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公州大學藝術學院/ 邢 洋 佟思駿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 雖然生活質量有所提高,但在沒有意識到資源保護意識的情況下,資源不斷浪費和消耗,對全球環境造成嚴重破壞。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需要的發展模式。
現代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全球變暖和環境破壞的時代,由于大量資源的消耗,產生了許多工業和家庭污染物,城市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后疫情時代,以綠色經濟為核心的一攬子刺激計劃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選擇。盡管如此,世界各國都保持著大生產、大消費的生產體系,全球氣候變化仍是世界面臨的主要威脅。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未來10 年世界面臨的5 大風險都與環境破壞有關。
相關研究指出,如果世界各國都針對碳中和采取綠色經濟復蘇計劃,到本世紀中葉,全球氣溫上升幅度可降低0.3℃。換言之,加快綠色經濟增長,推動各行各業綠色轉型,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中國也不例外。政府層面的廢物資源化保護政策正在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當前時代是生態的破壞,作為科技發展的負面結果而出現,正因為如此,人類正在經歷一場過渡危機,環境保護時代人類面臨的新任務。可以看出,除非對自然的概念進行擴展和理解,否則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事實上,環境問題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問題,生態問題是自然的問題,所以這三個問題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就作為資源的可用性而言,廢物主要分為工業廢物、農業廢物和家庭廢物。工業廢物是指工作場所的“廢水、廢氣、廢渣”三類工業廢物。設計是對象為人類創造機制時使用的一種計劃,它基于人的價值體系選擇一個假設的未來,以追求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收益。生態環境設計,即環境規劃,是社會需求規劃領域,需要隨著環境運動而切實解決環境問題。在考慮生態倫理的同時,在政策和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中意識到生態問題。生態學有兩個方面應該直接應用到生態規劃中,一個是整體的方法和思維應該在一個復雜的層面上應用,另一個是在“循環”“相互關系”和“反饋”中進行思考。現代工業發展下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社會通過與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的密切互動,一種設計范式的出現和根據它的設計建模它隨著變化而發展。環保通過在“設計”領域按時代列出問題,現代家具設計的變化通過分析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從宏觀角度支持可以推斷因素過程它在路上。因此,生態友好型設計范式的重要性在家具設計中逐漸被重視。家具生產的材料也是基于環保材料的投入。
1920 年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政治和社會動蕩的時期。在德國,夢想一個新的藝術和社會,在家具設計中。嘗試著建筑師和藝術家家具和家居用品的性能、效率和功能。1923年,通過“藝術與技術:一種新的結合”展覽,包豪斯(Staatliches Bauhaus,1919~1933年)現代設計教育的影響,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統追求工業化。這些想法是通過藝術與藝術的相遇,功能主義的新美學馬塞爾·布魯爾(Marcel Breuer )為包豪斯設計的家具于1925 年設計了Vasily俱樂部椅。這是第一把管狀鋼椅。布或皮革被用作室內裝潢材料,用螺栓裝配帶狀鋼管框架。1928年,三位偉大的國際風格先驅設計師:現代功能主義建筑大師——法國建筑師勒·柯布西耶、法國著名設計師——夏洛特·佩里安和瑞士建筑師——皮埃爾·讓納雷共同設計了躺椅LC4。