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禾,湯新星,謝雯茜,唐虎躍
(長沙理工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4)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全民運動浪潮日益高漲,夜跑也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運動方式之一。但近些年,夜跑大環境對女性并不友好,各大新聞榜單中連年出現獨自夜跑的女性遭遇騷擾和遇害的報道。例如,2015年寶雞夜跑女教師被害事件、2016年杭州女子夜跑遭猥褻案、2017年樂山女子夜跑遇害案、2018年青神縣女子夜跑遇害案、2019年四川南充女子夜跑遭猥褻案、2020年深圳女子夜跑遭猥褻案等。因此,本研究將女性夜跑的社會問題分為安全性問題、舒適性問題、交互性問題3類。
女性夜跑者所面臨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最關注的議題之一,其主要由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兩個方面構成。因此,女性在夜跑中不僅會面臨生理安全問題,還會面臨很多潛在的威脅女性心理安全的一些問題,比如性別歧視、性別弱化等。相比男性,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身體力量較差,導致較多犯罪分子會將目光放在女性夜跑者身上。
女性由于身體結構的特殊性,在運動中有諸多不便。女性夜跑服裝的舒適性也是女性夜跑者所關注的熱點之一,既要滿足穿著輕便舒適的需求,又要保證運動中良好的運動狀態。但隨著人體工學與醫學技術的發展,女性夜跑者對女性夜跑服裝的舒適性不僅要求運動過程中的舒適,還要求運動前到運動中以及運動后整個運動過程的舒適[1]。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可交互智能運動設備大行其道,尤其在體育運動領域。女性夜跑者不再著眼于簡單的心率測量,而是整個運動過程中系統的身體監控,并對其進行統一反饋、實時上傳,對身體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預警、報警[2]。同時,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實時定位推送、快速報警、緊急聯系人等機制也為女性夜跑者的運動安全提供了保障。
消費者痛點是指消費者最想得到滿足的需求點,即給消費者造成不良消費體驗的點。本研究將女性夜跑者服裝消費痛點分為3類:安全性痛點、舒適性痛點、數據交互痛點,并為最終的女性夜跑服設計與研發提供借鑒。
近年來,女性夜跑遇害事件屢見不鮮,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這類事件引發了女性這一群體的社會性焦慮,導致社會信任缺失,進而女性消費者在選擇夜跑服時首要考慮的是安全性需求。
2.1.1 人身安全
由于近年來多發的女性夜跑遇害事件,導致女性消費者在購買夜跑服時,重點考慮人身安全問題。因此,設計師在設計與研發女性夜跑服時,應重點關注服裝的安全性能,并運用微型攝像頭或一鍵報警系統等電子科技。
2.1.2 運動安全
相比男性,女性的身體力量較差,更容易在運動中出現身體損傷。女性夜跑服消費者對夜跑服的運動保護性要求較高。因此,在設計女性與研發女性夜跑服時,應關注女性夜跑者的運動安全問題,并通過服裝自帶夜跑燈光、急救送醫閃光等光學技術,為女性夜跑服消費者移除該痛點。
由于女性身體結構的特殊性,導致女性消費者對夜跑服的舒適性要求較高,表現為從視覺、觸覺、聽覺到知覺等,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悅感和社會文化上的自我實現、自我滿足感。女性消費者在選擇夜跑服時,其次考慮的便是舒適性需求。
2.2.1 溫度性
女生的肌肉含量普遍較低,進而更怕冷。人體每分每秒都在進行基礎代謝,這是釋放熱量、保持體溫恒定的關鍵過程,而肌肉含量和基礎代謝率息息相關,女性肌肉含量低就會導致自身產熱能力較弱,而夜跑運動是釋放熱量的過程。因此,在設計和研發女性夜跑服時,應關注女性夜跑者的溫度性舒適問題,并通過溫度控制器等熱感技術,保證其體溫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保持穩定狀態。
2.2.2 接觸性
女性身體結構具有特殊性,在設計時除了需注意面料的輕便、牢固、柔軟、彈性、易洗快干以外,還應注重對女性特殊部位的保護。因此,在設計和研發女性夜跑服時,應關注女性夜跑者的接觸性舒適問題,關注特殊部位、特殊面料的設計。
近年來,隨著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功能性服裝的智能可交互功能。女性夜跑服作為一種功能性服裝,具有良好的智能可交互功能,成為女性消費者在購買夜跑服時僅次于舒適性的消費痛點。
2.3.1 同步性
女性體力較差,進而對自己在運動過程中的身體狀態更加重視。因此,在設計和研發女性夜跑服時,應關注女性夜跑者的身體狀態,利用傳感技術實時捕捉身體信息,保證健康的運動狀態。
2.3.2 預警性
由于近年來出現的女性夜跑受傷事件與遇害案件,預警機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女性夜跑者在夜跑過程中出現運動安全問題或人身安全問題時,預警機制會立刻報警,最大限度地保護女性夜跑者的運動安全與人身安全。因此,在設計和研發女性夜跑服時,應利用電子科學與傳感技術,設立預報警系統,保障女性夜跑者的生命安全。
