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娟
(吉林省洮南市第六小學 吉林洮南 137100)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我們應當清楚認識到,青少年的價值取向、理想認知、文化修養、心理健康等不僅關乎著其個體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更關乎著社會的和諧發展,關乎著國家的命運前途。
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抓住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期、關鍵期,通過學校教育這一青少年思想政治素養形成的主要核心陣地,有效的開展具有生動活潑、觸動心靈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新時代青少年的成長中注入愛國主義情懷,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演變為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個層面協同作用的體系。一,從國家層面來說,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這促使新形勢下要求對青少年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養,引導他們將個人志向與國家前途緊緊相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人。這是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二,從社會層面來看,青少年的情感認知正處于初步形成階段。他們的獵奇心、模仿能力強、具有較大的可塑性,但由于思想意識不成熟,極容易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因此,社會氛圍的好壞對青少年成長有著較大的影響。反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也將成為引導社會風向標的主流,他們的思想、道德、心理水平直接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發展。通過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的營造,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質的成長環境,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青少年的心靈是關乎形成美好社會的重要課題。第三,學校層面上,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教育承載著核心素養育人才,創新教育理念,重視教師的模范作用,重視學生道德素養的養成。第四,家庭層面,多數父母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意識越來越濃,大部分家長越加越意識到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對孩子思想道德給予高度關注[1]。
現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點滴和走訪各校時發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分析探討。
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大部分中小學能夠按照上級規定開齊道德與法治、國防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但從整體效果上看,面對新的歷史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還存在著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現的“三重三輕”的現象。一是,重智育輕德育,部分學校和家庭還存在著輕視對學生的品德、心理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二是,重形式輕結果,在個別學校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缺少層次性和持續性,在短時間的教育中不能使良好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內化。三是重說教輕實踐,一些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方法不當,多以運用說教的方法為主[2]。這種方式使其思想教育與生活實踐割裂開,違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使得青少年出現言行不一、知行分離的現狀。
父母作為孩子德育方面的第一任導師,父母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質對子女成長中高尚品德的養成、良好智慧的培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筆者所在的學校是城鄉結合的地方,在校的學生中一部分多父母忙于生計、忙于工作,孩子由家中老人幫忙照顧,還一部分學生由托管班照看,這導致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黃金期。和成人相比,他們具有鮮明的個性與特性,這方面就集中體現在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有著盲目與從眾性、身心發育的不充分、不平衡,以及較強的從眾心理,有時為了得到同伴或父母的認可,行為呈現極表演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和推進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應當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以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時代新人為目標,積極地推進探索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想、新做法,為青少年的茁壯成長提供有力的教育保證。
加強思政教育重點在課堂,關鍵在教師。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學科。教師要轉變固有的教學思想,而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需求的德智體美勞。在吃透教材并學以致用的基礎上,善于利用互聯網優化課堂教學潛心研究教學方法,圍繞課前備課、課堂講授、課后練習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環節,精心策劃每一節課,因勢利導,利用情境教學、課堂辯論、主題演講、專題討論、翻轉課堂……不斷地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把思政教育開展得有滋有味。教師還要練就講好故事的能力,把教學內容內化成青少年的情感認同,把“有意義”的內容講解得“有意思”,積極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他們在一系列“低、小、細、實”的生活實際和課堂學習中,體會高尚的理想信念對自我的成長、國家的長久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都具有重大意義,在青少年內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認真落實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具體教育教學行動中。
