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初唐書學自然論的三維運思

2022-02-14 09:04:26井岡山大學蘭輝耀
藝術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書法

井岡山大學/ 蘭輝耀

中國古代哲學的各學派均對文化、技藝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過論辯,古人通過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試圖和合文化、創作與自然的關系,旨在避免文化、技藝與自然的割裂。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發展史中,情況亦然,無論是自然派、倫理派,或緣情派等其它派系①的書法理論,均對書法和自然的關系寄予了不同程度地關切,而其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均強調書法和自然之間的緊密關系,唯恐書法與自然之間出現“斷裂”。當然,相對于中國古代哲學而言,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發展存在嚴重滯后性。比如,“自然”這一概念最早在先秦時期的道家老莊哲學中,就已被提升到哲學本體論的高度,并進行了內含自然本根論、自然生成論、自然存在論、自然方法論等多重意蘊、相互聯動的理論建構,形成了先秦道家的自然論思想。但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中,東漢時期的蔡邕才首度承用“自然”這一概念,提出“書肇于自然”的自然本根論;魏晉南北朝書論則有在生成論、審美論層面的自然運思;初唐的書法理論則既有在本根論層面的思考,也有在生成論、審美論層面的闡發;直至盛唐張懷瓘書學的自然論思想,才具備與先秦道家自然論思想完整對應的同構關系,即成熟而圓融地構建了自然本根論、生成論、審美論、方法論等多層面的理論運思。宋代以降,至清代的書論,對自然和書法之間關系的討論,依然主要在這些層面進行反復的闡釋和拓展。于此,意欲闡釋的是初唐的書學自然論。歷史學家通常將唐朝開國至玄宗開元(即公元611-713)年間稱為初唐,在這大約一百年間,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李世民、孫過庭等諸多書法大家。初唐書學,也有以孫過庭的《書譜》為代表的不少重要著作問世。其中承用的“自然”概念存在三維運思,主要有孫過庭所謂“同自然之妙有”的自然本根論、李世民基于虞世南“書契于無為”之說的基礎上提出書法的創生“同乎自然,而不知所以然而然”的自然生成論以及李嗣真“恨乏自然”的自然審美論。不同維度的“自然”,其所指涉的深在意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相互會通,共同構成初唐時期的書學自然論思想。

一、“同自然之妙有”的自然本根論

初唐時期所涉獵的討論書法本根本原的書學論述,主要體現在大量的“物喻”描述中,如虞世南、李世民、孫過庭等書論均是如此,慣于將書法比喻為自然物象及其運動變化的態勢,實即從中透露出書道合于自然、書道源于自然的本根觀點。當然,其中直接在本根的意義上使用“自然”范疇,即把書法比喻為自然者,主要見于孫過庭所論的“同自然之妙有”。

孫過庭《書譜》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李世民《晉祠銘》

孫過庭(生卒年不詳),名虔禮,字過庭,唐代武則天時期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張懷瓘《書斷》有對孫過庭的簡要介紹:“官至率府錄事參軍。博雅有文章,草書憲章二王,至于用筆,俊拔剛斷,尚異好奇,然所謂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書,亞于草矣。”②雖然孫過庭認為自古以來擅長書法的,漢魏有鍾繇和張芝的卓絕,晉末則有二王的精妙,并自稱學習鍾繇、張芝和二王的書法二十余年,但孫過庭主要奉王羲之書法為圭臬,認為王羲之書法“良可據為宗匠”,而“子敬(王獻之)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豈獨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懸隔者也。”③孫過庭的《書譜》,史無前例地寫了三千七百多字的宏篇巨幅。作為墨跡,它是草書的經典作品;作為論著,又是書學的經典名篇。后世學書者幾乎無不臨習與閱讀。

孫過庭在《書譜》中承續了虞世南所論“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④的觀點,他也認為書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強調書寫的每一筆都必有來源,亦即須知“擬效之方”及“揮運之理”,否則不可能“求其妍妙”。這就是孫過庭所說的: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況云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犢,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⑤

