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濤
(長春中醫藥大學 吉林長春 130117)
在新媒體視域下,人們越來越重視高等繼續教育。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成為當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熱點方向。在此背景下,高等繼續教育要結合時代發展進行不斷改革與創新,強化對多項教學技術與先進教學理念的應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實現對教學全過程相關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而且還可以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習者自學能力的提升,進而促使高等繼續教育達成人才培養的目標。
首先,是學習者的數量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無法形成一定的教育規模。近年來,由于普通高等學校擴招步伐的不斷加快,高考錄取率逐年提升,落榜生的人數則逐年減少,再加上網絡教育的迅猛發展,使得成人高等教育在生源數量上日漸縮減。高等繼續教育針對成人學生的招生規模必不可免地會削減,最終致使高等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1]。
其次,成人學生在思想觀念以及學習態度上有待進一步改善,成人教育的整體質量始終得不到提升。絕大多數選擇參加繼續教育的成人學生,他們在思想上是比較認同終身教育價值的,并且通過參加函授學習目的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學歷水平以及業務能力。但是,依然有少部分學習者參與繼續教育的動機不夠端正,僅僅是為了獲得一紙文憑,以及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忽視了對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他們在參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曠課、作弊,甚至是違紀等行為。在這種觀念以及不良行為的影響下,高等繼續教育的整體教學質量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
然后,是在課程設置上呈現出嚴重的“普教化”傾向,實驗實踐課程所占比重較低。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成人教育在人才的培養目標、課程的具體設置,以及專業的標準制定等諸多方面都無法滿足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又同成人教育的特色體系相去甚遠,只是一味地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學計劃以及學制規定,對于成人學習者的特殊性缺乏考量。再加上成人學習者本身缺乏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因此,在實踐課時的安排上更是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再次,是面授的時間較短,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成人教育的學習者大都分散在全國各地,部分學校還沒有實施網上授課方式,所開展的教學工作依然是以面授為主,而面授教學的時間較為短暫,只能是依靠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所開設的面授班一般都是直接設置在校外的教學站點,無法集中到學校內。校本部直屬班每年一般兩次集中進行面授和考試,教師與學習者見面時間不多,實施因人而異的素質教育難度較大。
最后,是成人學習者存在嚴重的工學矛盾,導致教學環節無法得到有效落實。成人學習者基本上都是在職人員,他們需要兼顧自身的工作與學業,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而很多成人學習者會選擇工作而忽視學業,自然也就會影響到高等繼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業領域實現了生產形勢與產業結構的改變。這一改變,不僅帶來了生產相關技術的升級,而且也促進了產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其能夠給各行業的改革帶來動力,同時也可以為教學改革提供技術支持,促使教育教學在知識產生與傳播方式得到創新。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將信息技術手段引進課堂教學與教學管理等各環節,有助于實現智能化教學。新媒體的出現,為教育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現資源管理數字化。在實際應用中,學校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網絡教育資源庫,實現教育資源的數字化與共享,讓學習者與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資源信息。二是,實現教學管理網絡化。信息技術手段的引進,可以為學校構建網絡云端平臺與大數據平臺,進而促使教學管理趨于數字化,構建出新的教學管理形態。比如構建網絡學習平臺、開展線上考核評價,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全過程與全面性的教學評價監控體系等。三是實現教學資源多樣化。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習者打造豐富的資源環境,讓學習者能夠結合自身需求自由選取資源,借助網絡平臺選取最佳學習方式,開展自主學習與線上交流活動,有助于學習者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幫助其實現學習終身化。四是,實現資源配置公平化。高等繼續教育可以借助網絡技術與硬件設備強化教學資源共享,進而實現資源配置公平化[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的思維方式與信息接受能力也受到影響。高校作為知識傳播的場所,要結合社會發展的現狀調整教學模式,培養出有利于社會發展的人才。如今人們正處于互聯網時代,無時無刻都在與網絡發生聯系,思維方式與認知方式深受網絡環境影響,固定、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習及發展的需求,在此環境下,高等繼續教育課堂教學急需做出改革,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出良好的教學環境,創造出符合時代特點的教學模式,進而實現教育效果最佳化[3]。
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出現了碎片化學習、移動式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促使高等繼續教育采用新的教學方式。這一改變,不僅迎合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同時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改變了學習者群體信息資源的獲取方式與學習習慣等各個方面。因此可以說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推動了高等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學習者來說,移動智能終端具有便捷性與智能化的特點,是他們開展日常學習的基本工具,同時也可以成為獲取各種信息資源、開展網絡互動交流與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載體,使學習方式更加自主化與便捷化。在新媒體視域下,移動智能終端功能在不斷完善,未來將會為學習者提供更加新穎的學習服務。對此,學校要注重對學習者信息素養的培養,幫助其快速適應新鮮事物,為未來教學帶來新的發展。