此后,國際主義風格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與標準化、大規模生產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及現代世界的物質外觀和合理改變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待構思的新概念的意識形態密切相關這是一場現代化運動。從1940 年代中期開始,有機風格發生了變化。以1940 年代之前的功能設計形式,完全排除裝飾性表達的現代主義設計。轉化為有機的表現形式和形式的客觀美學開始有自己的表現力的現象,1960 年代學術、社會文化、藝術、文學、建筑、設計、營銷在整個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后現代設計是基于功能主義的現代設計除了傳統的物質價值,反對傳統的強調信息價值的所謂信息時代的到來隨著它變得越來越多,1970 年代設計中,在產品設計領域,高科技設計非常受歡迎。電子計算器,便攜式計算機和錄像機等機器已經開發并塑料制品、金屬制品和家具設計已被廣泛接受。1990 年代至2010 年代的人體工學融合設計各種設計范式存在,并通過它們之間的融合和融合發展出新的設計風格。人體工程學設計和計算機的使用是新的財富形態創造與情感的融合它表現在世界時代、可持續設計等方面。扎哈·哈迪德獨有的有機線條和造型,同時又不失時尚感。感覺到存在這種不規則性和不可預測性,這個表達式是它代表了計算機使用IT技術和家具設計的融合。因此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化家具等被引進。1990年以來,人們觀察到各種家具設計趨勢。自我對環保家具設計的意思開始覺醒。
回收是對副產品或廢棄物的再利用或循環利用,它是“Re=ash,Cycle=cycle”含義的組合,考慮是否可以再次使用,是指資源經過反復的完全消耗利用。
回收是將產品轉化為資源并將其用作新產品的原材料的過程。在家具產品設計中有效利用回收設計,可以減緩環境資源的處置,減少污染物的增加。當前的工業設計趨勢已經轉變為對工業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關系的深入探索。過去的家具設計大多只專注于其原有的用途,如存放和容納物品或坐具等,但當代室內空間中的家具概念在與其他空間組件產生密切影響的同時,其含義也在逐漸增加。事實上,在當代家具中,構成空間的家具以外的組成部分有時會充當家具的共同角色,有時家具會包括所有用于使人們生活更方便的室內物品。在當代室內空間中,功能與構成室內空間的其他組件的融合是當代家具最重要的特征,并且已經通過與空間的融合超越了與其他家具或家用電器的融合,以多種方式進行了嘗試。其次,符合空間所要求的角色的安排和多樣的嘗試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在制造方法上,現代家具更廣泛地應用新技術,并通過使用新材料來多樣化家具材料,不僅包括尖端的新材料,還包括所有可以應用于家具的材料,如傳統的天然材料。材料和可回收的環保材料。由于家具是與人類居住生活最密切相關的物品,因此將生態環保設計理念融合在家具設計中是必要的。一般來說,在設計家具的設計過程中都會使用一些可回收、可回收的資源材料進行回收利用,但都是無害、可回收的材料。在家具設計中,本文研究的再生家具設計是一種以建筑廢棄混凝土為材料的組合照明設計。這意味著在家具設計中重復使用廢棄混凝土,同時選擇與生態友好相協調的生活友好型家具設計關系。 回收設計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創造的一種設計風格,也稱為回收設計。回收價值的近似方法、回收過程和處置結構與回收相關的一組問題相同,以實現零件和材料資源和能源的再利用。旨在通過節約能源和材料,減少環境污染,讓人類設計對象通過設計多次重復使用,形成產品設計和使用的良性循環。建筑垃圾可以根據類型進行回收利用,甚至可以在處理汽車時重新利用零件,或者將廢輪胎用作水泥廠的燃料。家具作為現代室內空間中的一個獨立物件已經不再美觀,功能與構成室內空間的其他元素的融合是現代家具的最大標志,通過利用可以回收的材料使用使家具材料多樣化。了解家具在以各種形式演變的現代室內空間中的作用,本研究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列為例進行了解釋,但這只是一個了解現代家具設計總體趨勢的過程。限于討論未來家具設計的無限可能,因此對于本文未介紹的數據,相信有必要對未來即將發布的新設計進行分析和持續研究。
