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灶鳳
(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都城鎮初級中學 廣東云浮 527199)
化學學科的教育一直都受到教師與家長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九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學科,對基礎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到其日后的學習與發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將課程目標指向核心素養,初中的化學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化學知識的教學,還需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教育效果,教師需要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與改進,利用合理的教學模式開展化學教學課堂,讓學生對化學知識做到充分理解與合理應用,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隨著教育行業不斷地發展,教師遵循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政策也在不斷地改進,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教師在開展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在高效的化學教學課堂中完成知識的學習,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據調查,目前大多數教師的課堂都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較大的升學壓力,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很有可能會引發學生對學科的厭惡與排斥,不僅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還很難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對教材中所提及的理論知識進行反復講解,對所有的化學方程式及實驗現象、化學反應等進行講解式教學。學生在聆聽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很難做到充分理解化學知識,倘若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始終圍繞著教材中的知識點,那么化學知識具有的抽象性會影響到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限制性。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大部分的學生都通過背誦、練習的方式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雖然這一方式能夠保障學生基礎的學習效果,但是,這也讓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大,不符合“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
化學學科中有大量的化學實驗,這些實驗是對化學理論知識的驗證,也是化學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部分教師開展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會忽視學生的實驗實踐教育,學生對化學實驗沒有親身的體驗,非常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以及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造成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部分學校缺少開展化學實驗的設備,對實踐課堂的開展缺乏重視。實驗設施與基礎材料是開展化學實驗的基礎要素,缺少這些基礎設備必然會導致教師缺少帶領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實踐活動的動力。
第二,教師對實驗實踐教學缺乏重視。有部分教師過度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進行課堂規劃的過程中會盡可能地讓學生進行題型練習、知識點記憶,這樣的教學模式僅僅能夠達到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目的,對學生的思維拓展、動手能力的提升和興趣培養都非常不利,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意識到實驗實踐對學生培養的重要性,積極策劃并組織學生參與化學實踐活動。
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與課堂教學效果息息相關,當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有更高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學生會有更高的課堂專注度,對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自然能夠提高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從現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在化學課堂中,普遍表現出學習興趣不高的現象?;瘜W學科本就存在著抽象性,教師應用“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很難做到對化學知識進行直觀體現,在學生無法充分理解化學知識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會降低,這自然會影響到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對化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能夠有效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課堂的趣味性,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對化學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不斷創新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不斷開發新的教學活動,運用全新的教學形式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達到的課堂教學效果有限,變相增加了學生的課后負擔,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讓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顯著的提升,學生在課堂中就能夠做到充分掌握教材知識內容,自然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在“雙減”背景中、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引導下,要求教師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對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身份進行重新思考,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中的教育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增添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給予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思考拓展自身的思維?!半p減”政策的發布意味著教師需要做到構建高效教學課堂才能夠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前提下,不降低化學學科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師就需要將學生思維引導的環節納入教學課堂中,通過對教學模式的創新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構建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興趣是執行力最好的指引,學生在對學科充滿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就能積極地了解知識、與教師展開互動交流,對知識內容進行拓展思考,提高學生的素養。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來增添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通過有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轉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固有看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創新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可以對分層教學、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探索,不斷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體驗感,讓學生在感受新穎學習模式的同時,感受到學習化學學科的樂趣,從而更加關注教師講解的內容,對課堂教學知識點進行充分理解和記憶,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良好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為化學教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創設生活化的教學場景。