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信行理論為基礎的調查分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 銳 夏俊英 蒲冠文 陳建新
(1. 澳門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公共行政學系,澳門 999078;2.澳門江門同鄉會、澳門江門青年會,澳門 999078;3.澳門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澳門 999078)
澳門自回歸以來,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要面對不少的挑戰,例如產業單一、人口老齡化等。中央政府為了幫助解決作為微型經濟體的澳門在發展經濟時面對的困難,出臺了系列政策予以扶持。早在“十二五”規劃時,中央便已經把澳門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大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被提升至國家政策層面。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個核心城市之一,被賦予西部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澳門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急降近六成,令澳門產業單一的問題再次凸顯。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澳門如何與橫琴及廣東省進行深度合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方案》指出,澳門應以發展知識型經濟產業為主,注重中醫藥和現代金融等產業的發展。
在產業發展需求上,澳門是微型經濟體,缺乏土地和人力資源,其發展主要依賴自身的人力資本和獨特制度。澳門的整體經濟實力隨著《方案》的進一步落實而逐步得到提升,有助于其更有效地肩負起大灣區中心城市的責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大灣區的發展重點在于要素流動,必須使大灣區內各城市獲得更加有效的資源配置。要素流動可以促進大灣區基礎設施的不斷提升和整合?;A設施包括物資流、人員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四方面。澳門高等教育目前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中央政府為了支持澳門大學的發展,將澳門大學校舍搬遷至橫琴,并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管轄。中央政府還給予澳門青年人不小的發展空間,例如增加澳門適齡人士入讀國家“雙一流”大學的機會等。各方面的配套推進,幫助澳門青年人在各方面逐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而橫琴也成為澳門融入大灣區的重要跳板。
文獻回顧部分,將從澳門特區政府對橫琴的相關舉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現況、社會對橫琴的評價等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針對 2016-2021年澳門特區施政報告[1]中的“各范疇施政主要工作時間表”,以“粵港澳”“大灣區”“橫琴”“青少年”等詞作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清理無效數據后,按照年份、范疇、主題內容等進行統計,并建立相關的數據庫。將特區政府2020年和2021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過的與橫琴有關的舉措進行歸納分類,得出13個不同方面的舉措,分別為自然生態保育、便民服務和措施、中醫藥產學研和成果產業化發展、口岸綜合安全、大健康產業、旅游院校推動產業發展和區域合作、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旅游教育培訓基地、大灣區統計合作、科技創新發展、區域警務合作、輕軌工程橫琴線、新型通關服務等,基本涵蓋了澳門的生活、技術、交通、醫療等各個方面。這13項舉措以及澳門特區的未來發展,都將與橫琴緊密相關。
