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夢潔,王陸濤
(1. 西城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江蘇 南京 211303;2.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6)
紫色農作物是色澤呈紫色或紫紅色的一類作物,其品種很多,根據可食用部位,可以劃分為甘藍類、葉菜類、茄果類、豆類、根莖類等[1]。
1.1.1 深色食品逐漸被人們關注
蔬菜的營養價值與蔬菜的顏色密切相關。與其他色澤較淺的食品相比,紫色農作物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營養學家發現,蔬菜的色澤會影響其營養物質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黑、紫、綠、紅、黃、白,因此,食用紫色蔬菜成為一種新的趨勢[1, 2]。
艾瑞網于2022年水果消費調研問卷中顯示:89.2%的消費者關注深色水果,因為他們富含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同時普遍接受度在一線城市最高,三線及以下城市低于高線城市。在26~45歲年齡段接受度高于其他年齡段[3]。
1.1.2 花青素含量豐富
紫色蔬果中所含有的花青素,是目前人們所發現的最出色的天然抗氧劑,它的抗氧化作用比維生素C與維生素E更高[4]。對人體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改善視力、保護心血管等作用,還能提高免疫力,增強身體抗病能力[5~7]。
正因為紫色蔬菜含有較高的花青素。其科研、經濟和社會效益日益凸顯。人們期望培育富含花青素、色彩多樣的新品種,以滿足市場需求[8]。
1.1.3 售賣價格高
紫色蔬菜售價高于普通蔬菜。通過對北京、天津等45個大中城市郊區調查,發現紫色蔬菜平均售價高于一般蔬菜的89.3%,北京金福藝農番茄園區黑珍珠櫻桃番茄賣160元/kg,是普通番茄的21倍,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1]。
紫色蔬菜不僅在菜色搭配上,比普通綠葉菜更具裝飾效果,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其經濟效益比一般蔬菜高出數倍以上[8]。
在心理上紫色具有神秘高雅之感;生理上對疾病有很好的輔助效果,可以應用于深度系統手術中降低疼痛,對眼睛、耳朵和神經系統都會起一定的安撫作用,緩解不良情緒,尤其是憤怒[9]。
1.2.1 紫色視覺康養功能
心理方面應用:紫色能讓人沉思,給人以寧靜、鎮定的氣氛。讓人們置身一種安靜、優雅氛圍,增加人們交談、靜思、休息等,減輕了人們的壓力,使人愉快[9]。創造紫色治愈空間,利用色彩對心理的影響,進行色彩理療[10]。
康養方面應用:紫色蔬菜中所含有的“花青素”,能夠有效地促使視網膜紫質的再合成,對緩解眼睛疲勞、改善視力都有一定的功效[11]。
1.2.2 紫色觀光景區研究
紫色農業作為色彩農業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獨特誘人的色彩感受,不同紫色蔬菜品種搭配種植可以打造成觀光景觀。
(1)北京洼里鄉居樓農場的“五感蔬菜觀光園”。
園區種植有30多種紫色蔬菜,僅占整個園區的一小部分,蔬菜以盆栽形式出售,供市民帶回家中種植[1]。在觀賞的同時促進當地特色蔬菜采摘產業發展,增加游客的生活樂趣。
(2)邳州市紫色農莊。
在原有生態田園景觀的基礎上,添加了浪漫元素,分為薰衣草種植的“紫香花園”、新疆特色主題的“西域風情園”。是以花卉種植為載體、以“愛”為主題的家庭農場。
(3)成都紫色農作物示范園。
是集科研、生產、加工、營銷、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采用與農民利益緊密聯系的運行機制,有效的增加了園區農戶純收入,以及帶動周邊種植紫薯8000畝[12]。
總之,我國“紫色”觀光景區存在普遍規模較小,且多側重于觀賞性,主要被運用于營造花海景觀、花卉苗圃基地。大多存在景觀特色不明顯、主題特色不鮮明、季節性明顯,設施閑置嚴重等問題。
紫色農作物其功能多樣,具有很高的產業價值。在食品領域、化妝品領域和醫藥領域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6]。以紫葡萄、紫色馬鈴薯為代表的產業鏈尤為突出。
1.3.1 紫葡萄產業鏈
以紫葡萄為例(圖1),其產業鏈已經滲透到“吃、住、行、游、購、娛”6個方面,依托葡萄產業開發鄉村旅游具有多元價值功能表現[13, 14]。
圖1 紫葡萄相關產業鏈
1.3.2 紫色馬鈴薯產業價值
紫色馬鈴薯具有很強的食用、保健和預防疾病的價值,其將成為未來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醫藥衛生界的重要原材料,具有廣闊的產業化發展前途[6, 15]。
鄉村旅游能夠將三產聯系起來,解決農民的就業。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促使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研究和開發能力,大力提升附加值,實現全產業鏈開發延伸,高質量拓寬鄉村振興之路[16]。
