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過去了,2022年會不會更好?
其實,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這種焦慮始終伴隨左右。因為耳邊一直傳來“不確定性”的消息,新冠疫情仍舊沒有消失。“太難了!”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不少人在歲末年初都會發出這樣一句感慨。然而,當我們梳理2021年度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榜單時,竟能發現諸多驚喜——
27件億元級拍品誕生,2020年這一數字是17件;中國瓷器、白玉、機制幣、古典家具等創下令人矚目的紀錄;有幾家企業的總成交額更在去年斬獲歷史新高……
這一佳績可謂苦盡甘來。面對疫情發生后的征集難、拍賣難、生存難,拍賣企業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選擇挑戰自我,迎難而上,試圖將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這個過程中的“法寶”是打造特色、堅守信念與開拓創新。
去年,中國嘉德打造特色專場“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場”,成功引進西方藝術大師之作;北京保利憑借深度學術挖掘,讓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等多件巨制成為焦點;北京誠軒依托20多年的堅守與專注,締造了中國錢幣成交價格最高紀錄……還有不少拍賣企業在跨界、破圈的道路上勇于嘗試,同樣為行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當然,在疫情的阻擾下,拍賣企業的日子依舊面臨著各種挑戰,但若能化危為機,咬牙堅持,或許可以活出一片新天地。以這個角度而言,疫情反倒成為促使拍賣行業“進化”的助推劑,從而“進化”出更多新生業態。
這兩年,拍賣行業經歷過頹唐、迷茫的時刻,但當這些“美好”不斷出現,我們就會油然而生一種幸福與期待:負重前行、努力深耕也就顯得沒有那么困難了。
2021年過去了,2022年會不會變得更好?盡管結局無法預測,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拍賣行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仍然在默默努力,在砥礪前行,最終將會變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