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菠,盧 敏,鄺高艷,陳 瑤,曾 凡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7;3.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0)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稱退行性膝關節炎,是以膝關節疼痛、畸形、穩定性和運動功能下降為臨床表現的疾病[1],并有關節軟骨漸進性退化,關節組織重塑以及滑膜的炎性變化的病理特征[2]。中老年人群中KOA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3]。流行病學[4]顯示,在全世界年齡大于65歲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為膝骨關節炎患者,疾病的發展與年齡有關。相關研究表明[5],中國的KOA患病率可達18% 以上,在性別上存在差異,男性為11%,女性為19%。女性KOA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目前,KOA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其治療主要是減輕疼痛,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延緩關節進一步退變。中醫藥運用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有許多治療方法,例如內服外敷中藥、針灸、按摩等療法,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6],中醫藥仍然是國內治療KOA的主要手段,有療效明顯、價格低廉、方法多樣、不良反應少等優勢[7]。部分指南[8]已經明確指出,常用西藥如NSAIDs類藥物、鎮痛藥等短期療效顯著,但長期服用不良反應較多。通過探索已證明具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干預疾病的分子機制,去發現具有潛在治療作用的藥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KOA屬中醫學“膝痹”范疇,其病機始終為“本虛標實”[9]。導師盧敏教授[10]認為,膝骨關節炎的病機特點無非是“虛、瘀、毒”三種致病因素。本課題組基于該病機理論,展開了大量的研究[11-14],并應用中醫藥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療效。目前已有研究證實[15-18],補腎活血湯對KOA的療效確切,但中藥復方存在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特點,作用機制十分復雜,需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采用網絡藥理學及分子對接方法,對補腎活血湯進行分析,揭示補腎活血湯“從虛從瘀從毒”三個角度干預KOA的分子機理,從微觀角度闡述其原理,結合中醫特色病因病機,為KOA的深入研究及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以補腎活血湯中“紅花”“枸杞”“當歸”“杜仲”“獨活”“沒藥”“肉蓯蓉”“熟地”“山茱萸”“菟絲子”為關鍵詞在TCMSP(中藥系統藥理學數據庫與分析平臺)(https://tcmspw.com/tcmsp.php#)數據庫中檢索,去除重復得到藥物化學成分,并設置其口服利用度(OB)≥30%、類藥性(DL)≥0.18為篩選條件。對未檢索到的“補骨脂”,從 TCM Database@Taiwan(http://tcm.cmu.edu.tw/index.php)數據庫查詢其活性成分。
在TCMSP中進行檢索,獲取藥物活性成分靶點,通過Uniprot數據庫(https://www.uniprot.org/)對各靶點人類基因簡稱進行查詢轉化,獲取補腎活血湯中可能存在的基因靶點。以疾病“Knee Osteoarthritis”為檢索詞在PharmGkb(https://www.pharmgkb.org/)、DrugBank(https://go.drugbank.com/)、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TTD(http://db.idrblab.net/ttd/)、OMIM(https://omim.org/)這5個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對收集到的疾病靶點進行整合、去重,預測出疾病相關靶點,繪制維恩圖。
通過R軟件繪制維恩圖獲取藥物(補腎活血湯)靶點與疾病(KOA)靶點的交集為共同靶點。
通過Cytoscape 3.8.2軟件對“中藥-化合物-靶點-疾病”網絡進行可視化呈現,使用Cytoscape軟件中“Network Analyzer”功能獲得其相關參數。通過分析節點連接度Degree,以獲取補腎活血湯治療KOA的主要活性成分,篩選出核心成分。
將“1.3”中篩選得到的治療KOA的靶點在String(https://string-db.org/)數據庫中分析,Organism(種屬)設為“Homo Sapiens(人類)”,保存數據為tsv格式。運用Cytoscape 3.8.2 軟件構建PPI蛋白網絡。然后使用Cytoscape軟件中“Network Analyzer”功能,獲得相關參數,然后對DC(Degree)、BC(Betweenness)和CC(Closeness)、LAC(Local Average Connectivitiy-based method)、NC(Network)、EC(Eigenvector)進行分析,篩選出核心靶點。
將“1.3”中交集靶點通過R軟件中 ClusterProfiler 程序包進行基因本體(GO)和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通路富集分析。設置p=0.05,q=0.05,根據重要性對每個類別進行排序,并用氣泡圖的形式直觀顯示GO分析中的前10名和KEGG分析中的前30名。
本研究把補腎活血湯的核心成分輸入到pubchem(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網站上,獲取2D結構,下載SDF格式,使用ChemBio 3D 14.0軟件優化SDF文件并將其轉換為mol2文件,在Uniprot數據庫中找到核心靶點的蛋白ID,再通過PDB(http://www.rcsb.org/)數據庫中獲得其受體,下載pdb格式文件,將文件導入PYMOL 2.4.1軟件中,刪除水分子及其配體,下一步使用AutoDock Tools 1.5.6軟件加氫并計算電荷,設置受體和配體為pdbqt格式,最后把受體和配體導入PYMOL 2.4.1中進行分子對接。
通過TCMSP共篩選出192種活性化合物,其中補骨脂2個、杜仲 28個、紅花 22 個、沒藥 45 個、肉蓯蓉 6 個、菟絲子 11 個、當歸2個、枸杞 45個、山茱萸 20個、熟地 2 個、獨活 9 個,去重整理后補腎活血湯共獲得163種活性化合物。
藥物活性化合物在Uniprot數據庫中取并集獲得244個基因靶標。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數據庫中對收集到的疾病靶點,繪制韋恩圖如圖1,取并集獲取已知的疾病靶點共1 921個。取兩者交集為共同靶點,共129個(圖2)。