但是,我國鄉村景觀缺乏主題性設計,設計定位趨同,失去個性的營造,“千村一面”的問題已經大范圍出現,如果不加控制,必將導致鄉村景觀特色喪失。尊重鄉村差異性,鄉村景觀應借助獨特的資源優勢進行定位,才能從各類鄉村旅游產品中凸顯出來[17]。
種植紫色農作物,既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又能獲得較好社會效益,有廣闊的市場需求量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種植面積還較小,紫色蔬菜種植面積僅占全部蔬菜播種面積的0.11%,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1]。
將其與農業生產、農業觀光、文化創意、村民致富相結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有待于深入地探討。
鄉村旅游要注意文化保護和保持自然的原真性,現階段,許多鄉村對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漸漸讓位于對經濟的追求,最終落入俗套,失去吸引力[17]。
可以通過4大方法:挖掘歷史文脈、合理功能分區、提取本土設計元素、找準形象定位[14]。并進行一系列策劃,打造當地獨特的空間形式,激活鄉村新魅力。
3.1.1 做強做大紫色農業
充分發揮、挖掘紫色農業的康養文化價值,通過“紫色農業+旅游”的模式,打造紫色康養旅游產品,全方位延長康養產業鏈。
3.1.2 精準產業扶貧富民
以發展紫色農業產業為抓手,通過旅游開發,引導帶動周邊村莊村民參與到相關生產中來,帶動村民就業,實現村民致富、實現精準扶貧。通過調整鄉村產業結構、改善鄉村景觀形象,使農村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14, 18]。
通過紫色農耕、紫色雅趣、紫色味道、紫色禮物四個方面進行探索。
3.2.1 紫色農耕
種植紫薯、紫甘藍、紫葡萄、紫皮核桃等紫色的農業作物,打造可食地景花園,并開展相關農事體驗活動。
3.2.2 紫色雅趣
以紫色花海、文化展覽、濱湖度假區等形式展現其雅趣,使大自然和藝術的美達到完美的融合。置身其中,你可以觀賞、品茶、賞花、品香、結交好友,滿是恬靜悠閑之感。
3.2.3 紫色味道
發揮紫薯、紫葡萄等紫色農作物的食用功能,將餐飲、茶室、休閑吧都賦予“紫色味道”,打造健康養生基地。
3.2.4 紫色禮物
打造紫色禮物系列產品和紫色鄉村電商基地。以帶動村民就業、引導村民從事紫色農業生產、民俗旅游服務,進而帶動村民脫貧致富,走以旅游為主導的新農村發展和建設之路。
岳西縣天仙河紫灣位于大別山腹地深處,靈山、秀水、無霾,天然氧吧,夏季清涼,是一座生態保存良好的天然山地花園。山地資源、生態資源、氣候優勢、空氣質量等度假指標都具有很顯著的優勢,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
依據天仙河“紫灣”特色,利用當地資源優勢,以“紫色”為主題,挖掘紫色農作物的營養、健康、養生價值,引導村民種植紫色農作物,發展岳西縣大別山特色農業產業,打造紫色精品農業產業園。
采用 “紫色農業”+生產、觀光、文創、民生的形式,讓天仙河紫灣與毛畈村聯動發展。對此劃分為9個空間組團,并賦予9種特色:“育紫、研紫、種紫、養紫、賞紫、覽紫、居紫、創紫、售紫” (圖2),營造“滿園皆紫色”的主題形象。將紫色農作物的文化價值充分挖掘出來,打造紫色康養旅游產品。以下是總體規劃平面圖(圖3)、功能分區圖(圖4)。
圖2 “九組團演繹圖”
圖3 總體規劃平面
農事體驗是感受鄉村氣息的重要載體[17],以紫色農業種植為特色,進行創意化、景觀化種植,打造可食地景花園,如紫薯園、紫米谷、紫菜園等。到了紫薯收獲時節,組織紫薯地認種、挖紫薯體驗,刨紫薯大賽。在紫水稻種植區創作稻田畫,舉辦紫米豐收宴等活動。不僅可以充分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緩解生活和工作壓力的需要,又能在農事中體驗農耕樂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圖5)。
圖4 功能分區
圖5 “育紫”“研紫”“養紫”“創紫”“售紫”組團
通過紫作物種苗培育,打造紫作物育種園,為農戶提供新的種植品種,帶動周邊村民種植紫色農作物,逐步向高端種植產品的方向發展,實現增產、增收。
同時打造岳西縣研學教育基地,結合研學教育,培養科技人員。為當地農民提供科學規范的種植技術,使農戶掌握新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技術,激發當地農戶種植熱情,為農民增收拓寬了技術空間,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充分利用天仙河山林資源,以林間套種、林木更新的方式種植藍莓、紫葡萄、紫皮核桃、桑葚等紫色果樹,打造紫果林園。實現“種林園” “種產品”“種景觀”的有機結合(圖6)。
充分利用項目地天仙河豐富的水利資源,攔河筑壩,用活水資源,養殖特色小河魚,打造流水魚養殖基地、紫灣休閑垂釣園、渾水摸魚園。
“紫花草組團”位于景區的中心。人們從萬紫島服務區來到紫色園藝園,園內是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小道,一步一景,行走其間,宛如行走于夢幻般的紫色走廊。游客穿過小徑,沿著紫藤長廊,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樓閣。來到了紫灣觀瀾亭,游人在這里歇息,濃濃的紫氣撲面而來,仿佛一幅遠古的畫卷再現,亭臺花海交相輝映,就連微風中都帶著一股美妙的味道。
