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花
(皮山縣第二中學 新疆和田 845150)
通常情況下,預料之外的課堂事故是教師避之不及的,但實際上,這種課堂上意料之外的事情也可以成為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將課堂上意料之外的事情轉化為教學資源就是生成性課堂。因為物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物理規律的學科,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在物理課堂上,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思考,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而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資源則有助于激發學生產生思維的火花,進而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
生成性資源是指,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程序設計中發生的偶然事件,甚至是失誤、靈光一現等,課上發生的一切非預設的事件和問題都是生成性課程資源。因為生成性課程資源能夠給課堂帶來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對于學生的成長可以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由于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相對活躍,因此在課上他們或提出一些觀點、建議、意見,進行一些爭論等。這其中,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都可以作為生成性資源。簡而言之,所有意料之外的、課堂上由學生們生成的事例,都可以被稱為生成性課程資源[1]。
由于生成性課程資源是預設之外的課程資源,因此它與其他課程資源具有明顯區別。教師通過對學生主體進行啟發、激勵,來對課程元素進行賦值、開發和利用,最終生成具有教育價值的課程元素。因此,生成性課程資源具有非預設性、及時性、生動性等特點,對于推動課程改革、提高課程資源的生動性具有重要意義。生成性課程資源具有說教痕跡,不帶預設控制,師生共同應對眼前的場景,情感自然流露。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協助下,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成為課堂的主人,并能及時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反饋。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得到尊重,在課上閃現更多的思維靈光,提出更多的創新想法,產生更多認知沖突,這樣生成性課程資源才能產生。
在課堂上會出現各種突發狀況,因此,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智慧,運用指導性、鋪墊式提問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因勢利導,把負面的因素變成積極的因素。
在課堂上出現偶然事件,有可能是由于學生和外部環境導致的,也可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小錯誤。如果教師出現了錯誤,就應該實事求是,開誠布公,或者從錯誤中得到啟發,以便加深學生的理解,或者通過巧妙改正,把“事故”變成“故事”。
在課堂上,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創造性地應用教學內容,尋找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善于開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對學生展開指導、點撥,并善于調整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深入探討,對課程知識進行總結和比較,生成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整個研究過程,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2]。
課堂教學實踐往往與課前預設不太相符,會產生許多新的、可開發的教學資源。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們由于興趣、注意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不同。因此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也會不同,善于抓住這些思維的閃光點,是生成教學資源的關鍵。
比如,講解“浮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制造認知沖突,以認知沖突促進生成性資源的形成。教師可設計如下的實驗:準備一個燒杯,在燒杯里注滿水,放入一個乒乓球與一個雞蛋,請學生猜想會產生什么現象?學生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會得出結論:乒乓球會浮上來,而雞蛋會沉入水中。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乒乓球和雞蛋一個會飄上來,一個會落到底部,這是否證明這兩個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不相同的。此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認知沖突,由此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善于應用這些物理現象創造一個認知矛盾,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沉浸于物理學習中。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過程即對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只有通過自己發現、思考、交流,歸納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有效的物理學習不只是依靠模仿,記憶、實踐、主動探索、協作溝通都是物理學習的主要途徑。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逐漸掌握知識。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要平等對話。在平等對話中,師生之間可以生成一種有價值的、可持續開發的資源。教師要讓學生展開個性化表達,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的意見和建議,聽取學生的意見,善于發掘學生的各種寶貴信息,并給予學生質疑、爭論和反駁的機會,對他們給予指導。現代心理學指出:孩子在自由、愉快、輕松的氛圍中,能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力,增強記憶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創設輕松活潑的、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與學生相互啟發、共同研究、相互促進、孕育無限生機,共同演繹充滿智慧的課堂。
部分教師往往只是在教材信息展開講解,而忽略了引導學生對課本之外的知識展開探索。而生成性課堂教學需要豐富課堂內容,以教材為參考,對教材信息進行篩選、添加、修改,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探索更豐富的知識,以開闊視野,加深他們對課本的理解。另外,很多資源都可以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如報紙、雜志、網絡、電視、電影、DVD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
教師應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設計出有知識含量的課后思考題,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同時,通過將課堂內外知識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生成經驗和領悟,進一步提高對物理的認識和思考能力。例如,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拓展物理發展歷史資料、背景知識、物理應用實例、設計有趣或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討論活動等。
