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眾所周知,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重要危險因素。急性高血糖可引起“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慢性高血糖則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腎臟損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以及糖尿病足、壞疽等慢性并發癥。正因如此,糖尿病患者恨不得馬上把血糖降下來。
不可否認,嚴格控制血糖對預防和延緩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非常重要,但是,是不是血糖降得越快越好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幾個臨床快速降糖的實例。
隱患一:引起低血糖反應
病例1:張先生,男,40歲。前不久單位體檢發現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2.0毫摩/升,餐后2小時血糖16.0毫摩/升,確診為2型糖尿病。自此之后,張先生開始嚴格控制飲食并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一周后復查,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時血糖、午餐前血糖均接近正常,但他本人感覺乏力、頭暈,午餐前心悸、出汗、顏面潮熱。用他自己的話說,查出糖尿病之前,雖然血糖高點,但沒覺得身體哪兒不舒服,現在血糖倒是降下來了,反而渾身不得勁。
病例解析 病例中張先生的血糖控制良好,其間也沒發生低血糖,之所以感覺不適,是因為此前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機體對這種內環境已經比較適應了,一旦血糖在短期內快速下降,患者反而很難一下子完全適應,從而出現頭暈、心悸、乏力等各種不適,臨床把這種具有低血糖癥狀但血糖值正常的現象,稱為“低血糖反應”,其癥狀表現輕重也因每位患者年齡、基礎血糖水平、自我調節能力、機體敏感性等不同而存在個體差異。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上述癥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隱患二:導致低血糖昏迷
病例2:李大爺患糖尿病多年。日前,因咳嗽、咳痰一周,伴惡心、嘔吐2小時急診入院。門診CT檢查示雙肺炎癥,隨機血糖28.0毫摩/升,尿酮體4個“+”,被診斷為肺部感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值班醫生立即給予快速大量補液,靜脈滴注胰島素,3小時后查血糖為8.2毫摩/升,但隨后不久,患者出現嗜睡、意識模糊、呼之不應,急查血糖為1.6毫摩/升,經內分泌專家會診,考慮昏迷是由于胰島素沒及時減量,導致嚴重低血糖及腦水腫。經過靜脈補充葡萄糖、甘露醇脫水治療后,患者轉危為安。
病例解析 在搶救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這類危重患者時,雖然要求盡快控制患者的血糖,但對降糖速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否則,患者易發生腦水腫,引發意識障礙,嚴重者導致低血糖昏迷。對酮癥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臨床上多采用持續、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的方法控制血糖。在治療過程中,應每小時監測1次血糖,根據血糖檢測結果,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確保血糖安全平穩地降至正常水平。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老年人由于機體各臟器調節功能下降、神經感覺衰退,比年輕人更易發生低血糖,尤其是無癥狀性低血糖癥發生率較高,危害更大。
隱患三:導致視力下降
病例3:王女士,58歲,有10余年的糖尿病史,長期口服格列齊特等降糖藥物。近一年來,療效越來越差,加大劑量也無濟于事,血糖長期居高不下,于是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她,像她這種情況屬于口服降糖藥繼發性失效。在醫生的建議下,王女士開始接受胰島素治療,短短兩三天血糖就降下來了。血糖雖然不高了,王女士卻出現了視物模糊等癥狀。眼底檢查排除了糖尿病眼底病變,那么,王女士的這些不適癥狀是怎么回事呢?
病例解析 血糖快速升高可使血漿滲透壓升高,房水滲透壓相對降低,房水滲入晶狀體內,晶體屈光度增加,表現為“近視”;血糖快速下降可使血漿滲透壓降低,房水滲透壓相對升高,造成晶狀體脫水,晶體屈光度減低,表現為“遠視”。由此可知,血糖明顯波動可以造成眼球屈光度的改變而引起視物模糊。這種由血糖波動引起的視物模糊往往是一過性的,并不是真正的眼底病變,血糖平穩后會自行消失,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
隱患四:引起血糖波動
病例4:劉女士懷孕快7個月了,半個月前查出妊娠糖尿病,在醫生的建議下,每天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但血糖忽高忽低,始終不穩定。經過了解得知,劉女士因為怕血糖高影響胎兒,一查血糖高點,就擅自加大胰島素用量,由于上調幅度過大,經常出現餐后低血糖,并導致下一餐前的血糖反跳性升高。
病例解析 如果降糖過快,在相對低血糖時期,機體會增加腎上腺素、胰高糖素、生長激素等升糖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反跳性升高,血糖忽高忽低、反復波動比持續高血糖帶來的危害更大。因此,降糖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急躁冒進。
隱患五:誘發胰島素性神經炎
病例5:小明今年16歲,2個月前因口干、多飲伴惡心、嘔吐住進當地醫院,查隨機血糖24.8毫摩/升,尿酮體4個“+”,糖尿病自身抗體三項呈陽性,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性酮癥酸中毒,給予胰島素泵強化降糖,1周后查空腹血糖在4.0~6.0毫摩/升,餐后2小時血糖波動于6.0~10.0毫摩/升,隨即出院。出院10多天后,患者胸腹部及會陰部皮膚開始出現難以忍受的燒灼樣疼痛,以致夜不能寐。最終確診為胰島素性神經炎,血糖下降速度過快是導致本病的誘因。
病例解析 由于本病是降糖速度過快所致,因此,控制血糖千萬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循序漸進,以避免醫源性急性神經病變的發生。本病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做好預防最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