園藝園外圍是紫色花草培育基地,在這里人們可以享受到淡淡的紫意,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每次呼吸,心理健康狀況都會得到改善(圖7)。
圖6 “種紫”組團
圖7 “賞紫”組團
“紫文化組團”地勢較高,人們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來到山頂兩座高聳的建筑——紫霞宮、紫陽書院。外面是一片青翠的綠野,從山頂俯瞰,山下的景色很美,而站在山坡上看,則是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讓每一次的戶外活動,都變得富有詩意。室內設有“紫文化”展覽館、教育體驗基地,展示紫色農作物育種知識、紫色蔬菜營養價值、花青素的保健功能等,以豐富的“紫文化”知識,讓人們感受一場高雅藝術的洗禮如圖8。
打造紫色為主題的濱水康養度假區。以“棲岸觀水”為景觀動線,塑造紫玉山莊。山莊內景觀層層遞進,營造出一處雅致、舒適的度假空間。山莊外,帶著對度假生活的深刻洞察,打造紫灣步道、紫藤花溪、紫野茶社、森林氧吧、健康步道、紫灣驛站、臺地樂園、水上生活等運動休閑空間,深入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以精致的細節為度假賦予無限的美感。流動的景致,變幻的四季,伴隨著居者的心境,鋪展在一草一木、一樹一花的靜默對話中,讓生活在自然與水韻交織中,詩意地生長如圖9。
圖8 “覽紫”組團
圖9 “居紫”組團
結合紫色農作物特點和岳西民俗文化,打造紫色文創產品,延伸項目地產業鏈。
(1)紫灣食坊:以紫灣創意美食為核心,提倡綠色飲食、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減輕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結合岳西縣豐富的生態農產品、地方特色美食、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開發“紫色有機宴”“特色美食宴”“藥食養生宴”和“健康調理宴”等多種特色美食體驗。
(2)紫灣DIY工坊:讓游客親手制作果蔬汁、紫色甜點等美食,聘請專業的甜品大師制作葡萄、紫薯等主題甜品,并現場教學。
(3)紫灣禮品店:主要展示并出售紫土豆、微盆景、五彩胡蘿卜等創意旅游產品。銷售各種紫蔬玩偶、背包、T恤在內的紫色文創衍生品。
(4)紫灣休閑吧:內部裝飾時尚的紫色主題休閑吧,可以在這里和家人一起,悠閑地喝茶。開放的空間,環境優雅,同時也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可以進行私密談話。
4.9.1 紫灣加工園
開展紫色農作物深加工,提升其區域附加值。建立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采摘、加工、包裝和銷售。
4.9.2 紫灣電商園
結合岳西縣“大數據”產業發展,打造當地互聯網電商平臺,銷售項目地紫色農作物及其深加工農產品,利用農業種植和網絡平臺相互融合,打造新興銷售模式。采用“互聯網+”的蔬菜銷售模式[19],農戶可以采用網絡直播、網站視頻向顧客展示蔬菜狀況,供顧客在平臺上訂購。或者買家可以租用一塊地,讓蔬菜種植員種上一些蔬菜,并通過平臺經營蔬菜生長的全過程。
紫色農業作為生產性和觀賞性相結合的景觀形式,一方面,能拉動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是居民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的橋梁,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20]。
本文以岳西縣天仙河紫灣為例,論述采用“紫色農業”+生產、觀光、文創、民生的形式,賦予9種特色組團,將紫色元素融入到鄉村康養旅游景觀中,充分發揮其觀賞、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價值。以期為同類型的鄉村旅游景觀提供借鑒。
然而,紫色農業對當地的資源環境情況有一定的要求,必須兼顧當地的生態環境狀況,場地的資源要素會影響設計選擇,光照條件、周邊水資源、適應的土壤、季節性氣候等都會影響農業生產[20]。
同時,一方面,要盡可能地保留農民的生存空間,注重將紫色農業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結合;另一方面又要適當地加入現代高科技,滿足外來游客的體驗需求,以獨特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
以上這些問題怎么解決,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回歸自然、農業生活的向往也日益俱增。紫色農作物前景開闊,滿足人們農耕食用、觀賞休閑的景觀體驗需求,促進鄉村農業經濟發展。
其涉及鄉村、園藝、美學等多個學科和專業,是一個多視角的研究領域,本文主要以鄉村旅游規劃為切入點,對紫色農業進行研究,期待今后更多不同視角下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