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3歲,非常相信中醫養生保健,但上周在中醫館拔罐后皮膚顏色很深,拔罐處皮膚呈青紫色。聽朋友說拔罐后皮膚顏色越深就說明身體越差。請問,這是真的嗎?
河北石家莊 李秀明
拔火罐是一種中醫治療方式,傳統的拔罐是用火把罐里面的空氣燃燒掉,放在皮膚上產生負壓,進而達到治療目的。拔罐法具有溫經通絡、祛濕逐寒、行氣活血及消腫止痛的作用。通過罐內負壓使得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排出,從而達到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增強體質、激發精氣、調理氣血、防治疾病的目的。
但是如果操作不當,燃燒的火焰或者過熱的罐口接觸皮膚,也會對皮膚產生損傷。因此,拔火罐最好到正規醫療機構尋求治療。
拔罐時,由于罐內負壓,導致局部組織充血、瘀血,這對機體的自我調節起到良性刺激,能夠增強機體的功能活動,同時提高抵抗力。但是拔火罐后的顏色取決于體內濕氣程度、拔火罐的時間長短、操作人手法等多方面因素。通常拔火罐后顏色偏深,預示著體內寒氣、血瘀、濕氣較重等。但僅作為參考,具體情況還要結合個人的癥狀表現來判斷。
拔罐過程中,力度過大會對皮膚造成一定的損傷。操作中,力度要控制在具有輕度牽拉感,但不是疼痛感的范圍。
拔罐時,一定要選擇有彈性的豐滿的部位,盡量選擇臥位的方式。使用多個罐具時,排列距離不能太近,避免因皮膚過度的牽拉而引起疼痛。時間可以控制在一周1~2次,每次5~10分鐘,具體還要視罐印的消退情況而定。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劇烈運動后、腹中過空或過飽的狀態以及大小便未排凈的狀態均不宜拔罐,心前區也禁止拔罐,以免出現不適反應。待紅痕消去前,同一部位不宜連續拔罐,拔罐時間也不宜過長。由于拔罐時要裸露皮膚,因此夏天要避免吹風,冬季要做好保暖。拔罐后要避免著涼,不可立即洗澡,短期內不要吹風或吃涼性食物。若拔罐后出現水皰,較小的皰可不必理會待其自然吸收,但不宜抓撓;若是較大的皰,需由專業醫師進行處理。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