有部分學者認為,粵港澳三地有著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以粵語為主的語言基礎[2],但是受到歷史問題的影響,使得粵澳兩地在語言、文化和價值觀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些文化、價值觀上的差異,會反映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會造成社會沖突與矛盾。澳門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發展局2020年公布的《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 2021-2030)》中指出,選擇到內地工作的澳門應屆畢業生僅占總數的3.2%[3],薪酬是影響其選擇意愿的重要因素。除了兩地薪酬的差異外,不同的關稅制度也是影響其到內地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內地相對港澳來說屬于高稅區,當澳門公眾進入橫琴工作超過183天,便需要按照國家政策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不同的社會分配模式下,青年人存在著不同的收入預期,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政策預期。在澳門社會團體近年來針對澳門青年就業的幾項研究中可以發現,在面對澳門經濟發展緩慢、失業急速增長的情況下,向大灣區擴展就業領域是重要的可行方向。[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盵5]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暴露了澳門經濟產業結構單一的弊病,讓澳門社會各界都感受到推進經濟多元化發展的迫切性?!斗桨浮分刑峒暗拇龠M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產業,包括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以及現代金融產業四大產業[6]。關于四大產業的具體發展方向,在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方面,澳門大學等高校的產學研示范基地建設將會持續推動,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生物醫藥、特色芯片設計等產業;在中醫藥產業方面,基于中醫藥產業園已初步成形,未來將考慮進一步發展“澳門監制”或“澳門設計”,并研究簡化澳門外用中成藥在大灣區上市的審批流程;在文旅會展產業方面,采用創新金融管理和稅收政策,發展旅游觀光、會議展覽、體育賽事等,舉辦更多品牌化、國際化的展銷會,制定便利辦展人員跨境往來的政策,建設高端消費品交易市場,助力澳門企業發展中葡跨境電商業務[7];而對于現代金融業,重點發展債券市場、財富管理、融資租賃,并分階段開放資本賬戶,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立了新的平臺,帶來了新的機遇”[8]。除了產業發展外,橫琴深合區也將完善澳門居民生活素質,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便是較為具體的安排。橫琴深合區已經開展了多項有成效的工作,例如澳門大學遷至橫琴,以及幫助常住于橫琴的澳門居民購買珠海基本醫療保險等。
本研究框架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選定了“知信行理論”。知信行理論適用于新事物的產生,常被用于公共政策和社會政策的研究中[9]。知信行理論適合討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人才發展意向,因此將以該理論模型作為本文的理論框架。根據知信行理論(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知”是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信”是信念和態度,“行”是行動[10]。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知識獲取、態度產生和行為形成三個連續過程,且這三個過程是互相作用與聯系的。個體通過學習掌握知識,經理解轉化為思想觀念或態度,并依此表現為特定的行為模式。因此,這一理論常用于解釋個人知識和信念是如何影響行為的改變。在問卷設計中,將“知”維度主要對應澳門青年“參與橫琴活動”的狀況,以及“對澳門特區政府于橫琴工作了解狀況”;“信”則對應“對橫琴現狀的評價”;“行”主要涉及“對橫琴的預期行為狀況”(見圖1)。

圖1 知信行理論,文章的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部分以“知信行理論”為研究框架,來設計定量的調查問卷以及定性的焦點訪談大綱。首先,調查問卷設計具體分為五大部分。問卷的第一部分,包含8條個人基本資料收集提問,選項參考自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表述[11];問卷的第二部分,是關于澳門青年過去對粵港澳大灣區或者橫琴活動的參與程度調查。第1題的大部分選項,參考自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之前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合作的《澳門中學生性及心理健康問卷調查》[12]中的“取得性知識途徑”(同學、朋友、兄弟姐妹、父母、學校、互聯網、電視)。同時因應調研需要,增加了4個選項(報紙、澳門特區政府、橫琴地區組織、其他)作為補充。有學者曾對青年是否有大灣區實習經歷進行過提問[13],所以本問卷部分第2-3題也對青年是否參與過大灣區或橫琴的活動進行提問。并將選項中的“活動經歷”具體分為8個種類,增添了“講座/考察”和“文化交流/競賽”;問卷的第三部分“關于澳門青年對澳門特區政府于橫琴工作狀況的了解”,主要是參考特區政府于2016-2020年針對橫琴的相關工作,內容則是依據相關施政報告而設計;問卷的第四部分主要參考了本研究的文獻回顧“社會對橫琴的評價” ,并由本研究團隊審核而成,主要是響應理論框架的“信” 部分;第五部份則是依據青年人在橫琴的活動而設計,相關活動包括就業、創業、旅游等。
