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玲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 201620)
2022年6月17日,首季數字上海時裝周正式線上開幕。本季時裝周聯動抖音平臺,以直播形式傾力打造每天6小時的“秀場聯播”,以“新概念”秀場、“影像時裝劇場”等多元數字發布形式,呈現出中國時尚設計創意。這次活動可以視為一種集結載體、生態、概念、感知在內的全新體驗,以時裝故事為敘事,在數字技術的協助下,帶來了顛覆性的觀秀體驗。
元宇宙一詞主要由“meta”和“verse”兩個詞匯構成,原意為“超越宇宙”,指人類通過5G、3D、計算機動畫(CG)、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所構建的將虛擬社會與真實世界映射并形成全新世界結構的數字生活空間。在各種技術的不斷革新下,元宇宙概念已經成為大熱趨勢。從文化、藝術到現實生活,元宇宙無處不在地滲透和突破。
早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時,元宇宙格局下的數字時尚概念就已初露苗頭,但彼時對其的定義仍然停留在技術創新層面。在時尚行業,3D舞臺技術、全息投影等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加速了時尚文化的呈現形式迭代,也使近兩年時尚秀場呈現出新風貌。新媒體技術極大地豐富了時尚秀場的形式,提升了時尚秀場舞臺的互動性和沉浸感,而新媒體技術與社交網絡平臺的結合又擴大了受眾群體的規模,拓展了秀場空間,縮短了創造者與觀看者之間的距離,提升了時尚活動的傳播效果。
2022年,由于上海長達數月的防疫工作的推進,線下活動無法舉辦,首季數字上海時裝周則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動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革新,而元宇宙視域下的數字時裝周如何搭建擬態環境及其傳播效力表現是否超越此前的形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元宇宙的概念首次出現在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1922年所撰寫的科學作品《雪崩》中,作品主題是人類利用技術能力在真實世界的基礎上構造一種相互平行的、持久存在的沉浸型虛擬空間。維基百科對元宇宙的解釋是“一個集體虛擬共享空間,由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和物理持久的虛擬空間融合而創造,包括所有虛擬世界、增強現實和互聯網的總和”[1]。從生活內容方面來看,元世界可以通過技術方式實現互聯與創新,形成一種社會結構的數字生活空間,人們可以實現交往、休閑、創造、展示、交易等社會性、精神性行為。多元世界實質上是一個對真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進程,需要人們對信息產品、社會文化體系、消費者服務和實體生活內容等方面進行大量重塑。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梳理后發現,各個領域關于元宇宙的研究已達到一定程度,在傳播學、影視學、視覺藝術等方面都有進行深入探討。
學術界普遍將目前的網絡環境分類為Web 1.0、Web 2.0和Web 3.0時代,現在正處在Web 2.0時代,而即將迎來的Web 3.0時代是一個高度以“人”為中心的網絡時代。從已有研究可以推斷出,其對應的是高度智能技術與高度交互功能并存的網絡環境,所以,高度智能是元宇宙時代Web 3.0時代的最主要特征。在現有文獻資料中,對于元宇宙中的時尚行業發展討論較少,相關領域基本空白。
《虛擬時尚的發展現狀研究》顯示,虛擬科技的迅速發展和消費者對時裝要求的提高快速推動了虛擬時裝的蓬勃發展。業界學者根據已有研究成果對虛擬潮流在服飾行業中的運用情況加以細分,并從虛擬秀場、虛擬偶像、虛擬時裝3個層次加以總結與解讀。虛擬技術已經被應用于時尚行業的各個方面,它的出現顛覆了時尚行業原本的體驗序列,為設計師品牌的核心價值輸出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和未知的可能。在本季數字時裝周中,虛擬技術被大量應用。Feng Chen Wang、Inert Plan、lulusmile、Leaf Xia等品牌的虛擬秀場呈現更是一大亮點。雖然虛擬時尚常常被討論,但相關研究相對分散,且對于虛擬時尚在時裝周這樣的秀場集群場景中的應用較少。
擬態環境(pseudo-enviroment)這一概念是由美國政治家李普曼在1922年所發表的《輿論學》一書中所提出的。擬態自然環境不僅是對真實自然環境的刻板描繪,同時也是人類在主體意識的基礎上對真實自然環境的一次描繪、摹寫、重建與再現,最后在媒介上建構出反映了真實自然環境的信息。信息環境的添加、選擇和結構化的活動,都是在一種看不見的環境中進行的,大多時候是在媒介內部。但觀眾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將“擬態環境”當成客觀環境。因此,擬態環境是由大眾媒介創造出來的,其來自真實但并不完全一致的媒介環境,是一種間接的感知,但觀眾往往會將其視為真實的幻境,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對現實環境產生影響。
擬態環境的存在具有客觀必要性。當數字化技術不斷深入生活,人們對媒介傳達的理念、價值觀和信息理解都出現了變化。短視頻、彈幕、直播等媒介形式使擬態環境出現了高頻互動機制。在傳統的時尚秀場中,主辦方或品牌方、演員(模特)和觀眾、媒介之間的即時交流有一定滯后,在活動結束后,品牌或設計師會使用文字、圖片和視頻結合的方式來發布活動報道及品牌理念。觀眾接收到的是經過精準處理的信息,具備一定的引導性,而數字秀場即時傳播,無論是在線直播的云秀場還是受到元宇宙技術加持的虛擬秀場,都縮短了信息從發出到接收的距離和信息的距離。更重要的是,觀眾對品牌本季的主題和概念的理解是更加多元化和自主、自由的。在元宇宙視域和新媒體語境下,擬態環境更多呈現出“現實環境信息化,信息環境環境化”的趨勢。
擬態環境語境下數字時裝周的傳播路徑如圖1所示。由圖1可見,數字時裝周所打造的傳播效果更接近擬態環境,因為其具備擬態環境的特征,雖然數字時裝周的呈現是以現實為基礎,但又不只局限于線下傳播這種單一模式,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并且弱化了信息處理中的“把關人”身份,激發了觀眾自主思考和感受表達。