初中有許多化學知識都與自然、生活有較大的關聯性,教師可以以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作為課堂導入,讓學生對現象的發生進行探究。另外,也可以創設實驗場景,讓學生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求證。對于學生來說,未曾學習過的知識等就是自身的知識盲區,通過探索與思考來得到相應的化學理論知識內容,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記憶,并且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將思維完全代入化學教學課堂中。例如,教師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教學中,可以創設探究的情境,將實驗結果、試劑的使用作為思考的切入點,教師在進行實驗演示之后,對實驗過程中的試劑及操作進行替換,讓學生對實驗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思考探究。例如,為何用紅磷代替汞?能否用硫、炭或鐵等代替?除了紅磷還有什么物質能作為替代燃燒物?在實驗過程中,哪些操作會造成實驗結果小于五分之一?哪些操作會造成實驗結果大于五分之一?燃燒剩余的氣體是什么?剩余氣體具有什么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教師通過這樣創設情境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實驗情況進行反復推敲,得出問題的答案,通過自主思考主動獲得化學理論知識。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間和較高的課堂參與度,也就有效提高了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學習效果從而達到減負的效果。
(1)應用多媒體設備開展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部分初中學校也引入了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教師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動態化的教學。首先,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可以讓抽象化的化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讓學生能夠通過直觀的觀察來感受化學反應的變化,在不具備開設化學實驗、不能進行直觀教學的時候,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實驗視頻等教學方法去增添化學課堂教學的直觀感。例如,關于“分子和原子”這一節的教學就可以盡量用多媒體教學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構建系統化把每個章節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化的思維記憶。例如,教師在講解“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知識點的時候,要想通過實驗來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就需要開展較多的實驗,準備較多的基礎材料,但還是很難做到數據的精準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設備,對多個化學實驗進行視頻播放,在專業的實驗室與實驗條件下,實驗會更有說服力、結果會更加準確,這也是化學科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在學習中讓學生養成科學的世界觀。
(2)搭建并合理運用線上教學平臺
信息化技術已經走入了大眾的生活中,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來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創新化學課堂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平臺不僅能夠在出現不可抗力因素的情況下保障教學進度,還能夠在日常的教學中輔助課堂教學,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化學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在線上教學平臺中,分享一些與下一節課知識點相關的生活現象。通過實驗視頻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了解和延伸,讓學生自主對教材內容進行預習,這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核心素養培育途徑。再例如,教師可以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視頻錄制。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將視頻上傳到線上教育平臺中,讓學習能力稍低未能充分理解課堂知識點的學生有二次學習的機會。
化學學科中有大量的知識點都與化學實驗相關,教師需要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動手實驗來感受化學的魅力、觀察化學成分的變化。倘若在化學教學課堂中,對化學實驗的學習方式全部只是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解,那么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理解基本上依靠死記硬背,很難通過直觀感受對實驗過程進行理解,這對于學生的化學素養養成非常不利,并且學生需要依靠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因此,教師需要組織學生自主開展化學實驗,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來記憶實驗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和每個步驟發生的化學變化,實驗實踐能夠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化學知識,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從而能夠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
例如,在講解“酸堿中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實驗的具體步驟進行講解,讓學生依照步驟完成實驗,在實驗完成以后,教師通過對不同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驗收,對實驗細節進行對比分析、啟發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激發思維的碰撞從而激發探究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在運用鹽酸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開展酸堿中和實驗的時候會得出酸性的無色溶液或中性的無色溶液,這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鹽酸溶液使用量進行對比,得出鹽酸溶液使用過量會導致綜合溶液呈酸性的結果。從學生自身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能夠讓學生有更強的教學參與感,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作為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更大程度地幫助到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自身的學習基礎上得到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開展統一教學,所有的學生都需要探究同樣的化學問題、完成同樣的化學作業,這對于部分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會出現難以跟上教師講解節奏的情況。課堂中應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不同層級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探究任務,讓學習能力較強、化學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得到學習上的突破;讓學習能力較弱,化學基礎較弱的學生能夠跟上教學節奏,掌握基礎化學知識,讓每位學生都能夠以自身的基礎能力為起點進行提升,鞏固課堂教學知識、進行突破性的化學思考,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在安排作業的過程中也需要秉持這一分層教學的理念,為不同層級的學生安排適合自身的優化作業,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量。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化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規劃,提前預設好合理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特性和教育的知識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實踐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加合理的教育,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充分掌握知識內容,在減輕學生課后負擔的情況下,保障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充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