孫過庭對“妍妙”的書法作了生動的“物喻”描繪,闡釋了書法和自然物象的天然聯系。懸針垂露的異趣,源同于驚雷墜石的雄奇、雁飛獸奔的神姿、鳳舞蛇驚的妙態、斷崖傾峰的峻勢以及臨險攀枯的危形。有的厚重如“崩云”,有的輕薄如“蟬翼”。引筆而行如同泉水涌流,頓筆稍駐恰似山岳沉穩。猶如始出天涯的初月那般纖細柔美,好比序列河漢的眾星一樣疏密有致。簡言之,“妍妙”的書法一定是“同自然之妙有”的,是如同自然物象的美妙存在,完全不是人為刻意的產物,故曰“非力運之能成”。然而,書法乃“妙有”,固非妙在模仿自然物象本身,而是妙在摹寫自然物象的運動規律。故“同自然之妙有”的“自然”,實指自然萬物的運動變化之規律。它是書法創生的本原。

一點一畫的書寫,無不體現自然物象的運動變化之規律,其中“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就是對點畫書寫蘊含復雜的運動變化之理的精準概括。書家每寫一筆都必須有充足的依據,即“翰不虛動,下必有由”。這個“由”即根由,實即來源于自然物象的運動變化之理。因此,書家必須懂得摹擬自然物象運動變化的方法,即須掌握“擬效之方”,同時必須悟得和掌握書寫的“揮運之理”,才能寫出美妙的書法。

對于“同自然之妙有”的“自然”和“妙有”究竟是何意義?學界存有不同的理解。有學者認為“妙有”是指“道”“氣”⑥,或“美”⑦,或“存在物”,熊秉明先生說“同自然之妙有”就是“把書法看作和自然物同為一層次的存在物”⑧。確實,“有”在哲學的視域里就是指涉“存在物”⑨,通常說的“萬有”實即“萬物”。雖然,大部分學者認為此“自然”即指“自然物”,但也有學者將“自然”理解為“自然而然”,把“自然之妙有”解讀為“自然而然的宇宙”⑩,這是很值得商榷的。畢竟宇宙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在古文中,對于原本自然而然的存在再通過自然而然加以修飾,不免顯得有些多余,而且這種理解和孫過庭的前后文意不甚吻合,畢竟其“自然”是基于本根、根由的意義上闡明書法是同于“自然”的存在,即是同于自然物象運動之文理的存在。易言之,“同自然之妙有”的“自然”,是指書法本根意義上的自然,實指自然物象的運動變化之規律,它是對前人所論書法肇于自然、書道合于自然之觀點的傳承和闡發。

二、“契于無為”“同乎自然”的自然生成論

初唐書學,在書法生成論的層面,論及自然的書家主要有虞世南和李世民。虞世南提出“書契于無為”的論說,詮釋了書法的生成方式或曰創生規律是自然無為。強調書法是在求得陰陽變化、體得萬物態勢的根基上,自然而然生成的。李世民則將虞世南“書契于無為”的論說,概括為“同乎自然,而不知所以然而然”,直接以生成論意義上的“自然”范疇,替代虞世南“無為”的概念。當然,“契于無為”,實即“同于自然”。

(一)虞世南論“書契于無為”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余姚人,與歐陽詢(557-641)為同齡人,歷經南朝、隋朝和初唐。入唐后,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稱虞永興。書法親承智永傳授,筆致圓潤遒逸,風神蕭散,尚存六朝書法余韻。著有《筆髓論》《書旨述》等書法理論名篇。其中,《筆髓論》闡述了“字雖有質,跡本無為”的書法生成規律。虞世南主張書法的生成是自然無為而成的,并不是刻意造作而成,即強調“書契于無為”:

然則字雖有質,跡本無為,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達性通變,其常不主。故知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視也。為目有止限,由執字體既有質滯,為目所視遠近不同,如水在方圓,豈由乎水?且筆妙喻水,方圓喻字,所視則同,遠近則異,故明執字體也。字有態度,心之輔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鑄銅為鏡,明非匠者之明;假筆轉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運思至微妙之間,神應思徹。又同鼓瑟綸音,妙響隨意而生;握管使鋒,逸態逐毫而應。學者心悟于至道,則書契于無為,茍涉浮華,終懵于斯理也。?

