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蒙

路透社說,元宇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一般指通過網絡進入的共同的虛擬世界,也指用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技術感受到的像真實的數字空間。也有人說是游戲空間,玩家有一個形象,在其中活動。還有一種是使用了區塊鏈技術,玩家可以用加密貨幣購買虛擬的土地等數字資產。
元宇宙可以模擬環境,在其中感覺環境都是立體的,如同置身其間,大部分人在元宇宙里會有一個代表自己的3D化身,通過這個化身在元宇宙里從事各種活動,可以工作、和朋友相聚、看演唱會和球賽、運動,還可以試穿虛擬的衣服,不僅能看是否合身,也許還能感受到衣服的質地、上身的感覺。還有可能你走進一家虛擬的帽子商店,定制了一頂帽子,你可以把它賣給別人,它就一直停留在虛擬世界。
《時代周刊》的報道說,元宇宙讓我們網絡和現實中的財富、社交、工作、購物、娛樂更加重疊。其實即使不戴頭盔,這兩個世界也已經交織在一起了,打車的時候應用程序會顯示車的位置和行進情況,蘋果手機上的LiDAR掃描可以立體掃描你周圍的環境。十年后,你只要戴上一副墨鏡,就能進入元宇宙體驗。經過一家餐廳,就會跳出它的菜單、你的朋友的點評。
對普通人來說,在元宇宙里最有用的是虛擬觀看景點、博物館、樣板間。未來汽車制造商在推出新款汽車的時候,你可以在虛擬世界試駕。許多技能不用學,你也可以安全地去體驗了。還有虛擬戀愛……永遠都不用奔現了,在元宇宙里已經是現實,可以一起開始婚姻生活了。BBC說,在第二人生上,你可以前往虛擬的夜總會,還可以用虛擬貨幣消費。
元宇宙(Metaverse)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1992年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人們大量時間活在虛擬環境里。臉書把公司名字改成了Meta,meta源于希臘語,意思是在什么之后、超越。
臉書把自己視為元宇宙的先驅,它已經在測試一個名為Workplace的虛擬現實會議程序,以及一個名為Horizons的社交空間,用戶在其中使用虛擬化身系統。我們上網課時,學生和老師只能看到對方的頭像,也許元宇宙技術可以有教室上課的感覺,老師走來走去,同學分前后排。邁克·揚說,元宇宙真正壯大后,我們的生活將進一步遷移到網上、虛擬空間,直至我們的數字人生比我們的物理存在更有價值。
現在看來,元宇宙將繼續沖擊實體經濟,你不用去購買景區、演唱會和球賽的門票了?有普通人對此表示懷疑,我們還是需要真切的體驗,聞到花的味道、走在路上的感覺、風吹拂的感覺、跟朋友一起聊天、跳舞的感覺。技術可以模仿、擬真,但跟現實還是不一樣。
元宇宙還會帶來許多安全問題。如果元宇宙是目前網絡的延伸,現在網絡的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Matthew?Ball即將出版《元宇宙:它將如何革新一切》,他說,移動網絡有五大問題還沒有解決:數據權利、數據安全、極端化、造假和平臺的權力。如果元宇宙的前提是我們的時間、工作、休閑、財富、生活都更多地發生在虛擬世界,這五個問題都會變得更加嚴峻。《你一生的故事》作者特德·姜說,元宇宙無法解決不平等問題,元宇宙提供不了食物、日用品和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