本文的問卷由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大學研究生會、澳門社會保障學會、澳門江門青年會等團體發放。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是澳門有代表性的青年學生組織。澳門大學則為澳門地區的綜合性公立大學,其問卷調查受到澳門基金會提供的資金支持。問卷收集到的數據契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增加了數據的有效性。問卷收集日期為2021年11月。在將近1個月的時間內,共回收問卷937份。有效問卷的填答者必須為年齡小于45歲的澳門永久或非永久居民。剔除部分填寫無效的問卷后,最后得到有效問卷772份,約占回收問卷的82.39%。由于結果存在較多的遺漏值,統計方法主要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為主。為了強化問卷調查的解讀能力,本研究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場焦點小組討論,在澳門青年中隨機抽樣采訪了7位持份者。為了確保訪談內容的準確性,在與會者知情之下進行了錄音并制作出相關的逐字稿。逐字稿作為分析文本,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補充。
本調查問卷及焦點訪談大綱總體上都是參照“知信行理論”設計而成。具體而言,調查問卷中的第二部分“參與橫琴活動”及第三部分“認知澳門特區政府于橫琴工作狀況 ”對應“知信行理論”中的“知”;第四部分為“對橫琴現況評價”,體現的是“信”;第五部分對“對橫琴的預期行為狀況”,體現的是“行”,即行為預期。訪談大綱中第2條問題“認知澳門特區和廣東地方政府于橫琴的工作狀況”,對應“知”;第3條問題“對橫琴現況評價”,對應“信”;第4條問題“對橫琴的預期行為狀況”,對應“行”。本次問卷將“知信行理論”與調查方法充分融合。
在受訪者性別方面,男性有391人(占比50.65%);女性有381人(占比49.35%),男女比例相對均衡。年齡方面,18~24 歲人士最多(266人,占比34.46%),30~34歲次之(共計151人,占比19.56%)。共收到602份來自35歲以下人群的回復,占有效問卷的77.98%。青年的回復比例較高。身份現狀方面,調查對象大多數為澳門永久性居民(670人,占比86.79%),其余102(占比13.21%)份問卷由澳門非永久性居民填寫。學歷方面,大部分(將近60%)受訪者有本科或以上學歷。另有約25%的受訪者屬于大專及中學或以下的學生群組,反映出受訪者的學歷較為平均,覆蓋由中學至本科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士?;橐霈F狀方面,將近67.88%的受訪者為未婚,近三成為已婚。大部分的受訪者的主要成長地是澳門(593人,占比76.81%),其次為在粵港澳大灣區(澳門以外)地區成長的(111人,占比14.38%)。從社會經濟背景來看,本樣本跟澳門本地居民的社經背景分布相若,賦予本研究結果一定的參考價值。從受訪者的工作現狀來看,有效問卷中有超過一半的人(428人,占比55.44%)為全職或兼職工作狀態,另有近40%為學生。全職兼職工作人士和學生都是針對性的研究對象,這可以反映出本研究的樣本收集重點與大學機構有關。琴澳的四大產業也是知識型經濟相關產業,因此在讀研究生也是本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絕大部分的受訪者平日使用微信(共計734人,占比95.08%),Instagram(共計487人,占比63.08%),臉書(共計451人,58.42%)等社交媒體。這一結果也跟相關研究結果相契合。
1.參與橫琴活動的研究結果
相當多的受訪者是從互聯網獲取關于橫琴的訊息(共計484人,占比62.69%),從朋友獲得訊息的占第二位(共計344 人,占比44.56%),第三位則為電視(共計307人,39.77%)。也有一定比例的受訪者獲取關于橫琴的訊息來源是社會團體和報紙。值得一提的是,仍然有45人(占比5.83%)表示從沒接受過任何關于橫琴的訊息。
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曾參與在橫琴的活動。最多人參加的活動是講座或考察(共計217人,占比 28.11%),其次是旅游活動(共計191人,占比24.74%),然后是文化交流或競賽類(共計124 人,占比16.06%)和學習進修類(共計86人,占比11.14%)。亦有接近半數受訪者(共計351 人,占比45.47%)表示從未參與過在橫琴的任何活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臺已有一段時間,大部分受訪者均表示一般了解或是不了解。表示一般了解的有384人(占比 49.74%),表示不了解的有234人(占比30.31%)。對《方案》表示了解或非常了解的只有114 人(占比14.77%)。問卷詢問他們是否同意《方案》所提及的工作方向,只有少部分人表示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34 人,占比4.40%);表示一般同意的有288 人(占比37.31%);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的有296人(占比38.34%)。值得注意的是,關于《方案》所提及的工作方向,占比近20%的受訪者(包含對《方案》表示不知道的40人在內)表示不知道或不清楚。