圖1 疾病靶點韋恩圖

圖2 疾病和靶點韋恩圖
在Cytoscape 3.8.2軟件中對“中藥-成分-靶點-疾病”進行可視化網絡的構建,將網絡中各個節點及邊的數據進行網絡拓撲分析,如圖3,其中圓形點代表成分,顏色顯示其歸屬的中藥;矩形代表靶點。共得到241個節點,其中包括活性化合物節點112個、疾病靶點節點129個,共533條邊。“Degree”值越大,表示該節點在網絡中越重要。以“Degree”值從高到低進行篩選,總共篩選出10個核心成分,分別為quercetin(槲皮素)、luteolin(木犀草素)、kaempferol(山柰酚)、beta-carotene(β-胡蘿卜素)、baicalein(黃芩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isorhamnetin(異鼠李素)、ellagic acid(鞣花酸)、glycitein(黃豆黃素)、Tetrahydroalstonine(四氫鴨腳木堿)以上成分可能為治療KOA的重要成分。

圖3 “中藥-成分-靶點-疾病”可視化網絡分析
使用String數據庫分析藥物和疾病共同作用的靶點(圖4),其中節點表示蛋白質,邊表示蛋白質之間的結合的關系。將分析結果導入 Cytoscape 3.8.2 進行PPI 可視化網絡構建,根據節點連接度(Degree)對蛋白互作靶點前 30 的關鍵靶點展示,如圖4。按照DC(Degree)、BC(Betweenness)和CC(Closeness)、LAC(Local Average Connectivitiy-based method)、NC(Network)、EC(Eigenvector)順序的中位數數值分三次進行篩選。第一次篩選中位數數值:40.569 922 175、0.216 165 414、7、0.046 412 315 5、3.2、4.158;第二次篩選中位數數值:12.558 718 9、0.583 333 333、11、0.140 615 902 5、5.601 398 601 5、7.042 153 679 5;第三次篩選中位數數值:50.546 740 815、0.660 377 358、17、0.226 309 873、7.294 117 647、10.721 611 07。共篩選到3個核心靶點蛋白,分別為TP53、JUN、RELA。

圖4 PPI網絡和前 30 的關鍵靶點
GO功能富集分析一共得到2 604個富集結果,其中BP(生物學過程)、CC(細胞組成)、MF(分子功能)分別有 2 366、81、157個富集結果。顯示前十項,如圖 5。KEGG通路富集分析一共有159個富集結果,顯示前30項,如圖6,最顯著的是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信號通路,參與通路的基因有BCL2、BAX、JUN、CASP3、PRKCA、RELA、AKT1、TNF、MAPK8、STAT1、ICAM1、SELE、VCAM1、MAPK14、VEGFA、CCND1、MMP2、MAPK1、IL6、F3、IL1B、CCL2、CXCL8、NOS3、THBD、SERPINE1、COL1A1、IL1A、COL3A1、NOX1。

