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露 , 李榮躍 , 巴特鐵木爾·吾其巴特 , 張冬梅 , 董燦興,2
(1.伊犁州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新疆 伊犁 835100;2.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泰州 215300)
隨著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療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中藥材產業由此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極具活力的增長點,人工種植中藥材日趨增多。在新冠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李克強總理一直強調要強化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方藥和中成藥[1]。實踐證明,中草藥可有效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對人體健康尤其是抵抗新冠病毒益處頗多。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別名包袱花、鈴鐺花、僧帽花,桔梗科桔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既可作觀賞花卉,其根亦可入藥。桔梗根含桔梗皂苷、遠志酸、桔梗皂苷元、葡萄糖、菠菜甾醇、γ-菠菜甾醇-β-D葡萄糖苷、白樺脂醇;花含飛燕草素-3-咖啡、蘆丁糖-5-葡萄糖苷。桔梗主要用于呼吸道疾病,有祛痰止咳、消腫排膿、降血糖的功效,對膽固醇代謝有影響[2],可食用[3]。
我國桔梗的栽培研究起步較晚,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由野生變家種,目前桔梗藥材主要來源于人工栽培[4]。伊犁河谷具有種植中藥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伊犁河谷開始引進各類中藥材試種,通過人工試驗栽培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缺乏系統完善的育苗栽培技術。基于此,課題組通過對伊犁河谷桔梗露地直播中的關鍵技術進行試驗探索,旨在為中草藥種植技術研究及推廣提供參考。
桔梗種子選擇2年生以上,且非陳積的種子(貯存1年的種子出苗率70%以上,貯存2年的種子出苗率60%以上)。種子飽滿有光澤,千粒重1.0 g~1.5 g,種子凈度95%以上,無病蟲害、無破損。未經處理發芽率在90%以上。
選擇察布查爾縣海拔高度在1 000 m~2 000 m之間以黑鈣土為主山地,成土母質以黃土狀物質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比較豐富,腐殖質層厚達20 cm~35 cm,呈灰色或暗棕灰色,粒狀結構,平整、排水條件良好地塊。
覆蓋物有麥草、玉米秸稈。進行兩個試驗設計,第一個試驗覆蓋物不同,第一組覆蓋麥草,第二組覆蓋玉米秸稈,第三組覆蓋水稻秸稈,第四組無覆蓋。第二個試驗覆蓋物相同,同為麥草,第一組在兩畦面中間種植2~3行玉米,株距20 cm~25 cm,行距25 cm~30 cm,玉米出苗后為桔梗提供必要的遮陰及保墑條件;第二組不在畦間種植玉米。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浸泡處理,用高錳酸鉀0.3%~0.5%濃度浸泡12 h,提高出苗率[5]。
播種前進行土壤深翻,結合整地每畝地施有機肥300 kg,深耕30 cm以上,清除作物殘根、雜草及石塊,整細、耙平,作平畦,畦寬1.5 m,畦間開寬40 cm、深30 cm的排水溝。
在4月底至5月初播種,畦面上開0.5 cm~1 cm種植溝,每畝地用種子5 kg左右,與2~3倍細土混勻以后,均勻撒播在溝內,用掃帚輕輕覆蓋細土0.5 cm,蓋麥草或玉米秸稈或遮陽網,以遮住地面、不裸露畦面為準,約3 cm~5 cm厚。于畦面兩邊均勻布置3~5條滴灌帶,滴透水,苗期保持畦面墑情。
播種后定期檢查苗床,觀察苗床墑情和出芽情況,一般播種后10天開始出苗,待長到2~3片真葉后,去除覆蓋物,20天左右出齊。
出苗后及時人工拔除雜草,除草除早除小,以防雜草影響桔梗幼苗生長。澆水周期按照當地的天氣條件適時澆水,原則上保證畦面濕潤。幼苗3~4片葉時,按照株距3 cm~5cm間苗1~2次;幼苗6~8片時,按照7 cm~8 cm定苗,定苗同時及時補齊缺苗,畝留苗9萬~10萬株為宜[6]。
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避免除草劑、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嚴格遵照NY/T 393 —2020《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執行[7]。在進行植保防護工作時,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農藥,增強藥效,防止產生抗性;適時用藥,抓住防治有利時機;安全用藥,確保人畜安全[8]。
