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珊珊
如今,在國家政策積極的引導下,打造節約型園林景觀也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武器。節約型園林景觀不僅遵循低碳環保的基本原則,同時這種形式也已經成為了行業進步的趨勢。在打造園林綠化的過程中,不論是景觀性還是資金投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以節約為目的,植物的后期養護成本也會極高。因此在園林綠化中打造節約型園林景觀是最合理的選擇,兼具景觀效應和經濟效應。
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關鍵就在“節約型”這幾個字上,其自身依賴的是經濟型的建設方式,能夠改善相關地區的環境,發揮出保護、美化的功能,并且也有助于達成節能的目標。總而言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就是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以最少的開銷來滿足提升生態環境效益的需求。在實踐的過程中,園林的工作人員首先要考慮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構建雙贏的局面。例如,在考慮植物的配置時,就需要將他們與節約型理念相融合,不僅要發揮出生態保護的作用,還需要注重經濟效益。接著,景觀設計理應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工作人員可以營造復合型立體生態群落,綜合考慮喬灌木的綠量、凈化空氣等生物學特性。再加上,由于地被植物本身的存活率不高,所以工作人員也要盡量少用地被、草坪,多構建喬、灌、地被植物組成的復合型立體生態群落。另外,要推廣立體綠化,通過見縫插綠等方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比如,自2022年以來,合肥市就明確要求各個縣區每年新增立體綠化面積不少于3000平方米,這也說明立體綠化已成趨勢。除此之外,設計也是重要的一環,經濟與生態雙贏本身就十分困難,所以研究人員更是要深思熟慮,需要洞察到忽略的細節,設計出完美的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在這里,必須避免粗糙設計、重復建設,“千園一面”也是種浪費。好的設計及造園能讓游客看到這個生態園林景觀后覺得賞心悅目,有流連忘返之感,當地經濟也會因此獲得更多的生機與活力。因此,園林設計需要在節約的基礎上,把建筑景觀與自然景觀合理搭配,融合到一起,這樣不僅能夠吸引游客,還能減少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在某種程度上也符合節約經濟的觀念。
一般來說,在不同的地區生長的植物類型是不同的。有些植物喜陽,有些植物喜陰,這都是由當地的自然環境決定的。如果在南方,那么設計節約型園林景觀的時候,就不能北方的植株運輸至南方。這是因為,植物到達南方可能很難養護,其自身的存活率也十分低,在未來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這顯然與節約型經理念背道而馳。因此,設計者在植物的配置上,一定要充分利用當地的鄉土樹種。例如,合肥地區就適宜種植廣玉蘭、烏桕等植物。這些鄉土樹種的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環保效益顯著,且后期養護成本低。同時,像烏桕這些鄉土樹種也具有豐富的林相變化,能夠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景觀。還有,植物的配置也要考慮到應用場景,比如,就工廠等污染嚴重區域來講,就需要使用價格低廉、抗性強且具有較強凈化功能的植物;在城市公園里,應多應用宿根花卉等精致植物打造花鏡小品;在郊野公園、濕地公園等提倡野趣的區域,應多用楊樹、烏桕、蘆葦等低養護成本且具備鄉土氣息的植物,這樣不僅能夠打造自然野趣風格,生態經濟效益也變得顯著,后期養護所施加的人力、財力也減少。除此之外,要少用或者嚴禁大樹進城。有些地區大搞形象工程,大量移植大樹,雖然大樹能立刻景觀,但是后期的施工和養護成本高,死亡率也很高,生態效益較低。
生態園林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很多的問題,如色彩的搭配、是否彰顯當地的風土人情等。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好才能保證各個部分的完整融合,打造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景觀。因此,在選擇引進外來的植株時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了解各個植株之間的生長環境和特征。再者,還需要考慮到不同植株的種間關系,種間關系是指不同種群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關系。植株之間的種間關系是相互影響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所以園林設計人員一定要上心,充分利用樹木種群之間的作用,規避不同種群的沖突,這樣才能建成健康園林。在建設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當地的文化內涵[2]。如果有外國友人來參觀園林,感受到了當地的文化特點和人文風俗,那么本土文化也自然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影響。這樣的傳播方式也能使得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記憶變得更加深刻,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和屬性。但是,這種創新的文化思路是對園林設計者來說是有一定挑戰性的,這也需要研究人員不斷努力,探索前進,尋找創新的辦法,努力將節約型園林景觀與植物配置相結合。
現如今,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綠化,而我國的生態園林建設也在不斷進步,園林工作人員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對于他們來講,設計并構造出和諧的自然景觀顯然一項巨大的任務,不僅需要博覽群書,到不同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增長自身的見識,還需要將植物的配置與節約型經濟相結合。但以上這些工作雖然辛苦,卻都能讓工作人員在實踐中累積經驗,不斷完善自己。在未來,設計園林景觀時,工作人員也需要在前期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對建成的景觀要充滿信心,以創新的技術讓游客在欣賞美景時耳目一新,這樣一來,景觀的生態與經濟功能就會最大程度發揮出來,居民也會獲得更加優美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