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巖碩,連玉菲,龐國勛
河北省人民醫院 藥學部,河北 石家莊 020051
隨著“智能靜配”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自動化與信息化已經成為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的發展方向[1-6]。21世紀初期,國外已有開發和應用智能貼簽系統的相關報道,而現階段國內的PIVAS多采用傳統手工貼簽的模式,流程繁瑣、工作強度大、易發生工作差錯、可追溯性差等問題日益突出(圖1)[7]。為優化貼簽流程、降低工作強度、減少工作差錯、提高貼簽環節工作質量,我院藥學部于2019年10月22日引進了TQ-110智能貼簽系統,并結合我院PIVAS智能化管理需求,進一步完善了自動貼簽系統個性化程序應用軟件,實現了輸液自動貼簽、復核及數據處理等功能模式。智能設備在PIVAS的應用不僅降低了人員的工作強度,減少了工作差錯,而且可視化、可追溯的信息化建設優化了PIVAS的管理[8]。目前,該系統正常運行,現就其應用概況進行介紹,并將該系統對我院PIVAS工作的促進作用進行總結。
圖1 問題分析魚骨圖
智能貼簽系統由一臺計算機主機、一臺貼簽裝置(包括兩個閉合式傳送帶、一臺工業級標簽打印機、液體方向糾正板)、智能視覺防呆系統、物料框等構成。目前,該系統可對50、100、250、500 mL等不同規格軟袋輸液袋進行貼簽,實現輸液醫囑自動篩選及提取、輸液溶媒自動識別、標簽自動打印與粘貼、相關醫囑信息實時查詢等自動化流水式輸液貼簽工作模式。
智能貼簽系統通過與我院PIVAS應用的超然靜配數據處理系統(V4.0)對接,同步提取需調配的軟袋輸液全部相關醫囑信息,并依次按配置批次、配置種類順序儲備在主機內,貼簽前由工作人員在計算機主界面上自主選擇需要貼簽的批次及種類;貼簽時工作人員將相應的溶媒,按照輸液袋加藥口朝外、文字朝下的方式放置在投料口傳送帶上;軟袋輸液由傳送帶輸送至貼簽系統智能視覺照相識別系統上方;智能識別系統先以照相方式讀取輸液袋信息,再由系統即時判斷此袋溶媒是否與打印的即將粘貼的輸液標簽所示溶媒相對應,如相對應則即時粘貼,并由傳送帶將貼好的溶媒傳至成品框內;如不對應,系統報警并在電腦顯示屏上提示溶媒錯誤,錯誤溶媒被傳送帶輸送至異常物料框內,直至正確的溶媒被系統識別貼簽后進入下一袋貼簽環節。智能貼簽系統的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智能貼簽系統工作流程
1.3.1 輸液醫囑信息自動獲取
智能貼簽系統與我院“成都超然靜配中心數據處理系統”通過我院局域網實現后臺對接,“超然靜配數據處理系統”實時將我院PIVAS需要貼簽的輸液醫囑信息傳送至智能貼簽系統,并在貼簽機主、副屏幕上顯示溶媒、藥品信息,實現了數據實時自動篩選、發送與接收。
1.3.2 視覺識別防呆系統
工作人員按屏幕提示的同步信息,將相應的溶媒放入投料口傳送帶上,閉合式傳送帶將輸液袋運送至視覺識別防呆掃描頭下方并即刻拍照識別,進而完成貼簽工作,該系統有效避免了因放錯輸液袋造成的貼簽差錯。
1.3.3 智能打印、黏貼標簽
智能貼簽系統采用工業級打印引擎,打印速度快、運行穩定。貼簽方式采用覆貼溶媒方式,貼附輕柔,避免了擠壓造成的輸液袋漏液。貼簽機在工作過程中,會根據放入的溶媒不同,自動調節打印機及壓標高度,高度值通過打印高度設定表進行設置(圖3)。貼簽機根據放入的溶媒不同,自動調節貼簽位置,位置值通過打印延時設定表進行設置(圖4)。
圖3 高度值設定界面
圖4 不同溶媒貼簽位置設定表
1.3.4 數據匯總和回查
智能貼簽系統可按照用藥日期、批次篩選已貼簽的醫囑信息進行分類匯總,方便操作人員進行液體預擺及個人績效考核。每個標簽都有唯一的序號,該序號會打印在標簽上,供后續回查使用(圖5)。
圖5 打印記錄回查表
1.3.5 個性化功能設置
該系統可個性化地按照藥品種類貼簽,主畫面上點擊“選擇藥品”按鈕后,彈出藥品選擇窗口。完成上一個藥品的貼簽后,將自動跳轉到下一個在本窗口選擇的藥品,未選中的藥品將不會被貼簽(圖6)。
圖6 按藥品種類貼簽選擇表