思想政治學科與各學科協同育人,充分發揮課堂理論教學的功能。相對像“道德與法治”這樣思政學科功能,在其他課程的育人功能是隱性的,需要授課老師在授課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在課堂教學中青少年思想政治意識的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在語文課本中,大多選取的課文是培養學生正向思想和心理品質的重要切入點。從學生自身學習、教師講解、互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語文教學對學生思想和心理的真實體驗,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感悟中華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涵養民族精神的傳統文化中循循善誘,增強了學生的大局意識、看齊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了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再如: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大量的輝煌燦爛的文化,而且還形成自己獨有的民族精神,其中包含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些都是青少年成長中最好的學習素材。教師將其融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導青少年對中華民族歷史和現在的了解和認識,使他們深切地感知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深切地感知中華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前人們前赴后繼、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輝業績。
校園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環境是一所學校靈魂的體現,是展現學校形象、學校文化的重要體現。優質的校園文化是創設能夠體現知識性、教育性、校本性、愉悅性和潛在性的優雅氛圍,憑借著有形無形的校園文化營造的氛圍,向青少年傳播社會規范、思想道德、法制意識,從中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學生的意志,塑造學生的人格。在校園環境的熏陶下,能給置身其中的師生感受到濃郁的氛圍,久而久之深入于師生的思想深處,指導著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例如:在校園打造的文化墻等宣傳陣地。選取禮、智、仁、義、信等方面的素材,讓學生感知到“人無德不立”“百行德為首”的成長信條,激發他們自主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激勵他們不斷地進行智力開發,增長智慧。在校園文化中展現“和”的重要性,使青少年在學習與生活中體會與同伴和睦、和順、和樂的學習、成長的樂趣;讓青少年認知“誠以修身,信以立世”的真諦;啟迪他的門抱有一顆寬容之心,能夠做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做到遇事寬容、大度、豁達。
團隊組織作為校園內的紅色組織,通過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優勢。在團隊組織中的主題活動、國旗下講話、文體活動、社會實踐中整合了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等優秀的思政教育資源,對青少年在團、隊組織具有的豐富性、實踐性、生活化,展現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
在開展共青團、少先隊活動時,應密切聯系青少年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時事、國家大事,要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同他們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相結合,創新活動方法要腳踏實地地堅持先進性,力求實用性。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形式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利用主題隊會、開學第一課、紅領巾小講堂等活動載體,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育服務模式對青少年進行生動活潑、觸動心靈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在實踐教育活動中牢牢把握政治屬性,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形象化、情感化、自主性和實踐性,不斷地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用他們聽得懂、記得住、能領悟的語言和方式開展好儀式教育活動,共同建設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集體,不斷增強青少年在團隊組織中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激發他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3]。
每個家庭都即是個人成長中的第一所學校,又是個人終身的學校。一個家庭的家風與家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不可缺少。在優良家風的培育從生活的細微處入手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少年茁壯成長。其中,每年的寒暑假,恰好給了家長和孩子們精心的機會,家長應抓住這一時機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榜樣,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職能,合理地安排居家生活,利用有效的居家讀書、體育鍛煉、勞動實踐及時注入活性劑,讓孩子們保持旺盛的學習活力,借此挖掘和培養青少年的生活習慣、自我管理能力、感恩與責任感、生命教育和職業生涯等各方面的教育,讓假期成為孩子彎道超車成功逆襲最佳時機。一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涵養與品行。而又激發孩子從稚氣向成熟轉變,從叛逆向懂事、有責任和擔當的轉變。
此外,打造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立體網絡系統,就是要拓寬現有的德育渠道,形成德育合理,還通過實時開辦“家長學校”,并以網絡媒體開展系列講座或家長會形式為載體,不斷地提高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的掌握,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的緊密聯系奠定堅實的基礎。當然,學校還可以進一步發揮家長委員會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開創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確保家庭、學校和社會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時空上的一致性、方向上的統一性和操作手段上的互補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凈化網絡環境,給廣大青少年創造一個文明、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就變得尤為重要。如今,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已經成為青少年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網絡監管工作,以法律為準繩,切實保障青少年網民的合法利益,加大對網絡中違法濫紀、散播惡性輿論的懲處力度,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向青少年推薦一些專門針對青少年線上學習資源如“全國少工委”公眾號中的“紅領巾愛學習”專欄和“共青團中央”公眾號“青年愛學習”專欄。這類線上學習資源,不但內容豐富,而且還具有貼近青少年思想的特點,使青少年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中健康成長。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青少年的成長與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總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亦或是社會,都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環境,為青少年的茁壯成長提供有利保障,達到為國家的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才能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