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姜靜 胡文燕 王劍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 上饒 334100)
急性胰腺炎(AP)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急性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以急性腹痛、惡心及嘔吐等為主。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及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AP的發生率持續上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臨床對AP常以胃腸減壓、抗感染、抑制胃液分泌以及補充電解質等非手術方法治療,但整體療效不盡如人意[2~3]。烏司他丁、生長抑素、奧美拉唑均屬于臨床治療AP的常用藥,其中烏司他丁是一種蛋白酶抑制劑,不僅對胰蛋白酶、透明質酸酶、纖溶酶及巰基酶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還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癥介質釋放等多種作用[4];生長抑素是臨床常用的一種蛋白酶水解抑制劑,近年來常被應用于AP、急性胃潰瘍出血等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顯著效果[5];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可有效抑制基礎胃酸及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6]。已有相關報道指出,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AP有助于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縮短病程,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1.67%[7]。本研究探討烏司他丁聯合生長抑素、奧美拉唑治療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A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5~60歲,平均(44.32±6.20)歲;自發病至就診時間6~22 h,平均(15.12±3.80)h;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3~61歲,平均(44.41±7.67)歲;自發病至就診時間4~25 h,平均(15.19±4.77)h;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4例,中度10例,重度6例。兩組臨床資料(性別、年齡、自發病至就診時間、病情嚴重程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LL-2020-01-01)。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AP[8]相關診斷標準,以急性、突發、持續且劇烈的上腹痛為主要表現,且向后背放射,同時結合CT檢查結果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檢查結果確診;治療依從性良好;對本研究用藥無過敏反應;意識及精神狀態正常,可正常語言溝通;對本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有血液系統疾病者;有肝、腎、肺等臟器功能障礙者;伴有惡性腫瘤疾病者;有急性腸炎或急性腸梗阻者;需立即采取手術治療者;近期服用過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相關藥物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禁食、鎮痛、胃腸減壓、吸氧、預防感染、營養支持及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度平衡等一系列常規治療和干預。同時,對照組采用生長抑素聯合奧美拉唑注射液治療:將4 mg注射用生長抑素(國藥準字H20064372)與5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使用微量泵持續泵注,控制泵注速度為0.33 mg/h;將40 mg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國藥準字H20054382)與10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每天2次。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烏司他丁治療:將10萬U注射用烏司他丁(國藥準字H19990134)與50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組均連續治療1周。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根據患者癥狀、體征、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T檢查結果等進行療效評估。治療后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完全消失,腸鳴音、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等復常,同時CT檢查結果提示胰腺形態也恢復正常為治愈;治療后腹痛、惡心嘔吐及腸鳴音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復常,同時CT檢查結果提示胰腺形態得到顯著改善為顯效;治療后腹痛、惡心嘔吐及腸鳴音等癥狀體征有所好轉,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明顯下降,同時CT檢查結果提示胰腺形態有所改善為有效;未滿足上述任一標準為無效。治愈、顯效、有效之和計入總有效。(2)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對比兩組腹痛、惡心嘔吐消失時間及腸鳴音復常時間。(3)炎癥反應指標:治療前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血清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兩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4)凝血功能指標:治療前后使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并以凝固法測定兩組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5)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前后使用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儀測定兩組血漿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6)不良反應:記錄兩組頭暈、臉紅、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較對照組(73.33%)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研究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d,±s)
?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反應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IL-8、hs-CRP、TNF-α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凝血功能指標FIB、PT、APTT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
2.5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漿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出現頭暈、臉紅及白細胞減少各1例,對照組出現頭暈、臉紅各1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10.00%VS 6.6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AP在臨床上以輕癥相對多見,但也有超過20%的患者病情可進展成重癥AP,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病死風險[9]。據統計,AP臨床病死率高達10%,因此須積極進行治療和干預[10]。目前,AP的發病機制還未完全明確,認為主要與暴飲暴食、胰管阻塞、大量飲酒、手術與創傷、感染及高脂血癥等因素有關。胃腸減壓、預防感染、鎮痛、營養支持及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度平衡等一直都是臨床治療AP的常用措施,雖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部分患者預后不佳[11~12]。因此,為AP患者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以促進其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臨床上諸多報道指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抗炎、抑制消化液釋放等藥物治療AP可有效保護患者胰腺功能,縮短康復時間[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較對照組(73.33%)高;研究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較對照組短,提示AP患者采用烏司他丁聯合生長抑素、奧美拉唑注射液治療的效果顯著,有助于縮短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分析原因在于,烏司他丁是由新鮮人尿中提取出的一種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劑,可快速有效抑制機體內胰蛋白酶、溶酶體酶等多種水解酶的活性,達到抑制其釋放的目的;同時,該藥還可抑制多種致炎因子、氧自由基及心肌抑制因子產生,從而有效改善機體微循環狀態,并發揮抗炎、抗缺血及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種作用。生長抑素屬于一種蛋白酶水解抑制劑,近年來在重癥AP治療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該藥雖屬于人工合成制劑,但具有與天然生長抑素一致的化學結構,且作用也極為相近,生物利用度較高。劉靚懿等[15]研究證實,生長抑素可有效減輕AP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改善胰腺血流狀態及消化功能。作為臨床治療AP的基礎療法,抑酸治療對療效提升有重要作用。奧美拉唑是臨床常用的一種質子泵抑制劑,是一種抑酸類藥物,可通過有效抑制細胞H+-K+-ATP酶活性并阻斷交換通路,從而發揮抑制機體胃酸分泌的作用,有效預防消化道出血、應激性潰瘍等,有助于縮短患者康復時間。三種藥物聯用可通過不同作用機制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療效,促進患者癥狀改善。
臨床發現,IL-8、hs-CRP及TNF-α等致炎因子參與了AP的發生發展[16]。IL-8不僅參與機體炎癥反應,也屬于一種有免疫調節作用的細胞因子,可通過調節患者血管的通透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性粒細胞黏附及穿透血管內皮細胞的能力;hs-CRP屬于機體受損及發生炎癥反應的敏感性指標,可有效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狀態;TNF-α屬于參與機體炎癥反應及免疫應答的一種重要細胞因子,不僅可誘導致炎因子分泌及釋放,還可通過介導炎癥級聯反應發揮誘導胰腺細胞凋亡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血清IL-8、hs-CRP及TNF-α水平較對照組低,提示AP患者采用烏司他丁結合生長抑素、奧美拉唑治療有助于減輕機體炎癥反應,這也充分驗證了烏司他丁、生長抑素在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方面的確切療效。治療后,研究組FIB、PT、APTT、血漿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較對照組低,提示AP患者在生長抑素、奧美拉唑基礎上增加烏司他丁治療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狀態。這主要是由于烏司他丁可對凝血因子-6、XII因子以及血管舒緩素等釋放產生競爭性抑制作用,不僅可有效調節FIB、PT及APTT水平,還可抑制血小板激活、聚集以及黏附等,達到改善機體凝血功能、血液流變學狀態的目的。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當,提示烏司他丁結合生長抑素、奧美拉唑治療AP的安全性良好,有助于維持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烏司他丁聯合生長抑素、奧美拉唑治療AP可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狀態,療效確切,用藥安全性良好,有助于促進患者身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