2.認知澳門特區政府對于橫琴工作狀況的研究結果
本次調查,亦有探討受訪者對過去澳門特區政府提出的關于橫琴工作內容的了解。將“了解”與“非常了解”兩個選項結合起來分析,使之更容易區分不了解的受訪者。調查數據顯示,新型通關服務、輕軌工程橫琴線以及口岸綜合安全是受訪者最了解的三個類別,比例都在30%左右。比例最低的四個類別分別為大健康產業、灣區統計合作、區域警務合作、自然生態保育。對這些方面了解的受訪者,比例皆不足20%(見表1)。

表1 受訪者對特區政府在橫琴的工作理解程度研究結果(n=25)
綜合來看,居住環境、工作環境、薪酬、交通、房價及物價水平,對受訪者是否前往橫琴發展的影響較大。占比高于40%的受訪者表示,這些因素對其決定有所影響。相對而言,轉賬便利程度及當地的社交網絡較不重要,低于20%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這兩項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有三項因素子問題的不同意人數比同意人數高,說明受訪者不滿意目前橫琴的相關現狀。其中包括橫琴的薪酬水平、房價水平,以及由橫琴轉賬至澳門的便利性(見表2)。

表2 對橫琴現狀滿意程度的研究結果
本次問卷調查亦涉及受訪者日后是否有前往橫琴發展的意愿。在進行分析時,把“非常不同意”及“不同意”“同意”及“非常同意”的回應進行組合,以方便進行對比。數據顯示,高達85%的受訪者愿意前往橫琴實習交流,并同當地居民合作。另外,前往橫琴創業及置業的,也有超過70%的人表示認可。而到橫琴就業及長期居住,有大約60%多的受訪者表示同意。總體而言,過半數受訪者對前往橫琴發展持積極態度,而表達不同意的比例相對較低。
定性的焦點小組討論研究的結果,基本與定量的問卷調查研究結果一致。在對訪談內容整理后發現,受訪者整體對《方案》了解不足,受訪者提到了“對政策一知半解”“不太清楚澳門人過去工作有什么優惠”“初步都不了解”等情況。由此可見,澳門青年對于深合區的了解和認知十分有限,信息不對稱是其融入深合區的主要掣肘因素。這些信息不足還表現在政府人員無法提供精準的信息,宣傳處于被動狀態。在面對赴橫琴交流、創業與就業、住房與公共服務申辦上的流程等疑問時,澳門公職人員等因不了解情況而無法進行咨詢和辦理,需要依靠電話或親身詢問橫琴管理單位相關辦事流程,出現信息交流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總體而言,問卷調查和焦點小組討論的結果高度吻合。
結合定性焦點小組的討論可以發現,盡管受訪者大都認同橫琴居住環境較好,但也提出了橫琴尚未建立完整的生活圈,僅僅工作或住宿在深合區等問題。表現為房價與基礎設施配套不足,保障不完善,可能會出現通勤、家庭生活的不便。除了珠澳口岸通關需要時間外,小區、商業中心等的交通通達度和公共交通布局都有待提升,為深合區提供完整的生活配套成為吸引受訪者的關鍵。因此,不少受訪者只愿意在橫琴進行較為短期的活動,例如旅游和交流活動。不少受訪者強調,橫琴仍未建立較為完整的生活圈,居住、工作和創業都較澳門不便。因此,受訪者對于在橫琴進行較長期活動的意愿有所保留,與橫琴的交流主要表現為“候鳥式”的短居。
從上述研究和分析中發現,澳門青年對橫琴的認知不足。在問卷調查和焦點小組討論中,表示了解《方案》的問卷調查受訪者比例僅為15%,有近一半受訪者表示從未參與過橫琴的活動。但受訪者普遍對橫琴有較正面的評價。在問卷提出的15個評價標準中,有11項出現較正面評價(即同意程度大于不同意程度)。較負面評價(即不同意程度大于同意程度)的選項包括薪酬水平、(雙向)轉賬便利以及房價水平。焦點小組的討論結果也相類似,并提出因橫琴的經濟規模不足,導致生活配套設施上仍有提升空間,生意營運上仍存在不少瓶頸,例如人才吸引和轉賬便利等方面。目前,澳門青年在橫琴的生活與交流主要仍為“候鳥式”短居,這種短期交流方式事實上需要改變。在對橫琴的預期行為所列出的六項中,只有兩項的同意程度(包括“同意”和“非常同意”)高于80%。這兩個選項分別是實習交流(占比85.51%)和與橫琴居民合作(占比86.54%)。最低選項為“在橫琴長期居住生活”(占比60.33%)。而就業和創業分別占比67.38%和70.76%,在橫琴置業則占比72.20%。參與焦點小組討論的人士也表示,其在橫琴的活動只會以“候鳥式”方式進行。因為他們對橫琴狀況仍然受到認知不足和一些負面刻板印象影響。
我們在以上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引入焦點小組討論的結果,基于知信行框架,提出三點建議:知——擴宣傳,信——增人流,行——促合作。見圖2

圖2 知信行,促進澳門青年向橫琴流動建議