文字雖有形質,但字跡的生成是自然而然的,即無為的,這就意味著“形質”是無法預先確定的,并不能事先規定點畫的長短、粗細與斜正。這透露出虞世南對書法的“天然”和“功夫”兩個層面作出了辯證的思考,他沒有像初唐的歐陽詢那樣把“功夫”層面的法度、規矩絕對化。歐陽詢所提出的書寫規則趨于程式化、絕對化:“當審字勢,四面停均,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攲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又不可瘦,瘦當枯形;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從歐陽詢所用“停均”“合度”“折中”“不可”等字眼便能窺見結體、用筆等層面的法度、規矩已然走向絕對化的性質。虞世南也講究用筆的法度、規矩,但他主張遵循“跡本無為”的書法創生規律。

“無為”的本性即自然,“無為”不是不為,不為不可能使字跡得以生成;“無為”本身就是一種行為,“為無為”就是踐行一種特定的行為,其根本特點在于利用對象本身的力量來成就其自身而不刻意而為。因此,書家“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即秉承天地陰陽變化之規律而運作,體得自然萬物之意象以成形,借以“達性通變”。書法的生成是“不可以力求”的,不是通過固守絕對統一的法度、規矩所能夠通達的。比如,水因循方圓不同的器皿而變化自己的形態,字之結體“如水在方圓”,也應當因循對象的本性而變化,而非因循統一的法度或規矩;其因循的“對象”,虞世南認為是“心”——“字有態度,心之輔也”,即字有各自的情態,是心的輔助所致的。當然,“心悟非心”,心中所悟并非真正源于心本身,而是源于心領悟自然萬物運動變化之理的所得。只要心性澄明、思緒通透,字跡的自然逸態就能隨著筆鋒的運轉而生成,如“同鼓瑟綸音,妙響隨意而生”。

可見,虞世南講究字的結體“態度”,但他所論“字有態度”是和“心”結合在一起考量的,是“心之輔”的結果,是“隨意而生”的,這也就是他所說的當“解書意”——“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成書邪!”?“書意”一旦融入點畫,在具體的書寫中便不再如歐陽詢那般強調絕對化的法度,而是“太緩而無筋,太急而無骨。……終其悟也,粗而能銳,細而能壯,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太緩”“太急”雖不可取,但它同時意味著在某種限度內可緩、可急,這比之于歐陽詢的“不可”緩急,顯然靈活而合理得多。尤其是,虞世南所得“終其悟”的觀點,更顯其高明,和歐陽詢所要求的線條“粗細折中”不同,他卻認為可粗也可細,只要“粗而能銳,細而能壯”便可;和歐陽詢所要求的線條“長短合度”也不同,他主張可長也可短,而且“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長短均自然而然。虞世南“終其悟”的實質,就是“心悟于至道,則書契于無為”,內心體悟于自然大道,書法創生的規律便契合于自然無為,即自然生成。隨后,李世民就將虞世南所描述的自然無為的書法生成規律,概括為“同乎自然,而不知所以然而然”。

(二)李世民論“同乎自然,而不知所以然而然”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高祖李淵次子,甘肅秦安人。酷愛書法,特賞虞世南,偏愛王羲之書,親自為王羲之作傳,稱贊王羲之書法“盡善盡美”,以至于李世民真正開啟了自唐以后宗晉尊王的學書之風,有力促成了王羲之書法成為帖學書法的正宗,對后世書法史的影響極大。這不僅僅得益于其帝王身份的引領效應,更是源于其卓越的書法鑒賞能力而做出的歷史性的精準選擇。書論著述主要有《筆法訣》《論書》《指意》《王羲之傳論》等。其中不少論述,是對虞世南書論的傳抄或進一步闡釋,這說明李世民對其師其臣虞世南書學觀點的高度認同和贊賞。