教育觀念直接影響了教學方式的選取與應用,即便教師所選取的教學方式不同,也會在應用過程中不自覺滲透固有的教育觀念,在不同教學觀念的指引下,教學方法所發揮的功能與效率不同,產生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因此,可以說,教學方式的創新歸根結底是教育觀念的改革。傳統教學觀念主要以“教”為主,忽略了學習者的“學”,不利于學習者各項能力的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同時也促進了教育領域思維的革新。對高等繼續教育來說,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同時也決定了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在新媒體視域下,高等繼續教育所培養的是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與創新人才,因此,教師必須結合時代需求更新教學觀念,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合理選取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而并非單向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授。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是目前高等繼續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教育理念,不僅要注重對學習者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傳授,而且也要引進先進的教學技術與教育理念,為教學活動注入新鮮活力,以此提升教育教學效果[4]。
教學方式的創新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持。在新媒體視域下,科學技術的普及,不僅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也為教育教學創新帶來了新的突破,打破了傳統教學粉筆+黑板的局限,實現了智慧課堂、微課等多樣化現代教學方法的應用。前沿教學技術在高等繼續教育教學中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其既是促進教學方式創新的鮮活力量,同時也是高等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傳統多媒體技術主要以電腦與多媒體設備為主,雖然能夠體現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但隨著科學技術的更新換代,傳統多媒體技術已經落后,難以滿足網絡時代教學方法的使用。而多項先進技術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電腦、電子白板、移動終端等設備開展教學。對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強化對人工智能技術、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等網絡技術的應用,將線下教學課堂與線上教學平臺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機制保障[5]。
教學手段的創新能夠為教學方法創新提供動力。在新媒體視域下,學校要抓住網絡時代的發展機遇,從戰略角度創新教學方法,以積極的態度融合先進技術與先進理念。以微課教學為例,隨著傳輸技術與視頻壓縮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時間的運用逐漸呈現碎片化。微課便是微時代的教學產物,其通過微短視頻為學習者傳輸課程知識,既可以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也可以有效調節學習時間,讓學習者隨時隨地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將其應用在教學活動中,可構建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將微課與傳統教學有效地融合起來,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以翻轉課堂為例,翻轉課堂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上,為學習者營造出的信息化環境,其顛覆傳統課堂的知識傳遞環節與知識內化環節,在課前傳授學習者課程知識,在課上以講授形式解答學習者疑惑,幫助學習者實現知識內化。此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顯著。一是,能夠增加師生互動,使教室網絡平臺成為師生開展良好互動的平臺。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合作能力與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者,通過小組討論與師生互動開展強化對知識的吸收與探索。三是有助于創建個性化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安排學習進度,遇到知識難點可將其整合起來,有利于對知識的鞏固[6]。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知識與信息呈爆炸式增長。這一現狀為高等繼續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作為優質人才的培養場所,新思想的推動者,有必要結合社會發展培養出高技能優質人才。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高校不能單純地注重對學習者知識技能的傳授,更要傳授學習者如何在信息迅速增長、社會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借助網絡與先進技術獲取有效信息,以幫助他們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在新媒體視域下,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技術得以迅速發展,教師作為教育第一線,他們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表現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隨著師生構成的變化與學習者主觀意識的提升,教師若不學習如何使用先進設備提升業務水平,創新教學活動,那必然會出現教學缺乏說服力、教學活動缺乏影響力等問題,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不高。在信息飛速變化的網絡環境下,教師只有樹立良好的網絡教學意識,具備過硬的信息素養,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改革,借助先進技術創新教學活動,才能有效適應社會變化,以教育者姿態引導學習者適應社會[7]。
在新媒體視域下,學校要想培養出與時代接軌的現代化應用人才,就必須結合自身院校特點與社會發展需求,進行教學方式改革,通過創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對先進技術與先進教學理念的應用,為社會培養出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