混凝土是由無機膠凝材料(石灰、石膏、水泥等)和水或有機膠凝材料(瀝青、樹脂等)組成的膠體材料。它是在一定條件下固化固化而成的復合材料。混凝土按骨料的分類可分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和輕混凝土。混凝土在設計和應用上具有以下特點。(一)可塑性強,可通過模板成型成型為各種形狀和尺寸的零件或結構。(二)價格低,材料簡單,施工方便。建筑物的物理性能與石材相近,因此強度高,結構耐久性好,施工完成后維護成本低。(三)與抗拉強度低、抗拉強度高的鋼棒配合,可提高抗裂性。(四)自重大,采用輕骨料減輕自重,需要一定的養護時間,工期長。(五)熱性能也不錯。因此,能否從建筑垃圾中選擇一個可行的部分是設計的重點。舊紅磚、瓷磚、水泥瓦、混凝土抹灰層、混凝土砌塊等建筑物拆遷遺留的舊材料,往往作為垃圾處理。處置這些建筑垃圾或垃圾,不僅需要高昂的打撈和處置成本,而且會造成道路交通擁堵,并可能伴隨環境問題。混凝土打破了美學的界限,混凝土材料具有豐富性、可能性、藝術性、空間性和收斂性等特性。在日本,混凝土發展了詩歌,在歐美,混凝土成為前衛建筑的一種表現形式。本研究旨在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一種消除公共危害、解決環保問題、變害為利、為社會創造效益的方法。混凝土在20世紀末廣泛用于建筑工地,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標志性的扁平混凝土建筑。在建筑設計的不斷研究和應用過程中,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缺陷逐漸優化,初始混凝土由于性能形式單一、生產成本低而給人以粗略的印象。然而,到了這個階段,人們開始注意到,混凝土開始具有簡單而獨特的訴求,混凝土不再是一種工程結構材料,而是作為一種具有獨特質感的裝飾材料出現在建筑、室內裝飾等領域。同時,隨著混凝土技術的不斷發展,改性混凝土可以克服普通混凝土的不足,滿足更多的要求。混凝土家具耐用、無污染、不排放污染氣體、環保。同時混凝土家具具有很強的力學性能,可以有效避免家具設計中出現漏漿、浪費等問題。最后,以混凝土為材料的家具設計是一種新型的家具設計理念,既保持了建筑原有的功能,又具有一定的審美和藝術特征,這是混凝土的優勢和發展的結果。探索如何將廢水泥變成環保家具,對廢水泥進行再利用,減少浪費,保護環境,是利用廢混凝土進行家具設計的關鍵。
一般來說,廢棄的混凝土體積太大。它作為一個大體量結構沒有意義,不適合家具設計。然而,當水泥和沙子結合形成混凝土時,可以通過混凝土本身的紋理和精致的形狀形成自然的裝飾效果。光線投射到塊體干凈、起伏的表面上,形成強大的構圖美感。讓整體擁有自己的力量、潔凈、極致的純凈等美學表現。混凝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材料,它的原色是灰色的,簡單樸素,但同時通過光線的反射和陽光的直射,使表面紋理復雜而神秘。設計的基礎是還原本質的設計,優秀設計的特點是通過結合材料的特性來表現材料本身的質感。
封閉式大型混凝土照明家具的使用,可主要用于酒店、咖啡廳等休閑設施的外墻,也可用于美術館、博物館的戶外照明。特別是被認為可用于大學公共機構的游說、工業場所和軍事用途。家具設計的審美特點必須符合實用、堅固、美觀三大原則,只有實用性和美觀性相結合,才能完成一件工藝和技術好的家具。家具設計美學的形式取決于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勢能規律,這也是材料力學規律的合理體現。具體的“美”就是這些邏輯關系的統一。混凝土具有自重性和可塑性強的特點,因此可以在結構、形式、空間、材料、色彩等方面表現出獨特的藝術表現。可以根據簡單的幾何矩形或照明目的采用廢棄混凝土制成的照明設計,并利用混凝土表面紋理的細微凹凸紋理結合照明的光線,形成獨特的創新設計。利用廢棄的混凝土生態家具采用循環設計理念,分析混凝土、光影的特點,并將其運用在照明中,形成新的元素。基于此,設計的發展目標是在強調再生設計理念的同時。我們從廢棄的建筑垃圾中發現廢棄混凝土的特性,并開發出適合現代生活空間的照明設計。幾何線性形式結合混凝土的不均勻紋理表現出各種形態變化,強調裝飾形式。此外,視覺不規則的肌理與光線所形成的虛實關系的變化特征,呈現出一種自然的親切感。作為與生態和諧相處的概念,它表現為從一般照明設計理念的再生設計。設計用于增加個人用途的價值和裝飾性。現階段的混凝土家具保留了其原有的顏色和形狀以及自然的孔紋理,并且由于材料由混凝土和建筑垃圾組成,因此已被證明可以提供更大的環境保護。混凝土甚至可以穿透細膩光滑的表面,在與光影等元素相互作用的融合過程中。同時混凝土照明家具設計對環境的反應最先進的美學是生態自然。混凝土所具有的自然凹凸紋理表面被用作飾面材料,以提高混凝土功能的性能。將建筑垃圾制成骨料并與混凝土混合的照明設計在生產過程中自然凝結,以防止點燃對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混凝土建筑,一次澆筑成型,產品上沒有任何裝飾,只是專注于設計形式和表現自然的表面效果。混凝土以其裸露的質地而簡單而美麗。不僅展現了精湛的技藝,更充分展示了混凝土本身原始而樸素的一面。光的溫暖、柔軟和豐富的質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光將混凝土體量的影子投射到空間中,豐富了空間和產品的同時。燈光與混凝土結合創造的照明設計中,光的元素放松和軟化了混凝土的冷空間。保持施工過程中的粗糙處理痕跡,使混凝土燈飾在混凝土立面未經任何處理時,具有類似石頭的粗糙自然外觀,并保留原施工粗獷、厚重、粗獷的形態。它尋求材料的原始狀態。同時,簡約的外觀與精心設計的燈光形成強烈對比,影響傳統美學。此外,在考慮建筑垃圾回收設計對環境的影響時,廢棄的混凝土設計成為有意義的家具設計。