圖5 GO富集分析氣泡圖

圖6 KEGG富集分析氣泡圖
分子對接進一步闡明了補腎活血湯關鍵靶點與活性成分在KOA治療中的結合效果。通過篩選,本研究選擇了Degree中排名前3種活性化合物與核心靶點進行分子對接。得到分子對接結合能得分見表1。取結合最穩定的JUN和luteolin、kaempferol、quercetin對接構象進行作圖分析,如圖 7。

表1 結合能得分

圖7 分子對接構象
補腎活血湯具有補益肝腎、強筋、祛除風濕、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的七味藥熟地黃、杜仲、菟絲子、補骨脂、枸杞子、山茱萸、肉蓯蓉補益肝腎,填補精血,強壯筋骨,從虛方面論治;三味藥當歸尾、紅花、沒藥活血化瘀止痛,從瘀從內毒論治;一味藥獨活祛除風濕,從外毒論治。全方十一味藥共“從虛從瘀從毒[10]”的角度治療膝骨關節炎,以達到補益、化瘀、祛毒之功效。
通過查閱文獻,對“中藥-成分-靶點-疾病”網絡中顯示的10個核心成分進行分析。槲皮素可通過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而保護關節軟骨和延緩KOA的進展,影響炎癥相關信號通路,抑制ECM降解[19]。木犀草素可降低炎癥因子表達,調節Nrf2/HO-1和NF-κB信號通路[20]。山柰酚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以及抗炎,抗病毒和降血糖的作用[21]。β-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合成前體,它還在動物中發揮獨立于維生素A的生理作用,例如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調節[22]。
通過構建蛋白互作網絡,共有30個治療KOA的靶點。AKT1,AKT2和AKT3共同組成AKT激酶家族。AKT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一起形成PI3K/AKT信號通路,活化的AKT通過上調CyclinD1,并磷酸化P21和P27及其他細胞周期蛋白,達到促進細胞增殖并抑制細胞凋亡的作用[23-24]。有相關研究[25]發現,AKT參與關節炎的病理過程,在骨關節炎軟骨細胞中磷酸化(p)-AKT表達下調。通過上調這個靶點干預KOA,這可能與補腎活血湯“從虛”治療膝骨關節炎關系密切。其中經過篩選的三種核心靶點,Nishitani Kohei[26]等發現,IL-1β可直接影響軟骨細胞中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從而誘導軟骨細胞凋亡和破壞,而通過抑制JUN通路可以抑制 IL-1β的表達,這恰好提示 JUN 通路對治療骨關節炎具有潛在價值。在KOA發病機制中,RELA[27]基因參與軟骨降解。作為NF-κβ基因的一個成員家族,RELA可調節炎癥反應并激活促炎細胞因子。TP53[28]被認為與RA的成纖維樣滑膜細胞增生和關節破壞相關,即參與關節破壞過程。通過下調這3個核心靶點來實現對KOA的治療,這可能與補腎活血湯“從毒”治療膝骨關節炎密切相關。
GO分析結果顯示,補腎活血湯通過多種生物學過程參與KOA的治療過程,其最顯著的是Response to oxidative stress(氧化應激反應)。KEGG富集結果中,最顯著的是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脂質和動脈粥樣硬化)信號通路,它可以通過調控其通路中VEGFA,從而調節血小板活化[29]。另外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流體剪切力與動脈粥樣硬化)通路可以調控 KLF2 和內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達到抑制黏附分子如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達,發揮抗炎、抗黏附,維持血管內環境穩定性的效果[30]。PI3K-AKT信號通路的激活/抑制已被闡明用于血栓形成、內皮細胞凋亡[31]。可以推測出補腎活血湯“從瘀”治療KOA與調節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PI3K-AKT等通路的關系密切。
根據分子對接結果,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分別與TP53、JUN、RELA對接,其對接的結合能分數均比較低,這表明二者容易結合并形成穩定的結構。表明這核心成分在干預KOA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角色,在現代研究中,這些成分可作為探索潛在藥物治療KOA的研究方向,為新藥的研發提供新思路。
綜上,本研究通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結合的方法,篩選出補腎活血湯治療KOA的有效成分、關鍵靶點和信號通路,并“從虛從瘀從毒”的角度探討其相關機制,發現補腎活血湯可能通過促進細胞增殖、抗黏附及維持血管內穩定、抗炎等方面發揮其重要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干預KOA的特點。本研究為補腎活血湯治療KOA機制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線索,豐富了中醫藥治療KOA的相關理論,其預測結果仍需進行實驗來驗證研究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