更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和經濟壓力[12]。本研究結果顯示,意外傷害患兒家長PTG得分與王麗敏[5]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部分暴露于意外傷害的患兒家長存在PTG,但水平仍需提高。各維度均分中人際關系最高,精神改變最低。患兒突發意外,家長常尋求家庭、社會等途徑的支持,人際關系常能得到改善。但因意外傷害的突發性、嚴重性和復雜性,常使父母對患兒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等產生恐懼感、不確定感,這會影響意外傷害患兒父母正常照護職能的發揮,嚴重者甚至產生創傷性應激障礙。提示臨床護士應意識到意外傷害的患兒父母也存在PTG。建議可采用特異性量表評估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程度,鼓勵其維持高分條目,而對低分條目尋找原因后予以針對性的干預,以促進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全面改善。
3.2.1目的性反芻性沉思
反芻性沉思是指經歷創傷性事件后,促進個體成長的認知加工過程,是PTG認知加工的重要指標(其分為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和侵入性反芻性沉思)。本研究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目的性反芻性沉思的得分低于侵入性反芻性沉思的得分。提示本組意外傷害患兒父母在意外傷害突發及預后不確定的情況下,雖對自身力量進行深入發掘后可產生正性思考,但仍存在非建設性的思維。如目睹患兒的痛苦,意外傷害對患兒外貌、行為和精神造成影響的恐慌,需要做出治療決定等。國外相關研究發現在患兒受傷后的前幾天其父母的焦慮程度可升至恐慌水平,而嚴重意外傷害受傷后住院的患兒父母中,有超過60%者可達急性應激障礙狀態[13]。本研究回歸分析發現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對意外傷害患兒父母的PTG有正向預測作用,而侵入性反芻性沉思并未進入回歸模型。這可能與樣本量、患兒意外傷害類型、患兒意外傷害程度等因素有關。提示臨床護士不僅應啟發意外傷害患兒家長形成積極、主動的正面思考,還應提高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向侵入性反芻性沉思的轉變,以促進意外傷害患兒父母認知的重建及獲得PTG。
3.2.2家庭關懷度
完整的兒科心理社會護理不僅應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因素,還應幫助患兒及其家庭發揮優勢并從中獲益[5]。相關研究顯示,意外傷害的患兒無論年齡大小都依賴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幫助他們度過損傷期[4]。王麗敏[5]的研究雖證實了社會支持因素是影響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變量,但并未深入探討家庭關懷度的影響。本研究引入并探討該變量結果顯示家庭關懷度是影響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成長的因素,有助于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獲得。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和陪伴給高壓下的患兒父母安慰感、安全感和歸屬感。反之,父母對患兒發生意外傷害后所產生的自責、愧疚,甚至其他家庭成員的責備,不僅影響家庭關系的和睦,還會使患者父母產生消極的應對方式和負性情緒(如不知所措、無法承擔照護責任、內疚、自責等)。限制家庭功能的發揮的同時也不利于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成長。故臨床護士可將家庭成員納入到意外傷害患兒父母PTG的護理干預措施中,以創造和諧、健康、支持性的家庭環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