如上所述,虞世南《筆髓論》中的《指意》篇,是這樣論述用筆的:“用筆須手腕輕虛。虞安吉云: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成書邪!太緩而無筋,太急而無骨。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管直鋒則乾枯而露骨。終其悟也,粗而能銳,細而能壯,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在李世民的書論中,也有類似的《指意》篇:

虞安吉云: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是書邪?縱放類本,體樣奪真,可圖其字形,未可稱解筆意,此乃類乎效顰未入西施之奧室也。故其始學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筆直鋒則干枯而露骨。及其悟也,心動而手均,圓者中規,方者中矩,粗而能銳,細而能壯,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思與神會,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

對照虞世南《指意》篇,很顯然,李世民的這一段文字是對虞世南書論的傳抄和發揮。李世民同樣強調學書須“解書意”,而不能任一點畫“皆求象本”,不能“類本”“奪真”地“圖其字形”,否則就如東施效顰“未入西施之奧室”,亦即徒有其“形”而無其“意”,這就必然導致刻意造作的不自然狀態。“及其有悟”者的書寫,該圓者自圓,該方者自方,方圓自然合乎規矩,粗處能銳挺,細處能勁健,長短合宜,適性自足。其中,“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這一表述,出自《莊子》:“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萬物的長短存在差異,但在各自的系統里是自足的,是恰到好處的,都是稟于性分自然生成的,而不是人為干涉的結果;如果人為“續之”或“斷之”,則必然釀成大錯,墜入“憂”“悲”的境地。點畫線條的長短也是如此,長的不為多余,短的不為不足,仿佛自然生成,即“同乎自然”的,是“不知所以然而然”的。這里的“自然”,就是在生成論意義上使用的,表示自然而然的生成之義,描述書法如同萬物之生命本性自然而然的生成。

李世民所最為肯定和欣賞的宛如自然生成的書法,無疑就是他最推崇的王羲之書法:“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王羲之書法“盡善盡美”、見“工”見“妙”,具有“煙霏露結”“鳳翥龍蟠”一樣生動的運動態勢,即“若斷而還連”“如斜而反直”,這是一種“沖和”之美,宛如宇宙萬物總體的冥冥之象,各自自然而然的生成,各自自然而然的存在,相互之間仿佛不相關聯而又和諧共生共存,卻不知所以然而然。

三、“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的自然審美論

上承南北朝時期的“功夫”與“天然”論,初唐李嗣真也著重從這兩個方面評品古人書法。從中可見李嗣真所論之“自然”,是從審美的視域來立論的,意指書法存在樣態上的自然而然之美。李嗣真(生卒年不詳),字承胄,約與孫過庭為同時代人,初唐書畫家。李嗣真沿襲南朝人庾肩吾《書品》的體例,撰寫了《書后品》,不過他在庾肩吾《書品》的九品之上增加了“逸品”,將張芝、鍾繇、二王“四賢”之書列為“逸品”的最高等級。在《書后品》中,見有兩處“自然”的用例:

其一,“褚氏臨寫右軍,亦為高足,豐艷雕刻,盛為當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褚遂良臨寫的王羲之書法“豐艷雕刻”,是“功勤精悉”即“功夫”使然的結果,而不是天性自成的產物,因此“恨乏自然”,缺乏自然而然的本然性之美。但“豐艷雕刻”,卻“盛為當今所尚”,這已透露出初唐書風的轉變,由南朝時期重“功夫”的同時也重“自然”,轉變為初唐時人在書法實踐中崇尚“功夫”的一面。

其二,“古之學者皆有規法,今之學者但任胸懷,無自然之逸氣,有師心之獨任。”?“逸氣”乃是晉人書法之“自然”的重要含蘊,此“自然”同樣表述的是書法自然而然的美學樣態,是以“逸氣”為內容的自然樣態。李嗣真批評時人學書“但任胸懷”,只憑自己心中的想法去書寫創作,而未能像先人一樣“有規法”;不但缺少規法,也缺失“自然之逸氣”。顯然,在他看來,學書者當如古人,應該“規法”和“自然”兩者同時兼具。