教師必須意識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對于課程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取決于教學環境、教材、教師等各方面的因素。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主動學習知識,主動思考和探究,不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主動學習興趣。
例如,在光線的折射這節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然后讓他們自己去操作實驗并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實際上,教育是一個引導學生不斷學習和創造的過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的傳授,又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物理研究方法,自主地探究物理知識。
在組織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教案與學案的結合。所謂教案,是指教師在課程開展之前備課整理的資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個人的教學習慣以及對班級學生的情況等,設計出初步的教案設計,為接下來整節課的開展做出預設。整理教案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而“學案”,雖然教育界并沒有基本的定義,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留給學生自主預習空間以及充足的學習空間,以學案引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獲得知識。學案與教案的結合也是預設與生成的互動,能夠切實地推動教學發展,帶給學生更多的啟發,實現生成性教學。
教師也可以通過實施模塊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模塊化教學是指將相關知識點量化為模塊,以模塊為單位組織教學。模塊化教學具有積極意義,主要由于模塊化的教學工作比較靈活,各個模塊既可以相互串聯成為一個知識體系,也可以任意拆分等。在組織教學時,教師可以嘗試將知識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建立一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啟發學生更好地成長,完善教學工作。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向教師發表觀點和建議,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促使他們產生與眾不同的觀點。初中物理生成性課堂要加強與生活的聯系,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模式,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使學生及時地掌握課堂上的知識。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動力是他們積極地觀察和反省問題的有力推動力。因此,教師可通過建立問題情境,即從現實場景或從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實驗,以發現物理的本質,促進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和學生共同參與到“生成性資源”形成的過程中。
實驗探究是物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的學習離不開實驗的支持。物理實驗需要用到實驗道具,操作非常嚴謹,不少學生在做物理實驗時畏首畏尾,不敢大膽操作,害怕損壞實驗道具,也沒有完整的實驗思路。要推動生成性課堂資源的形成,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大膽地設計實驗方案,用生活中常見的工具、材料進行物理實驗,開展探究和驗證活動,在實驗過程中,走的彎路、錯誤的實驗思路可以形成物理生成性教學資源[3]。
在組織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于課堂中為學生“留白”。在知識預設的過程中,不要將教師講解的時間填滿整節課程,而是要為學生留有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哪怕這種思考是沒有界限的。在初中階段,學生初步接觸物理,物理教學體系并沒有引入過多的復雜內容,而是圍繞生活,如電、凹透鏡、物質的固、氣、液等形態這類極為簡單的內容展開。這樣,從初中階段既引導學生關注物理與生活緊密相關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物理學習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充分留白,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成長,實現學生圍繞日常生活的獨立思考,為學生的知識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才能更好地推動教學發展[4]。
初中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很容易發現很多問題。例如:每當秋冬季節,天氣干燥,穿毛衣時,會發現貿易摩擦產生火花,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油條嗎?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油條里面有很多孔洞?你們知道油條是怎樣蓬松的嗎?又如:在手指上放一根黃瓜,使其保持平衡,然后把它從平衡點切成兩半,重量相同還是不同?這些問題都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當老師提出這些問題時,學生們發現現實生活中充滿了科學探究的問題。這些活生生的問題不會使物理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反而能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體會到物理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初中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教師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很多可提問的點。比如:每當到了秋冬季節,天氣干燥,我們穿毛衣的時候會發現貿易摩擦出一些電火花,你能解釋這一現象嗎?又如:同學們,你們愛吃油條嗎?你們是否觀察過,油條里面有很多孔洞?你們知道油條是怎么蓬松起來的嗎?再如:將一根黃瓜放在手指上,讓它保持平衡的狀態,然后我們從平衡點將它切成兩半,這兩半的重量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當教師拋出這些問題后,學生們閃動思維的靈光,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出各種假設,形成生成性資源。之后,教師再一步步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關于初中物理實驗的趣味案例,初中物理教師只要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進行搜尋,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便能夠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用。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生成性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要摒棄傳統的物理教學法,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在進行課堂內容的教授過程中,注意內容的合理設計,應該為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不斷地進行學生思維的擴散,進而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對于教學過程中一些突發事件,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質疑,不斷地進行問題的探索和研究,讓學生能夠充滿情感的進行問題答案的尋找,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