1)根腐病:一般在6—8月發生,主要危害桔梗根部,初期根局部出現褐色斑點,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呈塊狀腐爛,隨后導致葉片和枝條變黃枯死。濕度大時,根部和莖部產生大量粉紅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最后嚴重發病時,全株枯萎。防治方法:5月底6月初選用惡霉靈噴霧預防,發病后選用50%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或甲霜·惡霉靈800~1 000倍液灌根處理1~2次,同時配合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輪作防病,在重病區實行水、旱輪作或與玉米、油葵等作物輪作,降低土壤帶菌量,減輕發病程度,必要時用生石灰或其他土壤消毒劑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減少病原菌;加強栽培管理,增施腐熟有機肥,提高桔梗幼苗抗病能力,雨后及時排水。
2)白粉病:春、秋冷涼,濕度大時易發病。從蔭蔽處枝葉、老葉、機械損傷葉片先發病,葉面常覆滿一層白粉狀物,后期葉片兩面及葉柄、莖稈上布滿白色霉斑,主要危害葉片,嚴重至全株枯萎。防治方法:選用百菌清或霜霉威等葉片噴霧預防,發病初用波美0.3度石硫合劑、白粉凈500倍液或用20%的粉銹寧粉1 800倍液葉片噴灑防治[9]。
3)紫紋羽病:9月中旬危害嚴重,10月根腐爛。受害根部初期變紅,密布網狀紅褐色菌絲,后期形成綠豆大小紫色菌核,莖葉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切忌連作,實行輪作倒茬;拔除病株燒毀,病穴灌5%石灰水消毒。
4)炭疽病:7—8月高溫高濕時易發病,蔓延迅速,植株成片倒伏死亡,主要危害莖稈基部,初期莖基部出現褐色斑點,逐漸擴大至莖稈四周,后期病部收縮,植株倒伏。防治方法:在幼苗出土前用2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預防,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
5)輪紋病和斑枯病:危害葉片。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連續噴2~3次。
6)擬地甲:危害桔梗根部。防治方法:可在3—4月成蟲交尾期與5—6月幼蟲期,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殺。
7)蚜蟲和紅蜘蛛:危害桔梗的嫩葉、新梢。春季危害最嚴重;夏季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蚜蟲量減少;至8月蟲口增加,隨后因氣候條件不適,產生有翅胎生蚜,遷飛到其他植物寄主上越冬。防治方法: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口密度;噴灑40%氧化樂果1 500~2 000倍液。
在當年10月下旬或翌年4月中上旬進行種苗的移栽,采挖時除去地上干枯部分,適當深挖,防止斷根,采挖后及時栽種[10]。
不同覆蓋物對桔梗的出苗率和生長的影響存在明顯差異,覆蓋麥草組出苗早,出苗率相對較高,出苗整齊,基本達到合格苗的標準;覆蓋玉米秸稈和水稻秸稈組出苗晚,出苗率相對較低,出苗不齊。不同覆蓋物對出苗率的影響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覆蓋物對出苗率的影響
覆蓋物同為麥草,是否在畦間種植玉米對出苗率影響不大,如表2所示。

表2 相同覆蓋物在畦間是否種植玉米對出苗率的影響
1)播種桔梗時的覆蓋物起到遮陰保墑的作用,在選擇覆蓋物時要選擇大小均勻的覆蓋物,在覆蓋時也盡可能撒均勻,保證沒有播種面裸露。玉米秸稈大小不均勻,覆蓋面不均勻,影響出苗效果;水稻秸稈較麥草秸稈和玉米秸稈輕,在出苗期間遇有風天氣,水稻秸稈易被吹走,影響出苗效果;總體而言,小麥秸稈的效果最佳。
2)在畦間種植玉米為桔梗苗提供必要的遮陰作用,雖然對出苗沒有影響,但是在后期桔梗除草中,種植玉米組可為剛除去雜草裸露在外的桔梗苗提供一定的遮陰條件,避免幼苗被曬傷;沒有種植玉米組的幼苗,在剛去除雜草后無遮陰條件,葉片有被曬傷的現象,葉片發黃,影響生長,并且種植玉米可增加畝收入。
1)通過試驗總結發現,種子處理應該嘗試不同的方法,應采用不同藥劑和不同浸泡時間進行對比試驗,探索種子處理提高出苗率的最佳方法[11-12]。
2)縱觀桔梗整個生長周期,結合兩個試驗組的試驗效果,在覆蓋物試驗設計時,應加遮陽網試驗設計組。如果選擇遮陽網為覆蓋物,在桔梗整個生長周期,遮陽網不僅能對桔梗的生長起到遮陰保墑的作用,相比植物秸稈,省去播種后覆蓋和出苗后去除覆蓋物的過程,也不會出現因為人工覆蓋不均勻或者被風吹走,而影響出苗率的情況。并且在桔梗生長后期,尤其是在除草時,遮陰網可以為桔梗提供持續的遮陰環境,而不會因為在正午清除雜草而出現桔梗幼苗被陽光灼傷,影響生長的情況。
3)在桔梗生長后期,發現與雜草相伴而生地塊的桔梗長勢,比清除干凈雜草地塊的桔梗長勢好一些,可能是因為雜草能為桔梗的生長提供一定的遮陰環境,而桔梗不至于完全被暴露在陽光下,被陽光曝曬而影響生長[13-14]。
4)遮陰保墑對中藥材種植有很大的影響,后期試驗應考慮中藥材間作方法,利用不同株高的中藥材進行間作,既能達到遮陰保墑的作用,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產量,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