應用智能貼簽系統前,我院采用在桌面預擺溶媒的模式進行手工貼簽,流程多、工作繁瑣,貼簽前需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貼簽中需要人員不斷走動來粘貼標簽和收取溶媒,工作效率低下。應用智能貼簽系統后,結合我PIVAS工作實際,對貼簽流程進行了合理優化,去除了預擺步驟,增加了一次核對,人員不需要走動,提高了工作效率,詳見圖7。
圖7 智能貼簽系統應用前、后貼簽工作流程
傳統貼簽模式下,6名貼簽人員貼簽過程中始終站立,頻繁彎腰,人員勞動強度較大。使用智能貼簽系統后,工作人員由6人減少到4人,均坐著操作,不僅減少了人力資源的占用,且降低了勞動強度。
傳統貼簽模式每日工作時間較長,且易發生漏貼、貼錯、褶皺等工作差錯[9-10]。使用智能貼簽系統后,在每日工作量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貼簽時間明顯縮短,貼簽差錯顯著減少。為系統性評價智能貼簽系統的應用效果,選取我院使用該系統前、后各3個月為樣本研究期,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智能貼簽系統使用前后貼簽時間、差錯率的對比
2.4.1 符合時辰藥理學規律的分批次貼簽
我院PIVAS實行按批次、按藥品種類集中調配。經過我院與廠家的共同研究,將該智能貼簽系統由原來的按溶媒種類貼簽,升級為按批次、藥品種類貼簽。貼簽過程按照時辰藥理學規律及藥動學原理,將病人所需成品輸液分為01批次(9點用藥)、02批次(10點用藥)、03批次(11點用藥)、04批次(16點用藥)、05批次(夜間用藥)先后貼簽,用不同顏色物料框代表不同批次,進行調配[11-13]。實施分批次貼簽后,01批次的數量下降了27.7%,縮短了01批次到達臨床的時間(表2)。該優化方案幫助臨床解決了病人用藥順序混亂的問題,各批次成品輸液定時送至病房,保證病人合理、及時用藥,規范了臨床科室的藥品輸注,提高了成品輸液的穩定性,體現了PIVAS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中的價值。
表2 分批次貼簽前后PIVAS工作量對比(袋)
2.4.2 數據分析及信息化
貼簽記錄、編號查詢、歷史溶媒清單、藥品清單均可在主屏幕上進行查詢和分析,PIVAS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促進了智能貼簽系統的數據統計和查詢等功能的應用(圖8)。
圖8 貼簽數據分析
PIVAS工作復雜,出現差錯的概率較大,而貼簽環節出錯率最高,智能貼簽系統的使用,實現了流程的自動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工作差錯,優化了PIVAS的管理水平。我院智能貼簽系統與沈國榮等[14-15]、朱桃莉等[16]報道的擺藥-貼簽一體機相比較,有以下優勢:① 智能貼簽系統搭載視覺識別防呆系統,拍照識別溶媒,可有效避免溶媒放錯引起的貼簽差錯;② 智能打印模式可根據放入溶媒不同調解打印機高度,使溶媒貼敷更平整;③ 智能貼簽系統占地面積更小,打印速度更快。
該智能貼簽系統雖有很多優點,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① 目前該系統只能在軟輸液袋上黏貼標簽,無法在玻璃瓶上貼簽,建議配備相應的固定裝置,讓玻璃瓶溶媒可以進入傳送裝置,進行自動貼簽;② 放錯溶媒或漏貼簽狀態下,主、副屏幕紅屏警告,建議加上報警聲音,更易讓工作人員發現并及時糾正;③ 標簽紙更換過程較為繁瑣,建議優化更換標簽紙的流程,使更易于更換。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智能靜配”得到顯著發展,運用智能化、信息化等現代技術手段,將PIVAS的工作聯合成一個大的、精細的閉環狀態[17-20],這體現出了藥學服務的與時俱進和精準調控。智能貼簽系統使我院PIVAS從空間利用到工作流程、管理模式、信息追溯等方面向著自動化、智能化、精細化、人性化邁進了一大步。該系統降低了藥師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差錯率,增加了臨床病人的滿意度,體現了醫院的服務理念,增加了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