在以上問卷調查中,僅有15%受訪者表示了解《方案》,只有近40%的受訪者表示認同《方案》的工作方向。焦點小組在討論中發現,由于了解不足和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使得本澳青年并不清楚橫琴深合區能否滿足個人的需求,以至影響了本澳青年群體參與合作區建設的意愿。要吸引青年關注深合區,除了過去特區政府常用的宣傳包之外,可以選擇青年關注的問題制作青年版圖文包。就業、住房、保障都是受訪者在訪談中提及較多的關鍵詞,圖文包可以更多地展示深合區在這些方面的優勢。雖然特區政府曾于2021年9月5日在官網上發布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圖文包(總體篇、新生活篇、新機遇篇、新展望篇)[14],但是相關圖文包內容可以制作得更加豐富多彩。澳門特區政府可以主動聯系橫琴當地政府或廣東省政府相關部門,了解相關的安排,制作出更加貼近澳門居民閱讀習慣或理解需求的圖文包。針對工作人員對深合區了解不足的問題,應鼓勵公職人員親赴橫琴體驗考察,在琴澳兩地互設辦事機構,便利各種合作流程的進行。尤其是針對跨境金融、出入境、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等需求,提供優化便民一站式服務,以減少溝通成本,增加了解意愿。
除了宣傳信息外,宣傳渠道也影響到信息的接收。澳門特區政府可以和橫琴當地政府或廣東省相關部門合作,拍攝宣傳短片,選擇青年較感興趣的社交媒體,比如微信投放宣傳信息。澳門是社會團體較為發達的地區,不少青年都有參加社團活動的習慣,因此可以通過社團活動,引導青年了解橫琴深合區。加深并普及澳門青年對橫琴深合區的了解,正是破解當前困局的可行路徑之一。
澳門本身是一個微型經濟體,就算加上橫琴人口,琴澳的整體人口和土地面積都不足香港的八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受訪者普遍認同橫琴的發展不能只依賴澳門居民,更需要吸引中國內地同胞一起發展。琴澳之間需要推動三通,即“人通”“路通”“財通”?!叭送ā奔醇訌娗侔漠a學研合作,開展琴澳職業培訓互通,組織琴澳文旅體育活動;“路通”就是完善橫琴口岸建設;“財通”則可以從增強澳門新街坊項目的吸引力和簡化橫琴置業手續等入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盵15]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盵16]“發展”“人才”“創新”要以政府為主導。政府的政策支持,企業與個人的積極投入,政府、學術專業團體和傳統社會團體三方的共同努力,是加快琴澳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由之路。以教育帶動人才流動也是發展方向之一。建設高質量的大灣區高等教育體系,應堅持“協同共治”原則,推動管理一體化,以實現“教育目標和價值的統一、教育資源的交流和互補、教育功能和結構的協同”[17]。近年來,不少澳門青少年都會選擇到內地大學升學,澳門大專院校也吸納了不少內地生,澳門和內地青年因此有不少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當前深合區地廣人稀,產業發展不足,缺乏人才交流和人才集聚的規模經濟效應。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高等教育體系發揮吸引人才作用。
澳門居民有意愿到橫琴進行短期合作交流,但是對較長期的深度交流(如就業、創業和居住)仍然持保留態度。橫琴剛剛由自貿區轉變成深合區,國家正在用政策引導更多的企業落地橫琴島。這些企業往往具有高新技術特征,符合當下青年的擇業期望。同樣地,面對琴澳兩地勞工薪酬、個人及企業稅制、營商環境和監管體制等的差異,加上跨境支付存在障礙等問題,都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去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法。通過人才集聚,能夠實現資源整合和創新創業企業的孵化,帶動企業集聚,減少目前深合區公共交通不便利、商業中心不足等問題。人才聚焦及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可以盤活深合區內的生產要素。
長期來看,促進兩地合作,需要關注灣區的社會保障水平。為家庭提供整體保障,可以成為青年融入深合區的關鍵。目前澳門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在不同程度上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對接,例如不少澳門重癥病人會被安排在鄰近地區治療。澳門特區政府是醫社合作(醫療和社會服務相互合作)的重要推手,正在有序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例如引入養老金長效調整機制,以及有序地讓中央公積金由非強制轉為強制性[18]。作為深合區探索項目之一的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未來社會服務和公共服務的對接狀況。兩地社會保障制度對接是一個長期目標。在實現這一長期目標過程中,涉及琴澳兩地保障資金、津貼的銜接等問題。在全面社會保障中,醫療服務是重點。醫生、社工、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的流動是灣區發展成敗的關鍵,其中要注意解決好專業資格認證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