市面上有很多夜跑產品,如智能手環、運動類App兩類產品,雖然能進行跑步信息監測和里程信息顯示,但許多夜跑者沒有注意到跑步裝備的穿戴,長時間的夜跑運動會造成一些跑步傷害或跑步變形,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副作用。傳統運動服雖然具有較好的吸濕透氣、柔韌輕盈、抑制細菌的特性,但由于沒有一定的運動數據檢測,用戶無法根據運動信息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而燈光與警示提醒類產品雖然能提供一定的光亮效果,但在運動信息檢測、身體數據監測上沒有涉及。智能運動服既可以進行運動數據、身體數據的專業性記錄與反饋,又擁有舒適輕便、吸汗速干的面料,但因夜跑中燈光昏暗、視線不清,交通事故、治安事件屢見不鮮[3]。綜合以上夜跑產品分析可知,目前的夜跑產品雖有優點,但不能綜合解決目前的夜跑問題。因此,筆者設計了一款具有安全性、情感性、專業性的智能夜跑服,以減少用戶在夜跑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對目標消費人群的夜跑安全性痛點調研分析發現,在女性夜跑服上添加一鍵報警求醫系統是有必要的,能提升女性夜跑服的安全性。同時,城市中沒有嚴格的夜跑規劃路線,女性夜跑的行進路線由個體決定:一般在下午的六點到晚上的十點。這段時間受害者較多,遇害概率也較高,一般在比較微弱的燈光環境會遇到較多危險。夜跑人群如果在非機動車道以及沿街街道夜跑,定會引發交通事故,所以很多夜跑者會選擇靜謐的公園和綠道,但這類場所會有照明燈光不足等缺點。由此可見,在女性夜跑服裝上添加夜跑燈光是有必要的。
筆者認為:在人體的肘關節活動部位兩處分別添加一鍵報警與一鍵求醫按鈕,能讓女性夜跑者在出現重大人身安全問題和運動安全問題時第一時間得到幫助,保障女性夜跑者的安全,如可以在消防服裝中設置報警裝置,該裝置可以在啟動30 s內報警,并快速通知消防部門個體險情。在人體的胸口與背部分別添加照明光源,不僅能讓女性夜跑者看清方向避免運動損傷,也能讓機動車司機在夜晚微光環境發現女性夜跑者的運動軌跡,更容易判斷夜跑行為,及時避讓,保障女性夜跑者的安全。圖1是由快羚徑團隊研發的Run Light跑步燈,該團隊在頭、手、腳、腰等人體不同部位進行測試[4],最后決定把Run Light跑步燈佩戴在人體軀干上。研發人員解釋,若佩戴頭燈,燈光會從夜跑者的眼前通過,由于光線較強,人會產生暈眩,進而決定將跑步燈佩戴在人體軀干上,保障夜跑者的安全。

圖1 Run Light跑步燈
據筆者調查,當環境溫度過高、超過35.0 ℃時,外界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甚至超過人體正常溫度,將影響人體對流和輻射散熱,使體熱積聚,體溫升高,造成人體體溫調節障礙[5]。這時人體會大量出汗,失去水分和無機鹽,造成脫水、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現象。如果氣溫低于﹣7.0~﹣8.0 ℃,則不宜外出跑步;當氣溫在4.0~30.0 ℃時,人體感覺最為舒適。但在跑步過程中,人體代謝速度加快、產熱加劇,同時身體與環境的熱交換也會增加,這時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5.0~22.0 ℃。在此溫度下,人體內外溫差適宜、熱交換穩定,體內代謝不會出現紊亂,人體溫度將維持在相對穩定的37.5 ℃左右。經過以上調查并結合目標消費人群的夜跑服舒適性痛點調研分析發現,在女性夜跑服裝上添加溫控系統是有必要的。
此外,女性在夜跑過程中胸前、腋下和背部的相對透濕性很高,肩部和腹部的相對透濕性較高,手臂的相對濕透性較低。為保證服裝整體的舒適性,選擇在背部設計溫控系統,將人體溫度維持在相對穩定的37.5 ℃左右,保證女性夜跑者的運動舒適性[6]。由加拿大OMsignal智能服裝開發公司發布了在服裝內嵌入傳感器的智能服裝技術,能追蹤心率、呼吸頻率、呼吸量、運動狀態、熱量消耗、運動強度以及心率等信息,該技術能保證最佳的運動狀態和運動舒適性[6]。
通過調研發現,在女性夜跑服裝上添加信息交互系統是有必要的,能加深女性夜跑者對運動狀態以及身體狀態的了解。與此同時,由于城市中沒有嚴格的夜跑規劃路線,女性夜跑的行進路線由個體決定,需在女性夜跑服裝上添加GPS信息交互系統。
在人體小臂上添加GPS信息交互系統,不僅能讓女性夜跑者了解路程方向,保證人身安全,還能在女性夜跑者出現人身安全或運動安全問題時第一時間救援[7]。在人體手腕兩側關節活動部位添加信息數據交互系統,能讓女性夜跑者隨時了解自身身體狀態、運動狀態并進行調整,避免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運動過度等問題。圖2是由Dimitri Mikhalchuk生產的新產品TESLASUIT動作捕捉服(特斯拉服),可將觸覺反饋傳輸到身體的任何區域,從輕柔的觸摸到體力的消耗以及溫度的改變,并能輸出運動捕捉和生物識別信息,讓使用者可以實時了解個人身體狀態,達到高效的數據交互。

圖2 TESLASUIT動作捕捉服
現階段,女性夜跑服市場并未完全開拓,且設計的優化還有很大的空間。未來,女性夜跑服可作為一種功能性服裝與智能服裝相結合,并且夜跑服的智能化將作為女性夜跑服的新方向、新市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更新,相信在未來,女性夜跑服會在安全性、舒適性、交互性的基礎上開拓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