“自然”與“功勤”兩相比較,僅從“恨乏自然”的一個“恨”字以及“功勤精悉耳”的語氣似乎可以佐證李嗣真偏向于“自然”。不過,盡管“豐艷雕刻,盛為當今所尚”,但李嗣真并未因此批評“當今所尚”即重視功夫法度的一面而選擇偏于“自然”的一面。在他的評斷里,“功夫”與“自然”二者,實即基本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這從其“子云正隸,功夫恨少,不至高絕也。智永精熟過人,惜無奇態矣”?的表述中,可以得到確證。“功夫恨少”,缺少“功夫”與缺乏“自然”一樣,也是一個“恨”字,缺少“功夫”的書法不能達至“高絕”的境界;“精熟”即“功夫”層面雖然有過人之處,但無“奇態”即缺失“自然”層面的構成要素,同樣也是存有缺憾的作品。

四、結語

初唐書學“自然”概念的使用,主要體現于以上自然本根、自然生成以及自然美態等三個層面的運思。孫過庭以“物喻”的方式提出書法的妍妙應當“同自然之妙有”,反映出孫過庭主張書道合于自然的觀點,這實即基于本根論層面的“自然”運思。李世民則在傳承虞世南“書契于無為”之說的基礎上提出書法的生成應當“同乎自然,而不知所以然”,主張書法的生成是自然無為的,而“非力運之能成”,它不是刻意創造的產物,這揭露出書法生成的規律或方式是自然,即自然生成,這是從生成論的層面對“自然”概念所作的思考。李嗣真書學中與功夫法度相提并論的“自然”,則是從審美的層面,強調書法必須具備自然而然的美學樣態,這是基于審美論的視域對“自然”概念的運思。自然本根、自然生成與自然之美的論述,雖各屬“自然”概念的不同運思,但這三者之間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存在著血肉相連的緊密關系。一言以蔽之,書法實踐當以自然物象的構成法則為本根本原,遵循天地萬物自然生成的創生規律,不鼓努為力,不刻意造作,自然而然地書寫出洋溢著自然美態的作品。古人這一書學自然論的美學思想,對于今天探索書法美學、傳承書法實踐、發展書法藝術等方面具有津逮后學的啟發意義。

注釋:

①熊秉明將書法理論分為喻物派、純造型派、緣情派、倫理派、天然派、禪意派等六大系統。(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

②張懷瓘:《書斷》,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年版,第203 頁。(所引書論選編原文一律采用此版本,以下只注作者、篇名、書名和頁碼)

③⑤孫過庭.《書譜》,《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9、125頁。

④???虞世南.《筆髓論》,《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13、113、111、111頁。

⑥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⑦王世征.歷代書論名篇解析[M].文物出版社,2012.

⑧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

⑨老子言:“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魏]王弼著,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頁),其中“母”是指本在、本然存在,“有”即指代萬物的本在。

⑩韓玉濤.書論十講[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歐陽詢.傳授訣[M].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05頁.

?李世民.指意[M].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1頁.

?【清】郭慶藩撰.莊子集釋[M].中華書局,2004.

? 李世民.王羲之傳論[M].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22頁.

??? 李嗣真.書后品[M].歷代書法論文選,第138、140、139頁.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篇
大理文化(2022年8期)2022-09-27 13:38:02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書法
娘子關(2021年6期)2021-12-16 01:18: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5期)2021-10-20 03:16:06
書法欣賞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3:18
書法
娘子關(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書法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丁香婷婷| 欧美日韩动态图|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99在线观看| 亚洲黄网视频| 成人夜夜嗨|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女人一级毛片|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黄色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主播喷水|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人人艹人人爽| 无码福利视频| 91亚瑟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二区| 麻豆精选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久久精品91麻豆| 欧美日本激情|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美久久|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精品青青|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欧美一级在线|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天天摸夜夜操|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欧美a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66|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婷婷六月天激情|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日韩欧美网址|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国产午夜看片|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青青草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在线v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