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自2018年3月啟動DRG付費改革工作,在2019年5月成為全國30個DRG付費國家試點城市之一,經過3年的運行,初步建成“機制健全、全面覆蓋、強化監管、保證質量、控制成本、規范診療”的DRG付費管理體系,實現了市內住院統籌基金當期結余由“負”到“正”的轉變,從源頭上守住了“百姓救命錢”,更好地保障了參保群眾病有所醫,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6月,攀枝花市接受國家醫保局組織的國家支付方式改革交叉調研評估,評估專家充分肯定攀枝花DRG付費經驗可復制可推廣。2021年9月,攀枝花市在全省醫保基金財務工作培訓會上作主題為“強力推進病組點數法付費改革? 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可控”的經驗交流發言。
強化“三個保障”,建立“三個機制”。攀枝花市強化組織保障,完善制度保障,加強技術保障,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職能職責,出臺深化付費方式改革實施意見、醫保總控辦法、與DRG付費相配套的實施細則等辦法,基本建成滿足DRG要求、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DRG分組器間及時高效、安全精準、互聯互通的信息化系統。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溝通協商機制和爭議處理及決策評估機制,組建醫療保障專家團隊,完成評估、評審等事項,激發醫療機構“控成本、提質量”的內生動力。
突出“三個統一”,補齊“三個短板”。統一數據標準,建立全市統一的醫保“三目”、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編碼等基礎庫;統一分組結算,按照統一的分組方案對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和疾病病種進行分組并計算病例點數,按照統一的經辦流程和結算辦法,實行月度預付和年終清算;統一監督考核,硬化協議管理,將醫療服務質量監管和考核、費用撥付和清算等納入協議管理。針對中醫分組存在的短板,在全省率先探索開展按中醫療效價值DRG付費;針對醫療機構可能推諉重癥病人、選擇性收治輕癥患者等問題短板,加大對醫療機構收治危急重癥、疑難雜癥的政策支持,適當提高危急重癥相關病組調整系數;針對不宜采取DRG付費的病種的短板,如嚴重精神障礙等,實行在DRG付費方式下按床日或服務單元付費,建立適應不同疾病、不同服務特點的DRG付費,按病種、按人頭、按床日付費等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
推進“三醫聯動”,找準“三個方向”。DRG實現了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兩項險種全覆蓋,實現了除嚴重精神病外的病種全部分入693個DRG病組全覆蓋,實現了有住院條件的醫療機構全覆蓋。DRG付費引領“三醫聯動”,促進醫療機構從以規模擴張外延發展為主向規模適度內涵建設為主轉變,醫院管理理念從粗放型管理向注重精細化管理、質量效益提升為主轉變,從關注創收到關注“四合理”轉變,充分注重醫患溝通和患者就醫體驗,踐行了醫保共商共議共治理念,助推了醫療機構和醫保良好合作。經三年運行,城鎮職工醫保市內住院統籌基金實際發生金額從2017年6.1億元下降到2020年5.3億元,下降13%;市內住院統籌基金當期結余由試點第一年-1.25億元、第二年-0.7億元,到第三年0.13億元,實現“從負到正”。
與此同時,攀枝花市積極踐行醫保治理理念,建立多部門聯合組織保障,引入第三方專業力量參與改革,建立按月預付、年終清算制度,從后付制向預付制轉變;適應DRG付費改革的管理隊伍初步建成,多部門聯合的付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以DRG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型醫保支付體系日趨完善;攀枝花市各醫療機構從改革出發,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強化成本核算,建立了與DRG付費相適應的績效管理模式,從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向質量效益提升的集約式發展轉變。
2021年末,結合攀枝花市試點做法,四川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衛健委已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廣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結合點數法付費的實施意見》(川醫保規〔2021〕12號),要求全省各統籌區(實施按病種或病組分值付費的統籌區除外)啟動實施以攀枝花經驗為基礎的DRG付費方式改革。
攀枝花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DRG付費國家示范城市要求,在研究紓解改革新問題、新情況上開啟新征程,在聚焦突破改革重點、難點問題上擔當新使命,在持續提升示范引領成色、精心擦亮攀枝花名片上續寫新篇章,為推動攀枝花市醫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醫療保障和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貢獻攀枝花智慧、攀枝花經驗。
(本刊記者潘興揚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