Achille Castiglioni (蠶繭吊燈系列) Wiggle Side Chair(瓦楞紙褶皺椅系列)
現代設計發展的一大趨勢是延伸至再生家具的設計,強化環保理念,強調可持續發展,同時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盡量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使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家具設計的周期性環保趨勢和變化模式,以在不消耗自然資源或人工資源的情況下,在保護生態系統的同時誘導實用水平的設計思維轉變。由現代家具設計或設計師作為當前和未來生活環境的創造者。在對生態友好的認識中及60-70 年代加速期,環保設計的感知與表達非常有限,應用產品設計的環保性不過是啟發性的。并且,環保的家具設計設計師廣泛出現。阿希爾·卡斯蒂格利尼( Achille Castiglion)于1960年為FLOS設計的蠶繭吊燈系列,推出后就被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列為典藏。蠶繭吊燈重新發明了在其他環境中使用的材料。阿西爾曾經說當我看到某一件現成物品是,我可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改進它或是重新利用它,新的設計便誕生了。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 受到廢舊工業包裝材料的啟發,蓋里將瓦楞紙板粘合在一起,這種方法產生了像紙板雕塑一樣堅固的硬紙板家具,不但使生活常見素材有了嶄新的可能性,也為單椅設計帶來全新的美學思維。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生產的Easy Edges系列紙板家具現已出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收藏中。80年代,環保成熟期關于環保家具設計的家具設計和相應地生產。極簡主義的趨勢和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產生了智能家具與家具設計治愈生態系統出現。于是,各種傾向環保家具設計出現在80年代之后。生態友好趨勢的過渡期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環保被強調家具設計和積極努力旨在解決未來的環境問題。
在家具設計中,不僅要通過考慮實用性來滿足人們的易用性和安全性,而且構件的起點也要結合材料、顏色、形狀等。可回收性和可重復使用性等設計標準取決于家具產品的質量、功能和使用壽命。只有在設計環保家具產品和激勵消費者的同時,才能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廢舊混凝土燈飾回收利用設計的意義及說明如下。廢棄混凝土表面的肌理在燈光設計中與光相結合,營造出光影的陰陽效果,同時考慮到混凝土與空間的整體融合,在設計中加入裝飾混凝土。廢棄混凝土照明設計的表面,升起了城堡。此外,為了在設計過程中表達的再生設計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與現代家具之間的聯系,以簡單的幾何形狀作為造型基礎,通過整合廢棄混凝土進行光的連接,讓設計更生動。通過這個過程,我們相信我們可以探索設計回收照明家具的新可能性,并最終為環保的碳中和舉措做出貢獻,同時為人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環境和裝飾空間。本研究旨在將廢棄混凝土應用于照明家具設計,作為一種創新的環保家具設計方法。對廢舊混凝土進行創新改造,不僅節約了資源和成本,還以其他形式保存了廢舊水泥,賦予了廢舊材料第二次生命,值得用于改善生態環境。因此,本研究對于家具設計作為一種有機形態與生態你連相結合的共生有機體,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家具設計的一種新的形成性構建方法,具有無限的價值和重要意義。