圖1 擬態環境語境下數字時裝周的傳播路徑
3.2.1 重構—時尚秀場視角的跨越式變革
本季數字上海時裝周的主題是“建設者的未來”,寓意“從看見到實踐,未來已來”。相對于2021年10月上海時裝周的主題“未來建設者”,不難感受到主辦平臺的視角轉變。原有視角是為品牌搭建與觀眾線下見面、集中展示的平臺,并在隨后的服飾發展中進一步促成品牌效應的轉化,而數字時裝周從開始到結束都依賴線上傳播與互動,以短視頻和發布會交替播放的方式進行,觀眾也由線下的“專業觀眾”群體轉變為大眾觀眾,“誰在看”成為品牌亟需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對品牌方而言,以往參加時裝周的經驗在本季數字時裝周都被顛覆。沉浸式秀場的打造激發了更多創意,視頻拍攝制作大量應用了高新智能技術,呈現出的“與眾不同”等變化使品牌方需以更全面的視角進行主題發布和創意集結。傳統秀場工作的流程與數字化秀場的工作流程也有較大區別(圖2),數字化秀場更加側重數字技術的支撐和藝術化視覺效果的呈現,使時尚發布可以在線上發揮最大功能和價值[2-3]。

圖2 傳統秀場工作和數字化秀場工作流程對比
數字時裝周展示的是多層次的發布,擬態環境的合理構建需要將元宇宙完整生態融入用戶體驗流程中。“Z世代”群體成為消費主體群體,他們代表著未來。數字服裝相比傳統產品的明顯優勢是可以幫助消費者以最便捷的方式、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和體驗他們喜歡的高端品牌服裝或個性化的獨立設計師品牌服裝。虛擬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拓展新消費群體,吸引品牌養成用戶。
3.2.2 利用虛擬偶像技術實現沉浸式互動體驗
本季上海時裝周上的設計師品牌JICHENG 2022秋冬系列以“羽生萬象”為主題(圖3),利用虛擬秀場與真人模特的結合,飛越現實與虛擬的邊界,給觀眾帶來了一次服裝與感官的浪漫體驗。秀場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真人模特在虛擬秀場展示,以悠揚婉轉的蘇州評彈將觀眾帶入虛幻又空靈的氛圍。二是秀場品牌的虛擬模特Nana穿著品牌服裝,穿梭于科技制造的未來感城市背景中。在這場發布會中,美學與科技的結合實現了時空的轉變與交融,彰顯出品牌與時俱進的生命力。

圖3 品牌JICHENG 2022秋冬系列
3.2.3 利用虛擬技術實現轉化和品牌銷量增長
在數字化時裝周中,時尚品牌可以利用最新的AR技術實現虛擬線上試穿,鼓勵消費者拍照或錄制穿搭小視頻并分享到社交媒體平臺,參與3D虛擬社區的評選,并通過實物產品獎勵,將線上用戶引流到線下,完成從會員轉化到消費轉化的閉環,通過用戶參與度的提升實現品牌銷量的增長[4-5]。
元宇宙是互聯網時代下的創新呈現方式,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快速升級,越來越多的行業布局元宇宙概念并衍生相關產品和服務。從2003年首屆上海時裝周開始的20年間,從認識品牌、了解品牌到發展品牌,時裝周有不可替代的功勞。時裝周的穩定發展也映射了中國經濟和中國創意設計發展的過程,代表了整個時尚生態的布局和發展方向。對于具備傳播和轉化能力的數字時裝周,數字化轉型是產業發展趨勢和新生命力,而回歸到用戶體驗的本質,則是消費者體驗的再次升級。虛擬技術與大數據的支持讓人們可以依托精準的反饋信息,以大數據結合具體的業務場景,通過對用戶的深入洞察,更高效地實現品牌和服務產品升級,同時,更重要的是數字時裝周能幫助更多人認識、了解時尚行業,發揮數字時裝周的價值引領作用,樹立上海這座城市乃至國家的時尚形象,激活和培育更多的創新時尚元素,形成元宇宙視域下的時尚產業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